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19518900000033

第33章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梦想(1)

创新能够改变世界,首先是由于创新的“新”——新点子、新观念、新方法、新事物。创新给世界带来了无穷的新东西,使得自然界、社会和自己的思维在不停地变动。没有创新的行动是盲目的,没有创新的事业是平淡的。

一、敢于打破先例

请先看两个例子:

某个公司的一名下属职员,突然鼓起勇气莽撞地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说:“对不起,我想加薪。我的确觉得自己应该加薪。”

老板会直接回答“不,你不能加薪”吗?肯定不会。他会说:“你确实需要加薪。可是…·”(“可是”与“走吧!”同义)他把文件推到桌边,指着一张压在办公桌玻璃板下的打印卡片,平心静气地说:“令人遗憾的是,你已经处在你那个工资档次的顶端了。”

这位下属咕哝着说:“嗅……我忘了我的工资级别!”退了出去。让他放弃要求的法宝,也许正是那张印制的卡片。实际上这位下属是在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能够和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制卡片争辩呢?”——这也许正是老板想要和他说的话。

杰克负责不动产合同签约。找杰克的人是来签租约的,而且是连签。大多数人看都不看合同就交了保证金。只有少数几次,有人会说:“签字之前我想看看合同。我有权利这么做!”

杰克总是回答说:“你当然有权这么做。去看合同吧!”

那个人看了一半就会惊叫起来:“等一等,先别签!这份合同实际上让我在合同期间变成被契约束缚的仆役了!”

杰克回答说:“我不相信。这是标准合同。合同的号码在左下角。”

那个人通常的反应是:“哦……标准合同。那么,既然是这样……”于是他或她就签了,被几个显然带有不可思议的特质的数字给吓住了。

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人仍然犹豫着不愿签字。这时杰克就加上一句:“法人不同意做任何修改。”记住,法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会不赞成任何改动。然而,“法人”这个短语将合法化的有力形象投映在一幅宽大的屏幕上,从而产生了奇效。从理论上说,谁也不会同法人较真。

这两个例子中,公司下属职员和租房人,为什么中途放弃争取利益的机会呢?就是因为被“印制卡片”和“标准合同”给唬住了。要知道,这卡片和合同也是人制定的,名义上属于所有相关之人,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那么,它们就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如果有人唬不住,敢于打破先例呢?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你将争取到属于你的合理利益。

但人们很容易把自己限制起来或者被别人限制住。因为先例成为权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于“不要标新立异”、“你不能和取得成就的人争论”以及“我们总是这么做的”等看法的。这种观点迫使人们按现行的方式或以前采用过的方式做事。现有的和过去的风俗、政策、惯例神圣不可侵犯。它们代表了唯一的行事方法。

任何一位新总统、一家公司的新总裁、一个老牌机构的新领导人,他面临的最棘手的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1968年大选之后,理查德·尼克松宣称:“到了解除大政府、制止大政府掏你们的钱袋的时候了!”几周以后,他却提出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财政预算。

先例一旦被打破,就可以以此谋求类似的变化和利益。

当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达到按其合同增加7%的报酬的目标时,加拿大汽车工人以美国的例子为理由,立即展开谈判,并达到了同样的报酬增长目标。这种做法的逻辑很简单:“我们有榜样。他们得到的,我们也应该得到。”

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市长曾公开宣布,所有举行罢工的警察和消防队员将被解雇。他们举行了罢工,并因此失业。几天以后,问题得到解决,市长恢复了他们的工作。此后,芝加哥的消防队员罢工。他们期望,即使暂时被停职,当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他们也可能被复职。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对的。

要避免被先例的权威“蒙蔽”,就要有效地使用这种权力。要证明你的所作所为实属正当,就需要说明你现在的情况与另外的情况相似:在那种情况下,你或者他人曾做过什么事,而且达到了期望的结果。

例如,在一家零售店你想就某件商品的价格进行谈判,以便少掏腰包。售货员说:“很抱歉,我们不还价。”你怎么办呢?你应该说:“不对,你们当然还价!两个星期以前,我刚从这里的五金部买了一把锤子。它有个缺口,店员给了我两美元的优惠!”

所以说,要敢于打破先例,你才能得到更多利益。

二、抛弃盲目,学会创造

成大事者做事的办法是:抛弃盲目,学会创造!

奥斯本著的《你的创造力》和《应用想像力》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同样重要的是,这些人已被激励去从事积极的、建设性的行动,思考必须彻底地伴随着行动。

奥斯本像许多创造性的思想家一样,把一个本子和一支铅笔作为心爱的劳动工具。他每想到一个观念就把它记下来。他像其他有成就的伟人一样,能花费时间从事思考、计划和研究。

奥斯本道出一个明显的真理,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创造力,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学会去应用它。”

由创造者的经验得到证明,创造性的想法并不是有意识的思考,而是当意识不再想难题且在想其他事情的时候,像晴天霹雳般地自动产生。不过,开始时如果没有用意识思考难题,创造性的思想也不会自动降临。这些事实证明了一个结论:为了要接受“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这个特殊的问题给予关注,或对寻求这特殊问题的解答,有极端的兴趣。他必须在意识上加以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尽力收集所有的资料,并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最重要的,他必须有解决问题的炽热欲望。但是,他在定义问题,想像需要的结果,并尽力收集资料与事实时,焦急、暴躁、忧虑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阻碍到问题的解决。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对问题找不出答案时,他总是躺下来小憩片刻。达尔文告诉我们,当他写《物种起源》时,用意识思考几个月也想不出一个问题,其后,有一个直觉突然闪进脑际。他说:“我还记得,当我坐着马车在路上走时,突然有一个令人兴奋的问题的解答自动跑来找我。”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比较难深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地加以构思,尽我所能地用几个小时或几天来构思,最后再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里自行滋长,几个月后,当我再想到这个题目时,却发现文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前我没发现这个办法,老是因为没有进展有时连续忧愁几个月。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几个月的忧愁等于白费。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用在其他的消遣上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犯了一个通病,认为只有作家。发明家与“创造者”才有创造的过程。事实上,不管是在厨房里工作的家庭主妇、学校里的教师或学生、售货员或事业家,都可以是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成功机器”,用以解决私人问题、经营事业、销售货物,就像作家的写作或发明家的发明一样。罗素建议读者采用他的方法来解决世间的私人问题。我们所称的“天才”只不过是一种过程,一种运用人类心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天才是一种在著书或作画中才有的过程。

与你的成功机器在制造“创造行为”或生产“创造意见”时,其动作情形并没有两样。任何一种技巧,无论是运动、弹琴、谈话或售货,都不需要很费劲地去思索每一个要做的动作,只需要轻松地让事情做下去。创造性地做事,是自发的,“自然的”,没有自觉意识与研究的性质。世界上技巧最好的钢琴家在弹奏时,如果思考指头应跳在哪个琴键上,那么连最简单的曲子他也弹不出来;在平时学习时,必须有过这样的苦思,但是等他练习到弹琴变成自动的习惯后,就不必再那样思考了。当他能够不用意识,而用无意识的习惯演奏时,他就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演奏家了。

三、开发创造的潜能

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

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名叫梅尔龙,靠轮椅代步已12年。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19岁那年,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他虽然逐渐康复,却没法行走了。

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他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能够走动。”

现在,梅尔龙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职业,他已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走动。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后来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

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教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这是人的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

人体内确实具有比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

在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照例巡视全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动着。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他抓起舰内通讯电话机,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也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讯号,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

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了解眼前的状况,灾难即将来临。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里面的弹药库。那么该怎么办呢?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剧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所能想的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喊着。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舰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水兵真是了不起。他当然不凡——但是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四、换个眼光看问题

当个人能力提高到一定层次之后,往往视野也会随之开阔,如果你对现在的视线范围不满意,不妨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

有这么一个近似于文字游戏的论述。吃葡萄时悲观者从大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失望,(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而乐观者则从小粒的开始吃,心里充满了快乐,因为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悲观者决定学着乐观者的吃法吃葡萄,但还是快乐不起来,因为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一粒。乐观者也想换种吃法,他从大粒的开始吃,依旧感觉良好,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

悲观者的眼光与乐观者的眼光截然不同,悲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失望,而乐观者看到的都令他快乐。如果你是那个悲观者的话不妨不用换吃法,而换种眼光吧。

站得高看得远是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你要先登上高峰才有这样的机会。

想要站得高,就要超越自己的眼光;超越自己的眼光,必须先得超越自己。不妨想像一下自己还没有达到的目标已经达到,那时你会拥有怎样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