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社交艺术
19518600000010

第10章 提高自身的社交修养(4)

豁达是一种开朗,一种乐现,豁达的人,心大,心宽。悲愁的,痛苦的,都在喜笑怒骂、大喊大叫中撕个粉碎。你说,世界上的事都公平?不公平的有的是,你能让它都公平?我们要按生活本来的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看生活。风和日丽,你要欣赏,光怪陆离,你也要品尝,这才自然。你就不会有太多牢骚,太多的不平。不过,“月有阴睛圆缺”对谁都一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变。你要晓得,阴阳对峙,此消彼长,升降出入,这就是生机,拿这大宇宙,看你这个小宇宙,你能超越得了?只有用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这一切,你的心胸也就随之宽广起来,你的人也就会变得豁达起来。

当然,豁达并非等于无限度地容忍别人,开朗并不等于对已构成危害的犯罪行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对于个人而言,豁达往往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宽容开朗,无疑是创造一种和谐气氛的调节剂。因此,豁达宽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大法宝,以德服人是具有凝具力的重要武器。只有用“德”去治“人”,治你的事业之“天下”,你才会信心百倍地走向成功,同时也是一个人完善个性的体现。

正是把这种豁达所代表的自信,所代表的宽容,所代表的开朗都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才创造出了一个和谐、宁静,具有凝聚力的氛围。

17为人处事应忍小谋大

宽容是一种品质,是做人的一种风范。与之相反的,人之所以不能达到宽容做人,正是因为有狭隘的存在。人难免狭隘,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对症下药,治好这一病。

有这样一个故事:

市场上,果贩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

“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50元吗?”客拿着一个水果左看右看。

“我这水果是很不错的,不然你去别家比较比较。”

客人说:“一斤40元,不然我不买。”

小贩还是微笑地说:“先生,一斤卖你40元,对刚刚向我买的人怎么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

“不会的,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卖100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

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小贩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样亲切。

客人虽然嫌东嫌西,最后还是以一斤50元买了。

有人问小贩何以能始终面带笑容,小贩笑着说:“只有想买货的人才会指出货如何不好。如果我不接受他的意见,用几句话把他顶撞回去,他就不会成为我的顾客。”

小贩完全不在乎别人批评他的水果,并且一点也不生气,不让狭隘来扰乱方寸,不只是修养好而已,也是对自己的水果大有信心的缘故。我们在生活中却真的不如这个小贩,平常有人说我们两句,我们就已经气在心里口难开,更不用说微笑以对了。而且生活中批评指责我们的,往往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和最好的朋友。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虽苦,却是治病的根本;如果没有“苦口”之“良药”,我们这种狭隘之病如何会好起来呢?这里有一剂“良方”正是对“症”所下之二致。

人生要想永远快乐,必须作一项重要的决定,就是善用人生所给你的一切。如果你确实明白自己努力的目标、如果你真愿意奋力去做,如果你知道什么方法有效、如果你能适时调整做法并好好运用上天给你的天赋,那么人生就没有任何做不到的事。许多人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超出他人,步步领先的。

生活中,有些东西需要我们去忍一时,才会有更多的快乐在后面等着你。

如果能忍这一时,能将痛苦忍—忍,能将小事忍一忍,那么就不会有“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样的失败之事了。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人与生俱来的表达情感方法。一个人在这世上,难免会遇到令人高兴或气愤的事。兴奋的事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神奋发,并使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而令人气愤的事往往就会使人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很可能使人丧失理智,做出不可收拾的不良举动。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气上心头时,意气用事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不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总是超出人所能想象的,在这个时候,即使平常说话非常谨慎的人,也会因丧失考虑而祸从口出。

然而,尽管生气是人之常情,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若能高高兴兴地过一生,那不是一件很美的事?所以,我们应尽量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即使一旦发怒,最好能尽量忍在心里,不要爆发,用理智来抑制感情用事,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发怒不但会破坏好心情,还会令人失去理智,冲动做事,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深谙其中道理,在他们的生活里,激情是在理智的控制之下的。他们宽容的为人方式,宽阔的胸襟,也正是在这种理智的修炼下才得以产生的。

18把失败当作一次经验

失败是一种痛。在遭遇失败后,痛定思痛,唯有自己挽救自己,自强不息方可生机勃勃。

回顾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的辉煌业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危机不可怕,困境不可怕,只要你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机遇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产过,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他很可能是个失败者,如果破产过三次,那他就可以无往而不胜。一位某企业的创始人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道:“当我们遇到小挫折时,往往能非常理智地对待,吸取经验,重新开始。但当大的挫折降临到我们头上时,我们就常常会惊慌失措,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事实上,失败的经历不仅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而且会给你增添新的前进动力,善于利用失败者,不仅能卷土重来,而且可以更上一层楼。”

失败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成功固然可喜,但失败更清晰地反映出我们身上的弱点。失败也是磨练意志、培养坚强品质的宝贵时机。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我们往往因缺乏锤炼而败下阵来,而失败则为我们提供了锻炼意志的宝贵时机。

失败交给我们选择权,福特与艾柯卡之间的事便能说明这个道理。福特开除了艾柯卡,同时也造就了艾柯卡,否则的话,他会因在福特总经理宝座上坐得太久而腐烂。确实,如果不是这次失败,艾柯卡最多只是以一位优秀管理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不是成为“美国最出色的企业家”。

因此,失败不可怕,失败之后不能将自己的经验升华,使它在你生命中具有新的价值,这才是最可怕的。

那么怎样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塑造自己呢?这个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失败是有原因的

卡耐基将失败的原因分为九类,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分析自己。

①缺乏交际才能。你应该认真地反省一下,你是否缺乏交际才能,交际才能包括“待人不要淡漠”、“善于听取话中之话”、“善于提出和接受批评”、“情绪要稳定”等等。

②不能适应环境。成功要求个人的能力、个性、风格和价值观与工作环境的文化氛围相吻合。由于个性、价值观念而影响事业的情况不胜枚举。

③没有尽全力。有人害怕失败。失败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们,所以从不舍身冒险,其实这样反而增大失败的可能性。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要想成功,心目中首先要有一个成功的自己,这个内心形象能激励你去闯自己的路。

④没有把握机遇。不能否认,机遇对于一个人的事业相当重要,如果把握不住,失败是完全有可能的。

⑤自毁行为。许多人明知自己的某种表现会导致失败,却控制不住自己,一犯再犯。自毁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心理因素:他们害怕为成功而努力,想以“自毁”作为退却的借口。消灭自毁行为首先要认识它,正视它的心理动机。

⑥没有专心做一件事。这是很多聪明人致命的弱点,他们大起大落,干了许多事,结果一件也没干好。这也是冒险家常犯的毛病,他们一旦成功后,就以为自己可以点石成金,往往不做准备,盲目出击,招致失败。

⑦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性别、年龄歧视往往是失败的原因,而且作为牺牲品,个人往往无能为力。但是,你可以认识、预见这个问题,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它。

⑧不会管理。人们都是从一个具体环节开始他们的事业的,但是,取得成就的人最终会升到一个需要管理别人的位置上,关键是要能及时认识到这种转变。或者拒绝它,请别人代为管理,或者进行学习,了解该如何管理他人。因此而失败的人大多数是没有及时调整自己,仍然用习惯了的技术工作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

⑨踌躇不前。你明知应该行动,却迈不开步子。你或许感到自己将被提升,或许感到情况会恶化,理智告诉你必须改变自己,而你却不能,这是许多失败者的弱点。踌躇不前意味着让环境操纵你的事业,解决的办法是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敢于承担风险。

(2)审视自己的过去

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第一步,也是我们从失败中学习到的最基本的东西。而失败能为我们带来的最大转机,是它赋予了我们一个重新进行选择、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

失败是对事件的评判,在你从失败中汲取力量,重新驾驭自己的生活时,不仅要学会客观地寻找失败的原因,尤其重要的是,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过去,从中寻找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在谈及失败时说:“不知怎么,在我们心中输的感觉都比赢的感觉更强烈。”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明白这点,都必须搏击这种情绪。你可能打了10个好球,失了最后一个,结果你记住的不是那10个好球,而是最后一个,当时的情形在你脑海里反复显现,心中也就越记越牢。我们都这样把输看得比赢更重。诀窍是重新调整心中的事件,赋予它们同等重要的机会。

一位著名的报纸发行人经历了几年的失败后,她决定创办一个全国性杂志增刊,专门讨论健康与心理的问题。为此她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得到的却是无休止的挫折。正在她处于困难境地,设法解决下一个怎么办的时候,一家大报社提出愿意考虑她的设想,并提供大规模资助。这个消息令她欣喜万分。但是,报社董事们研究了她两次杂志的样本,多次与她会晤,经过多方考虑,还是没有接受她。

但她不仅承受了这次失败,而且感谢报社董事们,是他们帮助她进行了一次艰难的选择,她认为:

当谈判失败时,一切都非常清爽,没有沮丧,因为我确信这是最佳机会,既然没有谈成功,我再也不抱希望在两三个月内实现梦想了。

“为了成功,我尽了全力,并且不抱怨什么,只是心中感到,办杂志的事就此结束了。”

她开始写求职简历,结果否定了她的杂志的那家报社任命她为专管销售和交际的副总裁。他们意识到:她具有罕见的热情和洞察力。他们虽然不要她的杂志,却要她本人。

她并不将花在办杂志上的两年视为失败:

“我认为那两年相当于运动员用于训练的时间。我成了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把事情都看作障碍。”

“头脑中保存着想象中的成功,这使我扩大了交际范围,接触了许多人。回想起来,我那时学到的每一点都为我今天从事这项新工作奠定了基础。”

用最好的意愿去揣度一切,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在任何时候都努力促使“正面结果”的产生是利用失败的最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