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智趣短信1300条
19517100000005

第5章 动物趣闻(1)

猫眼变化多端,它眼睛的瞳孔会一日三变:中午光线强,变成一条线;夜晚光线弱,变成圆溜溜的,看上去像两盏灯;到了清晨,猫眼又变得跟枣核似的。

动物的特征

灯笼一样的眼睛:蜻蜓头上像灯笼一样的眼睛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组成的,称为复眼。蜻蜓的眼睛是所有昆虫中最大和最多的,它的每只复眼由10000~28000个小眼组成。

不能闭合的眼睛:壁虎的眼睛不能闭合,因为它和蛇一样没有眼睑,它的眼睛上有一层透明的鳞片。壁虎经常用长长的舌头去舔眼睛,这是它保持眼睛湿润和清洁的方法。

随身的“计算器”:松鼠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因为生活在树上的它们,经常需要从一根枝条跳向另一根,所以,大眼睛对于正确判断枝条间的距离是必不可少的。

一天三变的猫眼:猫眼变化多端,它眼睛的瞳孔会一日三变:中午光线强,变成一条线;夜晚光线弱,变成圆溜溜的,看上去像两盏灯;到了清晨,猫眼又变得跟枣核似的。

无法认色的眼睛:猫头鹰的视网膜中没有锥头细胞,所以它无法认色。在猫头鹰的眼睛里,没有使瞳孔变小的收缩肌肉,所以它的瞳孔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间,都是圆圆的一样大。

可以“发光”的狼眼:其实狼眼本身并不发光,但它能反射进入眼睛的月光、星光和其他微弱的光线,并将这些光线汇集于眼睛的后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从眼睛里直接发射出来的一样。

长在脚上的耳朵:蟋蟀的耳朵不是长在头部,而是生在前足的小腿上,呈裂缝状,叫鼓膜器,里边有特殊的“录音器”——感觉细胞,贯穿着神经。

回波接收器:海豚是用超声波定位的。海豚没有声带,不能靠嘴发声,它的超声波发生器位于头部,发出的超声波碰到物体后,产生的回波是由耳朵及头部的某一部位接收的。

发达的内耳:蛇完全没有听觉,它只对外界的震动很敏感。它的内耳相当发达,只要地面上稍有动静,声音就会通过它紧贴地面的肋骨,再经过头部骨骼传到内耳,并能迅速做出反应。

大象的鼻子:大象的鼻子有坚韧的肌肉,可以随意伸缩,非常灵敏,不仅能成为战斗的武器,如果需要,它能捡起一根缝衣针。但幼象需要长达六个月的时间才能学会操控自己的鼻子。

丑陋却灵敏的鼻子:家猪喜欢用扁平的鼻子在地面上嗅,它们有着极发达的嗅觉。在辨别气味方面,猪的嗅觉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比狗还要灵敏。

灵敏的探测器:狗鼻子里有许多褶皱,上面的嗅觉细胞多达2.2亿个。狗的嗅觉比人要灵敏100万倍,能够辨别1千多种不同物质的气味,是一个了不起的探测器。

有用的贮水工具:骆驼的鼻腔非常大。每当骆驼呼出气以后,鼻腔就会将混在空气中的水分子重新吸收回来。长管状的呼吸道可使呼出的气体冷却下来,并保存其中70%的水分。

最大的口腔:河马的口腔是动物中最大的,嘴巴张开简直大得吓人。它的上下颌各生长2个大獠牙,每只獠牙有一根半筷子长。

可以定位的嘴巴:蝙蝠的喉咙能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遇到物体时,这超声波便被反射回来,经过脑的分析,就能判别物体的大小、形状和距离,区分是食物还是障碍物。

倒长的舌头:青蛙的舌头的舌根在嘴边,舌尖倒向喉咙。舌头很长,平时折叠在口腔里,一旦发现运动着的昆虫,它就立即把舌头翻转出来,舌尖分泌黏液,一下子把虫子逮住。

能品尝信息的舌头:蛇将舌头伸出去采集周围的气息,然后收回口中,再利用口腔顶部感知神经对气息加以“品尝”,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哪儿可以找到伴侣和食物,哪里有危险。

长颈鹿的舌头:长颈鹿的舌头长达半米,既是“钩子”又是“搅拌机”。它只要用舌头轻轻一钩,便可轻易吃到高枝上的叶子,这些叶子被舌头在口腔中来回搅动,很快就被嚼烂了。

不能品尝甜味的舌头:哺乳动物中,只有猫对甜味没有感觉,它没有对甜味发生反应的味蕾。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巧克力的味道对小猫来说,和泥土的味道差不多。

“森林医生”的舌头:啄木鸟的舌头又长又细,上面生着倒刺,它用凿子似的喙凿开树干上的蛀孔,而后把舌头伸进去,将蛀虫一只只地钩出来,即使是躲在树干深处的蛀虫也无一漏网。

牛舌的缺点:牛的舌头就像手一样灵活、能伸出口外把草送进嘴里,但缺陷就是舌卷之处只是草尖的部分,如果草长不起来或者厚厚的积雪将草全部盖住,它就吃不到东西。

蛇的牙齿:有些蛇的牙齿能折叠起来。它们吞食猎物时,牙齿会朝内侧倒下放平,顺利地把猎物吞咽下去。如果猎物在口中作垂死挣扎往外逃,这时蛇的牙齿就会竖起来,阻止猎物逃脱。

凿子般的牙齿:老鼠的牙齿像凿子一样,非常厉害。它的门牙会不停生长,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为了避免牙齿越长越长,最终成为无用之物,老鼠常常啃食坚硬的物体来磨损它。

长在胃里的牙齿:螃蟹的牙齿长在胃里,吞咽食物时就用不着细嚼慢咽了,可以把食物一古脑儿往胃里装,待休息时再由胃牙去慢慢消化。

不断更替的鳄鱼牙:鳄鱼为了保持牙齿的锋利,它们的嘴中总是在已有的牙齿底下不断地长出新牙,这些新牙最终把旧的牙齿挤掉,而新牙则承担起咬碎猎物腿骨的责任。

喜欢啃硬东西:松鼠十分喜欢吃花生、核桃、棒子、松籽这类非常坚硬的东西,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好吃,还因为松鼠的牙齿是不停生长的,需要经常用一些硬东西来磨磨。

用作催化的唾液:当蜻蜓、蚊子、苍蝇等落到蜘蛛网上时,蜘蛛就用靠近口部的一对钳角刺入猎物体内,把唾液注射进去,猎物的肉体就会慢慢化成液体,任由蜘蛛吮吸食用。

可以消灭癌细胞的唾液:虽然眼镜蛇唾液的毒性非常厉害,但它里面含有能阻止癌瘤蔓延或转移的蛋白质。这种毒液能使癌细胞变形,引起细胞壁分裂和细胞体分解,从而破坏癌组织。

蜻蜓点水为了什么:蜻蜓和其它许多动物不一样,它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幼虫也在水里生活,所以,它用尾巴点水实际上是在产卵。

狐猴的尾巴:狐猴的尾巴是“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它们就在尾巴里储存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它们就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有毒的尾巴:蝎子的尾巴有毒刺,里面含有一种腐蚀性的强酸液体。一般来说,蝎子尾巴的粗细与它的毒性成正比。蝎子只有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使用毒尾,通常它是不会主动攻击的。

可以报警的尾巴: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靠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人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不稳定的体温:尽管刺猬是温血动物,但它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通常情况下,它们平均体温保持在30℃左右;到了冬季,就下降到20℃;进入冬眠时,体温接近0℃。

鱼类的体温:生活在水中的鱼类的体温通常和周围水温一样,它们中的大多数可以忍受水温的逐渐改变。但金枪鱼是个例外,它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出9℃左右。

沉睡的熊:冬眠时,熊不吃、不喝,不排泄,最长可达6个月时间。别的动物冬眠时消耗脂肪和肌肉蛋白,可黑熊却只消耗脂肪和水。所以冬眠之后,它照样浑身是劲。

倒挂的睡姿:蝙蝠总是寻找环境比较潮湿的岩穴作为冬眠的场所。有趣的是,它们可以用双爪抓住岩石,倒挂着身子度过整个冬天而从不会掉下来。

叫不醒的松鼠:松鼠冬眠睡得非常死。如果把一只冬眠的松鼠从树洞中挖出,甚至用针刺也不会醒。只有用火炉把它烘热,它才会缓慢移动,而且还得经过很长的时间。

站着睡觉的非洲象:非洲象始终是站着睡的,它只要把身子往墙上或树干上一靠,就能酣然入梦,要是它躺着睡眠的话,说明它的身体欠佳。

坐着睡觉的长颈鹿:长颈鹿在入睡前,两条长前腿跪下,两条后腿向前一蹦,屁股顺势往地上一坐,开始入睡。那长长的脖颈则高昂地直指夜空。

哺乳动物的死亡:所有哺乳动物在死亡之前的心跳总数都可达到近10亿次,但寿命大不相同,如老鼠一般寿命只有850天,而大象则有75年。人类是惟一一种心跳总数可达30亿次的哺乳动物。

奇特的蟹蛛:澳大利亚的小蟹蛛一旦破卵而出,就开始吸吮母蟹蛛的腿,直到母蟹蛛完全干涸为止。

不得已的横行:螃蟹的八只脚都与头胸部连接,不能转动方向。它们脚的关节只能向下弯曲,向左右移动,而不能向前爬。于是,走起路来就是横行的了。

空中绝技:常见于欧亚两地的雨燕,有着非常好的耐力,它们能一刻不停地在空中飞行长达3年。它的进食、睡觉和交配都是在飞行中完成的,只有在产蛋或感到无聊时才会着陆。

直接用胃吃东西的动物:海星在捕食贝类时,先捉住猎物,再用整个身体包住它,完全控制住后,它将双壳打开,从嘴里把胃翻出,伸进壳里把贝肉消化掉,吃完之后再把胃缩回体内。

偷梁换柱:懒惰的杜鹃常常把自己的蛋下到别的鸟窝里,让别的雌鸟来帮它抚养小杜鹃。为了不让鸟窝的主人发现,雌杜鹃会将窝里原有的蛋拿走一个,再把自己的蛋补进去。

动物宝宝的秘密:长颈鹿妈妈生产时是站着的,因此宝宝一出生就会掉落到1.6米的地面。小长颈鹿出生后没几分钟,就会站起来,这时它的身高已有近两米了。

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动物,时速能达到110千米。不过,它的耐力非常差,如果是长距离,猎豹就保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通常尽力捕捉近处的猎物。

鸟类迁徙冠军:北极燕鸥是所在鸟类中迁徙路程最长的,它们每年在北极繁殖到南极过冬,往返一次行程可达3万多千米。

四个犄角的羊:新疆畜牧养殖户刘春虎家养了一只长了4个犄角的怪羊,生它的母羊是普通的土种羊。这只四角羊生性好斗,经常跟其它牛羊,甚至跟马、驴打架。

食人鱼之一:鱼体呈卵圆形,侧扁,尾鳍呈叉形。成鱼体长多为150~200毫米。体呈灰绿色,背部为墨绿色,腹部为鲜红色。下颚发达有刺,牙齿锐利,三角形,呈锯齿状排列。

食人鱼之二:食性杂,群体觅食,尤其对血腥味敏感,任何一点血腥味都会激起大群食人鱼的疯狂攻击。

海底鸳鸯:在中国及日本南部沿海生长着一种大型节肢动物,外形像一只瓢,雌雄整天形影不离,行走、吃食、休息都钩夹在一起,这就是人们称之为“海底鸳鸯”的鲎。

世界上最小的鱼:鰕虎鱼生活在菲律宾群岛的一些河流及湖泊中,体长1~1.5厘米,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这种鰕虎鱼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数量非常之多,当地居民常把它们捉来充当食物。

水中“变色龙”:生长在海里的澳洲海马,全身缀满许多突起物和丝状物体,在海水中张张扬扬、身体舒展,颇有些婆裟起舞的飘逸感,不像鱼类,倒更像是植物——丛生状的水生藻类。

牛蛙的“牛”脾气:牛蛙原产地在北美,所以称之为牛蛙,是因为它颇有几分“牛”脾气。走入牛蛙生活的领地,仿佛是进入了养牛场,一片“哞哞”的公牛叫声,两三千米外都能听到。

“倒行逆施”的蜂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它的双翅展开仅3.5厘米,双翅振动的速度达每秒50次。蜂鸟不仅能倒退飞行,而且还能静止地“停”在空中。

无头文昌鱼:生活在福建同安和山东青岛海面上的文昌鱼,体长仅一寸,体软半透明,无头、无眼、无鳞、无脊椎骨,只有尾鳍,以扭身摆尾游动。

飞行时会翻跟斗的佛法僧:棕胸佛法僧的大小像鸽子,身长大约30~40厘米。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它们的特点是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会翻跟斗。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是一种善于高飞的鸟,其飞行高度可达9千米,是世界上惟一能毫不费力飞越珠穆朗玛的鸟类。

最小的熊:世界上最小的熊为马来熊。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约50千克,体形瘦小,善爬树,以果实、虫类为主食,也吃鸟蛋和小鸟,是一种杂食性动物。

狗的眼睛:狗是色盲,它看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只有明暗黑白,没有办法辨出其他颜色。

会长肉球的鱼:在突尼斯一条河里生长着一种会长肉球的鱼,头部稍小,尾部长着厚厚的肉筋,筋头是个圆形的肉块,时间久了能长成约1斤重的肉球。肉球被割去后还可重新长出来。

动物的智慧

特殊的队形:大雁南飞,飞在最前面的雁总是壮年的雄雁,幼雁总是排在中间,受到头雁的关照。另外,遇到敌情,特殊的“人”字或“一”字队形可迅速散开,不致于相互碰撞。

惊人的导航能力:鸽子之所以远在万里之外,依然能重归故里,是因为它们不仅能靠太阳指路,还能根据地球磁场确定飞行的方向,特别是在乌云蔽日的天气里。

比目鱼的保护色: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身体的颜色是变化多端的,在海滩上变成沙子的颜色,到了岩石上又变成花岗岩的颜色,它是以保护色求得在海底的生存。

温暖的雪窟:北极熊的幼仔通常是在深冬时候出生,为了给孩子保暖,整个家庭通常藏身于温暖的而舒适的雪窟中,因为那里的温度会比外边高。

大象的降温绝技:生活在热带的大象会早、晚活动,中午“避暑”,通过皮肤辐射散热,也通过皮肤渗透水分和四只大脚掌与温度较低的地面接触来散发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