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19515000000020

第20章 “硬”服帝王(1)

“硬”——或气势如虹,咄咄逼人:或一语惊人,设问促思;或先声夺人,针锋相对……正直的人格,无私的心地,正是“硬”气地关键。

据理力争里革以“硬”所服人

在说话中能够抓住道理并据理力争,使自己有“底气”使用“硬”气的方法说服他人,即使是冒着危险,这样的话常会令人信服。

春秋时期,莒国太子仆,因失宠于其父纪公,竟然杀死其父,偷了莒国的宝物投奔鲁国。莒与鲁本积有怨仇,现在,鲁宣公见太子仆杀父来投,当然非常高兴。

鲁宣公写了一道旨意,叫仆人立即送给执政大臣季文子。

旨意是这样写的:“莒国太子因为要与我重修旧好,甘犯天下之大不讳,杀死自己的父王,并携宝前来投奔,他对我的热爱,真是极为深厚。所以,我一定要奖励他。现在,我命你立即替我授予他一田邑,不得延误。此命令谁也不得违抗。”

鲁国太史里革在路上遇到了宣公的仆人,看见了宣公的那道旨意,很是气愤,便自行更改了那道旨意的内容。旨意改成:莒太子杀死他的父王,偷了国宝,投奔我国,自己不知自己已是到了穷途末路之境,还妄想与我们讨亲近。对这种罪大恶极、弑君弑父的乱臣贼子,马上将他流放到东夷去!今日,此事一定要办成,任何人也不得违抗此令。

隔日,办理此事的主管向宣公汇报处理结果,宣公大吃一惊,忙问是谁竟如此大胆,违抗君命,仆人说是里革,宣公大怒,命把里革捉了来,问他:“违抗君命,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里革回答说:“我冒死奋笔更改君命,只是不想损伤君德,哪里还会去考虑什么后果。我只听说过:毁坏国法的人是‘贼子’,而藏匿‘贼子’的人和贼子同罪,偷窃国宝的人是奸邪,而亨用奸邪之财的人是奸人。如今,如果您要封赏莒国太子仆,那君上不就成了藏奸者了吗?所以您的那道命令不可不改,莒太子仆也不可不流放啊。我违抗君上的命令,大逆不道,也不可不杀啊!”

宣公听完了,怒气渐消。最后不得不说道:“寡人实在太贪心了,这件事不是你的错。”于是,赦免了里革。

里革敢篡改君命,简直是胆大包天。不过,里革的理由也是光明正大的,可见,据理而行,说话才有“硬”气,才能服人。

钟旗直说而治服秦昭王的骄傲

人常犯骄傲自满的毛病,尤其是在自己条件比他人好的时候,说服这种人,就应该用居安思危的原则,将其自身的情况和周围的环境与其他类似的人与事相比,从而说服其改变骄傲的态度,请看春秋时期中旗说服秦照王的例子:

一天,秦昭王对左右说:“如今韩国与魏国的国力与他们开国时相比如何?”

左右答道:“现在不如开始时强大。”

秦昭王又问:“如今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相比较,谁更能干?”

左右答道:“前两位不如后两位能干。”

秦昭王得意地说:“嘿,当年孟尝、芒卯率领韩国、魏国的精兵强将进攻秦国,也对我们奈何不得,何况今天以如耳、魏齐无能之辈率领弱小的韩国、魏国军队来进攻秦国?我们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左右笑迎道:“对,对。”

一个叫中旗的臣子正在弹琴,听后将琴推开,应声道:“大王这样评估天下大事真欠妥当。请大王想一想,当年晋国有六个大臣,其中知氏最为强大,他消灭了范中行,又率韩、魏的部队将赵襄子包围于晋阳,还开决晋水来淹灌晋阳城,水已经快要涨到城头上了。当时,知氏行舟于水上,魏将魏桓子和韩将韩康子站在他旁边作陪。知氏得意地说:‘我起先并不知道开决河水可以灭亡别国,而今明白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心惊胆战:今后,知氏如果灭了赵,岂非也要开决汾水来淹灌魏的都城安邑、开决绛水来淹灌韩的都城平阳吗?于是,魏桓子用手肘推了推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踢了踢魏桓子,他俩已经达成默契:不能让知氏的称霸阴谋得逞。结果,知氏不但没有灭掉赵,自己的领土反被魏、韩、赵给瓜分了,本人身死,为天下人所耻笑。如今秦国虽然强大,但还不能超过当年的知氏,韩国与魏国眼下虽然弱小,可是比当年的实力要强。现在正是他们做手脚对付您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太看轻他们!”

秦王听了十分害怕,再也不敢说轻敌的大话。

人贵有知人和自知之明。秦昭王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别人,不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中旗以历史为鉴,同样是比较,看法却比他高出一筹,而且直言不讳,正气逼人,从而使得秦昭王一改骄横之态。

海瑞刚直不阿,说服明世宗

正直忠实的人,在劝说他人时能够以自身的品德,正直诚实地说服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目的。

明世宗做皇帝已有很长的日子了,可他老是不上朝,老是住在西苑,一心一意斋戒打醮。总督、巡抚等封疆大臣争着向他进贡符录和吉祥的物品,负责礼仪的官员动不动就上表祝贺。朝臣自从杨最、杨爵等因劝告世宗而受到惩罚后,再没有人敢于议论朝政了。

嘉靖四十五年(一五六六年)二月,户部主事海瑞冒死上奏,批评世宗长期不理朝政、持斋建醮祈求长生的迷信错误,希望他幡然悔悟。世宗看到奏疏后,大发雷霆,将奏章扔到地上、对左右说:“赶快捉住他,不要让他跑了。”

宦官黄锦正在旁边陪侍,便道:“此人一向有憨痴的名声。听说他上疏的时候,自己早就知道这样会触犯君主之尊而有杀头的危险,就预先购置了一口棺材,并和妻子诀别,在朝中等候朝廷发落。他的僮仆家奴也都逃走了,没有留下来的。可见,这个人是不会逃走的。”

世家听了,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再拾起奏章细看,一连看了三次,感动得长叹不已,将奏章留在身边好几个月,对人说:“此人可比得上古代商汤的忠臣比干,可我并不是纣王啊。”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买了棺材上疏劝谏嘉靖皇帝改正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的错误,在奏章结束语上写道:“今大臣持禄而好谀,小臣畏罪而结舌,臣不胜愤恨。是以冒死,愿尽区区,惟陛下垂听焉。”此事成为中国史上的千古佳话。海瑞的上疏当然触怒了迷信日深且刚愎自用的明世宗,他果然大怒,要左右“趣(迅速之意)执之,无使得遁。”而宦官黄锦却断言海瑞不会逃跑,因为“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君臣短短一个回合的舌辩,立刻显示了世宗的昏庸糊涂和黄锦的知人之明。

而海瑞买棺上疏,其行为之刚硬,其言语之耿直,皆源于其可昭日月之忠君之心,帝王有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但一旦理解了臣子之心,自然会是感动不已,难怪世宗三看奏章,感叹不已啊!

有的放矢直接说服对方

说话要有放矢,有针对性,而且还可针对不同的对像直接了当地说出你的意思,这样的说服方法也并非不好。

元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四月,受到元世祖信用的宰相阿合马,令他掌管的中书省上奏朝廷设立江西榷茶运司和诸路转运监使司、宣深提举司。没有多久,又任儿子忽辛为中书右丞。隔年,中书省报告朝廷说:

“下边的人说,现在设立宣深提举司,官吏多到五百余人。左丞陈岩、范文虎等人说此事骚扰了百姓,而且侵吞了政府应得的财政收入。”

阿合马反驳道:

“以前皇帝有旨要江南登记上报粮食数目,中书省屡次行文前去索取,但行省就是不肯上报实数,于是我们才同枢密院、御史台及朝廷老臣们会集商议,认为设立运司,官多俸重,还不如在诸路直接设立提举司,由中书省、行省各自委派一人负责此事。如今,行省自己不肯委派人员,便请求朝廷撤销提举司,而且归罪于我们。但是我们委派下去的人员,有的到任只有两个多月就检查计算出行省侵吞中央应得的财政收入一千一百锭。如果以行省管理皇粮四年来统计,他们侵吞了国家多少钱粮?现在设立提举司还不到三个月,他们下边就提出要撤销,岂不是明显地说明:行省官员害怕自己的贪污舞弊要暴露了,因而恶人先告状,以上述那番话来掩盖自己的罪行吗!应该让御史台派遣得力官员一同前往,凡有违法行为的,都如实上报。”

世祖听了,说:“阿合马的话是对的。我现在下令御史台选派人员下去,向行省官员宣布:自己的事讲清楚了,方才可以对别人提出要求。”

阿合马,回回人。阿合马是深受元世祖忽必烈宠信的宰相,然而在(元史)中他是被归入奸臣列传的。起初,他迎合忽必烈急于使国家富强的愿望,千方百计搜刮赋税,因而博得忽必烈的欢心,逐步晋升高位。他就这样打着增加中央收入的旗号,打击异己,任用子侄,专擅朝政,与奸臣郝桢等压榨百姓,私受贿赂,强占良田,从而引起中央及各地上下的普遍不满与愤恨,独独忽必烈蒙在鼓里而不能洞察其奸。从本篇他舌战江南地区行省官员的内容来看,他指责地方所以要撤提举司,安全是恶人先告状。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处处有理,世祖也被其所蒙敝。

先不论阿合马其人品如何,单从他的说服力的角度去说,他有的放矢,从而能直接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

傲岸不屈的田子方“硬”服太子

人应有傲骨而不是傲气,在下面一则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田子方的傲骨,他傲岸不屈的风度及其说服力的话语无不使人受到启发。

魏文侯治国时,尊崇贤人田子方为老师。

有一天,太子击乘车出游,在路上通见田子方,慌忙下车伏在地上拜见。

田子方视而不见,面色冷漠,并不还礼。

太子击十分恼火,对田子方说:“是富贵者有资格对人如此傲视呢,还是贫贱者有资格对人如此傲视?”

田于方答道:“我正因为是贫贱者才有资格如此高傲。富贵者怎么有资格对人如此傲视呢?一国之君如果傲视别人,势必要失去国家政权;朝廷大夫如果傲视别人,势必要失去家庭。我从未听说失掉国家政权的君主还会重新拥有权力,失掉家庭的人还会重新拥有家财。须知贫贱的士人,他的主张不被执政者采纳,他们行为又不符合富贵者的规范,他只好告辞而去,因为他原本就一无所有,因此离开后,什么也不失去。”

太子击听了,有所恍悟,连连向田子方道歉。

田子方是个有才能的贤人、隐士,魏文侯尊重他,太子击当然也只好尊重他。但是,太子击并未真正认识他的价值,尽管“下车伏谒”为礼,骨子里还是充盈着王室贵族的傲气。当田子方“故意”不予还礼时,“子击怒”,贵族傲气就露出来了。田子方的一番话与其说是杀一杀太子击的傲气,还不如说是表达了一个贫贱而有才能的士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傲岸人格和骨气。

史实理明是说服他人的基础

说服他人,首先自己要明史理,只有如此,才能分析透彻,从而达到强有力的说服效果。

孝文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排行在当中。汉高祖十一年春打败了陈議。平定了代地派孝文皇帝去那儿做代王。后来汉高祖去世,吕后当政,立少帝将其娘家吕姓人如吕产等安置在重要位置上。吕后死去,吕产等人企图发动叛乱,推翻刘氏政权。大臣们起来将吕姓家剪除,商议迎接代王到京都来做皇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派专使到代地迎接代王。

此时,代王觉得汉朝京城刚萌发生宫廷改变,情况不明,此去吉凶未卜,一时难以决断去还是不去,便询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部属。张武等人说:“汉朝大臣都是高祖皇帝在世时的大将,精通兵事,足智多谋,他们迎接您去做天子并不是真正拥戴您,而是慑服于高祖皇帝和吕太后的威望啊。今天他们刚刚消灭了吕姓权贵们,京城腥风血雨,此时迎候大王去执掌朝政实为沽名钓誉,不可以信赖。希望您托病不去,观察等待京城今后政局的变化,再做打算。”中尉宋昌听了很不以为然,劝代王道:“他们的意见是错误的。秦朝丢失政权后,各地诸侯豪杰闻风而起,人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夺取中央政权,可是最后登上天子宝座的是刘姓,天下其他英雄都只能断了做皇帝的念头,这是一。高祖皇帝分封王室子弟,封邑犬牙交错相互钳制,使得刘氏政权坚固犹如磐石,天下百姓莫不臣服于刘氏的强大,这是二。汉朝建立后,废除秦朝苛政,简化法令,对百姓施行仁义恩惠,人人享有安宁,刘氏政权难以动摇,这是三。吕太后依仗她的权威,分封三个吕姓为王侯,他们专权跋扈,不可一世,可是太尉周勃仅仅持节进入北军,只呼喊一声,士兵们就统统袒露左臂为刘氏政权效命,反戈一击杀死了吕姓人。这是天意所授,绝不是人力可以决定的。现在,大臣们如果还要变动政局,老百姓是不会答应也不会为之效劳的,叛党难道能够专权吗?如今,高祖皇帝的儿子就只剩淮南王和大王您了,您年龄又大于淮南王,贤德圣明仁慈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才顺应百姓的愿望迎立大王为天子,希望大王您不要再迟疑不决了。”

于是,代王便派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去京城与绛侯周勃等会面,周勃等人对薄昭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要迎立代王做天子的理由。

薄昭返回代地报告说:“迎立大王去登基完全是真实的,不要怀疑了。”

代王笑逐颜开,对宋昌说:“你的分析果然不错。”

不久,代王就进京城正式登基,史称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