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现代应酬心理学
19515800000015

第15章 应酬对象心理特征(2)

有一位年轻人很有学识,就任某个报社的总编辑。因还是年轻的小伙子,喜蹦爱跳,闲来地无事,一个人便在编辑室内把椅子叠在办公桌了,蹦上跳下地玩得很开心。这时,突然危机有个法国人推门进来,那小伙子愣了一下,便停了下来。法国人打量了一下小伙子,很有礼貌地问:“请问贵报社的总编辑先生在吗?小伙子立即从办公桌上跳下来文绉绉地答道:‘敝人就是。’”那个法国人是一个应酬学家,果然应酬有术,马上堆起一脸笑容,说:“阁下就是总编辑,失敬失敬!真打扰你的健身运动了,我是巴黎大学教授。哈哈,我们那边的同事一有空闲,也像你一样在办公室里叠起椅子做健身……”

小伙子一听可乐了,这位巴黎大学教授不但不因此把他看成孩子气,还说他们学校的教授也以此做健身活动呢!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志同道合,小伙子当然与这位来访的巴黎的大学教授谈得来了。当听说这位教授是教心理学的,小伙子不禁吃了一惊,心想:说不定还是位应酬学家,可真棒透了年轻人的心理,真是应酬有术啊!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知情达理的人,他必定会劝告你、开导你,劝说你不要随议论他人。但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好惹事生非的人,则很有可能把你的话传递给被你议论的人,引起对方的怨恨。如果你的朋友用心不良,还会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有意挑起冲突,则很可能使你在朋友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严重的还会酿成大祸。

没有什么事情比当面对朋友诉说你对他本人不满更糟糕的事,有些人自认为朋友和自己心心相印,说什么他都不会计较,这样认为,你就错了。也许你的朋友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度,如果他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则很有可能记恨在心,而伺暗中布设圈套陷害你。因此,你在坦言之前,最好是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的后果,看对方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产生逆反心理,是否感到你的行为过于轻率,是否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友谊。当你发现对方心胸比较狭窄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对方有没有实施报复行为的可能性。

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不要一味相信对方的友谊。如果对方是一个别有用心、居心不良的人,友情随时可以被玷污。因此,你必须谨慎从事,多设几道防线,预防“朋友”布下的陷阱,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害处。常言道:“逢人少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

在应酬中要表示理解,年轻人的心理有时很矛盾,有时大刀阔斧、没有禁忌地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但另一方面,心理上又非常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在与青年的应酬中,表示理解,是应酬成功的最好方式。“我像你这个年龄,也想这么干,可又缺乏恒心”,“这个想法真不错,我看还可以精心策划一下”,诸如此类的谈话能引起青年人心理上的共鸣,从而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

在应酬中要注意不要问女青年的年龄及其它敏感问题;不要给年轻人的热情泼凉水,如果你想打消他们某种念头,可以循循善诱地一点一点引导;不要诋毁他们心目中的偶像,这样能招致反感。

中年人的应酬心理特征

中年人大都已安家乐业,其心理特征往往表现出理智、稳定、有事业心,有成就感,易安于现状,思考问题较全面和社会经验丰富。

常人叹息生活忙碌,负担沉重。

当然,人生有许多推不开的负担,但是,在这些负担之中,有许多是不必要的。由于太贪多、太求全、太急切反面使自己顾共失彼。

许多人在除了自己份内该忙的事情之外,还要忙些不该忙的。如忙应酬,忙为了增加物质享用或虚荣而需要的钞票,忙着奔走钻营去求地位。对自己已经着手的工作易于失去兴趣,因而时常见异思迁、朝泰暮楚。

在与中年人的应酬中关心他的事业是最主要的。事业的话题是永远能引起中年人兴趣的话题,中年人对事业的态度要永远胜于青年人和老年人。有所成就的中年人更愿意讨论这个话题,特别是当你对其成就倍加赞誉,对其丰富的社会经验表示羡慕,对其开拓精神表示钦佩时,你与中年人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中年人的必定会对你产生连你都想不到的好感。

同时,不要忘记谈谈中年人的家庭。在和中年人应酬时,最好事先了解他们的婚姻、家庭状况。如果你的应酬对象有一个十分美满的家庭,那么应酬中,你对其家庭关心程度有时会极大地关心到应酬的成功与否。当然,绝对不能把话谈的过深,不能涉及敏感话题,对家庭婚姻不明的中年人千万不能谈论这一问题。

在与中年人交往中,要表现出一定的稳重。轻浮言谈举止,会在中年人的心理上产生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只有中年人感觉你的成熟的、稳定的,他才有可能与你平等地进行应酬。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有心,就是有恒心,有了恒心,最难的事也做得成功。没有恒心,则将一事无成,最容易的事也会成为最难的事。

天下事最难的不过十分之一,能做成的有十分之九。要想成就大事业的人,尤其要有恒心来成就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排除纷繁复杂的耐性、坚固不变的气质,作为涵养恒心的要素。

由于中年人对社会的经历比较多,他们很愿意总结,并都为自己的经验自豪。在应酬中,虚心地向对方请教这方面的知识,对方会很乐意告诉你其中的奥秘,同时,也拉近了你们心理的距离。

在应酬时要注意不要损害中年人的事业感和成就感。不要表现过分世故。不要使中年女性感觉你在说她老了。

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不是上天赐给你的,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塑造的,然而千万不能存有侥幸的心理。幸运、成功永远只能属于辛劳的人,有恒心不易变动的人、能坚持到底的人。事业如此,德业也是如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这个自然现象中能体出恒心来。“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日而作,十日所辍”,成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是,心理上沉稳和有耐性,但保守心态较强,有时与社会有封闭感,恐惧死之;函渐内向,喜欢回忆过去,社会径验极为丰富,但对新生事物有反感。

古语说:老某深算、老奸巨滑,尽管都有些贬意,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老年人社会经验、阅历的丰富,处理事物周密和得体。

人到老年,各种生理机能减退,思维迟缓,行动不便,甚至说话不清。不仅如此,而且心理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过分相信自己经验,固执已见,难于接受事物,爱唠叨,喜欢回忆往事,爱听颂扬之词,怕听批评意见等等。有的老人,甚至还有一些怪癖。

由于老人有上述一些特点,因而使得人们,尤其是年青年人感到很难与他们相处。但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苦操劳了一生,应当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应当获得晚辈的尊敬和照顾。

在与老年人的应酬中,言谈一定要歉恭,多同老年人探索一些社会经验,多请教他们一些问题的处理办法、方式。老年人会感到你很成熟、很懂事。

应酬中的倾听也很重要,老年人喜欢话说当年,想起往事难免絮絮叨叨。倾听时,一定要显得有耐心、有兴趣,也可以以疑问式的插话表示你的看法。

应酬不要涉及很新潮的问题。例如与老年人讨论摇滚乐、影星等,老年人对此一般都持反感态度。

不要对老年人有轻视情绪,应酬要得体,不能表现出幼稚,也决不能给对方一个过分成熟的感觉,要让应酬对方有给你一些思考的机会。

在应酬中要给老年人一个心理发泄的机会。许多老年人心理上有封闭感,由于渐渐与社会生活拉开一定距离,其心理上总是期待一个发泄的机会。那么应酬中要让老年人说话够、说透。

在应酬中不要主动与老年人谈论生老病死的问题,不要让他们产生老而无用的想法,不要对他的家庭只字不谈。

比如一个60岁的人,已进入老年,但你不要把他看做老年人,要当做比自己年长的朋友看待。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即使他口头上叹息“老之将至”,心理上却还是觉得尚在盛年。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看见一个60多岁的老年人,你对他说:“您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走路要当心啊!”这位老人一定会很反感。如果你对他说:“您身体好啊,看来只有50岁左右呢!”那他一定会很高兴。

这是因为,一个人年纪老了,思想就缺乏柔软性,会不断地怀念过去,总希望青春永驻而不被时光淘汰。你了解这一点,在与老年人的应酬中,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许多老人,尤其是鳏夫寡妇,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和寂寞感。每当他们看见晚辈们男欢女爱的场面,或年到影视中男女爱恋的画面,就勾起了他们对青壮年时的代爱情婚姻生活的回忆,想到自己如今人老体衰无人陪伴的处境,内心不免产生深深的惆怅的悲哀。有些老人,春心犹在,渴望异性伴侣的温存和抚爱。晚辈应当给予理解和支持。应当多和老人谈心,沟通思想,不断增进了解。另外,晚辈们们茶余饭后,多陪老人谈谈话,星期天,尤其不要忘记和冷落老人,最好陪伴他们去公园、湖边、郊外散散步。一般地说,老人特别喜欢儿童,特别喜欢自己的孙子孙女或曾孙子曾孙女。因此,当晚辈与长辈有点意见或不和谐时,不妨让孩子去充当感情的纽带和感情的桥梁。

少在老人面前说漂亮话,而未曾做成一件事。老人不仅认为你欺骗了他,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固定的坏看法。倘若你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和才能,就去行动,尽快拿出实际成绩来。须知,老年人是最不喜欢听年青人高谈阔论的,他们最重视、最相信的是事实。

对应酬对象的亲和性特征

每个人都渴望处于别人的关怀之中,而应酬就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式。我们都不愿孤独地活地世界上,没有朋友,甚至没有敌人。我们做为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亲和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个极其强烈的本性。“亲和性”做为一种心理特点其转化的行为就自然而然在首推“应酬”。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应酬似乎很难,“亲和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从表面上看,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性似乎越来越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也与日俱增。应酬也有一处各怀心腹事的隔阂之感,让人无所适从。其实,现代文明对人类的最大伤害就是让人类的本能一点儿点儿隐去,使人的外观更象一部大机器的某一个部分。注意,这里我们所用的是本能的“隐去”,而不是“失去”。

人们的“亲和性”只是更深地埋在了心里,只有恰当的应酬,才是释放这种“亲和性”的最佳选择。人们在物欲横流中,尽量地伪装自己,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自我保护。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而且必须记住,那就是“在你需要他们时,他们同样需要你。”

我们可以看一看A先生的故事:

A在假日走进了一家酒馆,当他在餐桌旁坐下,琢磨着该吃点什么的时候,不经意地一抬头,看见对面邻桌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也望着他,且张嘴笑了一下。A先生下意识地摸摸了钱包,毛骨悚然地想:“我也没得罪他呀?”然后就紧张地算计怎样尽快从酒馆里脱身。这时汉子问道:“是一个人吗?过来坐,我也是一个人。”A先生只得小心地座到了汉子的饭桌旁。汉子问:“喝什么酒?想吃点什么菜?”

A先生嚅嚅地道:“随……便。”

汉子就自己大叫着点了酒菜,然后对A先生说:“来,喝酒,”A先生迷惑地看着他,汉子先是一愣,随即便吃吃大笑着对他说:“别怕,我今天是高兴啊!我老婆给我生了个儿子,我想喝酒庆祝庆祝,看见了你,咱们就一起乐哈乐哈!”

看,其实是一场虚惊,一个误会。A先生没有想到会有一个这样的结局,这故事不但告诉我们人们互相间不信任的排斥性,同样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的“亲和性”无处不在。

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寻找“亲和性”究竟在哪里?你我的心里都有,我们却需要通过合适的应酬把“亲和性”表达出来,别人也一样。

那么,应酬中怎样的方法,才能使对方的“亲和性”体现得充分呢?了解人的动机,当你产生某种需要时,先需要考虑到别人的需要。这取决于双方的需要是否协调。而人到底需要什么呢?现在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划分方工,他把人的需要增多纳为7种: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需要。包括饥渴、性、睡眠、温暖等。缺少了这些需要,人们的其他需要就无从谈起。

安全需要。这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种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安全感。即对安全、稳定、依靠、保护及秩序和法律的需要。

社交需要。这是人类集体感的本能的需要。包括拥有亲朋好友等箸多方面。这是人类个性与社会性交汇点的具体需要。

尊重需要。包括成就感、分寸感、获取名利、被认可、受重视等诸多愿望,它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定位。

自我实现需要。包括挥发自我的最高才能,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象实现理想、赛场夺魁均属此范畴。

认识和理解需要。此类需要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表现。包括求知欲、了解和理解等各方面。

美学需要。对美的深层次需要,代表着人类最高层次需要。人们需要使自己周围的事物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