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的力量
19515100000019

第19章 远离孤独寂寞的人生(3)

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凯乐先生说:“如果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就干脆忘了。我从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何必为它们担心呢?”如果你说凯乐是个哲学家,他一定会非常困窘,因为他只是个出色的商人。但他这种想法,和古罗马的大哲学家伊匹托塔斯的理论差不多,他告诫罗马人:“快乐之道不是别的,就是不去为力所不及的事情忧虑。”

莎拉·班哈特可算是深谙此道的女子了。50年来,她一直是四大州剧院独一无二的皇后,深受世界观众喜爱。她在71岁那年破产了,而且她的医生波基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他以为这个可怕的消息一定会使莎拉暴跳如雷。可是,莎拉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

她被推进手术室时,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却挥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会回来。”

去手术室的路上,她背她演过的台词给医生、护生听,使他们高兴,“他们受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完成,健康恢复后,莎拉·班哈特继续周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痴迷了七年。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选择一种,或者在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抗拒它而被折断。

日本的柔道大师教育他们的学生“要像杨柳一样的柔顺,不要像橡树一样挺直”。

知道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能忍受那么多的颠簸吗?起初,创造轮胎的人想要创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面的颠簸。结果,轮胎不久就被切成了碎条。后来,他们制造了一种轮胎,可以吸收路上所碰到的各种压力,可以“接受一切”。如果我们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承受各种压力和所有颠簸的话,我们就能活得更长久,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

如果我们不吸收这些,而去反抗生命中所遇到的挫折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一连串内在的矛盾,我们就会忧虑、紧张、急躁甚至神经质。

如果再退一步,我们抛弃现实社会的不快,退缩到一个我们自己的梦幻世界里,那么我们就会精神错乱了。

有个叫威廉·卡赛柳斯的人讲过下面这个故事:

我加入海岸防卫队不久,就被派到大西洋这边管炸药。我——一个卖小饼干的店员,居然成了管炸药的人!光是想到站在几千几万吨TNT上,就把我吓得连骨髓都冻住了。我只接受了两天的训练,而我所学到的东西使我内心更加恐惧。

“我第一次承担任务时,天又黑又冷,大雾弥漫。我奉命到纽泽西州的卡文角辑码头负责船上的第五号仓。五个身强力壮而又对炸药一无所知的码头工人,正将重两千到四千磅的炸弹往船上装。每一个炸弹都包含一吨的TNT,足够把那条旧船炸得粉碎。我怕得不行,浑身发抖,嘴发干,膝盖发软,心跳加速。可我又不能跑开,那就是逃亡,不但我会丢脸,我的父母也会脸上无光,而且我可能因为逃亡而被枪毙,我只能留下来。在担惊受怕紧张几小时之后,我终于能运用常识考虑问题了。我对自己说:‘就算被炸着了,又怎么样?你反正也没有什么感觉了。这种死法总比死于癌症要好得多。这工作不能不做,否则要被枪毙,所以还不如做得开朗些。’”

“我这样跟自己讲了几个小时后,开始觉得轻松了些。最后,我克服了自己的忧虑和恐惧,让自己接受了那不可避免的情况。”

除了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以外,历史上最有名的死亡是苏格拉底之死了。即使100万年以后,人类恐怕还会欣赏柏拉图对这件事所作的不朽的描写——也是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一章。雅典的一些人,对打着赤脚的苏格拉底又嫉妒又羡慕,给他找出一些罪名,把他审问之后处以死刑。当那个善良的狱卒把毒酒交给苏格拉底时,对他说道:“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去接受。”苏格拉底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以非常平静而顺从的态度面对死亡,那种态度几乎已经可以算是圣人了。

“对必然的事,姑且轻快地接受。”这是在公元前399年说的。但在这个充满忧虑的世界,今天比以往更需要这句话。

纽约联合工业神学院实用神学教授雷恩贺·纽伯尔提供的无价祷词——一共只有四十一个字:

请赐我沉静,

去承受我不能改变的事;

请赐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我智慧,

去判断两者的区别。

36挣脱竞争意识的牢笼

生活,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竞争。如果在竞争中败落下来,你便输掉了所有的一切。

K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设计课长,也是一位优秀的一流建筑师。他有一位美丽贤淑的太太,也有可爱的孩子。在任何人的眼光中,他应该是一个生活很愉快和满足的人。但这位K先生竟意外地患了神经衰弱症。他几乎每个夜晚都无法成眠。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又是全身酸痛而无法行动,食欲不振。他在空腹的时候又会感到胃部阵阵作痛。“唉,这样下去不行呀!究竟是什么病?我该去照照X光了吧。”

Χ光照像的结果,医师诊断他患了胃溃疡。患这种疾病的原因很多,过度疲劳精神忧郁,都是原因之一。医生警告他,必须避免太辛劳、太激动和太花费精神的工作。K先生是极有敬业精神的一位建筑师,他坚守一个观念:“生活,是一种竞争。工作,更是一种竞争。如果在竞争中败落下来,你便输掉了所有的一切。”他在年轻的时候,曾遭遇过不少的挫折。凭着他的毅力和工作热忱,终于克服所有的困难,冲破重重的难关,才有今天这种成就。通过这个艰苦的阶段之后,他便决定先建造一幢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和太太共同节约,用节俭下来的积蓄,购置建地。他又自己精心设计了房屋的构图。因这个缘故,他在公司里,工作得比其他的同事更卖力。

“我绝不能失败,因为失败以后,就难实现理想了。”

他把自己局限在艰苦的生活中。同时他又把所有的人都当成自己竞争的对象。不管是什么人,谈到对他有好处的事情,首先进入他脑海中的是:“会不会在事情的背后有什么阴谋?”

在这种过分的警惕之下,就是和他工作完全没有利害关系的老同学来看他,他也不会主动去和这位老同学谈到自己的工作状况和未来理想。对他来说,社会上所有的人,几乎都是他竞争的对象,因此,他的精神和神经永远都是在紧张状况中,这使他变得更孤独。

当一个人把所有的人都视为竞争的对手时,他一定会把自己的竞争意识很强烈地指向这些对手,而使得那些被他认为是自己竞争对象的人,也只好把他当作对手。而当他的表现很激烈的时候,对方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付他,那是必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K先生这种特异的情形,完全是因他的“竞争意识”伤害了他自己。从这一点来看,如果一个人想要从强烈的孤独中逃脱出来,对这种内心中太过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必须加以抑制的。

37恰如其分地发回怒

如发怒不能改变现状,则无须发怒。如果损失较大,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事情忘掉。

是否能恰当地发怒,取决于你对情境的正确判断和明了自己发怒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判断发怒是不是达到目的的最好方法,最后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

下面用四个实例,提供四种不同情境下的处理方法。

情况一:有人故意侵犯和伤害你的、他人的、工作的、社会的利益。例:同事剽窃你的设计方案并交给上司。

发怒的目的:给对方以警告或惩罚,捍卫自己的权利。

恰当的表达:可以用指责的方式。如:“你这样做太不道德了。”要求他当面道歉。

不当的表达:谩骂。如:“你这个混蛋,下次再敢这样我要了你的命。”

情况二:有人无意侵犯和伤害了你的、他人的、工作的、社会的利益。例:裁缝做的衣服你不满意。

可以表达不满,具体指出问题所在,不应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发怒的目的:防止以后类似情况发生,争取挽回损失。

恰当的表达:“这个地方我确实很不满意,请你修改一下。”

不当的表达:“你怎么这么笨?关门算了。”

判断有意或无意,很多时候是不容易的,所以你必须设法了解到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既需要你能从对方的角度和价值观去思考问题,也需要很高的沟通技巧。

情况三:遇到了“倒霉”的事。例:赴约时遇上塞车。

是否发怒:因发怒不能改变现实,无须发怒。

处理方法:想想是否可以采取挽救措施(可以马上下车打电话),以及此事给自己的教训(以后适当考虑塞车的可能性)。如果损失较大,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事情忘掉。

情况四:被别人误解。例:你考试成绩不好,父母说你不努力。

是否发怒: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父母的意图是好的,不应用过激的语言。

发怒的目的:澄清事实,增加相互了解。

恰当的做法:“你们这样说,我很难过,我感到你们不信任我。我真的很努力,最近每天学习时间都很长,但我实在是有些困难。”

不当的做法:“你们从来就看不起我,不如把我赶出家门算了。”

38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

不要有意去孤立自己,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出自己缺点的勇气,一个太过内向的人,是会让他周围的同伴所厌弃的,所以要自己把自己看作是集体中的一分子,积极融入其中。

某一所著名女子大学的一位年老教授,在参加学生的联欢会时,一直不停地感叹。

那一天的情形是这样的:酒过三巡之后,有一位教授建议来一点余兴节目。首先由他自己先唱一首歌,然后再由他把麦克风交给其他的女学生,让她们继续表演。但在场的女学生都你推我拖,没有一个肯伸手接过麦克风来大方地表演。不仅如此,甚至其中还有一部分女学生在尽量设法躲避那位教授的视线。

这位老教授感慨于这一群女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是为这些女学生们的未来生活忧虑。

也许在这些女学生中,大多认为害羞好。认为内向、矜持,才能真正代表女性的矜持和教养。因为有了这种误解,所以她们才沉默,才不肯当众作大方的表演。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说出自己缺点的勇气。即使因为这个缘故而被人看不起也不要紧。何况人家在听到你坦白的倾诉以后,只会钦佩你的坦诚和勇气,而不至于轻视你。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你在人际关系中就能享受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