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哈佛听讲座
19513800000014

第14章 经济类(4)

我在美国遇到很多投资者,他们准备了很多钱想投互联网的,但现在的形势下,确实投资的力度放缓了。但这些钱不可能再还回去,肯定还要投,而现在除了互联网这个领域外,又有哪一个领域可以容纳这么多钱的投入。所以,到市场调整结束后,形势有所好转了,这些钱还是要投入到互联网中来,包括资本市场也会起来。只是这个调整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不过这也是美国互联网顺利发展到现在应该出现的。还有,看一个公司、一个产业有没有投资价值,最根本的是看这个市场有没有发展潜力,如果市场能快速发展起来,在这市场里的领头者,肯定是有投资价值的,资本肯定回来投你的。所以,对中国来说,美国出现调整,中国并不是就一定要出现调整。比如,美国的B2C已经不行了,那中国的B2C是不是就不要发展,直接进入B2B时代,其实并不是这样。美国的长达五年的B2C发展时期,对美国的互联网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因为只有互联网直接面对C这个层面,互联网才会普及,才会深入人心;如果没有这个阶段,直接进入B2B,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应用,没有大众参与、认可的话,这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互联网仍然是中国最有希望的产业。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远远低于在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方面的中美差距,而且,互联网是生产力最大的产业,所以应该作为非常重要的产业来发展。很多人认为,发展互联网产业与发展传统产业有冲突。实际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会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就像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人认为要先基础设施健全,才能发展电子商务,实际上,正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配送、认证体系的发展。先出现了这种需求,通过需求来拉动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且互联网有一个非常本地化的特性,美国如果想占领中国的市场的话,它必须把人才、资金投入到中国来,这个贡献与单纯的卖产品进来是不同的。从发展高科技来说,纯粹的高科技的发展要与美国竞争非常困难,而应用高科技相对来说要容易,互联网就是作为高科技的应用者,像新浪、搜狐,他们本身不是技术的供应者,而是实际的应用者。互联网最大的作用,是推动中国的制度的改革。

前不久,我与姜奇平一起与吴敬琏有一个争论,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先有制度再发展,还是反之,吴认为先要发展一个健全的制度,然后再去发展互联网产业。但我认为这是非常理想的方式,在互联网发展中上不可能实现的,对美国来说,他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新机制,也不是谁给它设定的,也是由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慢慢确立的。所以,对中国来说,这种新机制也不可能由任何人来制定,而是由互联网公司在发展中逐步确定。所以我觉得吴老师在逻辑上有几个问题,他是搞市场经济的学者,他希望政府人员和学者尽快的行动起来制定新制度,但如果由他们来制定这制度的话,我觉得这个产业是没有前景的。所以,互联网还是应该按市场机制来办事,来发展,自然而然会推动新制度的产生。在一般的基础上,有了好的机制,很多技术会发展起来,会推动技术的发展,但对于互联网这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决不是由制度决定它的发展,而是由技术来决定制度的发展。另一个问题,吴老师是在呼唤新经济,但是他又不知道新经济。就像8848,一年前只有十来个人,现在有三百人;一年前它的价值就几百万美圆,现在,上市前,它的价值达八亿美圆,在短短的一年之内,它能实现这么快速的发展、快速增值,它完全是由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机制作用的结果。但这套新机制决不是由哪个政府官员、学者想出来的,而完全是靠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以后,随着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这种机制会被大家认同,整个社会会鼓励这种机制,所以,实际上互联网的新机制正在产生,但是他还在那儿呼唤。还有,他既呼唤新机制,又害怕新机制的风险,风险投资是惟利是图的,它并不是希望投资的公司发展的很好,实现更多的利润,它只是想企业发展起来,在资本市场实现增值,然后退出。所以,风险投资推动的机制,它的风险肯定非常高的,股票价格也是非常高的,不然这种机制就不可能形成,而吴老师一看到股票价格高了,就认为风险太大,既希望呼唤新经济,又害怕新经济的风险,这是一个矛盾。

五、互联网与中国未来

现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比乐观者悲观,比悲观者乐观。

美国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的落差肯定会对中国有影响,而中国的政策又不明朗,仅仅把互联网当作一个产业部门来发展,由一个最垄断的产业来主导一个最开放的产业肯定会有冲突。另外,中国互联网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国内资本缺乏风险投资的意识,而国外的投资又无法进来。新机制如果没有大量资本作为燃料的话,它肯定不能发展起来。还有一点,互联网公司缺乏具有全球意识的人才,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现在,我觉得中国互联网比较有优势的人是国外回来的人和国内外企工作的人,他们应该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因为以后,互联网的竞争,肯定是全球化的竞争。在门户方面,新浪、搜狐等肯定要直接与雅虎进行竞争;在电子商务方面,8848等肯定要直接与亚马逊进行竞争。所以,如果你没有全球意识的话,就很难保持市场分额,因为这个市场壁垒是非常低的。而且现在很多政策,是在阻挠那些不能直接为自己产业部门带来利益公司的发展,是在争取时间希望自己产业部门下的公司尽快发展起来,然后去上市。而且不管是信息产业部、教育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是非常有害的,这样限制国内的发展以后,你又不可能限制国外的发展,等到国外公司真正进来后,这个市场会非常危险。还有就是整个中国国内的意识与新兴制度的落差非常大,把这种新机制的合理的东西看成不合理的。在美国,98年以前,纯互联网公司一统天下,有四到五年的充分发展的时间。中国目前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没有积聚足够的资源。而目前很多传统产业、很多政府的力量介入以后,会影响新机制的建立。

另一方面,整个形势又比悲观者乐观,一个是因为,最终决定产业的还是市场本身,市场发展决定它的前景,用户决定这个产业。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中国目前的政策只是起一个阻尼作用,它不会让你关门,但能让你办不成事。如果国家能够把互联网放在一个战略层次来发展,那很多来自各部门的利益冲突的障碍就会消失。现在,整个互联网还是窄带互联网,是美国领导的窄带互联网,美国的模式在全世界被仿效。但对中国来说,将来可能会不同,比如中国有五千万手机用户,六千万有线电视用户,股民有四千万到五千万,这是非常大的基础,一旦技术的应用有所突破,这些人会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互联网的用户。

而互联网在有了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后,就能够形成中国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业标准。虽然目前互联网在中国受到许多怀疑、非议,但互联网就目前来说仍然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的产业,最体现国际接轨的领域。

互联网为二十多、三十多年纪的年轻人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而在传统产业里不可能出现二三十岁的人成为产业的领导、产业关注的中心,这会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互联网本身不是泡沫,但互联网的发展会带来泡沫,发展的过程中肯定有风险,但不发展互联网的风险肯定比发展的风险大。所以对中国来说,如果互联网得不到好的发展,新机制无法步入社会的主流,会使整个国家失去一次新陈代谢的机会。目前,对中国的互联网来说,误解和曲解是非常多的。实际上,就泡沫来说,中国互联网不发展起来才是最大的泡沫。而很多投资互联网人在心理上抱着投机的想法。固然,金钱很重要,但互联网的价值只从钱的角度来看肯定是不够的。很多人认为,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是在烧钱。我觉得,看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不仅仅看它的收入,比如说搜狐、新浪的价值,不是看它一年的收入,而是它改变了几百万人的生活方式,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引起世界对中国的互联网的关注。如果只是认为它在烧钱,是很不公平的。而且在互联网领域里,稍微花点钱,全国人民都会知道,而其他很多领域在大量的浪费钱,却没人知道。很多人说,互联网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是在骗钱,其实在互联网领域里,风险投资商是最理智、最清醒的,所以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利的。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投入了十亿美圆,到现在给中国带来这么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所有行业中效率最高的。可以举一个数字,按照CNNIC的统计,去年底有890万网民,平均每个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是10个小时。按照这个数字计算,99年一年,890万网民上网的电话费就是300亿人民币,这就远远超过互联网的投入。所以,互联网产业创造的价值决不是可以用网络公司的收入来衡量的。未来两到三年,应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和创业的最佳时机。而且,互联网的发展能给社会的各个层次带来好处,其中最受益的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一批人。

互联网阶层在中国的迅速崛起,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许多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因为互联网,而在短短一、两年内成为纸面上的亿万富翁,超越奋斗数十年的老前辈们。在互联网带动的大规模社会资源急剧重组中,有些人是资源的失去者,绝大多数人却与此无关,他们只能成为大潮的一名旁观者。而真正的获益毕竟是少数先行者,使得中国整个社会的心态根本无法快速适应,无法有效平衡。这种心态由于纳斯达克的调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于是媒体舆论急转直下,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本人一直从事互联网产业分析,批评的压力也一时剧增。目前“.com公司”似乎一时成为过街老鼠。“我没有成功,最好你也失败”的典型社会心态毕露无遗。使得投资者、从业者、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对互联网的信心降到了最低点。形成中国互联网目前发展最大的压力和阻力。

因此,中国互联网不但要推动自己走,同时还要推着中国发展机制和社会意识走。这注定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艰难之路,但也是中国真正的希望之路。因为对于中国来说,互联网的真正意义不是少数网站上市,不是少数人发财,甚至不是创办一批互联网企业,而是以互联网的名义,调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重组,建立新的企业机制,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变革,使中国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能够主导自己未来的命运。

谢谢大家!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

——杰佛里·萨克斯教授

哈佛大学演讲实录

2001年5月26日

在我们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都假设所有经济都是一样的,经济中有资本、劳动力、技术,并生产产品。但是事实上,世界上的不同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上的不同问题。我将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这个显而易见、我却用了十年时间才认识到的道理。

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今晚能在此与你们一起讨论一些重要的世界经济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林教授适才提到,我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工作,在拉丁美洲,在东欧,在俄国和其他前苏联国家,在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以及在非洲。在世界上最急需经济发展的地方,这些是很有意思的经历。其实我并没有计划要走遍天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有些地方在经济增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什么有些地方已经富裕,而另外一些地方却很穷,还有为什么有些地方看起来有望赶上,实际却没能摆脱贫穷,有些地方的生活水平在不断下降。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些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促使我们今天在此讨论。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发展经济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