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的力量
19515100000004

第4章 良好的心态(3)

首先,你应该认识到,寻求赞许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的需要,不如说是个人的一种欲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新生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所组成,各种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某种荣誉。当我们听到四周响起的掌声、听到他人的赞美之辞时,恐怕没有人会表现出一种厌恶与不满的情绪。因为这种场合会令你精神上受到抚慰,会给你一种美妙的感觉,你当然没有必要放弃生活中的这种享受。赞许本身无损于你的精神健康,而且受到恭维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情。有些人往往会因此忘乎所以而丧失原则,否则生活中就不会有那种溜须拍马之人的存在了。如果寻求赞许的心理成了你生活的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愿望,那你就陷入了生活的另一种误区。

事实上,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大量的反对意见,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是你为“生活”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

罗斯是一位需要他人赞许的典型,无论是对工作还是针对社会生活的各种重大问题,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他人的批驳与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能得到大家的赞同,他可谓耗尽了心思。有一次,他同父亲谈到安乐死的话题,明确表示自己赞同这一做法。而当他察觉父亲疑惑不解、继而极为不满地皱起眉头时,就立即本能地改变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智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那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罗斯一边说一边察觉父亲的神色,当他注意到父亲似乎认同这一说法时,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后来,罗斯又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谈到对安乐死持赞同的态度,这下他遭到了上司的强烈训斥:“你怎么能这样认为呢?这难道不是对上帝的亵渎吗?”罗斯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便马上改变自己的立场:“……我刚才的意思只不过是说,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经正式确认绝症患者在法律上已经死亡,那才可以截断他的输氧管。”最后,罗斯的上司终于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摆脱了困境。

还有一次,罗斯又与自己的哥哥谈起自己赞同安乐死的看法,他的哥哥马上表示同意,这终于使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倒是轻而易举的胜利,罗斯不用做出其他任何解释就得到了哥哥的赞许。

类似上例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并不少见,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将自己变成了一条“变色龙”,有时他们还不惜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人格,这实在是一种不可取的处世态度。同自我否定心理一样,寻求赞许心理会导致各种自我挫败行为。从而会使自己丧失生活热情。举一些最为常见的寻求赞许的行为:

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到他人的赞许;但是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得不到赞许时便不会感到沮丧。你将把反对意见视为一种自然现实,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

环顾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我们会十分明显地感到一点,要想使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十分困难而且不大可能的。实际上,如果有50%的人对你感到满意,这就算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你周围,至少有一半人会对你说的一半以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只要看看西方的政治竞选就够了:即使获胜者的选票占压倒多数,但也还有40%之多的人投了反对票。因此,对一般的常人来讲,不管你什么时候提出什么意见,有50%的人可能提出反对意见,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你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他人的反对意见了。当别人对你的话提出异议时,你也不会再因此而感到情绪消沉,或者为了赢得他人的赞许而即刻改变自己的观点。相反,你会意识到自己刚巧碰到了属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50%中的一个人。只要认识到你的每一种情感、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或每一件事都总会遇到反对意见,那么你就可以摆脱情绪低落的困扰。当我们做事之前已经意想到某种后果,而一旦出现这种后果时,你就不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或者措手不及。因此,如果你知道会有人反对你的意见,你就不会自寻烦恼,同时也就不会再将别人对你的某种观点或某种情感的否定视为对你整个人的否定。

注意自己,了解自己——没有什么比这件看起来更简单而做起来却更困难的事。

没有比自己更认识自己的人,同时没有人比自己更不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从此以后有志者均体验过认识自己是件如何困难之事。但也有人批判过这句话。法国作家西特说:“这一句格言是有害的,同时也非常丑恶。注视了自己乃阻止了自己的发展。力求认识自己的毛虫,永久无法变成蝴蝶。”他的批评也有道理。有时自我意识的过剩会使人以异常的洁癖分析自己,无法算出的尽力去算出来,慢慢地引发了热情,然而到达的地方也就是虚无的深渊。但凝视自己不一定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过剩。自己可从性格、能力方面来看,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如果能“诚实”地带着勇气反省一下,事情便能解决了。

每一个人都关心自己的事,每个人都不喜欢碰到自己本身的弱点,因此这个观念便会发生抵抗。

把自己看成比实际还要好的力量潜在自己的心里。

为了开发才能,还是要不断地努力。才能是成为个人能力的“中心”。

发挥才能。思考、努力,可磨练自己的本领。这是任何人都拥有的无穷魄力。

如果认为人生缺乏发挥才能的各种方法,那么人生必会成为空虚而无味的东西了。

5把自己当成宝石

热爱自己,因为没人更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因为除了自己,你没人可以相信。把自己当成宝,因为没有什么宝石比你更有价值。

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的徒弟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但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去了。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摆设,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我们可以把这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徒弟回来,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

师父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徒弟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徒弟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万。但是徒弟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30万,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徒弟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相信:“这些人疯了!”他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徒弟回来。师父拿过石头说:“我们不打算卖了它,不过现在你明白了,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场,那么你只有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这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你对自己的价值了解吗?如何才能建立起充分的自信?

据说,在日本的富士山上,有一所专门培养企业领导人的学校。这所学校有一项很特别的课程,就是每天出操、上课时,学生都要大声地连续呼喊:“我能行!我能行!”

呼喊声响彻操场,响彻教室。呼喊声在富士山上回响,也在学生们的心里久久地震荡。这所学校的创办人认为: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有“我能行”这样一种强烈的成功意识和自信。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意识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积极的自我形象,但这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不是总能指导和主宰自己的行为。因为,它会常常受到另一个消极的瞬息万变的自我形象的干扰。前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后者遇事萎缩,知难而退。前者对你说:“我能行!”后者则会大唱反调:“我不行。”

成功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而成功者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他们的内心也往往充满着矛盾和斗争。高呼“我能行”,其实就是要强化心中那个积极的、理想的自我形象,战胜和排除消极的自我形象的干扰,用自信来融化存在于心中某一角落的自卑。

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有一次在歌剧院的厢房等着上场演唱时,突然旁若无人地大声叫嚷起来:“别挡住我的路!走开!走开!”身边的后台工作人员听了,都手足无措。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当时并没有任何人挡住他的路。

这位大歌唱家后来解释说:“我觉得我内心里有个大我,他要我唱,而且知道我能唱好。但另外还有一个小我,他觉得胆怯,而且说我不能唱好。我只得命令那个小我离开我。”

他所说的“大我”和“小我”,其实就是心灵深处两个互相对立的自我形象。他们就像是一个人和他的影子。

把自己的成功信念大声呼喊出来,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有时候,即使不大声喊出来,只要给予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也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心理学者曾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挑选了一些运动员做实验。他们要这些运动员做一些别人无法做到的运动,还告诉他们,由于他们是国内最好的运动员,因此他们能够做到。

这些运动员分为两组,第一组到达体育馆后,虽然尽力去做,但还是做不到。第二组到达体育馆后,研究人员告诉他们,第一组已经失败了,并对他们说:“你们这一组与前一组不同,我们研制了一种新药,会使你们达到超人的水准。”

结果,第二组运动员吃了药丸后,果然完成了那些困难练习。事后,研究人员才告诉他们,刚才吃的药丸,其实是用没有任何药物成分的粉末做的。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一定能做到。第二组运动员之所以能完成这些困难的练习,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产生的效果。

我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长处和短处,可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只记得自己不能做什么,记得自己的短处,却不记得自己的长处。更多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而习惯于把责任推诿给一些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

一个人就其本能而言,更容易接受消极的心理暗示,而难以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正是普通人的一个极大的弱点。消极的心理暗示总是对自己说:“我无能为力……我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