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的应酬技巧是现代生活中一门最高尚的艺术。应酬有术,大家都能互蒙其利,生活愉快;应酬无方,则只能千金散尽,孤了终生。若你深谙应酬之道,你的工作和事业必能一日千里,更上一层楼。
61善于制造欢乐气氛
在社交中,人们喜欢令人欢悦的场面,而能够制造欢乐气氛的人则更受欢迎。
以下方法可帮助你成为社交场上的活跃人物。
(1)夸张般的赞美
老朋友,新同事见面后,不免介绍寒暄一番,这是个极好的活跃气氛的机会。借此发表一番“外交辞令”,把每个人的才能、成就、天赋、地位、特长等作一种夸张式的炫耀与渲染,这可使朋友们感到自己深深地为你所了解、所倾慕。尤其是利用这种方式把他推荐给第三者,谁也不会去计较真实性,但你却张扬了朋友们最喜欢被张扬的内容。这种把人抬得极高,但又没有虚伪、奉承之感的介绍,会立即使整个气氛变得异常活跃。
(2)引发共鸣感
朋友、同事相聚,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作出最精彩的表演,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你若是社交活动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3)有魅力的恶作剧
善意地,有分寸地取笑、调理朋友,并不是坏事,双方自由自在的好戏,超脱习惯、道德、远离规则的界限,享受不受束缚的“自由”和解脱规律的“轻松”,是极为惬意的乐事。恶作剧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起于幽默,导致欢笑。人们在捧腹尽欢之际,会深深地感谢那个聪明的、直爽的制造者。
(4)寓庄于谐
社交中需要庄重,但自始至终保持庄重气氛就会显得紧张。寓庄于谐的交谈方式比较自由,在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较重要的内容。当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国民党谈判代表刘斐先生时说:“你是湖南人吧!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这番话顿使刘斐先生的紧张心情减去了一大半,打消了拘束感,紧张的会谈气氛也因此缓和了下来。
(5)提出荒谬的问题并巧妙应答
生活中,总是一本正经的人会给人古板、单调、乏味的感觉。交谈中,不时穿插一些朋友们意想不到的、貌似荒谬而实则极有意义的问题,是很好的一种活跃气氛的常识。
也会有人时常问你一些荒谬的问题,如果你直斥对方荒谬,或不屑一顾,不仅会破坏交谈气氛、人际关系,而且会被人认为缺乏幽默感。
学会提出引人发笑的荒谬问题并能巧妙应答,有助于良好社交气氛的形成。
(6)带些“小道具”
朋友相聚,也许在初见面时打不开局面,而陷于窘境,也许在中间出现冷场。这时,你随身携带的小道具便可发挥作用。一个精致的钥匙链可能引发一大堆话题;一把扇子,即可用作帽子,又可题诗作画,也可唤起大家特殊的兴趣。小道具的妙用不可小瞧。
(7)制造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漏洞
漏洞是悬念,是“包袱”,制造它,会使人格外关注你的所作所为。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待你抖开“包袱”之后,人们见是一场虚惊,便会放心地付之一笑。
(8)适当贬抑自己
自我贬低、自我解嘲,这种战术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练而自信的人才采取这种方式。贬抑会收到欲扬先抑、欲擒先纵的效果。众人将在哄笑声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贬抑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
(9)故意暴露一下“缺点”
在社交生活中,你可以偶尔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大大咧咧、衣冠不整的样子;或莽撞调皮、佯装醉汉、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等等。这些“缺点”,平素在你身上不常见,人们突然观察到这种变化,会有一种特殊的新鲜感,你的收得拢、放得开的举止会令人捧腹大笑,对你刮目相看。
(10)不妨伤害一下对方
经验证明,彼此间毕恭毕敬的夫妻未必就没有矛盾,而平日吵吵闹闹的夫妻可能会更亲热。朋友间也是如此,若心无芥蒂、毫无隔阂,开句玩笑,贬低一番对方,互相攻击几句,打几拳、给两脚,并不是坏事,反倒显得亲密无间。社交中,心无戒备、偏见、恶意的攻击与伤害,会使朋友、同事更加无拘无束、诙谐、戏谑中的“君子风度”,最能活跃气氛。
当然,若要社交的气氛理想,除在形式上做文章外,最主要还在于内容的新颖、别致。内容本身充满活力,活动才会活泼、欢快。
62巧设饭局
请客吃饭作为生意场中的一种礼节性行为,发出邀请是第一个步骤,恰当邀请可以为交际的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展开、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传播等新闻媒介方面的客人……
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选择互给邀请对象,要根据交际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交际带来不便和麻烦。
(2)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领导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事而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悄悄地进行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3)注意“行”“明”“便”“诚”
①“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人办了一家餐馆,开业剪彩,非要请某市长亲临,来装门面,作宣传,谁知久请不到,一拖再拖,最终也没请来,白白浪费了时间。所以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③“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做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担负相应的角色,准时赴约。
③“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王老板想请张教授帮他解决一个科学难题。张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原本打算拒绝,没想到王老板竟派了专车接送,专人护理,使张教授很感动,改变了主意。这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利人利己。
④“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有人曾邀请几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朋友信以为真,谁知他却是虚意敷衍,让朋友吃了闭门羹。他这种失礼行为,使朋友非常气愤。事隔多年,提及此事,朋友仍然耿耿于怀。这么邀请耍弄了别人,失去了朋友,岂不害人害己!
63妙用“杯酒释兵权”
林语堂博士曾说:“中国人的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这是指吃一顿饱食之后上床睡觉的满足感,也的确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人生乐趣。
不过,自古以来,中国人的饮食问题,实在并不这么简单。因为,婚丧喜庆要吃,送往迎来还是要吃,这其中的人情应酬有多少学问呢?现在,这个忙碌、追求效率的工商社会,更是讲究吃了,君不见五步一家酒楼,三步一家“大排档”,还有大大小小的洋快餐……
当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享受人生乐趣之外,恐怕“餐桌战术”才是人们大宴小饮的真正目的。
一般人常说:“要抓住丈夫的心,就要控制他的胃。”“爱是照顾全家的肚子。”这真是民以食为天的最好写照。一个贤慧的家庭主妇尚且要运用“美食战术”来维系家庭幸福月,将在外,求其百战百胜,怎能不讲究“纯吃饭”、“豪门宴”、“洗尘”、“饯行”…·等等饭局的战略运用呢?
《战国策》上有则小故事:齐桓公某次夜半肚子饿,厨房易牙趁机大显身手,做了一顿五味谐美的宵夜进献给桓公,这一餐吃得齐桓公龙心大悦,易牙先生从此平步青云,在朝廷中担任要职。
人在饮食的时候,心情最平和,什么话都好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从前的皇帝,懂得在饮食中利用“杯酒释兵权”,今天的主管和属下,要联络感情、化解纠纷,也非吃不可。所以,要小心喔!——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当你在利用“美食战术”应酬时,可也要注意别人的“陷阱”。
做生意的人“利”字当头,谁有钱谁就当老板,所以现实得很。因此,为了调资金、开支票、应付贸易纠纷、发展事业……等,都不得不与工商界朋友或客户交际应酬。
我们谈过:见面三分情,酒足饭饱之际,什么都好说。所以,这交际应酬的方式,最好是餐宴。然而,早午两餐,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家匆匆用餐,实在不方便深谈;那么,夜幕低垂,一天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彼此聚聚,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顺便不着痕迹地进行“晚餐会谈”,这确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商业晚餐因此应运而生。看市街上栉比鳞次的餐厅,每当华灯初上,人潮蜂拥而至,我们就可以想见这种商业晚餐是越来越流行了。
应酬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用商业晚餐来表达应酬的现象,学问就更大了。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视“对象”而制造“气氛”,比如说:来的人是交情较厚的友客,不妨“纯吃饭”,这样显得轻松自在、倍增情谊;假如食客是率众而至,又是一般交情,则乡之以“自助餐”,随意又尽兴;如果宴请的是上司或重要人物,就办个隆重的“豪门宴”,满席珍馐,将你的诚意和敬佩之意完全表达,酒足饭饱之余,必使那些大人物对你另眼相看,自然就有可能好处多多。
升官发财人人渴望,但君子爱名利,仍应有所不为、取之有道才是,否则玩弄权术,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最后总是众叛亲离。在餐桌上做文章,不但实际有效,同时吃吃喝喝之际,但凭举箸拿杯,几句好话,即使“交易”不成,人情还是在,再怎么都不可能伤和气。所以,只要能在事前探听一下客人的口腹之好,大家吃得满意,就一定能宾主尽欢,这多简单、得体、痛快。
不过,百密常有一疏,你请了李四,漏掉张三,或是答应李四,忘了孙六,本来很好的应酬良方,反而成为得罪别人的口实,就划不来了,并且,还要注意“过犹不及”的原则。所以,当你准备请客,或是接受邀请时,都应该仔细斟酌——该不该去?要不要请?不必要的应酬餐宴还是推掉吧。免得让你的孩子高叫“爸爸回家吃晚饭”!
一饭解千难
社会应酬有各种利器,“美食战术”的厉害,前面已谈过,自不在话下。然而,一顿餐宴的确有如此作用吗?怎么可能“一””饭解千难呢?
其实“一饭”的真义,是指它的无形价值。换句话说,是凭借一顿餐宴来建立彼此的友谊,达到沟通的目的。
由“一饭”而定交情,往后,便可凭这份交情而得到别人的帮助,使任何困难迎刃而解。现今虽已进入讲求现实的商业社会,但人们厌恶“势利”的共同心理,还是存在的,所以,如果在平时不多结善缘,等到急难关头才“无事不登三宝殿”,四处请求救援,恐怕你只能得到别人幸灾乐祸的眼光。
许多人在交际中,偶因一时错误或其他因素而得罪朋友,这时候,也可以安排个饭局来解开彼此的心结。而且,越是人世深、阅历广的人,越懂得这种在餐桌上解纠纷的学问。
不轻易低头是大丈夫的本色,但勇于认错却境界更高。一顿饭、一杯酒,觥筹交错间尽释前嫌,赔罪的人既不尴尬,受礼的人也面子十足,如果还有通情识趣的陪客在旁边美言,则这一餐饭的功用,就更不只眼前这一点点了。
世间多少的僵局难处,都可以通过一餐刻意安排的饭局来化解,多少敌意相同的人,也能因为同桌共餐而握手言欢。有人戏称餐食与共的朋友为“酒肉朋友”,意味着这等朋友是唯利是图的假先生。然而,能够慎选朋友,细挑餐宴,再善用“餐桌战术”,说不定使你得道多助的,正是这些人呢!
64洞悉酒桌学问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朋友聚会,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可以有助于您求人交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