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换个角度读资治通鉴
19518000000049

第49章 养性慎独之术(2)

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示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打扫房屋和庭院。”郭泰答应了。后来,郭泰曾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将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从此把魏昭当做好友,善意对待。

郭泰极富同情心,重视提携和帮助后进人士,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不仁之人”,也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陈留人左原因为与郡学生作对,犯法被斥。郭泰在路上遇到他,为他备了酒菜,宽慰他说:“从前,颜琢聚是梁甫山上的一个大盗,段干木是晋国的一个大市侩,最后却做了齐国的忠臣、魏国的名贤。遽瑗、颜回尚且不能无过,何况是其余的常人呢?你千万不要怀恨在心,而应反躬自责才是啊!”左原听了他的劝告而后离去。因而有人讥评郭泰连坏人都不拒绝,郭泰说:“一个没有仁德的人,若是再对他表示痛恶的话,会使他越来越坏而做出暴乱的事来。”左原后来突然又燃起恨意,约了一批朋友,想要去报复郡学生。当天,郭泰正好在郡学中,左原羞愧辜负了郭泰先前的一番劝导,因而没闹事就离开了。后来这事被人发觉,大家都感激郭泰,对他更加敬佩。

郭泰教授弟子的最大特点是发展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虽说“有教无类”,但学生却以贵族子弟为多,而郭泰的学生真可以用“芜杂”来形容,贩夫走卒乃至囚徒巨盗,郭泰都不以为忤,尽心培养。虽然郭泰这种不计出身、奖掖后辈的精神,历史没有给予应有的位置,但在人们心中,郭泰的名字却是光辉而长久的。

杨震清白遗子孙

中国古代的“清官”,有以勤政爱民著称,也有以公廉正直著称,而在公廉正直方面,杨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杨震字伯起,少时因父早逝,自幼与母相依为命,虽家境困苦,却勤奋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誉之为“关西孔子”。直到五十岁时,杨震才走上仕途。其一生忧国忧民、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后遭佞臣诬陷被罢官,自杀身亡。

东汉安帝在位时,品学兼优的杨震被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军邓骘所看重,诚邀其入仕,为国效力。杨震从政后,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多次得到提拔升迁。在任荆州刺史期间,杨震推荐了颇有才华的王密做昌邑知县。几年之后,杨震去东莱赴任时,途经昌邑,王密得知,执意前来拜见。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特意在夜深人静时来见杨震,并奉上黄金十斤,以答谢其知遇之恩。杨震见状,勃然大怒:“以前我深知你的为人,认为你德才兼备,才荐你为县令,可是现在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做人的准则呢?”王密低声说:“我感谢大人惜才用才的恩德,只是无以为报。现在正是夜幕时分,黑夜中绝对不会有人知道,大人尽管放心收下。”“怎会没有人知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杨震正色说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以清廉为本。如果认为没有人知道就可以收受贿赂,这不是伤天害理、欺世盗名,还能是什么?!你不该辜负我对你的期望,请你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吧!”一席话说得王密满面羞惭,无地自容,只好收起黄金,悄悄地退了出来。杨震公正廉直,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不是表现在一件偶然的事情上,而是贯穿着他的一生。

由于他秉性正直,为政清廉,后来又升为太尉,位列“三公”。此时安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私荐中常侍李闰之兄给杨震,杨震不从。耿宝就亲自来见杨震,并说:“李常侍乃‘国家所重’,想请您为他的兄长安排个官职,你看着办。我只不过是来转达上边的意图罢了。”杨震回答道:“如果朝廷想让‘三府’(由太尉、司徒、司空建立的官署)辟召,那就应该由主管人事的尚书省正式行文,而不应直接来找我。”耿宝碰了一鼻子灰,乃“大恨而去”。同时,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也来向杨震举荐自己的亲友,都同样遭到杨震的拒绝。

公元123年,汉安帝下诏书为王圣(安帝的乳母)兴建私宅,土木工程十分浩大。杨震见安帝昏庸任性,便上书进行劝谏,说当今朝廷用人遍是“海内贪污之人”,他们大肆受贿,搜刮民脂,全国上下怨声载道。朝廷如不改弦更张,仍然如此劳民伤财的话,势必造成“财尽则怨,力尽则叛”的大乱局面。他的清正廉洁之言自然遭到一些人的嫉恨。宦官佞臣樊丰、周广等乘皇帝外出东巡泰山之际,造假诏书,大兴土木,争相扩建自己豪华的房屋,被杨震察觉。他拿到假诏书,准备在皇帝回京时告发。樊丰等人得知后,惊慌不安,于是就谋划陷害杨震,诬告他对皇帝不满,有怨恨之心。昏君安帝也不辨清浊善恶,下诏罢免了杨震的官职,遣归乡里。消息传出后,京师为之震动。以前的同僚、部下门生及亲朋好友为其送行,群情激愤。杨震慷慨悲愤地对众人说:“人都有一死,我不在乎。但我痛恨的是,对那些狡诈奸猾的贪官污吏却不能加以诛杀清除;我厌恶的是,对祸国乱政的淫荡女人却不能加以禁止杜绝。我死后,要用下等杂木做棺材埋葬,只要裁一块能盖住尸体的布单就行了,不要运回祖宗坟墓,不要祭祀。”一代忠臣,恨不能为国诛除奸臣,竟怀着满腔忧愤饮鸩而死。杨震一生清贫廉洁,其高风亮节,足以光耀千秋。

竹林七贤

三国后期,一些对社会政治不满的知识分子,采用各种形式对社会进行消积反抗,他们纵情山水,隐居竹林,蔑视礼法,不问政事。其中以阮籍、嵇康、阮咸、刘伶、山涛、向秀、王戎七人最为知名,被称为“竹林七贤”。

谯郡人嵇康,文章写得雄壮清丽,喜好谈论《老子》、《庄子》,高节奇行,行侠仗义。钟会正受到司马昭的宠爱,听到嵇康的名声就去拜访他。嵇康伸腿坐在那里毫不在乎地打铁,很不礼貌地对待钟会。钟会将要离去,嵇康问他说:“你听到了什么而来,见到了什么而去?”钟会说:“听我所听到的而来,见我所见到的而去!”从此对嵇康怀恨在心。

山涛任吏部待郎,推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给山涛写信,说自己不堪忍受流俗,又菲薄商汤、周武王,司马昭听到后十分生气。嵇康与东平的吕安是好友,吕安之兄吕巽诬陷吕安不孝,嵇康为他作证说并非不孝。钟会借此事诬告说:“嵇康曾经想帮助丘俭,而且吕安、嵇康在世上享有盛名,但他们的言论放荡不羁,为害时俗,扰乱政教,应该乘此机会把他们除掉。”于是,司马昭就杀了吕安和嵇康。嵇康曾去拜访隐士汲郡人孙登,孙登说:“你才气多见识少,在当今之世难免被杀!”

阮籍任步兵校尉,其母去世时,他正在与别人下围棋,对方要求停止,但阮籍却要他留下一决胜负。下完棋后,阮藉喝了两斗酒,高声一喊,吐血数升,极度哀痛而消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居丧期间,也和平日一样饮酒无度。司隶校尉何曾很讨厌他,就在司马昭座位前当面指责阮籍说:“你是个纵情无度、违背礼仪、败坏风俗的人,如今忠贤之人执掌朝政,要综合考察人事的名与实,而像你这类人,更不可助长你的恶习!”于是,就对司马昭说:“您正在以孝道治理天下,却听任阮籍居丧期间在您的座前饮酒吃肉,以后还怎么教训别人?应该把他流放到四方荒远之地,不让他污染我们华夏的风气。”但司马昭喜爱阮籍之才,常常扶助保护他。

阮咸喜欢姑姑的婢女,姑姑把婢女领走时,阮咸正在陪客,得知后赶快借了客人的马去追,然后两人骑一匹马回来了。

刘伶喜好饮酒,常常乘一辆小车,带着一壶酒出游,又让人扛着锹跟着,说:“死了就把我埋掉。”当时士大夫都认为他贤明,争相仿效他的做法,称作放达。

西晋统一中国以后,王戎担任了高官。他随着时势变化而升降,却不做任何积极的努力。他把事务都交给手下人去办,自己则出去游玩。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文士。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和造诣,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等,对当时的社会和世风,对魏晋文化的形成,对其后的文士阶层,乃至对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崇尚自然,反对虚伪烦琐的俗礼,反对严酷的刑罚,不喜空谈仁义礼法,而诚心济世爱民,不贪恋富贵,不贱视百姓,虽逍遥处世,实为真正的君子俊杰。

张说受激作公证

唐朝有一大臣名叫张说,既耿直又富于智慧。武则天宠着两个男姬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此二张心狠手辣,要陷害宰相魏元忠,说他反对女皇,要张说作伪证,张说口头上答应了,因为他知道若口头不答应,就无法去武则天面前对质。所以,虽然有直臣骂他攀附小人,他也只是付之一笑,仍然按计划去女皇面前对质,暗中保护魏元忠。

当初,张昌宗诬陷魏元忠和高戬私下商议辅佐太子之事。张昌宗暗地里找来凤阁舍人张说,用高官厚禄收买他,要他出面证明魏元忠确实说过反对女皇的话,张说答应为他作伪证。武则天召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以及诸位宰相,让魏元忠与张昌宗当着大家的面互相对质。在张说即将进入朝堂的时候,凤阁舍人宋璟对他说:“名誉和道义对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任何人都难以欺骗鬼神,切不可偏袒邪恶之徒,陷害忠良方正之士,用不正当的手段以求免于祸难!如果因此获罪遭受流放,那么值得荣耀的地方就太多了。倘若有意外的灾祸,我将上殿力争,与您一同为忠义而死。努力去做吧,能否万古流芳,就在此一举了。”殿中侍御中张廷珪对他说:“孔子说过,‘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行。’”左史刘知几也对他说:“不要让您的行为沾污了青史,而让自己成为子孙后代的耻辱!”

张说进入朝堂,武则天问他,他没有马上回答。魏元忠害怕了,对张说说:“你也要与张昌宗一起罗织罪名陷害我魏元忠吗?”张说大声呵斥他说:“你魏元忠身为宰相,为什么竟说出了这种陋巷小人的话呢?”张昌宗在一旁急忙催促张说,让他赶快作证。张说说:“陛下都看到了,张昌宗在陛下面前,尚且这样威逼,何况在朝外呢?臣现在当着诸位朝臣的面,不敢不把真实情况告诉陛下。臣实在是没有听到过魏元忠说过那样的话,是张昌宗威逼我,让我为他作虚假的证词罢了!”张易之和张昌宗急忙大声说:“张说与魏元忠是共同谋反!”

武则天追问详情,张易之和张昌宗回答说:“张说曾经说魏元忠是当今的伊尹和周公。伊尹流放了太甲,周公做了周朝的摄政王,这不是想谋反又是什么?”张说说:“张易之兄弟是孤陋寡闻的小人,只是听说过有关伊尹、周公的只言片语,又哪里懂得伊尹、周公的德行?那时魏元忠刚刚穿上紫色朝服,做了宰相,我以郎官的身份前往祝贺。魏元忠对前去祝贺的客人说:‘无功受宠,不胜惭愧,不胜惶恐。’我确实是对他说过‘您承担伊尹、周公的职责,拿三品的俸禄,有什么可惭愧的呢?’那伊尹和周公都是做臣子的人中最为忠诚的,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仰慕。陛下任用宰相,不让他们效法伊尹和周公,那要让他们效法谁呢?况且今天我又哪能不明白依附张昌宗就能立刻获取宰相高位、靠近魏元忠就会马上被满门抄斩的道理呢?只是我害怕日后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因而不敢诬陷他罢了。”武则天说:“张说是个无常的小人,应当与魏元忠一同下狱治罪。”后来,武则天又一次召见张说追问此事,张说的回答与上一次一样。武则天大怒,指派宰相审讯他,张说的说法仍然与最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