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成功艺术
19518900000010

第10章 宽容忍让显胸怀(1)

凡是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必有过人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有过人的智慧和能力,有着宽容的心胸,有着忍让的作风,并使这成为有助于成功的一种习惯,敢于面对复杂的战争,能够审时度势,忍受一时的委屈和不公正的待遇,在身处逆境之时不气馁,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化险为夷,成就大事。

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普小而不为。自古至今,纵观成大事者,他们没有一个人不是严于律已的典范。时刻注意检查自己的品行,持之以恒,从点滴做起,从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为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品格基础。

放纵还是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我们羡慕那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强者,同时,我们对那些放纵自己、无所作为的颓废之士要加以批评和唾弃。

放纵自己,会使希望变成失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某某干部因放松对自己的约束而由公仆变成了人民的罪人。一个人放纵自己,那这个人将不会有什么希望。这是小的方面来讲。从大的方面来讲,如果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放纵自己,不注意省过、严约,那也同样会出问题的。

所以,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不管外界如何,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具有吸引力,即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不能放纵自己。

在人和人的接触中,有时候最容易做的是小事,因为它无处不在;最难做到的也是小事,因为它很琐碎。譬如,随口签应别人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可随即就忘了,别人却常常惦记着,寄厚望于你;约好的时间,也并没有因为什么特殊情况,就迟到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也不大在意。这些虽然事小,但却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怎样要求别人,怎样要求自己,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与原则问题。人在交往中产生矛盾恩怨,工作中发生缺点错误,总有自己和别人两方面的原因。解决矛盾,克服缺点错误,需要从自己和别人的两方面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只看到别人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矛盾和问题就永远不能解决,甚至有时候会更加使矛盾激化。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古人教给我们:与人相处有了矛盾,消除怨恨。才能为你的人生之路扫清不该有的障碍。只有对自己严格,在责人之前先责已,把矛盾解决好,才会“身正”,“令行”。

从古人的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严于律己是一件很主要的事情。大至国家君臣,小至布衣百姓,发生矛盾以后,如果双方都有责己的雅量,任何矛盾都不难解决。如果只责备对方,不检讨自己,隔阂怨恨就会越积越深,以至矛盾激化,关系破裂。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既责人,又责己;先正己,后正人。“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责己就是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和活的榜样去教育人、感化人。这样,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教育批评才起作用。如果只责人,不责己,就会助长自己的错误。只有自身正,其令才会得以行,如果自身都不能正,去教育别人,谁会听呢?

诸葛亮为蜀之相国,“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但“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这不仅因为他“用心平而劝戒明”,还因为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街亭之役,马谡违反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使蜀军大败,诸葛亮既斩了马谡,又上疏检讨自己“授任无方”、用人不当的过失,自贬三级。

这种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均是从严于律己而出的。从自身做起,而日常生活中,却有一种人恰恰与此相反,他们责人严、律已宽,捕风捉影,信口开河,助长了言行不一,清淡空议、惹是生非的不良风气。身体力行,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全面,对别人的要求宽厚、简约。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蔡元培认为:“古之君子”以舜和周公这样的圣贤为标准的,认为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因此对自己的要求就严格而周全;对别人则先看他的优点和进步。“取其一不究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唯恐损害别人为善的积极性。这样,对别人的要求自然就宽厚而简约了。

当今的社会中,对人严、对己宽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问题的实质也是对人对己要求的标准不同。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看别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优点多;批评别人往往苛刻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看别人的现实表现,纠缠过去的恩怨是非;批评自己的时候则轻描淡写,强调客观,覆短护私。出现这种情况,也和“怠”与“忌”不无关系。自己不求进步,不思进取,又害怕别人进步,获得成就和名声。应该去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改变这种不健康的风气。用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检查自己思想上、工作上的缺点;同时以宽厚的态度对待别人,鼓励、支持别人从善、向上的积极性。这样,不但自己和别人共同进步,也有利于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风气。

二、不应忽视小处的修养

有些年轻人认为,做一番大事业便要轰轰烈烈,而不能拘泥于小节。不拘小节,可能是一种“豪放洒脱”,但在做人的原则上讲,此处也是不可随便的。

“君子当众人所惊之事,略一动容,才干碍于礼义上些须,便鄂然变色,若触大刑宪然,惧大防之不可溃,而微端之不可开也”这是先人留下的为人之路。一坪绿地,鲜嫩可爱。有走路的人,为少绕几步,省些脚力,便从草坪上斜插过去,踩出一道小径。后来的人也跟着他的脚印踩过,时间一长,竟踩出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路。这些,是“君子”所不为的。

还有,有一些时候(比如街上有了什么事,许多人都跑去围观看热闹),君子一点儿也不为所动,但如事情才有少许触犯了礼义,君子便会脸色严肃心中不安起来,就好像犯了刑法一样,担心坏了礼义的堤防,一个小小的漏洞都不能开。君子的这种行为常被众人嘲笑为“迂”,认为君子小题大做,不识轻重。但要知道,天下许多不好办的大麻烦,常常就是从那些小处随便的人那儿引起的。

其实,实际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小处随便,决不是什么无伤大雅、无足轻重的小事一桩,但到头到头来却出现了不可估订的后果,举几个例子。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空中爆炸,宇航员命丧太空,是由于机身上一道焊缝没有焊好。前不久美国潜艇浮出水面时撞翻日本渔船,造成船毁人亡,是由于潜艇上的操作人员一个漫不经心的操作失误。日常生活中,有人从高层住宅上随手扔下一个酒瓶,结果将恰从楼下经过的行人砸死。一家度假村在一种玻璃门上未做警示标记,结果让奔跑的小孩一头撞上,受到重伤。就说世界上许多森林大火,也往往是有人乱扔烟头造成的……

当一个烟头随手一扔时,哪会考虑到森林着火、消防员冒死扑救、地球资源遭破坏?当一个人随手扔酒瓶的时候,他一点不曾考虑会闯出什么大祸……

做人,小处随便不得,所谓,防微杜渐。有些事,就算没有惹出大漏子,比如随地吐口痰,随手丢一只空易拉罐,结果让人罚了几十元钱,从自私的角度讲,你说冤不冤?

有一个笑话,讲一位有心脏病的老者住楼下,楼上住一位小伙子。小伙子常回来时脚步重,动静大,老者你就听吧:噔噔噔——上楼梯了;咣当——开门了;哗哗哗——洗漱呢;最要命的是上床时脱皮鞋,先脱一只,一扔,咣!老者心一哆嗦。再脱另一只,一扔,咣!老者心再一哆嗦。这两哆嗦过了,才算安静下来,老者才能入睡。老者脾气好,一直忍着,可夜夜如此也受不了呀!这天,见了小伙子,老者就给小伙子说了,小伙大态度挺好,虚心接受。可到了夜里,老者听着那动静又来了——噔噔噔!咣当!哗哗哗!老者想,忍着吧,不就再两声吗?咣!一声。老者等第二声,奇怪,怎么不响了?老者这个心悬哪,就等着第二声响过好入睡,等了一宿,愣没响——原来这小伙子脱另一只鞋时,突然想起了老者白天提的意见。就轻轻地把鞋放在了地上……

这虽然只是个笑话,可却让人品味良久。现在的我们正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过去的胡同变成了高层建筑。一二百户住一个楼,你小处随便,楼道里乱堆东西,夜里把电视机音量放到最大,从窗户往外随意扔垃圾,你觉得没什么,可别人怎么办?如果人人如此,这个社会岂不天下大乱了。

现今,人们一般从道德的角度劝人不要忽视小处的修养。今天,除了道德外,还有法制。一旦因为我们的“小过失”而引发了大祸,那就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也有一些“小事”并不属于法律管辖的范围,甚至也谈不上是多严重的道德问题。比如,在地铁上坐时跷二郎腿,让站着的乘客别扭;开会迟到;雨天快车,溅行人一身水;打公用电话时煲电话粥,不顾后面有人等;消防队救火时围观挡道;嚼完口香糖乱吐;在公共场合乱叫乱喊……这些举止,给他人添不便,惹他人不痛快,自己又怎能心安理行,毫无惭意?如他人也如此待你,你作何感想?人人都这样“不拘小节”,社会还能有何文明可言呢?

从小处,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是做人的一个入口同时也是缺口。我们所做的许多“小”事实际上是在抵消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环卫工人的劳动就白费了。围观看热闹,反给救火添乱,只会加大火灾损失。开会迟到,你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而在今天这个讲求效率和守时的时代,你显然与之不合拍……这样的事多了,最终结果是使社会发展变慢,使经济水平下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社会责任感的“君子”“才干碍礼义上些须,便愕然变色”的原因。

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小事也要注意的榜样,提出为人要切忌:作客与人相争骂;筵上乱叫唤;搀夺人话柄(乱插嘴抢话);对众倒卧;着鞋卧人床;说主人密事;作客踏翻台桌;嚼残鱼肉置盘上;主人未迎便先上厅坐;翻人书籍;人前假咳吐痰;吃烟吐不择地;吃烟向人喷气;项多油滞不洗拭(不洗脖子);门庭不扫拂;谦上下动手力扯(谦让尊卑先后时动手乱拉扯);探手(伸手)隔座取物;坐即摇膝;桌上乱写字;坐下脚跷膝上;冷笑;摘花嗅香;开人箱柜;坐不耐久;坐立不宁;偷看人书简;粗鲁撞倒人器物;借人器物以及书文多日不还;好勉强量小之人饮酒(逼人喝酒);在病丧家嬉笑,等等。

古人说的这些,皆为小处随便的表现。虽然时代已到今日“后工业社会”、数字时代,E-时代,但人性的这些“一念之苟”的毛病并未根除,我们应该以彼为镜,检点自己,虽不能做一个不苟且的君子,却也应该注重一些社会道德,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曾有一些行事随便的人,常常在一处墙角小便,秽气冲天。于佑任老先生看不下去了,就写了一纸“不可随处小便”,张贴于墙角。刚贴上没多久,浆糊都没干,这纸条就不翼而飞——原来于老先生是有名的书法家,有一人极敬慕于老先生的墨迹,便把这纸条揭了去,重新剪裁裱糊后挂于中堂,曰“小处不可随便”,以时时自警自励。

微小之处不放纵自己,谨慎处之,这样的人,是最难被不正之风击倒的。这样的人之所以“正”而且“大”,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人格中,有一种光明正大的东西,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内涵。

三、豁达宽宏,以德服人

中国人注重“德”,一个人有“德”才会服人,有才无德,这样的人也许可逞一时之势,却不能把握历史的方向,最终还是会被时间所摒弃。多少中华名士正是本着中华的这种“德”而行,用他身上的美德征服了世人,用他们豁达的胸怀征服了世界。

文者以德服人。一个人的品德,决定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人们在选择自己所追随的目标时,也往往是以“德”字为标准的。

周作人平时行事,总是一团和气,以德待人。在北京大学,他是以态度温和著名的。相貌上周作人中等身材,穿着长袍,脸稍微圆,一副慈眉善眼的样子。他对于来访者也是一律不拒,客气接待,与来客对坐在椅子上,不忙不迫,细声微笑地说话,几乎没有人见过他横眉竖目,高声呵斥,尽管有些事情足可把普通人的鼻子都气歪。据说有个时期,他家有个下人,负责里外采购什么的。此人手脚不太干净,常常揩油。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1银元换460铜币。一次周作人与同事聊天谈及,坚持认为是时价200多,并说是他的家人一向就这样与他兑换的。众人于是笑说他受了骗。他回家一调查,不仅如此,还有把整包大米也偷走的。他没有办法,一再鼓起勇气,把下人请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希望你高就吧。”不知下人怎么个想法,忽然跪倒,求饶的还话没出口,周作人大惊,赶紧上前扶起,说:“刚才的话算没说,不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