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现在开始练习瑜伽
19528700000004

第4章 出版者序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们为求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长时间单纯生活之后,高僧们从观察生物中体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则,再从生物的生存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于是人类懂得了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从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体,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以及对疾病创痛的医治本能。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瑜伽(Yoga)一字,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是一个发音,其含义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及创造。

近年在世界各地兴起和大热的瑜伽,不管是中国本土的“大师”,或者印度的“阿三大师”,再或是欧美的“洋大师”,他们传授的“瑜伽”大多跟瑜伽的宗旨背道而驰。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这些人传授的不过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而已,境界稍高一点的,也不过是为了身、心的美好而服务,让人进行身心的修炼,而瑜伽的目的,认为人就迷失在对身和心的执着和认同之中,把这个身心误以为是“我”,而这只是“真我”的外套和包装,是假我。要认出真我——灵性,才能明白一直以来的迷惑,才能真正超越生命的烦恼。

就如本书作者所说:人体的器官就像一匹马,思想就像控制马的缰绳,智慧就是一辆马车,灵魂是骑马者,人的躯体就是驾驭马车的人。如果马非常的强壮,而且不受缰绳的摆布,如果马车没有判断方向的能力,那么骑马人就会悲痛忧伤。但是,如果马,也就是器官,就在缰绳,也就是思想的控制之下,如果马车有判断方向的能力,那么,骑马人,也就是灵魂,就能达到目标了。不少人仅把瑜伽当做健身运动,却忽视了瑜伽更深刻的内涵——身、心、灵共修,使心灵回归真正的自我,达到完美境界。而这才是印度人眼中真正的瑜伽。

在印度,瑜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练习瑜伽,第一堂入门课不是学习瑜伽姿或者呼吸方法,而是要学习瑜伽的经典《瑜伽经》。练瑜伽,不读《瑜伽经》,就如同学佛而不读基本的佛经,信基督而不读《圣经》,谈论儒家文化而不读《论语》。

《瑜伽经》是瑜伽学派的根本经典,为瑜伽先师巴坦加利所著的,是每个修习瑜伽的人都应该知道的。该书大约成书为公元三百年,而历史研究表明瑜伽于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关的修炼了。巴坦加利的伟大在于他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从而使瑜伽为印度正派哲学所承认,瑜伽也因此影响了印度的各种哲学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瑜伽经》记载了古印度的大师们关于神圣、人、自性、物质观、身体、精神、梵文语音几乎所有范围的深邃的论述。《瑜伽经》指引瑜伽者完成性灵的旅程,书中充满对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诉人们最为根本的道德,书中的所有智能并不能被后人完全解释,历代大师不断地撰写关于《瑜伽经》的书籍。瑜伽经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处处体现。

《瑜伽经》由梵文写成,原文只有几千字,但微言大义,千百年来,仅在印度,就有众多的大师们都对其进行过注解。《瑜伽经》的英译本也非常的多,现存的就有数十种之多,但译法各有不同。目前,在国内也翻译出版了注解《瑜伽经》的书籍,但是都不够完美。

本书是辨喜讲解《瑜伽经》的讲授记录,作为印度近代的瑜伽大师,辨喜所讲解的《瑜伽经》无疑是同类书籍中最优秀的,这一点是无须证明的。

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将瑜伽哲学阐释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意蕴无穷,如果你是一位瑜伽练习者,本书对你理解瑜伽的精髓有着很好的帮助,让你得到更好的修炼效果,如果你不练习瑜伽,本书同样对你非常有益,它将让你认识瑜伽这一古老的哲学体系,丰富你的精神,让你获得身心的平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