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活学活用(25—36计)
19514300000009

第9章 指桑骂槐(3)

在红火的“荣华鸡”对面,是“肯德基”东四分店,这个百年老店的顾客并没有因为“荣华鸡”兴旺而减少。两个店的经理都认为:通过公平竞争,互相学习、惜鉴,取长补短,双方都会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这完全是“指桑骂槐”巧妙动用的结果。

5.廖燕纯玩具多多

刚步入而立之牟的廖燕纯、在其“出道”仅10年间,便拥有三家工厂、两家公司和两个批发部、四个门市部,建起了一个产值和商业销售额达8000万元的集生产、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工商结合的企业。

廖燕纯原先干过技术员、交警、教师和干部。10年前他抛掉“铁饭碗”,承包一家校办电器厂。1986年,他偶然在朋友家看到一辆从香港带回来的铁塑幼儿学行车,仔细端详,发现此车做得轻巧,又可折叠,色泽鲜艳,成本也较低。于是,便决定投产。次年春节,首批学行车一炮打响,取得初步成功。尔后,他把学行车推向省内及全国各地,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年,他的学行车共生产了60万辆。至去年,这种车已发展到11个规格,年产170万辆!

廖燕纯从这一成功的事例中意识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益于提高孩子智力的玩具市场大有可为。于是便研制出一种能任意拼改、标有中英文字、能看图识字的积木。结果大受欢迎。

廖燕纯除了做出自己的名牌产品外,还代理其他名牌产品,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商业竞争能力。他为江苏好孩子集团公司做广东的总代理。这样,他的玩具除拳头产品学行车、智力积木之外,还有童车、童床、电瓶车、电子琴、拼装玩具、海陆空摇控系列玩具等2000多个品种,销售业务越做越大,他开设了智力百货公司,又在深圳和武汉开设了玩具商城。

廖燕纯只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就在于她巧妙运用了“指桑骂槐”之妙计。

(三)指桑骂槐与促销谋略

“指桑骂槐”原意为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明里骂张三而暗地里骂的却是李四。

市场上同一类产品往往很多,彼此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很自然的事,但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时不仅要懂得“自卖自夸”,还应该学会善意的“指桑骂槐”,从对手中争夺顾客。这是促销时很有效的一招。

1.“怒而挠之”激将法妙用

商战中,如果想使自己的产品卖出好价钱,知道对方是个心烦气躁的人,用什么方法最容易使人就范呢?

试看这组话语:

“这个东西你不会买的,它太贵了!”

“看你这身装束和打扮,就不该买这个东西。”

“算了,别看了,老半天还看不够,没带钱就算了。”

“不是我小看你,你压根儿就拿不出这几个钱来买,我再降价,你也只是说说而已。”

以上的几个方面,是买卖双方常用的挑逗角度。在商战,不妨用这种方法试试。

如果你想买别人的产品,则可用如下方法:

否定商品的质量等级。

挑剔对方的经营方式。

怒而挠之这种指桑骂槐策略的关键是“挠”的是处,要对情绪容易激动的人来挠。

一般说来,年纪轻的要比年纪大的易“挠”些,见识少的要比见识多的易生气些,越是讲究衣着打扮的、好争高比强的、地位较高、受人尊重的人越怕别人看不起;某种职业、某些人群在性格上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激将法在这些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应。

只要你掌握了“怒而挠之”的激将法,那无疑对你的推销技巧或是购买技巧将是莫大的帮助和补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式在运用时应注意,因为稍有不慎,都将引起双方的不愉快,反而与原意背道而驰。激怒对方的目的不是为了同他一决雌雄,而是为了争取商战胜利靠向你这边。达到推销或购买的价格目标。

因此,实施“指桑骂槐”策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注意时机。

最佳的时机是在对方犹豫不决、情绪不稳时。不论是在产品推销中或是谈判中均如是。

不搞人身攻击。

“激将”的目的是“请将”。而不是让他和自己对阵,这一点在商战中尤其重要。

适当道歉。

尽管“怒而挠之”法有许多说法,但有一点却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是通过看低对方来乱其心志,促成成交的。因此,要学会及时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种激将法是指桑骂槐的关键所在。

2.田忌赛马

某化工企业的一位推销人员,带着他们厂的产品尼龙拖揽,到当地的一家运输公司去推销。由于这家运输公司一直使用钢丝拖揽,已成习惯,所以,尽管这位推销人员费尽口舌,介绍尼龙拖缆价格低,不生锈,易保存,拉力强,优于钢丝拖缆等等,这家运输公司仍然不肯订购尼龙拖缆。“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亲自用一用尼龙拖缆。”这位推销员暗自思忖。一天,这位推销人员又到这家运输公司,碰巧运输公司的一辆卡车陷到泥里去了。于是,这位推销人员立刻送上自己的尼龙拖缆,帮助卡车司机摆脱了困境。这位司机既为推销人员的热情帮助所感动,又亲自目睹了尼龙拖缆确实具有使用方便等优点,对尼龙拖缆产生了好感,于是亲自带着推销员去见经理,说服经理选购尼龙拖缆,终于使尼龙拖缆在这家运输公司中打开了销路。

台湾的一家螺丝厂,生产技术和设备都属一流,产品的质量也远远超过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但由于成本较高,产品售价要高出其他同类产品三成左右,这就给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家工厂的推销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到一家用户那里,总是客气地而又坚决地要求对方将该厂的产品和用户常用的其他厂家生产的螺丝同放在一盆盐水中浸泡一会儿,然后再把螺丝一同取出,放在一旁晾起来,并向户主说明下周再来看结果。过了一周,这位推销人员再度登门,与户主一起对上周晾置的螺丝进行观察,结果,其他经过盐水浸泡的螺丝都已锈迹斑斑,惟有他推销的螺丝没有生锈。这时,这位推销人员不失时机地将本厂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之处、产品的优越性,以及产品价格为何高于市场上出售的其他同类产品的原因,向户主作了详细的介绍。他又与户主算一笔帐:该厂螺丝价格虽然略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但由于使用安全可靠,这个优点是其他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经过实际试验和推销人员的详细介绍,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心服口服自愿改用了该厂的螺丝。这样,该厂的产品终于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推销员正是靠“指桑骂槐”术来打开该产品的市场的。

以上推销例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指桑骂槐法”。这是推销人员上门推销商品时,或是推销人员为了说服已形成了某种消费习惯的顾客时常常采用的推销手段。它的优点在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具体的事实来说话,事实胜于雄辩。通过消费者的亲眼观察和亲身感受,增强了对商品的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推销目的。这真是“指桑骂槐”的巧妙运用。

3.“缸鸭狗”招来顾客

初到宁波的人,漫步在开明街道上,都会为一家汤圆店别具一格的店牌所吸引,其店牌是“老牌(缸鸭狗)名店。”“老牌”和“名店”并无特色,近乎俗套,但在其店牌上画着的三个莫明其妙的图案,却像三把无形的钩子,勾住了来往行人的眼睛和双脚。这三个图案是:一个水缸,一只白鸭子,一条小黄狗。如果望“图”生义的话,还以为这是一家既卖水缸,又卖烤鸭,还卖狗肉的不伦不类的杂货铺。其实并不是这样,该店只卖猪油汤圆之类的一些甜食。那么店牌上为什么要画上那三个与所卖商品毫不相干的图案呢?原来,这家汤圆店是解放前一个名叫江阿狗的小贩开设的。店牌上的图案就是根据店主名字的谐音画成的。过往行人被百思不解的店牌吸引后,为了弄个水落石出,往往会走进店门,在品尝汤圆美味的同时听店主人娓娓道出其根由。

从“缸鸭狗”这一店名可以看出,店铺的名称不仅仅是一个店铺的标志,而且还会对人们的心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唤起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和反应。一个好店名,就如一块磁铁般吸引着顾客,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从而影响其生意和经营状况。

因此,这家商店也正是巧妙运用了“指桑骂槐”术而使得生意日益红火。

4.幽默的促销广告

广告制作是创造成功广告的关键,世界上优秀的企业主无不精心挑选适合自己要求的广告制作者,美国食品大王鲍洛奇事业的辉煌,正是由于他遇上并选择了幽默而富有创造性的广告业者史坦。

他与众不同,认为“企业是消费者的上帝”他要把企业的创新产品通过广告的形式传达给消费者,并以此来调动市场,使市场具有自发持久的消费热情。

他认为广告是企业的“第二生命”,他在广告制作上花费大量心血,他要求广告要有爆炸性的效果,起到出奇制胜的作用。他精心挑选理想的广告制作者,先后更换过十几家广告公司,直到遇上幽默的广告怪杰史坦。史坦为他制作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一分钟广告”,这些广告谐而不俗,令人耳目一新,公司因此名声大振,年增长率陡然上升30%。

指桑骂槐式的电视小品是史坦广告的主要风格,一次他为鲍洛奇的重庆公司推销中国炒面做了这样一则广告:在人头攒动的电梯里,一位推销员正背对着电梯大门,唾沫四溅地向人们推销炒面。开电梯的人再三劝他转过身去他都不理,最后只好让他从一楼走出电梯。他走进另一扇门,一抬头,竟是“重庆公司经销部”。

另一则广告也同时播出:十个医生有九个说中国炒面营养丰富,配方合理,是最理想的食品,但是待镜头推近,人们定睛一看,原来这九位医生全是中国人。

开始鲍洛奇认为这个广告讽刺太重,担心出现反作用,史坦却信心十足,他说:“如果这些广告不能大幅度提高你的销售量,我用人力车拉着你绕饭店一圈。”

鲍洛奇高兴地大笑说:“如果我输了,也照办。”

结果鲍洛奇输了。他欢天喜地的以骄傲自负的老板身份,拉着史坦在洛杉矾的大街上跑了一圈。

这是“指桑骂槐”在促销中的又一巧妙应用案例。

(四)“指桑骂槐”与政治谋略

指桑骂槐计是说强者慑服弱点,宜用警告之法来诱导他,适当强硬可得拥护,手段果断可得顺利,“指桑骂槐”一般不做正面冲突,而是间接地指明,骂得巧妙而又冷静,因此用于政治场合极为合适。

旁敲侧击赫鲁晓夫避难题

1956年,在前苏联共产党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把矛头对准斯大林,引起前苏联人的强烈反响和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

在前苏联国内,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赫鲁晓夫早就认识到了斯大林的错误,为什么当时他没有提出过不同意见?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所犯的错误有没有责任?

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猛烈抨击斯大林。突然,从台下递上来一张纸条。赫鲁晓夫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呢?”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任何直接性的回答都会使人认为赫鲁晓夫在玩弄诡辩。赫鲁晓夫知道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早早晚晚都要作出回答。

赫鲁晓夫沉思片刻后,拿起条子给代表们念了一遍。忽然,他脸色一变,拍案而起,大声喝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代表的心都怦怦地跳,写条子的那个人更是惶恐不安。没有人敢站出来,大家等待着赫鲁晓夫坏脾气的爆发。

但是,赫鲁晓夫没有发脾气,而是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们,我当时就坐在你们现在的那个座位上,处于你们刚才所面临的处境中。”

赫鲁晓夫没有直接回答代表的质问,而是绕了个弯子,创造出与当年相似的环境,让代表们自己从中得出问题的答案。他的这一旁敲侧击的手法不仅说理性强,而且幽默风趣,可谓绝妙至极。

赫鲁晓夫正是运用了“指桑骂槐”之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