书城养生人体保健手册(下)
19531100000005

第5章 四季养生(3)

秋季人的精气内敛,尤要防劳伤,以免阴气外泄。秋季天气多变,有寒热之异,温燥、凉燥之别,故衣服的增减要适时。秋季有对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要保持体温恒定,就应多预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此外,衣服不可顿增顿减,也不可增加过多,这不利于身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力,也不利于活动,“春捂秋冻”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饮食调养

秋季的膳食食谱应贯彻“少辛增酸”原则。中医营养学认为,“肺以补肺”,故《金匮要略》中有“秋不食肺”之说。这是因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故秋不可食肺以增其淫。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肺气通于秋,故秋要减辛昧食以平肺气,增酸味食以助肝气,防肺气太过乘肝,使肝气郁结。在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薤、椒等辛昧之品,多一点酸味果蔬。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还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对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涂,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鲜生地汁粥、杏仁川贝糖粥、黑芝麻粥等都是益阴养胃佳品。

初秋,又属长夏季节,此时湿热交蒸,人体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而气候渐冷,这时饮食还要适当多食些温食,少食寒凉之物。温食护肺胃之气,而凉食、寒食则伤肺胃之气,使肺失清肃,饮邪内留。《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老老恒言》说:“夏至以后,秋分之前,外则暑阳渐炽,内则微阴初生,最当调停脾胃,勿进肥浓。”如果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造成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小孩、体弱者尤当注意。

四、运动调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在秋季,可多做“静功”锻炼,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等,亦须配合动功锻炼,如五禽戏、太极拳、保健功、八段锦、按摩等。经常锻炼可达到养神强身之功效。在气候多变的秋天,要预防疾病,最积极的办法是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青年人可打球、爬山、冷水浴锻炼,游泳等,年老体弱者,可打拳,慢跑、散步、做早操等。随天气渐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到严冬来临,体质会有明显提高,若在冬季继续锻炼,收益更大。

在积极参加秋季锻炼的同时,要注意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勤增减衣服,不要怕麻烦。早锻炼时,以微微汗出为度。全身出汗后,不要急于把衣服脱掉,让身体裸露在冷风中极易感冒。运动时,衣服尽量穿单薄些,可避免出大汗,而且使身体适应耐寒锻炼,其次,及时补充水分和水溶性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以保持粘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

5.冬季养生

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孝经纬》谓:“冬者终也,万物皆收藏也。”《素问·四气调神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永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是阴气盛极,万物收藏之季。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阳气潜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大地冰封,雷压风寒,自然界中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适应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在冬季如何保持“天人相应”呢?中医养生学主张,冬季养生,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身体健康。

一、精神调养

冬内应于肾,《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扩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在志为恐与惊。惊恐也与心主神明有关,惊恐伤肾。《素问·举痛论》说:“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心藏神,神伤则又心怯而恐。冬月闭藏之时,更应周密心志,保养精神。《索闭·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也就是要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如象把个人隐私秘而不宣,又如得到久之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冬季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严冬之时,枯木衰草,毫无生机,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科学证明,冬天确实会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基卒方法就是活动,活动常是消除冬季烦闷的良药,例如室外长跑运动,室内烹饪实践,音乐欣赏、舞会等。此外还可经常会亲访友,有利于精神振奋,激起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充实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这样就会很自然地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二、起居调养

科三月,天地闭藏,起居方面则要顺乎自然。《索问·四气调神大是三》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求其温暖,使人体的阴平阳秘。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冬防寒,又防风。”石成全《养生镜》则强调:“冬三月乃水藏闭涩之时,最宜固守元阳,以养真气。”所以,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又很容易外感,还可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衣着方面,要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内衣以棉布质地为好,和暖贴身,外衣要稍宽大,鞋袜也须稍大一点,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温暖。冬季手脚易冻,尤宣保暖,《金匮要略》曰:“冬夜伸足卧,则一身俱嗳。”冬季睡火坑比睡床好,于身体有益。“去寒就温”,预防严寒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炙衣、重装,向火醉酒,烘烤肚背,暴暖大汗。这是因为冬月阳气闭藏主于内,阴气在外,若调摄失当,过贪辛热暴暖,就会内扰阳气,使之外泄,或积热于内,形成阴虚火旺,痰热瘀血,至春就会发温病、时病,或诱发宿疾复来。这样是违背冬月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的原则。此外,中医养生学还特别强调冬季节制房事的保健方法。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指出: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并引《五经通义》说:至(冬至)后阳气始荫,阴阳交精,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古人还主张房事应“春一、夏二、秋一、冬无”。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冬节房事,固护阴精,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饮食调养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成能胜苦。《四时调摄笺》告诚说:“冬月肾水眯成,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成增苦以养心气,这样可使肾气固实,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粘硬、生冷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利清谷等病症。

冬季饮食基本原则是保阴潜阳,如鳖、龟、藕、木耳、胡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冬季饭菜可适当味重浓厚一些,有一定量脂类。此外,应注意摄取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症。

养生家多提倡饮食养生宜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食后摩腹,缓行千百步。《抱朴子·养生论》指出:“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饮膳正要》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琐碎录》中也提倡:“晨兴以钟乳粉入自粥中拌和食之,极益人。”并说:“煨生姜早晨含少许,生胃气,辟山瘴邪气。”上述这些根据季节特点安排饮食的经验都对长寿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四、运动调养

冬季虽然气候寒冷,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冬炼三九”这句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锻炼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很少总支气管炎、肺炎、冻疮、扁桃体炎、感冒,贫血等疾病。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冬季锻炼可分室内锻炼与窒外锻炼两类:室内锻炼的项目有:强身按摩、导引、气功、保健功、太极拳。室外锻炼可有;长跑、竞走、武术、滑冰、滑雪、体操、球类等。少年儿童可选择跳绳、踢毽、跳橡皮筋、拔河等。总之,要因人、因地制宣。

冬天切不要终日紧闭门窗,围炉取暖,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聊天、打扑克、织毛衣,更不应长时间恋床,睡懒觉。这样会使精神萎靡不振,体质迅速衰退。冬天夜长昼短,阳光微弱,多在室外锻炼,可弥补阳光照射不足,又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增强造血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天寒地冻场地硬,所以要注意锻炼,卫生。冬天的早锻炼不要起得太早,一般在太阳即出时外出锻炼为宜。年老体弱者避免在大风、大雾、大寒、大雪中锻炼,尤其是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低层空气多受污染,在这种环境下锻炼是不适宜的。此外,冬季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锻炼前应作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开始锻炼时衣服要多穿些,待身上发暖时再脱去厚衣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不要穿湿衣着冷风。戴帽子和手套外出活动,可以预防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