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人生艺术
19518700000010

第10章 掌握办事技巧(2)

然而,与精明的人交往,就得时时小心,处处提防,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泥淖和陷阶中。交往得越久,相处得越深,就越是感到被欺骗、被愚弄,当然也就越是不自在。如果没有办法还得与他交往,那么他就会以精明手腕去对付他。这正应了郑板桥的一句话:“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

曾国藩是一个精明的人,他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们就因为精明吃过不少亏。

对于读书人,曾国藩还能以诚相待,他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但是对于官场的交接,他们兄弟却不堪应付。他们懂得人情世故,但又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碰壁。这是很自然的,你对人诚恳,人也对你诚恳;你对人诡秘,人也对你诡秘;你对人一肚子不合时宜,人也对你会一肚子不合时宜。

而曾国藩的朋友迪安有一个优点,就是全然不懂人情世故,虽然他也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但他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所以他能悠然自得,安然无恙。而曾国藩兄弟却时时发露,总喜欢议论和表现,处处显露精明,其实处处不精明。曾国藩提醒曾国荃:这终究不是载福之道,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到了后来,曾国藩似乎有所领悟,他在给湖北巡抚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拔(消除)不祥。”但很遗憾,他未能身体力行。

与人交往切忌太过精明,有时心平气和,糊涂一点更为重要,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别人的防御之心,还能为你赢得好人缘。

31.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甘愿名誉上受到沾污,而成就更大的事业。

一个人要想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患得患失于小益小利,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舍卒保车。为了更大更长远的利益舍弃眼前的利益。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无不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春秋末年,齐国的国君荒淫无道,横征暴敛。齐国的贵族田成子看到这种情况后,对他的僚属说,公室用这种榨取的手段,虽然得到了不少财富,但这种取是“取之犹舍也”。仓储虽实,但国有不固,终是“嫁衣”。于是田成子制作了大、小两种斗,大开自己的仓储接待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予民于惠”。于是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公室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成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田成子用这种大斗出小斗进的方式,借出的是粮食,收进的是民心,貌似给予,实则得到。果然,齐国国君宝座最后为田氏家庭所得。

史学家范晔说: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对这种得失观的一语道破。

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的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均喷喷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便大不高兴,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市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

这就叫“好与者,必多取”,小的损失可以换取大的利益。与人交往要懂得取舍、懂得放弃。一味地取,只能是急功近利显得小气;一味地舍,只能是最终一无所获。智者的收获往往都是建立在舍的基础上的。

32.花要半开,酒要半醉

做为一个人,尤其是做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但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遭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起你的才华。

李白曾说:人贵藏辉。

杰出人物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夸耀自己、不锋芒毕露。

凡事糊涂一点,才能够避开意想不到的冷箭;不露锋芒。与世无争,方能解得开天地所布下的罗网。

觉察到别人的欺骗而不在言语和态度上显露出来,你的诈谋就高于他的诈谋;受到别人的侮辱而不动声色,那么对方所受到的侮辱就超过了你所受的侮辱。这就是高人一筹之法,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喜欢揭发别人隐私的人必然使自己面临危险,甘愿装糊涂恰恰是保护自己的智慧;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常被别人取笑,卖弄聪明恰恰显出自欺欺人的愚蠢。

觉察到别人在弄虚作假而不动声色,装糊涂也是很有意思的。老子曰:“善行无辙迹。”意思就是说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车痕足迹。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议论,不愿博取名声,他们只是悄然进行自己的事业。

聪明睿智的人,要用愚蠢自守;多闻善辩的人,要用浅陋自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惧自守;大富大贵的人,要用节俭自守;仁德广施天下的人,要用谦让自守。如此处世,就能避免招致损害。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全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耙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并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之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瑕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雄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斩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而今天的与人交往的智慧更是如此,成大事者从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33.智圆事方,事半功倍

事物总是相对的,什么事一过度便变质。人固然要有从善如流的习惯,但决不是人云亦云,所谓“千人盲目一人明,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真理还在少数人手中,该坚持的原则决不可动摇。

不过有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那时就要本着谦逊的态度多听听人家的话。一个人的能力表现在能明辨是非,认识大体,在众多议论中保持清醒,而个人的真知灼见又是建立在集体的智慧之上。从现实而言,不可能有绝对的民主,也不可能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志办,必须经过公议,也必须有最后的决策者。但决策人要善于公正地吸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不存私心地采纳意见,这样最后的决策才可能正确,有见地。

贤智与英雄是人世间的两座丰碑。做英雄既需要天分,也需要机会,而贤智却全在自己。因此对资赋平平的人来说,选择贤智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下面我们述用以智治资的事情来识识,或许你会从中悟出点道理。

西川历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治安一直很乱,盗贼很多,居民家中经常失盗,人们怨声载道,希望官府有人出面治理。但西川的前几任官吏不是因为没能力就是官匪相通,盗贼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因此都被罢了官。

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崔安潜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任后,除了处理一般政务以外,没有提及盗贼扰民问题,蜀中人感到很奇怪,私下议论说:“别的官吏在上任之初都是首先治理盗贼,新任官员没有对盗贼采取什么措施,莫非又与以往的官吏一样,老百姓的生活真难啊!”有人把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报告给了崔安潜。

崔安潜听后说:“这里的盗贼扰民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严加治理,但以往盗贼之所以如此猖撅,是因为捕盗官吏相通,致使盗贼久禁不绝。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往的办法去捕盗,派很多人去搜捕,那是用拳头打跳蚤,我们在明处,盗贼在暗处,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况且,盗贼的脸上也没有写着自己是盗贼,因此,派人进行大规模搜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徒劳无益。这也是以往官吏禁盗贼而不见效的原因。”崔安潜又说:“对待这里的盗贼,我有个万全之策。”他对下人耳语了一番,让下人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准备。

初五这天,崔安潜拨出了节度使府库的公钱一千五百缗,分别放置在成都蚕市、药市、宝市三处闹市,并在市上张贴榜文说:“有人如果能告发并逮捕一个盗贼,赏钱五百缗。盗贼必有同伙,若同伙告发可以赦免告发者罪,和平常人一样领赏,望大家奋勇捕盗,绝此祸患。”

告示贴出以后,为了验证自己的计策,崔安潜经常骑马到三市巡视。

崔安潜看到一个人押着另一个人来到蚕市,被押解的人还有些不服气,他就知道这是盗贼。于是,对盗贼说:“你既然知道我有榜文,为何不将你的同伙逮捕送官府,如果你这样做,他就该处死,你就该受到奖赏了。现在你既然被他先告发,还有什么话好说!”捕贼的人得到了赏钱,并当着盗贼和围观群众的面当场兑现,盗贼耷拉着脑袋无言以对,围观的群众拍手称快,赞叹节度使除盗贼的新方法。

盗贼被押到市上剐死,并诛灭其一家。此事传出以后,诸盗贼与他们的同伙互相猜疑,惶惶不可终日,在成都无容身之地,就纷纷逃离西川,有的洗心革面,不再操旧业,从此,西川境内盗患大减。

崔安潜运用智慧,使西川盗风大减,是真正的大智者。

因此,办事一定要有智慧,也就是说用智慧去办事才能事半功倍。事情是不变的是“方”;而智慧却是万千的,是“圆”,用“圆”去解决“方”,会收到绝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