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19525600000024

第24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24)

赵朔的妻子身怀有孕,事情发生的时候,她急忙逃往景公宫中躲了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对赵朔的一位亲密朋友程婴说:“他一家都被杀光了,你为什么还忍心活着,不尽忠去和他们一道死呢?”程婴说:“赵朔的夫人身怀有孕,假若有幸而生一男孩,我要好好地抚养他,以保赵家祭祀不绝。假若生一女孩,那时我再死不迟。”没有好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一男孩。屠岸贾得到了这个消息,马上带了一些人到宫中搜查。事情发生得这样突然,这是赵妻等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情况紧急,没有时间作更多的考虑,赵朔的妻子急中生智,忙把这个刚出生的婴儿藏在裤裆里,心里一面怦怦地跳,一面暗暗地祷告:“赵家如果活该灭族,你就哭;如果不该绝祀,你就不要发出一点声音。”在那如狼似虎地搜索中,那婴儿竟在裤裆里睡着了。屠岸贾虽然猖狂,但在宫中对成公的姐姐还是不敢加害,所以这次化险为夷。程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知道屠岸贾是绝不会罢休的。他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他们没有达到目的,以后一定会再来,怎么办?”公孙杵臼说:“抚养遗孤、并帮助他恢复家业,与死比较,哪一样难一些?”程婴说:“死,当然容易。”公孙杵臼说:“赵朔对你恩重如山,你就勉强选择这项难的任务吧!我选择容易做到的,请让我先死。”于是,两人商量,设法找到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婴儿,将他包上漂亮的小被子背在背上,一齐躲到郊外山中。入山不久,程婴从山中出来,对屠岸贾信任的那些将军说:“我没有能力,不能抚养赵氏孤儿,更不能帮助他以后恢复家业,哪一个能给我千两金子,我愿意告诉他赵氏孤儿的地方。”那些人听了,很是高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马上答应了他的要求,要他带路,出动军队进山捕捉。杵臼见程婴告密,带人进山,故意大骂:“程婴,你真是个无耻的小人!下宫遭难的时候,你和我没有尽忠而死,就是为了要保全赵氏这一条血脉,现在你却出卖我。我们即使不能抚养这个小孩成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心出卖他呀!”杵臼抱了那婴儿大声号哭:“天呀!天呀!赵氏这个孤儿有什么罪过啊!我请求你们不要杀他,只杀我好了。”那些人不同意,于是把杵臼和那婴儿一起杀了。屠岸贾和他那班亲信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死,斩草已除根,没有后患了,都很高兴。然而,赵氏真正的孤儿却因此而保全下来,程婴抱着他隐匿到山中去了。

十五年之后,景公生病,使人占卜问原因和凶吉。卜辞中的意思是:大业的后裔有蒙受冤屈的在作祟。景公不理解其中含义,派人请韩厥来解释。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就对景公说:“大业的后裔在晋已经被灭族而断绝祭祀的,那莫非就是赵氏么?他的祖宗自中衍开始都是嬴姓。中衍的相貌,长得人面鸟嘴,与众不同。到殷商时候,他辅佐殷帝大戊,从那时一直到周朝,他的后裔都有高尚的品德和显赫的功绩。周厉王、周幽王暴虐骄横,他的后裔离开周而到晋国。从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代代立有功业,并没有绝过祀。到你手里,却灭掉赵家宗室,全国人民对此都感到悲痛,所以就反映在占卜的兆上面了。这个问题,需要你自己考虑和处理。”景公问:“赵氏还有没有后人?”韩厥趁此机会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和韩厥商量如何恢复赵氏孤儿的职位。景公要韩厥首先把孤儿和程婴偷偷地接到宫中藏起来。因为屠岸贾这时已把持了朝政,党羽多、势力大,万一走漏风声,景公也是无能为力的。有一天,朝中诸将到宫中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说:“你们知道我的病是怎么起的吗?”诸将说:“不知道。”景公说:“就是由于世代功勋赵家蒙受冤屈而起的。”诸将说:“赵家己没有后人了,那怎么办呢?”景公说:“还有后人。”于是,要程婴和赵氏孤儿出来相见,赵氏孤儿已取名为武。诸将感到疑惑,景公说:“当年你们杀掉的是别人的小孩,真正赵朔的儿子在这里,就是他。”景公用手指着赵武。诸将见势不好,准备脱身而走,但韩厥事先在周围已布置了很多人,诸将不敢动弹。他们只好一方面推卸责任,一方面讨好景公,他们对景公说:“下宫那次屠杀赵家的事件,是屠岸贾一手制造的。他假借你君主的名义,调遣我们去执行这个任务。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哪个敢如此胆大妄为呢?你没有病的时候,我们就曾想来向你要求存立赵氏的后嗣。现在你的命令,也是我们的愿望。”景公听到他们这样说,就要程婴和赵武过来一一拜见诸将。于是,这些将军和程婴、赵武一道去讨伐屠岸贾,灭其族,为赵家伸了冤。景公把原来赵家的田邑发还给赵武。

等到赵武二十岁,已成人,程婴乃向大夫告别。他对赵武说:“当年下宫遭到的那次祸患,很多人都尽忠死了。我不是怕死贪生,我是想保存赵氏的后裔,现在你已继承了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的任务也完成了,我要到地下去告诉赵盾和公孙杵臼。”赵武听了,啼哭不止,对他磕头,一再哀求他不要这样。赵武说:“我愿意不辞劳苦而亲身伺候你一辈子,以报答你的恩德,你怎么忍心抛开我而去死呢?”程婴说:“不行!公孙杵臼他们认为我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要我留下,他们先我而死。他们正在等我汇报好消息呢!如果我不去,他们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自杀。赵武伤心极了,像对待父母一样,穿了三年孝服,划定一块专供祭祀的地方,春秋两季,按时祭祀。世世代代不断。

美女西施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生在公元前五世纪,早于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的年代,自然成为四美之首了。

西施的时代,正逢春秋时代的末叶,战国时代的初期。中国大地上,王国林立,争战不休。在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河流的下游,就有两个强大的王国南北对峙,北方吴国,南方越国。公元前496年,吴对越作战,结果吴大败,吴王阵亡,他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发誓报仇,任命大将伍子胥和伯嚭负责水陆两军训练。两年以后,越王勾践抢先攻吴。越军直抵吴国都姑苏附近,遭到吴军迎头痛击。越军大败,勾践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吴相国伍子胥坚决要把越国并入吴国版图,伯噽受了勾践的贿赂,竭力主张把越变成吴的附属国。吴王夫差采纳了伯噽的意见,允许越国的存在,但越王勾践必须拘留在姑苏,当作人质。勾践忍受深重的苦难和屈辱,甚至亲口尝夫差的粪便,“鉴别”夫差的病情,终于感动了夫差。于是,只三年时间,在公元前491年把勾践释放回国。

勾践回越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挑选美女,准备献给夫差,以表示他誓守不渝的忠贞。倾全国美女,遴选了两个,一个是西施,一个是郑旦。西施,并不姓西,而姓施,是浙江省诸暨县苎罗山下一个农夫的女儿。苎罗山下有东西两个村落,西施住在西村,从小就以美貌闻名远近,人们称她为西施。郑旦也住在西村,常与西施到江边洗纱,红颜花貌,交映成双。

勾践对西施和郑旦严格训练,使她们的外在美中,有充实的内在美。除琴棋书画、音乐歌舞外,更重要的是灌输国家意识,让她们知道去吴国的使命是以美色吸引夫差,依红偎翠,荒疏国政。经历六年的训练,勾践认为已成熟,把西施和郑旦送到吴国都城姑苏。夫差一见两位花容月貌的绝代美女,喜欢得灵魂出窍。

西施和郑旦进宫不久,就把夫差的宠姬们统统挤掉了。西施和郑旦虽然都是美貌绝伦,生活背景相同,所受训练一样,但在夫差眼里,西施更为娇媚动人,特别宠爱西施。郑旦感到寂寞和冷落,过了一年竟忧郁而死。夫差将她安葬在黄茅山,立庙祭祀。

夫差独宠西施,特地把姑苏城外的姑苏台加以扩建,增盖了一座“馆娃宫”,铜钩玉槛,珠玉装饰,又建“响屧廊”。屧(xiè)是鞋子里的衬垫,走廊地下是空的,用大瓮填满,上面再用木板铺平。西施经过走廊时,玉足所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夫差又用了三年时间,大兴土木,整修加高姑苏台,又筑“春霄宫”,昼夜与西施饮酒欢宴,特造可容千石美酒的酒槽。还挖了一个人造湖,取名“天池”,行驶国君的“青龙舟”,舟上满载美女和乐队,夫差天天携西施游玩淫乐。

在勾践献西施的次年,夫差跟鲁国结盟,大举进攻齐国,把齐打得落花流水。吴国大胜,大臣们赞颂夫差前无古人,只有伍子胥一言不发。

夫差问道:“你曾劝我不要打齐国,如今我凯旋而归,你羞而无言,是吧?”

伍子胥道:“越国才是我们的大患。我倒是希望大王伐齐兵败,这样可能生出戒惧之心。反而是吴国的福。如今胜齐,大王一定心高气傲,再向中原发展,而越国定会乘我国国内空虚,发动突击,危在旦夕。”

夫差听了,心中非常不满,无奈伍子胥是位元老大臣,他还是竭力容忍下来。

不久,越王勾践前来朝贺。夫差十分高兴得意,许诺给越国增加土地。伍子胥涕泣道:“忠臣闭口,奸人在侧,邪恶占了上风,曲直不能分明,吴国将亡,宫殿要生出乱草了!”

夫差大怒,斥责伍子胥。伯嚭乘机披露,伍子胥曾把儿子托付给齐国。原来,在鲁吴联盟攻齐之前,夫差派遣伍子胥去齐国下战书,战书上把齐国攻击得体无完肤。夫差是想借齐国之刀杀掉伍子胥。可齐国却对伍子胥厚礼相待。伍子胥早已料到是吴国必亡,赴齐时把儿子伍封带去,托孤给齐国大臣鲍(bao)息。鲍息问他吴国的事,伍子胥垂泪不语。鲍息知道他的心思,慨叹道:“伍子胥恐怕决心死谏,所以才存后裔在齐国。”

“通敌卖国”的证据确凿了,夫差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后的第二年,夫差率军北上,国内空虚。卧薪尝胆十年的勾践见复仇机会到来,动员全国精锐军队,向吴国突袭,包围了姑苏,焚烧姑苏台,大火一个月不熄。夫差急忙回军救援,被越军击败。夫差只好向勾践求和;勾践考虑到越国还不够强大,接受了夫差的要求。越国撤退以后,夫差没有振作精神再图强大,仍然终日拥着西施和美女们,过一天算一天,盼望勾践能饶了他。

又过了十年,越国强大了。勾践向吴国发动攻击,姑苏陷落,夫差被擒。夫差垂泪请求勾践:“吴国愿做越国的附属国”。勾践答道:“二十年前老天把越国赐给你,你不接受。现在老天把吴国赐给我,我不敢拒绝。”逼夫差自杀而亡。夫差临死前对侍卫说:“如果死者有知,我无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用布把我的脸盖住吧。”

西施是何归宿,在历史上成了千古疑案。后人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勾践将西施接收过来据为已有。第二种说法,勾践接西施途中,勾践的王后派人把一块石头绑在西施身上,推到钱塘江里溺死了。她声明不是吃醋,而是爱国,道:“这种亡国妖孽(niè),留她何用!”第三种说法,越国大夫范蠡曾是勾践的患难忠臣,他看破混乱局势里潜伏的危机,知道吴国覆灭之日,大祸就要临头,他把西施抢到手,弃官携带美女,驾一叶扁舟,逃之夭夭。

三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考证。戏剧中多采“扁舟载美”一说,编出范大夫与美女西施的传奇爱情故事来。

韩、赵、魏三家分晋

到了春秋末期,中原大国晋国日益衰落下去。晋国国君的权力下降,实权被栾家、解家、赵家、魏家、韩家、智家六家大夫把持着。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争权夺势,摩擦不断,甚至互相动用武力解决。到后来,只剩下四家,即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是个十分有心计、有野心的人。他总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一天,他把那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请到自己家中喝酒,喝到中间,他起身对三人说:“晋国在文公时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取了霸主的地位。为了使晋国重振雄风,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交归国君掌管。”智伯瑶当时权力最大,晋国国君凡事都听他的。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借用国君的名义迫使他们交出土地,限制他们的势力。可是三家大夫各怀心腹事,都怕得罪智伯瑶。韩康子首先表示赞同,愿意把韩家的土地和一万家户口交给国家;魏桓子满心不愿意,怕得罪智伯瑶,也不得不说,把他家的一百里土地和九千家户口交给国家。

智伯瑶见韩、魏两家都答应了,剩下只有赵襄子沉默不语。智伯瑶转过脸来询问赵襄子的意见。赵襄子是个性情耿直的人,他看不惯智伯瑶那副狐假虎威的样子,没好气地说:“这事我可不敢自作主张,土地是先祖遗留下来的产业,怎么好拿来送给别人呢?”

智伯瑶一听马上翻了脸,两个人在酒席宴上争吵起来。宴会不欢而散。

智伯瑶见赵襄子拂袖而去,便想借机消灭赵家。他对魏桓子、韩康子两人说:“赵家占有那么多土地却不肯拿出来交给国家,这分明是有野心,我身为晋国正卿,不能坐视不管。”他当即决定自己率领智家人马为中军,韩家的军队为右军,魏家的军队为左军,三队人马浩浩荡荡直向赵家攻去。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领赵家人马边战边退,一直退到晋阳(今山西太原)闭门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