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机场后,他要见见为他座机服务的机械师,当时这个年轻人已经为自己的过失而非常苦恼,当胡佛走近他时,他流泪了。由于他的过失,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被毁了,而且差点使三人送了命。胡佛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怒气冲冲地批评、指责这位机械师的失误,而是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为了向你表明我坚信你不会再这样做,我希望你明天为我的F-15(战斗机)提供服务。”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机械师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但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会因为这样而干得更加出色。如果胡佛劈头盖脸就给这位机械师一顿讽刺打击或是严厉的批评,不仅可能会大大地伤害机械师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变得沮丧、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弃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机械师的工作。
另外,要做到不讲刺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心中不高兴,切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言语间不可含有讥讽或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发怒的表示。使原来不带“刺”的话,也让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也就不会继续听你所说的内容了。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表情、态度、声调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56用事实说话,蛮汉也得低头
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是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接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回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认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里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子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是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意见,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
批评也是一种赞美,有人批评自己,表明对方在某些方面很欣赏自己或对方很喜爱、关心自己,否则,谁也犯不着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去批评别人;批评也是种赞美,它从侧面反映出你在许多方面是做得不错的,缺点错误仅存于某些小的方面,否则就用不着批评,而应该惩罚,兴师问罪了。
所以,当一个人受到他人批评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心平气和地听取对方的批评意见,看到批评对自己进步、成熟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别人的批评,对于合乎情理的地方进行积极肯定并确实改正,对于不合情理的意见,须保持冷静头脑,使之对自己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57说“不”得讲艺术
赞美和说“不”应该是生活的必须,它们任缺其一,都会使生活失去原汁原味。说“不”在某些时候比赞美更重要,它就像在炎炎夏日,使你冷静清醒下来的冰水。在赞美别人时,需要说“不”,就勇敢的说出来。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明君,而魏征则是敢于向皇帝说“不”的名臣。
有一次,“大逆不道”的魏征竟然指责皇上李世民失信。
“陛下曾说:‘朕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但陛下言而无信,自己就失信过好几回了。”魏征对李世民说。
“寡人什么时候失信于人了?”李世民心中有几分不悦。
“且听微臣细细道来。”魏征不慌不忙的说,“陛下登基之初,曾下令免去所有百姓欠官家的债务。可如今朝廷仍然追索秦王府的旧债,理由是秦王府的债权不属朝廷。陛下过去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虽贵为天子,秦王府的财物也应该属于官家所有。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追索呢?”
李世民低头不语,显出沉思的神色。
魏征见状,接着说:“刚才只是一例。陛下又曾降旨免除关内外两年之赋税,百姓闻之欢欣鼓舞。而今又降旨说今年照常征收赋税。朝令夕改,只会失人心于天下。臣以为,若想以诚信御天下,当从陛下始。”
面对这种触犯龙颜的行为,李世民非但没有降罪魏征,还高兴的说:“爱卿说得好。寡人确实言而无信,幸好让卿家给点了出来,否则失信于天下,那就不妙了。”
魏征毫不隐讳,一针见血地向李世民失信于民的行为说“不”,李世民不仅不生气,还对他大加赞赏,并且心存感激地给予魏征很高的评价:“贞观以来,尽心于主,献纳忠谠,安国利人,犯颜正谏,匡联之违,唯见魏征一人。”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是他认识到魏征对自己说“不”,其实从反面赞美自己是一个明君。因为只有明君,才可能接受臣子的诤谏。同时,李世民明白魏征是为自己的江山着想,君王的过错,臣子及时指出来,有利于治理国家。
所以,当别人的行为有错误,说“不”的赞美更重要,赞美容易使对方忽视自己的缺点,沉浸于赞美者营造的虚幻世界里,不利于他的进步。在对方出现错误时,还一个劲的恭维,这种赞美就有阿谀奉承,甚至居心叵测之嫌。
秦朝末年,朝廷腐败。秦二世的统治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秦二世慌忙召集群臣来商议对策。
“我听说南方有农民起义,官兵谋反。你们有没有什么良策?”二世忧心忡忡地问。
有的大臣进言道:“陛下应立即降旨禁止臣民聚众闹事,聚众闹事者格杀勿论。”
二世一向认为自己比始皇帝老爸英明,一听这话当然不高兴。谋事叔孙通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你们简直危言耸听。”叔孙通站了出来,对二世大唱赞歌,“现在天下一家,兵器被熔炼为铜人,郡县的城墙、关卡早已摧毁。四方百姓心向朝廷,怎么会造反呢?那些传言不过是把一些偷鸡摸狗的小事夸大罢了,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这番话自然赢得二世的欢心,获得了奖赏。
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指明君王的过失,却瞎扯胡吹,大放赞美之辞,实在是有害无益。要是这个时候,能多有几个如魏征般勇于向君王说“不”的大臣,秦朝可能不会二世而亡。
如果把赞美比作一杯热咖啡,使人感觉到温暖和幸福,那么说“不”则可称一杯澄明的冰水,使人清醒地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
一味地赞美只会让许多人迷失方向。并且听了太多的赞美,就会使人上瘾,它如同毒品一样,需要的剂量越来越大,瓦解你的斗志,懒散你的身心。你对一个人向来只有赞美之辞,当他听惯、听得顺耳以后,你的其他话他就可能听不进去了。
当然,说“不”非常讲究技巧和策略。不加思考,随随便便的“No”只会使对方不怏。因为“No”代表着你反对他,否定他,不承认他。对方要是一个心胸狭窄、报复心又强的人,那么,只有对你深表同情——你惨了。
要想顺利地把“不”字说出口,使对方满意,不再为自己招来麻烦,还真得学上一两招。
(1)以情动人
在办公室里,同事间借钱是屡见不鲜的事。要是你碰到一个平时关系不怎么好,口碑也不怎么好的同事,向你张开“虎口”时,你该怎么办?
“没有!”你从此可能多了一个敌人。
“找别人吧!”你以后就有事没事多往身后看几眼,当心被人放冷枪。
“哎哟,老兄,真看得起我,我很想借你,不过我也没钱啊。咱们关系这么好,我也不怕家丑外扬了。每次工资下来,全被那口子悉数没收,只给生活费。你看!”你翻衣袋(当心翻出大钞)。
这种时候,声情并茂的哭穷是对付借钱的好办法。你那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定会让对方找到一种平衡和满足感。
“唉,这小子比我还穷。更惨还是个‘气管炎’!”说不定他在心里还对你深表同情。
当你站在对方所持观点的依据上,坦诚布公,解除对方的疑虑,使他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你的“不”字就可说出来了。
(2)诱敌深入
有的时候,对方向你提出观点,要求是很荒唐很不切实际的,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发觉。如果你单纯的表示拒绝,就有可能伤了对方的自尊心。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你来做一次导演,从他提出的要求或观点出发,推导一个荒谬的根本不可能产生的结果。诱导他,让他认识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可笑。
著名的装簧设计师荻罗就非常精于此道。有一次他接待了一位客户,这位客户坚持用一种与自己房间根本不协调的花布做窗帘,并且说它如何漂亮。
要是碰到别人,一定苦口婆心,口干舌燥的去劝说客户放弃自己的想法。精明的荻罗就不。他闷声不响的把那种布挂到窗子上。那客户一看,唉呀,真难看!
荻罗没有说一个字,对方就自己表示换一种布,并听从荻罗提出的意见。
(3)含糊其辞
明明白白的“No”难以说出口,那何不来点“模糊学”,使对方糊里糊涂、心甘情愿的就被你拒绝了。
有一家公司招聘设计师。招聘主任用这样的方法来拒绝不佳的应征者。
“哎哟,真是对不起,可能太累了,你这幅设计图我不大看得懂。你能回去再给我画一副我比较看得懂的,好吗?”
这种回答,在肯定了对方的水平的同时,巧妙的拒绝了他,让他满怀希望地离去。说不定第二天带着一副合格的设计图回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