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19513300000033

第33章 出奇制胜篇(3)

埃军胜算以色列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由于战败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在埃及,由于大片领土的丧失,民族的自尊心大受伤害。1970年10月,萨达特继纳赛尔担任埃及总统后,为打破中东地区的不战不和状态,洗掉埃及人和阿拉伯民族身上的耻辱,决定发动一次新的中东战争。1971年埃及总参谋部根据萨达特总统的指示,开始制定对以色列的作战计划。

埃及总参谋部深知,这次新的中东战争对埃及、阿拉伯民族的声誉至关重要,只能胜而不能败。他们对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失败的原因、目前以色列的防御战略等等情况进行了充分研究。他们发觉,以色列人有一个可供埃及人利用的弱点。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掠夺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在胜利面前,以色列入产生了一种骄傲感,甚至轻敌的思想。以色列人认为,埃及这个反以色列的大国在文化、技术上远不如以色列;埃及军队没有横渡苏伊士运河、突破巴列夫防线的能力;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埃及不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而阿拉伯国家也不会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进攻。埃及参谋部认为以色列人的这种轻敌弱点使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成为可能,他们决定用以虞待不虞的战略击败以色列。

如何保证突袭成功,埃及参谋部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他们决定在巴列夫防线上选择突破口,使埃及军队顺利进入西奈进行作战。针对被以色列宣称“不可逾越”的巴列夫防线,他们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准备。第一,对于以色列在运河东岸筑起的庞大沙垒,他们经细致研究后,决定用高压水泵完成打开通道的艰巨任务。第二,对于以色列人在防线上埋下的易燃油罐,他们研制出了事先动手,不让以色列人有使用这一装置的机会。第三,组织和训练了一批突击队员。他们从装备、技术、模拟作战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从而为突破防线准备了一支强硬的队伍。

以陆军为主力攻破巴列夫防线的“巴德尔计划”就这样产生子。为配合陆军行动,埃及总参谋都要求炮兵、空军都加强训练、配合陆军的行动。空军的任务是发动突袭,使以色列在西奈半岛的重要军事设施遭到摧毁。炮兵的任务是以密集的火力压住以色列在运河东岸的武装力量,保证埃及突击队在攻破巴列夫防线后能够站稳脚跟,扩大战果。之后,在穆巴拉克将军的部署和指挥下,埃及空军又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定用以假乱真的计谋使空军突袭以色列获得成功,为此制定了代号为“利比亚使命”的行动计划,紧紧配合埃及的整个作战计划。

埃及总参谋部为了打以色列个措手不及,在作战时机上也花费了不少精力,最后确定1973年10月为开战时机。他们的理由是:第一,以色列将于10月28日进行国会议员大选,犹太人的庄严的赎罪日也在10月。另外10月也是阿拉伯国家的传统斋月,以色列可能会认为埃军不会在斋月采取军事行动。这就会给埃及人以计得功成的机会。第二,10月份夜暗可达12个小时,埃及军队利用这段时间渡河不易被以色列人发现。同时10月份的气候对埃及和叙利亚都有利。可使阿拉伯国家在多条战线上同以色列作战。埃及人对作战日也作了深入研究。他们知道,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各种社会活动完全停业,而且这一天还是周末,许多以色列士兵也去度假。10月6日又是伊斯兰天斋月中,的一天,而且是望月,日落后有5~6个小时的月光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足够架设浮桥和使渡船下水之用。这样埃及参谋部将开战日定在了10月6日。

吸取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国际舆论对埃及不利的教训,埃及在外交上也进行了积极活动。1973年5月萨达特总统出席了非洲统一组织首脑会议,促使会议通过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在以色列杀害3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事件中,萨达特总统又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会议,结果会上以14票对1票通过了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萨达特还使参加1973年9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与会国家支持他关于加强战备的讲话。总之到发动战争前3个星期,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支持埃及的行动。在对美关系方面,埃及已经了解到了基辛格的态度一“只要埃及处于败者和以色列处于胜者的地位,美国就不会为援助埃及做点什么,尽管这是令人遗憾的。”在对苏关系方面,尽管1972年7月埃及采取了驱逐前苏联军事顾问的措施,但在那以后的1973年4月,前苏联还是向埃及提供了“飞毛腿”地对地战术导弹。通过外交努力,埃及为开战创造了一种有利的国际环境。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时,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军队发动进攻。埃军部署在苏伊士运河西岸的4000门火炮同时齐鸣,轰击巴列夫防线上的以色列阵地。与此同时,埃及空军对以色列的指挥所、炮兵阵地和机场进行了猛烈轰炸。15分钟后,埃及的8000名突击队员操橡皮舟渡河,接着铺设浮桥,用高压水泵喷射运河东岸的沙堤,开辟通道。7日,埃及军队突破了巴列夫防线。9日,埃及越过运河的军队人数已达10万,控制了运河东岸约10~15公里的地带。后来在美、苏大国的干涉下,埃及和以色列于10月22日达成了停火协议。

“十月战争”的胜利使埃及洗雪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蒙受的耻辱,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威望,为以后的中东和谈铺平了道路。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胜有五……以虞待不虞者,胜。”埃及军队之所以能战胜以色列,就在于他们成功地运用于这一谋略。埃及参谋部经过对敌我双方“知彼知己”的了解,发现了以色列轻敌等“不虞”的弱点。在作战时机及作战日的选择上,也利用了以色列入的“不虞”。埃及则在“虞”上作了很多准备。如怎样突破巴列夫防线、空军、炮兵如何配合陆军、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等。埃及人以自己的准备,利用了以色列的无准备,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

埃及的领土西奈是一个三角形半岛,西起苏伊士运河,东与以色列接壤,最大宽度200公里,长度约400公里,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西奈半岛是埃及对以色列采取军事防御的门户,也是埃及对以色列发动军事进攻的跳板。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始终把其敌对矛头指向埃及。以色列认为它要在中东生存下去,就必须制服埃及这个阿拉伯大国,而要制服埃及,减小它对以色列的威胁,就必须占领西奈半岛。可现实情况是埃及的军事力量与以色列相差无几,占领西奈半岛谈何容易。以色列人苦于无力,耐心等待着时机。

1956年,在修建埃及阿斯旺水坝上,英法对向埃及贷款提出苛刻条件,致使英法与埃及关系恶化。7月26日埃及纳赛尔总统在亚历山大发表演说,宣布将英、法资本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用运河收入来建设阿斯旺水坝。英、法对此十分不满,随即决定进行武装干涉。以色列抓住英、法与埃及发生矛盾这一时机,决定用借刀杀人之计,达到其占领西奈半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挑起英、法与埃及之间的战争,然后在英、法牵制住埃及的军事力量时,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

9月7日、29日,以色列作战部长和外交部长先后访问英、法两国,与英、法制定如何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计划。之后,以色列趁机从英、法获取武器装备。法国将30余架“神秘”式喷气战斗机交给以色列,并秘密为以色列培训空军飞行员和地勤人员。10月24日,以色列与英、法就联合侵略埃及达成了最后协议:由以色列打头阵,先向埃及西奈半岛发起进攻,直驱苏伊士运河,为英、法联合出兵运河区提供借口;法国海空军对以色列的海岸、城市、军事目标给予保护;英国压制约旦减轻以色列东线的军事压力,让以色列全力以赴攻占西奈半岛。以色列的借刀杀人之计完成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