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精英:优秀员工格守的8种行动准则
19519500000016

第16章 从对手那里学习(1)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他们不只是把对手当作自己的敌人,他们时刻把对手当作自己的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借鉴对手成功的秘诀,在对手的失败处寻找机遇,从对手那里学习好的方法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

1.你的对手不只是你的敌人

真正的两个对手之间是竞争的,又可奋发向上的,或许正因为你拥有一个对手,你的事业才会取得成功,所以你得感谢你的对手。

2003年世界爱鸟日,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4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这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以与美洲豹争食。然而它由于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观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惊奇,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上述现象对我们不无启迪,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的确并非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6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说明问题。一粒砂子嵌入蚌的体内后,蚌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你的对手不只是你的敌人,你们可以携手走向辉煌。相互拆台只会两败俱伤。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人把对手当作死敌,嫉妒对手的成功,结果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去攻击对手。这种通病非常普遍。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他们不只是把对手当作自己的敌人,他们时刻把对手当作自己的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你的对手不仅仅是你的敌人,他也是你学习的对象,是促使你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

2.巧妙包容你的对手

“爱你的对手”,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大多数人看到“对手”都会觉的对自己有威胁,能当众拥抱对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对手的人大得多。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狼也咬死,可是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好心善良的人常想,如果狮子不起贪念,和狼共享那只小鹿,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和游戏”,也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单赢”。

上述故事中的狮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和野狼平分猎物,不但自己不会受重伤,也可享受美味,这就是“双赢”。

人和动物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人有思想,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学会爱你的对手。

“爱你的对手”,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才能才有高有低,成就有大有小。

能爱自己的对手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会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类的评语,一经比较,两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

所以,当众拥抱你的对手,除了可以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以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必招致他人的谴责。

而最重要的是,爱你的对手这个行为一旦做了出来,久了会成为习惯,让你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这才是成就大事业的资本。

3.从对手那里学习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做人做事也莫不如此。成大事的法则之一就是仔细研究你的竞争对手,摸透你的竞争对手。

1991年全美富豪之一的山姆·威顿,他是Wal-Mart的负责人,他的资产高达250亿美金。

山姆·威顿开第一家连锁店的时候,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者,当他达到这个目标的时候,所有的财富都会汹涌而来。

他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工作,并且非常地热情、非常有行动力地来提供一流的服务,每当他有空的时候,就不断地研究他的竞争对手。

既然他的目标就是要成为行业中的最顶尖者,他必须确保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采取的每一个服务策略,都比他的竞争对手更好。

因此他不断跑到竞争对手的店里,看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他们到底哪里比他好,每当他发现竞争对手做得比他好的时候,他就会立刻想出一个方法,在那个领域里超越他的竞争对手。

惟有了解对方,才有可能超越对方;惟有了解对方,才有办法改变自己。所以,要想有大的进步必须养成一个习惯,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借鉴对手成功的秘诀

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采用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成功方法。

有些人之所以能达成目标,乃是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你只要走进使他们成功的经验中,也许不久就可以达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借鉴对手的成功经验,可以先从模仿开始。

一说起模仿,有人就会援引“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例子,把模仿贬得一无是处,他们说:“为什么要模仿别人,借鉴别人呢?要干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来!”这话听起来很豪壮,殊不知,如果没有东施效颦的勇气,没有邯郸学步的追求,连摹仿也没有,更谈不上借鉴,而离开了模仿和借鉴,又何来创造呢?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模仿也是一种进步。

当然,一味地模仿是不行的。没有自己的东西,你将永远跟在对手后面亦步亦趋,始终无法赶上对手,更不用说超越了。

借鉴是从模仿通向创造的桥梁。把对手的东西拿来,结合自己的实情做一番比较,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或从中吸取教训。这就比单纯模仿要高明得多了。

在对手的失败处寻找机遇

首先,认真研究对手的失败,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研究失败,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是习惯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却很少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这是很危险的。其次,认真研究对手的失败,往往可以发现机遇。

纵观我们身边,许多人从对手的失败中受益无穷,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对失败进行寻根溯底的追问。知道为什么失败,就是成功。

再次,认真研究对手的失败,可以使自己警觉。

有人曾经根据能否有效利用失败的价值把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

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难以救药;

第三类人能够总结失败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自身相同的错误,但总是犯对手犯过的错误。这类人比第二类人又高出一筹;

第四类人既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凡是对手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对手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只有第四类人才是最善于利用失败价值的人。

有些人的成功,偶然的因素很大,比如“守株待兔”、“瞎猫碰见死耗子”等等。对于那些靠偶然的机遇而成功的人来说,认真研究对手的失败,可以使他们警觉起来,意识到自己往日的成功只是偶然。如果不进行改革,那么往日成功的经验,则可能正是明天失败的原因。

每个人成功的经验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每个人失败的教训也应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相对于成功的经历来说,失败的经历要比成功的经历丰富得多;相对于人们所感受的成功的经验来说,目前,人们所感受的失败的教训简直少得可怜。

对于竞争对手,不论他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我们都有研究的必要。

了解竞争对手为什么成功,以及他们曾经犯了哪些错误。因为当我们在研究成功的时候,我们发现:要成功,必须要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同时你也必须了解失败者做了哪些事情,让自己不要犯那些错误,为成功打下基础。

竞争中的对手常常可以作为生活中的良师。要超过别人,要巧妙生存,必须要研究你的竞争对手。

4.学习同事的优点

同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关系,它是由一种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所致。所谓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取得有限的目标物(物质的或精神的),在彼此之间展开拼搏、竞赛、争夺胜负的过程。

竞争一方面造成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从前充氧设备不发达,长途贩运鱼苗常会大量死亡,损失惨重。后来有人在槽中放入鲶鱼,为了避开鲶鱼吞食,所有的鱼苗都本能地快速游动,这样,它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气,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鲶鱼效应”说明,强大的竞争对手,往往能激发出生存的潜力。

由此可知,在同事之间建立一种竞争关系是必须而且是一种必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竞争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许多老板就深谙这一哲理,因此他们就特别注重建立员工间的竞争关系。

有一个暖气机制造厂,由于一直完不成定额指标,他们的经理非常着急,为此他几乎使用了所有的方法,如说尽了好话;又鼓励又许愿;甚至还采用了“完不成指标,开除你”的威胁手段,结果仍是毫无效果。最后只好向总经理查尔斯·史考勃做了如实汇报。于是史考勃先生当天就走进了工厂。

当时,日班马上就要结束,他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暖气机?”“6部。”那位工人回答。史考勃没有再说话,只是拿一支粉笔在墙上的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转身离开了车间。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了那个“6”字,便问是什么意思,那位准备交班的日班工人说:“老总刚才来过了,他问我们制造了几部暖气机,我们说6部,他就把它写在了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