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说:“共患难易,共享福难。”福特公司在最初的发展中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对人才也非常重视。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外面的人来修。这个人看了一会,指着机器的某处说:“这儿的线圈多了16圈”。工人们把16圈线去掉后,机器马上运转正常。福特对其技术的出众感到非常的吃惊,他当即邀请那个人到自己的公司发展,在遭到拒绝后,他买下了那个人所在的公司。但它获得成功之后,就犯了嫉贤妒能的大忌,导致企业的衰败。实际上反思一下,福特所犯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作为家族企业,他必须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利,而成功的积累又会加重个人独断的砝码,一旦在某个涉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他的个人专断行为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葬送了一个企业的前程,还有几十年的苦心经营。
因此,一个人在实现他的理想抱负的过程中,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联系群众。修身,需要以他人为镜,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合宜;齐家,需要顾及小家庭里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需要倾听、交流、沟通,保持家庭的亲密和睦;治国,一国之大需要贤能辅佐,需要国人奋发图强,需要举国之力向心发展,要做到这些,更需要广开言路倾听各方声音协调各方利益;平天下,国际社会的交往,异族文化的沟通,更离不开全方面的理解与沟通。个人永远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唯有大海具有包容天下之势,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胸怀扩大了,才会赢得别人支持和信赖,自己也才会变得强大。
自我批评不会降低威信
古人云:“骄兵必败”,或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就是说无论多有能力的人都需要在一次次历史事件的得失中,总结不足和欠缺,不断的完善自己,才会获得成功。创举和功绩背后,其实深深蕴藏着“自我批评”的经典效应。
个人素质的提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反省和自律自责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的过程。古人在强调做人要“修身齐国平天下”时,始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而善于做自我批评就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自我批评”一说,古已有之,翻开《论语》,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其中“自讼”一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自我批评”。一代儒学宗师是把“自我批评”视作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他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自我批评在人格修养中的重要性。
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勘称“自我批评”的典范,他因为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就立即上疏自责,请求“自贬三级,以督厥咎”,这不仅仅是“自我批评”,而是自我问责了。清朝的顺治皇帝,在临死时,颁布了《罪己诏》,检讨了自己的14条错误,具体内容当然难免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即使今天看来,大部分内容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例如,他指名道姓地说,某人是无德无才之官,却“容其久任政地”,是“朕之罪”;“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而“兵饷不足”,实为“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他还总结历史经验,认为明朝亡在重用宦官,“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与明无异”等。他还下令将这份《罪己诏》“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可以说是封建皇帝中做自我批评最严厉的人。
而在近代,关于自我批评的事例也数不胜数。李立三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历史上曾经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是他勇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从不讳疾忌医,经常主动地作自我批评。在不少大小会议上,他常说:“我叫李立三,过去犯过错误……”,他的自我批评非常诚恳认真,没有半点虚伪和装腔作势,使人感到非常真诚,不仅在公开场合是这样,在个别场合也是这样。有一次,立三同志和几位不熟悉的上海地下党的同志见面,有一位同志心直口快,见了面一听说是立三同志,就说:“啊!你就是立三同志,人家说你犯过错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同志都感到这样说话太唐突,责怪这位同志太冒失,可是立三同志却毫不介意,讲了自己过去的错误,并再一次作了自我批评,还要大家引以为戒。后来,李立三同志到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受到王明的多方刁难、压制和打击,“过了七年小媳妇的生活”,但他总是坚持原则立场,多次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主动地、深刻地批判“立三路线”的错误,得到大家的好评。
一九四六年初,李立三同志回国工作,建国前和建国后,他曾担任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职务,这时,他仍能主动地、公开地、经常地批判“立三路线”的错误和危害,对于初到他身边工作的同志,他总是首先主动地自我介绍,说他是犯过“路线错误”的人,思想上有片面性,要求工作人员随时给他以严格的监督和更多的帮助。他经常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大胆地给他提意见,进行讨论,展开争论。
毛泽东同志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是党员干部防止政治微生物侵蚀的有效方法。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强调了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炎黄春秋》杂志2004年第一期发表了张学良的一篇自述,涉及到“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政策。多年来,史学界都认为是蒋介石下命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还把不抵抗政策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的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但是张学良晚年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张学良说:“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张学良从来是“好汉做事好汉当”,敢于承认自己错误。其实犯错误的人不因为坦白而卑微,反而因无愧于心而伟大。
在经济建设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都可以参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如果说错了话或者是做错了事,要敢于向职工说明和道歉,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威信,反而更能赢得职工的信任。
例如,华为教父任正菲在公司内部专门建立了例行的民主生活会,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永恒主题。并正式规定,凡不能正确看待自我批评的干部不能提拔。从1996年开始,他要求每年年末,干部在民主生活会上做全年工作总结时,其他人要对干部指出一条意见和缺点,员工之间也必须相互指出意见和缺点。华为集团正是在这种深思反省中不断进步,开始逐步向世界级企业目标接近。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有一次在商场和一位74岁的平民贝尔对话,话题是关于官员薪酬和养老金的问题。当贝尔要求他解释政界人物薪酬和养老金之间的差距问题时,霍克由于激动而失言,竟称贝尔为“愚蠢的老家伙”。事后,冷静下来的霍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向贝尔致歉:“我诚恳地为我的发言道歉。我当时对他否认已对老人减税,以及指责我和其他政界人物通过给自己加薪而自肥后,感到非常的困恼。不过,这样并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而我希望贝尔会接纳我道歉的心意”。
霍克作为国家领导人,这样出言不逊是有失领袖风度的,而这样的自我反省、勇敢道歉,他又重新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因此,我们说:作为总理的霍克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勇敢的人。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曾经说:“一个没有检视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内省是做人的责任。”一个具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人,一个具有自我责备勇气的人,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管理者。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耐基对人们讲到:我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我所做过的蠢事”。夹中插着一些我做过的傻事的文字记录。我平时是口述给我的秘书做记录,但这些事是非常私人的,而且有些事愚蠢到我没有脸请我的秘书做,因此只好自己写下来。每次我拿出那个“愚事录”的档案,看一遍我对自己的批评,可以帮助我处理最难处理的问题——管理我自己。我曾经把自己的麻烦怪罪到别人头上,不过随着年龄的递增,最后发现应该怪的人只有自己。卡耐基也正是在这种反省自己和总结自己的过程中,获得了人格素养的提升。
滑铁卢战役失败后,拿破仑被放逐到圣海伦岛时说:“我的失败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怪罪任何人。我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自己,这也是造成我的悲惨命运的主因。”
生产矿泉壶的百龙集团总裁孙寅隐居多年后,还在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在我的投机思维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愚弄他人和社会的思想,将自己看高,将别人看低。我的历次失败莫不如此。”
任何人在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会犯错误,有缺点就要克服,有错误就得纠正,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经常地、严格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成绩不说跑不掉,缺点不点,却很容易被忽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自我批评是不断完善自我修养的积极表现,自我批评的目的是纠错,从自我批评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才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更需要这种品格。由于管理者的素质和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等原因,企业在决策和管理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和纰漏,是敢于正视敢于揭露,还是刚愎自用掩耳盗铃?不同的处理态度和方式将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无数事实证明,哪个单位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得好,哪个单位的风气就正,团结就好,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管理水平就高,各项工作就富有成效。因此,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管理企业的工作,经常做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只有从上至下、由干部到群众,都运用“自我批评”的工作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践行“双促”主题活动。只有不懈地总结经验、展望前景,才能使企业内部所隐匿的“窟窿”和“裂缝”细心地“织就”与“缝补”,企业管理才能稳步地长效运行,企业才能迅猛发展。
某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经常用手指指着下属的鼻子报怨,好像糟糕的事情、糟糕的结果都是下属一手造成的。有功都是自己的,叫做“领导有方”;有过全部都是下属的,叫做“能力很差”。诚然,批评下属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方法。
在批评下属的时候,要先分析一下,造成这个错误结果的因素,有多大比例是下属造成的,有多大因素是自身的问题,只有这样,你的批评才能让下属信服。管理上经常提到的“二八管理法则”说得也是这个道理,企业所产生的偏离预定目标的错误,有80%是因为决策或者领导方法不对造成的,而剩下的20%才可能是对这些策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即使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导致了严重的错误,领导者也要自我检讨一下,是不是自己在各个环节没有沟通好,对问题的描述不够清晰造成的。
所以,一个管理者,在准备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需要先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如果一名领导者,经常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这本身就是不负责的行为。反过来说,你的下属经常犯错误,也是你作为领导者的一个重大错误。
要知道,有时候员工所犯的错误可能正是领导者某种失误的表现。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摔了跤,他会被人耻笑为“笨蛋”,如果两个人都在同一个地方摔跤了,还能说他俩都是笨蛋吗?同样,如果一个员工在作某项工作时出了差错,可能是他的原因,但如果两个或更多的员工在做这项工作时也出现同一差错,那就不一定是员工有问题,而很可能是领导者给他们制定的规则有问题了。比如,对他训练不够,相关流程不合理,操作太过复杂,预防措施不严密等。
例如,如果有员工干活偷懒,那一定是因为现行的规则能给他偷懒的机会;如果有员工不求上进,那一定是因为激励措施还不够有力,或至少是你还没找到激励他的方法;如果有人需要别人监督才能做好工作,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设计出一套足以让人自律的游戏规则;如果某一环节经常出现扯皮现象,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工作上职责划分得不够细致明确;如果经常出现贪污腐败现象,那一定是规则的漏洞给了他们许多犯罪的机会。此时,领导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要求他人不要重犯错误,而是要找出这些错误的根源,制定相应的对策去纠正错误。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人认为“自我批评”只是干部的事,跟群众无瓜葛。但结合目前有的企业开展的“深入群众促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来看,干部需要把和谐的作风带入到到员工中去,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识深入到员工脑髓,让员工能领悟到,“自我批评”不仅是一种人格磨炼,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