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根论人生赏析
19516900000017

第17章 论迷信

对于神,与其乱发谬论,不如缄口不言,不言仅为不信,乱言则为不敬,而迷信则无疑是对神的亵渎。对此,普卢塔克(古希腊传纪作家)说得好,他说:“我宁愿众人说世上根本就没有普卢塔克这个人,也不愿他们说有一个普卢塔克,他在儿女一生出来时就把他们吃掉了。”就像诗人谈论萨杜恩(罗马神话中的农神,常被误会为希腊古神话克罗诺斯,该神因听信其子将篡位,遂于儿女诞生时即吞噬之。)的情况一样。而且,对上帝的无礼程度越大,对人的危害程度就越大。

无神论把人类交托给了理性、哲学、骨肉亲情、法律和功名,这些东西虽然不含宗教,却可以成为一种外在的道德原则。但是,迷信是在拆毁这些东西,并在人心里建立一种独裁的专制。所以,无神论从来都没有危害过国家,因为它使人克已自制,不问不关己的事。无神论盛行的时候,如奥古斯都?恺撒的时候,都是文明盛行之时。但迷信却一直都是许多国家的孽源,它导致了一个最高中心,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迷信的大师乃是民众,凡有迷信之处,都是智者跟从愚夫,理论掉转次序地要对实践削足适履。

在由经院派哲学家(中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他们致力于把思想纳入一种逻辑的形式中。)之信念占很大影响力的特兰托公会议(是由教皇于1545年召集的天主教第19次公会议,力图联合各派势力打击宗教改革力量,并在内部实行调整。会期共历时18年。)上,有些主教却郑重其事地说:“经院哲学家就像是天文学家。当天文学家虚构出诸如离心圈、本轮及类似的轨道论,用以解释天文现象时,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是莫须有的。”并且,经院哲学家沿用此手法,创立了许多复杂、奥妙的原理和定律,用以解释教会的实践生活。

迷信的原因有多种:礼仪上,重愉悦和感官感受;外貌上,重形式和法利赛人式(一般被视为外表虔诚,内心冷漠的伪善之代名词。)的虔诚;传统上,重盲目信从和崇拜;以至于给教会加重负担;人事上,主教们千方百计地谋算个人的野心或利益;心理上,重出发点之良好,以至于为自大和标新立异大开方便之门;神学观上,以凡人之心度神圣之事,以至于产生了混乱的妄想;历史处境上,既是时值蛮荒时代,同时又遇见了天灾人祸。

毫无隐讳的迷信是一种丑恶的东西。如同一只猿猴太像人就只会丑上加丑一样,迷信到了好似宗教的时候就更加丑恶了。而且,如同好肉腐坏而生出许多蛆虫一样,上好的典章和律例腐坏了就会变成繁琐冗长的形式。对以往既成的迷信,当人以为避得越远越好时,就会出现为排除迷信而产生的迷信。因此应当提防的是,如同在清除体内病患的手法一样,千万不要把好的东西同坏的东西一齐去掉了。而这种蠢事,在凡夫俗子出面实行改革时,就往往会干得出来。

赏析

迷信源自于内心的寂寞、孤独或是不确定和矛盾,是一种自我麻醉。培根对迷信的述说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迷信神实质上是在亵渎神。”倘若说在无神论者眼里还称得上是愚蠢的智者,那些迷信之人在培根眼里便是跳梁小丑是长得像人的猿猴,只会让人看起来更加觉得面目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