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现在开始练习瑜伽
19528700000016

第16章 禅定力量(1)

1

凝神(Dharana)就是把思想集中在一些特定的物体上。

当思想集中在某些物体上时,不管是集中在肉体上还是肉体之外的东西上,而且保持这种精力集中的状态时,人就练成了凝神的能力。

2

能够持续地关注某一事物时,就是进入禅定了。

当思想努力去思考某样事物时,并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点上,比如说头部或者心脏,而且仅通过那一部分就能成功的感觉事物时,那思想就达到了凝神的程度了;而且当思想能够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精力集中的状态时,它就是练就了禅定,也就是冥想。

3

当高度集中的精力放弃了所有的形式,只注重意义时,也就达到了极乐,这就是三摩地。

这种境界是在冥想的过程中所有的形式和外在的部分被放弃后才出现的。假设我正在冥想思考一本书;我慢慢的就能成功地把精力集中这本书上了,然后才能感知到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意义,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无法表达出来的。这种冥想的状态被称作三摩地。

4

上述这三种状态都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时就组成了三夜摩。

当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指引向某一个特定的物体,并把精力集中在其上,然后再长时间地把思想集中在这上面,最后能把这个物体同内部区分开来时,那么他就达到了三夜摩(注:王瑜伽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它综合了集中凝神、入定、三摩地。在练习三夜摩时,集中凝神、入定、三摩地这三种状态是先后接连出现的,而且这三种状态都是集中在一个物体上。物体的形式逐渐消失了,只有它的意义留在了人的思想中。)

5

拥有了三夜摩,知识的光芒也就出现了。

当一个人能够成功地练习三夜摩时,所有的力量都会在他的控制之下了。这是瑜伽士最大的武器了。知识的目标是无限的,而且被分成了粗陋的、比较粗陋的、最粗陋的,和细致的、比较细致的、最细致的等几个不同种类的不同等级。三夜摩应该首先运用于粗陋的事物中,当人能够掌握关于粗陋的物体的知识时,那三夜摩就可以逐渐地分阶段地被运用到细致的物体上了。

6

三夜摩应该分阶段地练习。

这一点是要告诫人们不要急于求成。

7

这三条规则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更注重精神的东西。

我们前面已经描述过制感,调息(Pranayama),坐法(Asana);那些同凝神(Dharana)、禅定(Dhuana)和三摩地(Samadhi)比起来都是更注重外部。人要是练就了后面说到的这三点,他就有可能拥有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力量了,但是那不是拯救。这三点还不足以使思想成为涅槃(Nirvikalpa),不受控制,但是这三点却播下了将来身体体验性的种子。正如瑜伽士所说的那样,这些种子只有在被油炸过后才会丧失生根发芽、长成其他植物的机会。这些力量是不会把这些种子油炸的。

8

这三者也只是处在外在无种子的境界。

同无种子三摩地比起来,这三点也只能算是外部的。我们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最高的境界——三摩地;我们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宇宙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仍然存在着,在这个阶段有我们在这一章讲述的所有的力量。

9

通过压制干扰思想的印象和控制思想的产生,处于控制中的思想就能够得到具有控制权的调节能力了。

也就是说,在三摩地的第一个阶段,思想的调节能力是受到控制的,但还不是完全被限制住了,因为如果是完全被控制了的话就不会有修正和调节了。如果存在一种强迫思想冲出感觉的调节能力的话,瑜伽士就会控制住它,这种控制也将是另外一种调节了。一个波浪只有在另一个波浪也出现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这就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了,真正的三摩地是所有的波浪都退去的,既然控制本身就是一个达波浪。但是这种起始阶段的三摩地比起起泡的思想来离高级的三摩地已经算是很近的了。

10

对思想的控制会变得越来越稳定,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对思想的持续控制可以变得越来越稳定,思想从而也获得了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集中精力的官能。

11

接受所有各式各样的物体和只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上是两种不同的限制思想的方式。当第一种方式被压制住时,另一种方式就会发挥功能表现出来,拥有了这种限制方式的思想被称作三摩地。

一般说来,思想会接受许多不同的物体,研究所有不同的事物。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状态。思想还有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那就是在它只接受一种物体,排除了其他所有的物体时,这种状态的结果就是达到了三摩地。

12

这种限制思想集中在某一点的方式是在过去的印象和现在的印象相似的情况下才获得的。

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思想精力集中了呢?时间将从思想中消失。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的越多,我们的精力就会越集中。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当我们集中精力看一本书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当我们放下书时经常会吃惊地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所有的时间似乎都集中停滞在了现在的某一点。因此,定义就出来了:当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体时,也就可以说思想集中精力了。

13

利用前面提到的三种限制方式,解释了物质和器官中三种跟形式、时间和状态有关的三种不同的转变方法。

格言9、11、12已经解释过了思想中的三种不同的转变方法。物质和器官中的转变方式已经解释过了。假设现在有一堆土,当把土变成陶罐时,它就失去了土的形状拥有了一个陶罐的形状。这就是所说的“形状的转变”。关于“时间的转变”,首先要知道时间分为三种:过去、现在、将来。人们可以在这三个时间的任何一个阶段观察那个陶罐。最后,这个陶罐可能被认为是新的、旧的,或者是将要做成的陶罐。这就是所谓的“状态的转变”。现在我们再看格言9、11、12,可以发现思想变成了有形的物质。这就是形状的转变。当思想度过了过去、现在,和将要进入将来时,这是时间的转变。最后,当打扰思想的印象足够强大而控制这种干扰的印象却相对较弱时,或者处于一种相反的状态,这些都是状态的转变。既然思想是一个器官,因此就可以说器官有状态、时间和形状的转变,就像文章中提到的那样。物质的转变方式也是类似的,在前面我们也已经解释过了。在前面的格言中所教的凝神也给瑜伽士提供了一个能够自发地控制思想转变的方法,尽管是思想让他们来修行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夜摩。

14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受到转变的影响的、又能显现出来的物质,都是有资格的物质。

也就是说,“有资格的物质”是指那些受到时间、思想印象影响的,而且一直不断变化转换的能显现中的物质。

15

持续的变化导致了多种多样的进化。

16

在三种变化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就可以获得过去和将来的相关知识。

我们必须牢记给三夜摩所下的定义。当思想达到了这样的状态,也就是在长时间的练习后思想能够排除外部的印象仅通过物体内部的印象辨别出自己,而且那种内部的印象就保留在了思想中,并且思想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进入那种状态,这种思想状态就被称作三夜摩。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如果想要了解过去和现在的话,那他就必须随着思想中印象的变化来练习三夜摩。一些人在今生就理解了,还有一些人已经理解了,还有一些要等待来生才能理解那些知识因此通过练习三夜摩人们就可以掌握关于过去和将来的知识。

17

在单词、意义、知识这三个通常是混淆的东西上练习三夜摩,就可以听懂所有动物发出的声音了。

“单词”是指能够刺激产生一种思想状态的外部物体;“意义”代表的是内在的感觉,这种感觉经过感觉器官的传导到达大脑,把外部物体的震动传达给思想;“知识”是指大脑的反应,就这样才产生了知觉。这三种混合起来就组成了我们的感觉——物体。假设我听到了一个单词。这是来自外界的第一次震动,接下来内部的感觉就会被听觉器官传送给思想;然后思想做出反应,我也就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个单词是三种运动的结合体:震动、感觉、反应。通常说来,这三种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但是通过练习,瑜伽士可以把它们分离开来。当一个人能够练成这个程度时,如果在听到的每一个声音上练习三夜摩的话,他就会理解那个声音想要表达的意义,不管他听到的那些声音是人发出的,还是其他的动物发出的。

18

通过感知印象就可以掌握有关过去的生活的知识。

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以波浪的形式来到我们的思想中;这些经历会慢慢淡化变得越来越精细,但是却不会消失。这些经历会以非常细微的方式存在于思想中,如果我们能够再次的引起波浪的话,这种经历就会成为一种记忆。因此,如果瑜伽士能够在这些思想中储存的经历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的话,他们就可以想起他们过去的生活,也就是前生的生活。

19

在别人肉体的记号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的话,就可以了解那个人的思想。

每一个人的肉体上都带有特别的记号,这个记号把他同别人区分开来。当瑜伽士在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带有的特别的符号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的话,他就能了解那个人的思想本质了。

20

仅在肉体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是不能了解思想的内容的。

在某一个人肉体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是不会知道那个人思想的内容的。这需要一个双面的三夜摩首先是在肉体的符号的基础上,然后是在思想本身的基础上。只有这样,瑜伽士才可以知道那个人的思想的全部。

21

在肉体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感知形状的能力就会被阻止了,而且眼睛观察到的同身体的外在形状是分离的。

瑜伽士在精力集中的时候,物体和组成物体的外形是已经分开的。然后他再在那个形状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感觉物体的外部形状的能力就被阻止了,因为感知外部物体形状的能力来自于物体和组成物体的外形的结合。

22

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说出的话会消失或者隐藏起来,以及其他种种类似的事物。

23

业分为两种:有的业会很快就结果,有的业要等到以后才能结果。在业的基础上练习,或者是在被称作预兆(Arishta)的符号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瑜伽士就可以知道自己死亡的时间。

当瑜伽士在自己的业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在他思想中的已经有结果了的印象和那些等待产生结果的印象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时,他能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尤其是通过那些即将产生结果的印象。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知道确切的时辰,甚至知道是在哪一分钟。印度教徒非常重视这个知识,或者说他们重视这种能够意识死亡临近的意识,因为在《金刚经》Gita中有这样的教条,人在临近死亡的那一刻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来生。

24

在友善、宽恕等等优秀的品质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瑜伽士在这些方面可以具有超人的品质。

25

在力大无比的大象,以及其他的动物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时,瑜伽士就可以拥有这些动物所具有的力气。

当瑜伽士已经练成了三夜摩,并且想要拥有巨大的力量时,他可以在力大无比的大象基础上练习,从而也就拥有了大象那样的力量。所有的人都拥有可以随意支配的无限的力量,只要他知道如何得到这些力量。瑜伽士已经发明了得到这种力量的科学。

26

在闪耀的光芒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可以知道细微的事物,和在被阻隔的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

瑜伽士在心中闪耀的光芒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时,就可以看见非常遥远的地方的事情,例如,他可以看见在大山阻隔的很远的距离之外发生的事情;他也可以看见非常细微的事物。

27

在太阳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可以知道世界所有的知识。

28

在月亮的基础上练习,可以知道关于星际的知识。

29

在北极星的基础上练习,可以知道有关行星的运动状态的知识。

30

在肚脐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可以知道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31

在喉腔的基础上练习,可以知道如何停止饥饿的感觉。

一个饥饿的人,如果他能在喉腔的基础上练习三夜摩,他就不会感觉到饿了。

32

在被称作库尔玛(Kurma)的神经的基础上练习,可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在他练习瑜伽的时候,他的身体是不会受到打扰的。

33

在从头顶散发出的光芒的基础上练习,可以看到超自然的生灵(Siddh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