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日一禅
19516400000009

第9章 生活篇(3)

我们的全身不过是地、水、火、风,没有一样实在,如何能够安坐呢?东坡居士只能俯首认输。

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必须经常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要自命清高,如此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禅师的书法

有一个秀才自称会写二十四家风格的书法,便自命清高,心中有一股傲气。

一次,他去参访道明禅师,也向禅师炫耀自己在书法上的造诣。禅师不答,却用手中的拄杖在空中点了一点,就问秀才:“你会这个吗?”

秀才茫然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道明禅师便开示道:“还说自己会写二十四家风格的书法,连永字八法都不认识。”

其中,那个秀才虽是懂得书法,但禅师更明了懂得书法的心。

我们应该时刻以道明的禅心去生活,以一颗明明白白的心去行事,如此将会临近道明的境界了。

杯茶映乾坤

稽山章禅师还是一个云游僧时,曾经在投子禅师座下参禅,司柴头一职。

一日,章禅师干完活后,在禅院里遇见了投子禅师,投子禅师递给他一杯茶以表慰劳。

投子禅师一手递给他茶,一边问道:“这杯茶如何?”

章禅师双手接茶,说道:“包罗万象尽含其中。”

投子禅师继续问道:“假如一口喝尽,又会怎么样呢?”

章禅师听完,一甩手将茶泼掉,问道:“包罗万象现在何处?”

“可惜一杯茶。”投子禅师说道。

章禅师话锋一转:“这只是一杯茶?”

投子禅师沉默了一会儿,朗声重复道:“虽是一杯茶,但包罗万象尽含其中啊!”

章禅师听了,无言以对。

一杯茶虽少但可映乾坤,心虽无相却可包罗万象。生活的真趣在禅机盎然的灵动;人心的丰实在圆满无缺的精神。人们大可从世间万物中体味出许多奥妙来。

大厦之材出幽谷

慧能的老师即五祖弘忍禅师,定居黄梅双峰山东山寺,聚众讲禅,弟子达七百多人,南禅、北禅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有段语录讲述在山林培养人才的意义。

僧人问道:“做学问为何不在城市里人们聚居的地方,而要在僻远的山里呢?”

弘忍禅师答道:“建筑高楼大厦之木材,本来就是产在幽深的山谷,而不是生长在人群聚居处。远离了人们,就不受刀斧砍折损伤。日后长成大树,就能作为栋梁之用的材料。由此得知,在深山幽谷里培养,远远地躲避开了尘世的干扰,在山中修身养性,长期摆脱世俗事物,使眼前没有杂物事务,心中自然宁静。从此就能使道树开花禅林结果了。”

弘忍禅师萧然净坐,不著书立说,只凭口说禅理,默默地传授学人。他阐述了“大厦之树,本出幽谷”的道理,对现在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当中,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习过程中每一步,如此“滴水成海”,在学业上定会有所成就。

武术中的禅道

相传少林和尚觉运在少林寺习武多年,仍未达到“心意把”。他开始游方拜师,以求进步。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拜到一位武功高强的师父。师父每天除了带他上山砍柴之外,并未教他什么高招。三个月过去了,觉运沉不住气了。师父看出了他的心意,一天傍晚带他出去散步,来到树林中的一块石头前。只见师父屏住气,双目圆睁,伸出两个手指,向石头轻轻一点,石头便齐刷刷从中间裂开了。

觉运惊得目瞪口呆。师父说:“你从少林来,应该明白少林武功讲究心法。心法就是内功,内功乃解脱生死之功也。参贯禅机,解脱于生死畏怖之域,方能心定神清,眼力到处,威猛如狮,锐如鹰猿,此乃拳术极致所在。希望你能习之精熟,自能解悟。”

觉运深服师父之言,刻苦习练,终成禅学高僧,武林高手。

禅与武术是“禅拳一如”、“拳禅合一”的关系。习武是从属和服务于禅的,而要想练成上乘武功,光靠苦练不行,还须有悟性,悟性从何而来?从习禅来,有了禅定,才能达到武术的最高境界——“心意把”。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应该将勤奋和悟性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事业步步高升。

真实的生活

宋代有位高僧辩首座,住庐山栖贤寺。俗姓不详,因精通佛法,辩难释疑,被推为“首座”。

辩首座常穿一身破僧袍,脚蹬一双破草鞋,携一竹杖,过九江。东林寺的混融和尚见他如此打扮,便呵斥他道:“作为寺院里的首座,应当为众僧的模范,你的举止如此,不是自己轻视自己吗?礼法全被你给破坏了!”

辩首座却笑着说:“人生以适意为乐,我有什么过错啊?”说完,提笔写了一首偈诗:勿谓栖贤穷,身穷道不穷。草鞋行似虎,拄杖活如龙。渴饮曹溪水,饥吞栗棘蓬。铜头铁额汉,尽在我山中。

混融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心中非常惭愧,深感自己的修行远远没有达到辩首座的水平。

实际上,禅并不要求人们循规蹈矩,也不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意愿而过那种死板教条的生活,它主张适意人生,过真实的生活。而真实的生活,是一个人把种种挂碍、妄念、尘劳和烦恼抛却之后,不为物欲所缠绕,不被成见所障蔽,不受情绪的干扰,顺性而不被妄言蛊惑的生活。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得上是真实的生活。

笑对人生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在草庵里供养一位修禅者长达二十多年。

有一天,老婆婆有意让自己美貌如花的女儿去亲近那位禅者,禅者不仅无动无衷,还写了两句偈诗:枯木依寒岩,三冬无暖气。

老婆婆对禅者的表现非常愤慨。她说:“我二十年只供养一个俗汉!”于是,她烧掉草庵,赶走了那个禅者。

禅是生动活泼、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辩证的人生哲学。它不是死板生硬的说教。它要求人们实实在在地去做人做事,勇敢地冲破樊篱,面带微笑地对待生活中的苦与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具有活泼愉快的性格、广阔远大的胸襟、净化安宁的心地,面带微笑处理人生中的一切,包括生活中的顺境、逆境,也包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

自家宝藏

唐代越州有个叫大珠慧海的禅师,他是有名的马祖道一的弟子。

有人问他:“什么是佛?”他说:“请看清对面,那不是佛是谁?”

大家一齐朝潭的对面看去,只见青山连着青山,哪里有佛?

大珠见众人为惑不解,就讲了一个他初见马祖的故事。

当年他初次参拜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问:“你是从哪里来的?”

大珠答道:“从越州大云寺来。”

“你来我这里干什么?”

“我来大师处求佛法。”

“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自家宝藏都不顾,抛家离舍干什么?”马祖开始点化他。

大珠十分诧异地答道:“不知哪个是自家宝藏?”

马祖正面开示他道:“就是现在站在我面前问话的这个人啊!你便是自家的宝藏。一切都具备和充足,无所欠缺。使用起来自由自在,何必再向外求取呢?”

大珠于马祖言下顿然开悟。

其实,他就从中认识了、在乎了被他“拥有”而又被他“忽略”了的那个“自我”,即领悟了本心自性。我们也应该在不断认知自我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自身所蕴含的无限宝藏。

小和尚扫树叶

秋天到了,树叶纷纷落下。有个小沙弥,每日清晨负责清扫院子里的树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他每日早上都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沙弥头痛不已。

他便向众人咨询是否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一些。一天,有个和尚对他说道:“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去用力摇树,把树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沙弥听完,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他在第二天清晨猛摇树干后,将所有的落叶都清扫干净了。他也十分高兴,认为终于可以休息一清晨了。

但在第二天,小和尚却见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着小沙弥说道:“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沙弥听后有所省悟。

世间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提前的。因此,我们只能认真地活在当下,这才是最最实在的。切忌预支明天的烦恼,用微笑面对一切,用一种平和、安详的心态去贴近生活、去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