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十六计与顶尖创业
19514000000014

第14章 暗渡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释】①益动而巽:《易经·益》中说:“益动而哭,日进无疆。”益,增长之意。巽,八卦之一,象征风,风无孔不人,有隙即钻。益动而巽在此计中的意思是充分发挥军事行动的灵活性,像风一样乘虚而入,迂回偷袭。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计名出处】《史记·高祖本纪》。楚汉相争时,韩信攻打章邯,明里修从汉中到关中的山间栈道,暗中从陈仓小路杀出,使章邯大败。

【计名阐释】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人,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同处之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秦朝末年,政治腐败,群雄并起,纷纷反秦。刘邦的部队首先进入关中,攻进咸阳。势力强大的项羽进人关中后,逼迫刘邦退出关中。鸿门宴上,刘邦险些丧命。刘邦此次脱险后,只得率部退驻汉中。为了麻痹项羽,刘邦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关中。其实刘邦一天也没有忘记一定要击败项羽,争夺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强大起来的刘邦,派大将军韩信出兵东征。出征之前,韩信派了许多士兵去修复已被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原路杀回的架势。关中守军闻讯,密切注视修复栈道的进展情况,并派主力部队在这条路线各个关口要塞加紧防范,阻拦汉军进攻。

韩信“明修栈道”的行动,果然奏效,由于吸引了敌军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到了栈道一线,韩信立即派大军绕道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县东)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古计今用例说〕

“暗度陈仓”是根据历史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来,意思是指在双方对峙的时候,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用计迷惑或麻痹敌方,暗地里积极地进行准备,悄悄地迂回到另一处偷袭,从而乘虚而入,出奇制胜,也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出奇制胜,产生于正常的用兵方法。只有诱使敌人按照正常的用兵原则来判断我方行动意图,才能达到出奇制牲的目的。所以,暗渡陈仓,必须用明修栈道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暗度陈仓”之计,实际上就是“偷袭”的动用,但“暗度”先要“明修”,这就要求创业者先作好部署,另树目标以转移竞争对手,为暗渡铺好获胜的前奏。精明的企业家常用此计,比如“明修栈道”——资助体育活动;“暗渡陈仓”——扩大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扩大产品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

1.暗渡陈仓的“羽毛大王”

1978年,15岁的雷福康初中没读完就回到了家乡——河南省潢川县张集乡檀树村。路在哪里?精明的雷福康在父亲的“羽毛担子”上看到了希望。他凑够了100多元钱,走乡串户开始收购羽毛。几年的风雨兼程,使他成为村里惟一的万元户。

钱是有了,可雷福康并没有满足。1987年10月,雷福康千里迢迢找到浙江省的一家羽毛加工厂。在那里,他边干边偷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快把羽毛加工的整套技术学到手。回到家乡,他全身投入羽毛厂的筹建中。

短短四年间,昔日作坊般的家庭工厂,发展成为拥有9个分厂、近300名职工、年出口创汇80多万美元的羽毛加工总厂,生产的“彩色鹅毛扇”出口到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深受外商青睐。雷福康也成为闻名豫南的“嘴上没毛的羽毛大王”。

2.“口碑”的广告作用

宁老板的项目相当一般,就是时下的家庭室内装饰;他的公司规模也很一般,110人的普通小公司,1993年2月刚刚开业,在激烈竞争中创出了相当不凡的业绩,当年年底就完成产值312万元,实现利润42万元。

那么,这位行业高手有何高招呢?

宁老板回顾说,他创业那会儿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业务关系也没有,凭的就是一股子“血气”。上电视、报刊做广告,没那笔钱,只能拣最“土”的办法学,大家一齐撒出去,沿街往电线杆子上糊广告,结果,用户没招来,倒引来了市容监察的“大沿帽”,说他们影响市容要罚款!

大街上贴不得了,他们就钻进住宅区楼群里去贴。可是,他们前脚贴完,后脚就被同行的广告所覆盖。一气之下,他们用更大的广告再把对方的广告盖住;这下可以了吧?改天再看,广告虽在,联系地址、电话被抠掉了。

这招不灵,紧忙又换了招儿。印小纸传单,挨家挨户地往人门缝里塞。不料,用户仍是不理不睬。细问内行人,方知这法早被一些没信誉的个体户给用“臭”了。

几经挫折,宁老板冷静下来,明白过来,用户不是好唬弄的,不动点真格的不行,不拿出“正规军”的信誉和威风调不动用户。宁老板勒紧裤带,下本钱,制作铝制的保修牌,每装修一户,就在这家单元门边钉个铝牌,上有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并且制作特大的保修牌,挂进高楼房的电梯间。这招明修栈道效果不凡,找来的用户逐渐多起来。

同时,宁老板更相信“口碑”的广告作用,坚持以优质的服务创牌子。有一次,他验收抽查时,发现公司给一家用户厨房贴的瓷砖质量不够标准,立即责令砸掉重贴。虽然用户本人已经表示满意,宁老板却不通融,他说:“不砸掉重贴,就等于砸我们方圆公司的牌子!”

优质服务的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宣传。他们每装饰一户,往往就会顺藤摸瓜地引出一大串相连的用户。因此,巧妙运用“暗渡陈仓”的结果常常是刚做完一家早已有十家在等着,业务如同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赞助体育创名牌

企业经营与体育事业并无直接的业务联系,然而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比赛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转化为诸多工商业赢利的资本。将产品与体育挂钩,或赞助体育事业,会使企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本生产电子计算机及家用电器电气公司(NEC),虽说也是一家老企业,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最初也很低,与日立、东芝公司相比,其产品只能在日本国内销售,大大影响了效益。

为了扩大企业知名度,该公司从1982年起开始赞助国际体育比赛,希冀借国际知名运动队的大名来壮自己之威。首先他们赞助了戴维斯杯国际网球公开赛,这项世界大赛将该公司的名字传遍给世界各地的用户,给人们留下了财大气粗的印象,这一年,他们的销售量上升了10%。

此后,该公司还赞助了女子网球联合会赛,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成为英国埃费顿足球队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之窗”节目的赞助者。为此,他们每年耗费10亿日元,但是从1982年开始的3年时间里,其营业额却净增5000亿日元。

日本NEC电气公司通过赞助体育事业来“明修栈道”,达到了“暗渡陈仓”——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扩大产品销路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中国魔水“健力宝”

我国著名企业广东运动饮料公司,前身是一家小酒厂,1983年的产值是130万元。1984年7月与广东体育科研所合作,开始生产和销售“健力宝”饮料后,积极赞助体育事业:为时隔多年重新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专用饮料,为中国女排、广东乒乓球队等提供常年的饮料及部分经费,为亚运会和全运会赞助饮料,为全国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提供饮料,主办“健力宝杯”健美操赛、自行车赛,主办“最受球迷喜爱的国脚”评选活动等等。

“爱屋及乌”,这样一来,这家公司随着人们对体育的喜爱而倍受青睐。当中国运动员载誉归来时,“健力宝”随着记者们的“中国人取得胜利的奥秘”、“中国魔水”等报道而名声大噪;当人们在人前喝“健力宝”时,比起喝其他饮料来,心中会有一番“高人一等”的感受。短短几年,该公司以近乎神奇的速度发展:1985年产值达1650万元,1986年达4407万元,出口创汇87万美元,1987年仅用8个月就实现了计划目标,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488万美元。这样的发展速度,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发达国家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明修栈道”——资助体育活动;“暗渡陈仓”——扩大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品销路,这就是该公司成功的奥秘。

5.明为关心,暗中赚钱

下班回家,H先生坐在沙发上得意地吐着烟圈,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舒心的笑意。原来,他那宝贝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这时,H先生发现了桌子上有一封信——这是一封某电器行寄来的贺卡。上面写道:“我们衷心祝贺您的女儿N小姐幸运考上大学。为表示贺意,你是否向N小姐赠送一台最有纪念意义的随身听?”“啊,这么有心,当然应该!”眉开眼笑的H先生觉得十分光彩,于是毫不犹豫地掏出腰包。

这是某电器商行暗渡陈仓的一个推销手段。原来,这商行的经理别出心裁,平时就处处留意顾客,并整理和建立顾客的各种材料档案。“档案”中特别设有顾客子女一栏,记录其姓名、年龄、就读学校等各种资料。于是,当每年各学校的升学考试结果公布后,电器商行即针对子女考上中学或大学的顾客,专门寄一封贺信,并在贺卡上顺便推销最适合作为学生贺礼的各种收录音机。这一招往往是奏效的。要知道,这一份成本不过一角几分钱的贺卡,其中会蕴藏着心理上温馨的魔力,当受贺者由此而产生购买行为时,这个数字就是个很惊人的数字了。

M市某眼镜店的例子也说明了问题。店经理平时就很注意整理顾客资料。每当一个新顾客光临时,经理便亲切地请顾客留下生辰年月日,然后赠送一小礼物。此后,每当这位顾客生日时,眼镜店便会寄上一份生日贺卡,并询问所配眼镜使用得是否舒适,还欢迎随时到店里免费检查——在忙碌的生活环境中,不要说朋友,即便是父母有时也会忘记子女的生日,而眼镜店的这一招,便大得人心!许多顾客便“忠诚地”成为眼镜店的老主顾。有一位女顾客,在连续三年收到这生日贺卡之后,竟然在远嫁到T市时,还利用回M市的机会,专门到这眼镜店多配了一副眼镜。

以上所举只是两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例子。但举一反三,有心者不是可以一试吗?比如医药店的可以在顾客庆祝双亲的六十大寿时寄上贺卡,顺便推销按摩器、电子血压计等产品。而钟表店的则可以推销钟表等等。当然,运用这一招,对顾客的资料、“档案”就是一定要准确、真实、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