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建筑艺术与绘画
19512600000026

第26章 古都(5)

首先,开辟了市中心区,其中建成了市政府新厦(1933年9月),同时建成的还有社会、土地、卫生、教育、工务等五局的临时房屋。1935年8月,上海市体育场竣工。到1935年底,又相继建成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医院和市卫生实验所,至此,上海市中心早有了配套的大型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和卫生设施。同时市中心的道路网也得到了辟建,并建造了全长约两公里的轻便铁路“三民路支线”,为淞沪铁路与虬江码头之间的水陆运输提供了联系。

其次,虬江码头第一期工程完工。新码头可泊二万吨巨轮三艘和一万吨巨轮一艘,或同时停泊五千吨大船六艘。

最后,市政府还在华界内辟建了几条交通大道,包括中山路(今中山南路、中山西路、中山路)、浦东路(今浦东南路、浦东大道)、其美路(今四平路)、黄兴路。同时还对一些干道进行了改造。

8年中,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改变了旧华界凝固的落后形象,振奋了民族自信心,振兴了上海,促进了整个上海走向更大的繁荣。但随着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上海,“大上海计划”被迫结束。

日军侵占上海后于1939年制定了“上海都市建设计划”,但由于战事频繁,计划并未得到实施。抗战胜利后,上海成立了都市委员会,并于1946年底制定了“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初稿,并历经修正,1949年春,第三稿完成。这一规划运用了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理论等现代城市规划概念。比起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它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未能得到实施,但对后来的规划仍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与建筑

过去,人们所说的科学对建筑的影响,一般是指构成建筑的物质因素和构成方法,即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对建筑的影响。近现代建筑的发展,注重科学技术的作用。然而,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中的矛盾日趋尖锐,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大突破,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普及、西方世界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正在给建筑界以巨大的冲击,提出新的挑战。这些课题将进一步充实和刷新人们建筑的认识,改革建筑设计的方法,并促成新的思潮,形成新的风格。

环境科学与建筑

“环境”对建筑师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任何历史时期的建筑师都会根据当时的条件和要求,考虑所设计的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建筑物在当时特定环境中的位置。但历史上所谓“环境”的含义是狭义的,所指的往往是建筑物的外部空间,而且仅仅指建筑物周围的外部空间,即邻近的房屋、广场、道路和绿化等。如果说文艺复兴的建筑师偏重于建筑群体的构图章法,强调广场与建筑物的尺度,比例等,而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曾忽视了对环境的注意,那么本世纪二十年代理性主义思的倡导者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注意了环境因素。勒·柯布西埃曾在他的著作中强调了“阳光、空气和绿的”,并对“现代城市”的设想作了方案探讨,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鲍豪斯建筑学院也对住宅的日照、层高、层数和间距等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人们对采光照明、噪声控制等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等应用科学和相应的工程学科。建筑物周围环境及其室内环境在建筑中的作用日益显露,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理要求,也产生心理效应,因此愈受到建筑师的单项的、局部的,现在所说的“环境”概念,是综合性的,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因为环境科学本身也只是近十年来形成的新兴学科。

六十年代以来,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设备、自动化装置的发展及其在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影响到工业厂房,而且影响到民用建筑,如医院、饭店、航空港等建筑中就比较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废水、废气、噪声等公害日益严重。公害引起对环境的重视,更多地是从区域和城市范围着眼。在工业化过程中,大气被污染、水质被污染,从而影响到生存环境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紊乱,并不是一开始就被人们觉察的。工业发达国家自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却只是在最近十几年前矛盾尖锐,引起争论的强烈反响后,才认真地考虑控制污染,减少公害。六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中产阶级纷纷迁居郊外的潮流就是抵制公害的反映。

由于从城市规划一直到单体设计,包括室内设计,都要求从环境角度考虑。因此,七十年代以来,“环境”这个名词在建筑中被广泛地引用。目前国外不少高等学校的建筑院系也根据这个综合性的观念内容,纷纷开设“环境设计”、“环境工程”等课程。有关环境与建筑的关系,诸如环境保护的条例、环境的组织结构、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的关系等,也是热门的研究课题。在建筑设计中,除了要求环境这个综合的角度,以整体的观念考虑外,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也出现了新的倾向。以前由于用地紧张,大城市的建筑往往有多层地下仓库、车库等设备用房。这种把建筑向下发展的趋势,现在由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绿地而有了新的依据,因此即使在密度不大的地区也在发展。

七十年代,许多国家设计了环境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并制定了政策法令。因此,一个建筑师必须熟悉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基础知识,并把它们运用在建筑设计中,妥善地处理各个设计工程之间的矛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新建的高楼大厦中出现了玻璃天棚覆盖的高达十几层的大空间室内庭园,至少就设计者来说,也有把它与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的室内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想法。由此可见,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环境观念正像现代建筑的空间观念一样,在改变与充实着建筑师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设计活动。

太阳能与建筑

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太阳能,我国古代就有用金属凸面镜聚光引燃火种的记载。但以工业技术的方式研究利用太阳能,那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太阳能利用的研究.并于1939年建造了在南向坡屋顶上用平板式集热器利用太阳能取暖的住宅,1947年又建造了采用外墙蓄热取暖的住宅,但是在五十年代中断了研究,因为那时社会对利用太阳能还没有迫切要求。因此,在七十年代以前,有意识地利用太阳能技术的房屋,全世界不超过二、三十幢。1973—1974年中东产油国实行石油禁运,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能源危机”,于是在1975—1976年二年内,仅美国对太阳能利用的投资就由1974年的1300万骤增至几亿美元,利用太阳能的住宅增至几千幢。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积极研究太阳能的利用。特别由于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净能源,所以在这个污染严重的时代里备受青睐。

目前太阳能用于建筑中主要是供热水,采暖和制冷,尤以热水为普遍。因为热水是全年需要的,且负荷小,设备便宜,一次性投资后的收效快。利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房屋的结构体结合,如利用屋顶水池或特殊材料与构造的外墙蓄热,即所谓被动式;另一种是在屋顶或墙面装置平板式集热器等,即所谓主动式。这两种方式都是直接利用太阳能,它受地理位置和季节气候条件的影响显著,因此一般都要有以气、油、电等为动力的后备或辅助系统,但它可以个别地用于一幢幢房屋中,而不依赖于高技术,因此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必将对现代建筑发挥更加巨大的影响。

CAD与建筑

自从本世纪四十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短短几十年,它的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土建工程中,结构工程师早已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的结构计算,接着又从大量数值计算推进到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到六十年代后,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主要方面是:情报资料的收集、存储和检索;方案设计中对功能、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即最优设计问题,以及制图和描图等方面。

与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比,计算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落后的。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筑师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远没有像汽车、飞机那样高度集中于少数垄断企业中。而以情报资料的处理来说,随着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建筑物配件和设备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及时掌握建筑研究和新产品的信息已经是不能忽视的工作内容,每个建筑师事务所都必须花大力量以收集足够的信息。而计算机在大量存储,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计算机的作用就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今后,计算机的发展将帮助建筑师摆脱复杂的、重复的劳动和缺乏科学性的评判,而真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心设计上。计算机在帮助建筑师进行信息处理,优化设计和制图等方面,前景是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