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选择之威力
我们都知道时机有好有坏。有些人连景气的时候都难以为生,更何况是不景气的时候?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未能利用这种伟大的力量——选择的威力。不景气时,大部分的人只会束手无策。灰心丧气,坐待政府当局的救济。然而,也有些人就懂得利用这种选择的威力,在不景气的时候也有所作为。有很多大事业即是在所谓不景气的情形下创建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创业家不信邪,他们不顾一切地向前闯,因而成功了。其实不景气比景气的时候有更多的机会——你所需要的创业资金会少一点,人力也较便宜,竞争也不会太激烈……更重要的一点是,不景气是会产生太多丧气的失意人,因此,一个有点斗志的人也就比较容易出头,不必拼得头破血流。
在某个不景气时期,有一个生意人,一直觉得他的生意之所以做不好,原因就是“不景气”,他觉得除非市面有改善,否则他的事业也不会有转机。就在这所谓最不景气的时候,有一天他走到一个购物区,看到有两家肉店,相距不过十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忙得不亦乐乎,很多顾客在等待,而另一家却几乎不见有人上门。这其中就有问题了。不景气确实存在,然而就在同一地段的两家肉店,一家可说根本感受不到不景气这回事,另一家却几乎难以维持。这个年轻的生意人决定要研究一下这件事。他先上第一家肉店,已经有很多客人等在那儿,他一进门,老板就招呼说:“您好。”态度非常友好,“我现在正忙,请稍等,我马上来。”他对每个客人都是这样客气,他很热心地为顾客服务,他会给他们建议,但是绝不自作主张。交易愉快地完成了。过了几天,年轻的生意人到另外一家肉店去,老板大着嗓门问他:“要什么?”买肉的时候,老板不给客人想买的肉,反而硬向人家推销他认为人家“应该”买的那份。态度很坏,而且只对眼前的利益有兴趣。
讲到这儿,你应当能很快地领会到“选择的威力”何在。第二个肉贩把生意不好归咎于不景气,结果他倍尝不景气的痛苦,他对待客人的态度既恶劣又不讲道理。而第一个肉店老板则认为生意好坏在于自己,在于自己是不是公道、合理,在于自己是不是态度好、服务好。结果不景气对他毫无影响,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另一位没有生意可做的仁兄却做了错误的选择。能够觉察到选择的威力,人就能充分发挥生命的价值;而未能觉察到这种力量的人,生命则成为一种负担。这个例子说明选择的威力有助于激发致富的能力。
上述那个年轻的生意人,在对两家肉店之间的差异做出一番调查后,第二天回到他自己的办公室重新开始工作。这一次,他选择了另一种观点——他深信事在人为,而不在于时机的好坏,也不在于政府当局的措施。他开始做广告,大力开展推销活动,并针对形势采取应变措施,修正产品的售价。没多久,便渐渐忙碌起来,生意开始好转,他又赚钱了。
形势未变,变的是他自己。正是这种抉择的威力使他保住了事业,站稳了脚跟,改变了命运,而外在环境却一仍其旧。
在我们受雇于他人时,道理也是一样的。让我们来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雇员,看看选择的不同对他们有何不同的影响。其中一种,总是坚持准时上班的原则,凡事都按规定的办,对工作他一定力求做得最好,对公司有益的建议他都热心提出,不属于份内的琐碎事务,他也爱帮忙处理,如有需要,他还会自动加班。他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下班后去上课进修,期望自己的进步能使公司的服务质量也跟着提高。这个员工,他利用自己抉择的力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称职的助手,其前途当然看好。他使自己成为雇主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他的老板当然也会尽一切力量留住这个人才。
再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雇员,这种人的上班时间是随自己的方便而定。工作的时候,他会跟别人斤斤计较,即使加几分钟班都不愿意。他喜欢谈论与公事无关的话题,或是跟公司唱反调。他只做跟他薪水相当的工作数量,宁可把时间花在无聊的娱乐及无益的活动,他认为工作以外的时间应该属于个人,所以他爱怎么打发得随他高兴。这种人绝不会计划未来,也不会为了将来而去充实自己。
当不景气来的时候,第二种人将是第一个被开刀的。这个时候,他只会怪时局不好,会开始愤世嫉俗,因为他丢了工作;他会对当政者大事抨击、大张挞伐;他会怪所有的人而忘了检讨自己,他的家人、亲友也跟着受罪,他让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虚度下去。最后,他会发现自己竟然潦倒在养老院里。为什么呢?
但愿我们能够有办法让所有的人都了解:有一种人人能做同时也是正确抉择的威力就存在于他们心里,这种威力使我们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实践自己的计划,而且能真正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方式。要怪时局不好很容易;如果你愿意的话,把一切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是很简单的。但是,任何人一旦能真正领会到“选择的威力”,不仅他的事业会开始有进步,他的社会关系、家庭生活及个人生活也会跟着改善,而且还会进而领悟到:只有他自己才是那个做选择的人,亲戚朋友尽管有心也不能代他做主。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起一种以能力、行动、进取心为基础的真正的自信。他不必再仰赖外部环境,他也不再对自己的幻想心存依赖,他靠的是他自己。只要确认这个“选择”的道理,马上就会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要确认这个道理却是极不容易,因为万千思绪飞速袭来,百般捣乱,使我们极易错失这种看似平凡、实则神奇无比的“选择之威力”。
106.创新——商场不败的法宝
每个人都必须做改造我们生活的重大选择,如果我们不能了解我们每个人都掌握着自己一生的道理,就会缺乏意志力去塑造一项适合我们的希望,需要和能力的事业。
当代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就读于哈佛大学,他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这也正是造就他的成功和财富的内在特质之一。能说明这一点的最好例证就是微软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转型。早在1993年,比尔·盖茨就以7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荣登《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首位。到1995年时,微软公司更是以操作系统和软件雄霸个人电脑市场。但当时比尔·盖茨几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没有及时地意识到互联网的引入将使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和全球经济发生根本性的革命。然而由于他随时保持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并及时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使他改变了看法,全面调整了微软的战略。
要想了解盖茨到底是为什么一开始对警告信号视而不见并不困难。早在80年代初,当互联网络奇迹般地由个人网络摇身一变而成为全球性的通信与计算机媒介之时,盖茨的微软公司增长正旺。销售额增长了两倍,达到38亿美元。员工也由1990的5600人增至1993年的44万人。这主要是出于视窗软件的成功。
到了1993年,技术方面的消息灵通人士发现了“万维网(WWW)”,万维网可以让你在网络上轻松的显示图表和照片。尤为重要的是,你只需用带“小丁”的鼠标在某个地方轻轻一点,万维网就可以让你在网络计算机间跳来跳去。然而,在当时的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看来,万维网不过是个普通的新鲜玩艺儿罢了。
比尔·盖茨说:“我是不会说现在已清晰可见万维网将在今后几年里迅速发展之类的话的。如果当时你们问我大多数电视广告是否会在广告内容中加入万维网地址,我会放声大笑。”而且盖茨和他的经理们还有更紧迫的事要考虑。政府的决策者们对微软公司反竞争行为的调查正在进行。微软还有一个秘密小组正在创建一个服务项目以同“美国在线”一较高低。尤为重要的是,众多的程序员们正忙于研究后来的Windos95。
微软公司对万维网所作出的公开反应一直沉默不语。直至1995年秋,万维网的猛烈发展势头给微软公司敲响了警钟:它已对微软公司造成了威胁,已有约2000万人不用微软公司的软件而沉迷于网络。更糟的是,在太阳微系统公司所开发的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的推动下,万维网作为一种新式“平台”正在崛起。这对视窗在个人电脑上的霸权地位,以及整个个人电脑时代构成了挑战。
盖茨坐不住了。1995年12月他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表明微软公司打算全面参与并赢得这场网络时代的软件大战。微软公司将生产网络测览器、网络服务器,并对微软公司现有的程序进行网络化。从那时起,微软公司总部的每个人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有着35座建筑物的大院里,每个角落都进行着网络项目的开发工作。1996年2月份成立的专门从事网络产品开发部门的员工人数增加到了2500人,这一数字比例景公司以及紧随其后的五大网络新贵的员工人数之和还要多。盖茨说:“当前,互联网络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它将带动一切。我们的软件个个都是核心产品。”
为什么盖茨这么快就醒悟了?因为盖茨对历史非常熟悉,有些市场的领导型企业,比如通用汽车、IBM之类的公司由于其高层经理人员未能洞察到整个行业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而栽了跟头。而且盖茨对市场情况看得很清楚:到1996年中,互联网的动力就变得极其强大,而网景成了万维网的新领地内统治者——网景至少占有测览器市场的2/3。
如果当时盖茨固执己见,那么可能真的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微软公司是否会被国际互联网置于死地?”但是盖茨没有给其他人这样的机会,他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调整了自己的思维。在数字化时代,没有什么比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战略更重要。而这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任何墨守成规的人,或固执己见的人都无法成为一个永久的成功者。
后来《哈佛商业评论》评价比尔·盖茨的战略转型时说:“微软以惊人的敏捷对它所犯下的近乎致命的错误做出反应。比尔·盖茨在1994年就犯过一个关键性的错误:他未能及时地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但到1995年5月,他就领悟了。就像他在一个内部备忘录里写到的,现在我把互联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互联网是IBM在1981年引入了个人电脑后所发生的惟一一个最重要的变化……互联网是潮流。它改变了游戏规则。它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机遇,也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挑战。”
107.目标是成功的起点
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仅仅制定了目标是不够的,同样都是有目标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却失败了,这就取决于他是否专注于他所认定的目标。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猎人有三个儿子。这天老猎人要带上三个儿子去草原上猎野兔。一切准备得当,四个人来到了草原上,这时老猎人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坚持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个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为止。你可能还意识不到专注的力量,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印尼的“木材大王”黄双安正是由于专注目标而取得了成功。
黄双安从小家里很穷,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迫于生计,他16岁那年就跟随他人离开家乡,到印度尼西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到了印尼后,开始找不到活干,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小摊贩,先后换了10多种行业,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或许是命运对他的捉弄,或许是成功之神有意磨炼他的意志。一些认识他的人看到他的惨况,都暗地说他命中注定永远是失败者。而黄双安却对种种痛苦的失败泰然置之。他在认真总结了自己10多种行业的选择之后,最后对准了一个目标,就是木材业。他这次确立的创业目标,基于他曾在伐木场工作过,对该业务熟悉。另外,他了解到印尼林业资源极为丰富,且尚未大量地开发。
从此黄双安专注于木材业。他首先从事林木开发,后来又取得了伐木专营权,紧接着他发展木材下游工业,成立加工厂及夹板厂。
经过40年的经营,黄双安的材源帝集团已成为印尼第二大木材集团,拥有伐木专营区总面积达400万公顷。黄双安在木材业务壮大发展时,为了扩展生意和分散风险,他也投资发展渔业和开展鱼产品加工业,同样获得了成功。黄双安终于化失败为成功。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他拥有的财富约为20亿美元。
为了保证你的工作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你必须学会拒绝,学会拒绝那些耗尽你精力和时间的行为,你必须将你的注意力从那些与你的目标无关的事上挪开。
请记住,背离了你所应该专注的事业,就是背离了成功。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你伟大的事业。
108.运气不是凭空而来的
商场中的你不停地感叹:“为什么别人那么的运气,但是我运气何时才能光顾我呢?”朋友,告诉你一味地感叹没有用,运气不是靠感叹得来的,而是靠你平时的努力得来的。此时的你又要问了:“那如何才能拥有运气呢?”下面我就来给你说一说。
(1)广交朋友总的来说是好的
最走运的人是那些拥有许多朋友和熟人的人。
欧·威廉·巴塔利亚,一位负责物色人才的人,他以向人们提供待遇好的工作的形式给人们来运气。他曾经分析了把他引到那些获胜的工作候选人身边的一连串的环节和机会,其中大部分环节竟然都是通过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