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建筑艺术与绘画
19512600000018

第18章 纪念物

法兰西的骄傲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皇帝们为了庆贺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胜利,往往在城市里最显著的位置,建造凯旋门,用来炫耀赫赫战功,这就是凯旋门这种纪念性建筑形式的由来。皇帝率领得胜还朝的军队通过这个“大门”,举行盛大的欢庆仪式。凯旋门的外形一般都是线条朴素的长方体,显得雄伟稳重。中间开有一个或三个券洞,门上刻着形形色色的浮雕,有的券洞旁还立着柱子。

曾经威震欧洲的拿破仑将军,于1799年推翻了法国封建皇帝路易十八,建立起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军事独裁统治。1804年,拿破仑自称皇帝,拿破仑帝国宣告成立。拿破仑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性纪念建筑,用石头象征法兰西帝国的永恒,表彰他和军队的光荣战绩。正巧十八世纪的考古成就打开了欧洲人的眼界,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以它们独具的魅力倾倒了欧洲,建筑师云集罗马,建筑创作转向古典艺术,这就是建筑史上的新古典主义,又称古典复兴。十九世纪初拿破仑执政年代,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以“帝国风格”的面貌出现的。这些建筑追求宏大壮阔,威武雄健,从构思到形式都与古罗马帝国的建筑同出一辙,因而被称为“帝国风格”。

屹立在巴黎明星广场上的雄狮凯旋门,就是帝国风格的典型建筑。它是为纪念1805年拿破仑军队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溃俄奥联军而修建的,中途因封建波旁王朝复辟而停建,波旁王朝被再次推翻后复工,到1836年全部峻工。

凯旋门由建筑师让·查尔格林设计,仿照罗马康斯坦丁门建造,但规模却比康斯坦丁门大一倍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凯旋门。它高49.4米,宽44.8米,厚22.3米,当中券门高达36.6米,宽14.6米,基本上是个巨型的长方墩,立面近乎正方形。它采用古典的构图手法,中间的圆拱门高度正好等于两个拱圆,上部半个圆为圆拱部分,下部直线部分高度则为一个半拱圆。拱的圆心正好位于整座凯旋门正方形的中心。如果你在这个正方形上作两条对角线,那么这个圆心正好与对角线的交点相重合。古典主义建筑构图十分严谨,可以用几何分析来说明它的形式美。专门从事建筑艺术研究的学者发现,以这种比例组成的几何形体,总是给人一种雄浑稳固的感觉。

凯旋门的东西两个立面上装饰有四组浮雕,大型浮雕高达五六米,再现了法国军队与欧洲联军作战的壮丽场面,有“马赛曲”、“1810年的胜利”、“和平”、“抵抗”等。其中造型最精美也最有名的是法国著名雕刻家吕特的“马赛曲”组雕。在这幅浮雕里,他塑造了1793年革命时期的英雄群像。他们手持武器,雄赳赳地走向战场,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为法兰西而战。一个带翅膀的女神在人群之上,象征着自由、正义和胜利,她正在号召人们向敌阵冲杀。在下面的人群中,满脸胡子的战士形象最突出,他右手高举,带领着自己的儿子上战场。在队伍的最前面,号手吹响了进军号。每个人物都既有个性,又有统一意志。这个作品的表现力极强,艺术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没有内在本质的差异,吕特的“马赛曲”浮雕与作曲家李勒的“马赛曲”(法国国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旋门的内墙上铭刻着当年拿破仑的题名:“光荣属于伟大军队的战士凯旋门”,同时铭记了拿破仑时期的96个著名战役,还有386位跟随拿破仑转战南、北的将领的名字。

雄狮凯旋门座落在绿树成荫的香榭丽舍大道的西端,由于大道呈波浪形,东低西高,越接近凯旋门地势越高,因而凯旋门显得愈发雄伟高大,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眺望到它。凯旋门建成后,在它周围开辟了一个圆形的广场,广场周围有12条40——80米宽的大道呈放射状分布,因而广场称为明星广场。1970年,法国著名总统戴高乐将军逝世后,明星广场改称为戴高乐广场。

自从雄狮凯旋门落成之后,就成为举行历史性活动的场所。1840年,拿破仑的遗骨在仪仗队的护送下从门前走过;1885年,为法国大作家雨果送葬的百万队伍在这里留下了足迹;1920年,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无名战士在凯旋门下安放了无名英雄墓碑,碑上镌刻着“为祖国牺牲的法兰西战士在此长眠”的铭文,天然气火炬日夜长明,墓前经常有人献上表现法国国旗色标的红、白、蓝三色鲜花。1944年8月26日,为庆祝巴黎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戴高乐将军和抵抗运动的战士曾在此举行了入城仪式。

今天,为了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参观游览,法国政府在凯旋门内安装了电梯,门顶上设了一个陈列馆,专门介绍这座凯旋门的历史。当你有幸登门远眺时,你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塞纳河掩映在绿树丛中;12条林荫大道通向埃菲尔铁塔和现代化的摩天大厦。这些,使凯旋门当之无愧地成为法兰西的骄傲。

永不再战

广岛和平纪念中心是二战后日本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它建于广岛市的发祥地,现在广岛市的中心区,一个名叫中岛的地方。追溯历史,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9日向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对日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二战形势完全明朗,法西斯联盟彻底解体。广岛的原子弹爆炸给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当时有20万人被炸死,由于巨大的污染和辐射,导致幸存者又不断死亡。城市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物被毁。为了纪念死难者,促进世界和平,1949年5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广岛和平纪念城市建设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岛和平纪念中心设计竞赛活动,而且将此设计方案引入重建广岛5年计划中实施。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方案以一等奖入选。1955年,根据设计方案,广岛和平纪念中心顺利竣工。

和平纪念中心包括和平会馆、广场、慰灵碑和一座原子弹爆炸后遗留的废墟。这组建筑群融于绿化环境之中。纪念中心的规划布局轴线明晰,体现出纪念性建筑的庄重肃穆。

和平纪念会馆的第一层为支柱层,通过尺度夸大的支柱,把会馆从地面上支撑托起,又可以通过支柱层直接到达广场,使广场空间与整个城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支柱层,使如此巨大的建筑物,形态上不令人感到笨重,空间上不感到拥挤。透过支柱层,可以看到远处的慰灵碑和河对岸的废虚,层次分明,景物排列深远有序。会馆外有独立的外接梯,可以拾级而上到达第二层的陈列馆。馆内陈列着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惨象的各种照片、模型和资料。会馆虽然只有两层,但由于它外部不加装饰,暴露出钢筋混凝土模板的痕迹,因而显得粗犷,肃穆。丹下健三成功地借鉴了柯布西埃的设计手法,创造出日本优秀的现代建筑。

东侧的另一个陈列馆是集会场所,包括会议、讲演、音乐厅及电影放映等厅室,采用了较为轻快的造型,颇具神采。和平广场可容纳5万人聚会,广场中心的慰灵碑为马鞍形的拱圈,下面放着石棺,取材于日本古墓中随葬品的造型。慰灵碑覆盖着石棺,可以遮风蔽雨。通过拱圈可以看到远处的废墟。这一组建筑的空间序列,以开放式的支柱层为开始,通过和平广场及慰灵碑下的石棺,最后以废墟作为结束。气氛沉重,感情深沉,引起每一个参观者向往和平、厌恶战争的感情共鸣。

广岛和平纪念中心是日本五十年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其风格和手法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影响着日本现代建筑的创作与发展。

横跨蓝天的钢虹

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城郊,“杰斐逊纪念馆”前的草坪上,有一道银光闪闪、横跨蓝天的长虹,这就是著名的圣路易斯钢虹——杰斐逊纪念碑。这座晶莹的长虹高210米,两脚相距210米,建在18.7米高的三角形基础上,总重16678吨。它是由900吨不锈钢材料组成外壳,由2200吨结实的炭钢材料组成内壳,142块尺度不同的双层三角形预制构件连接组成一个中空的整体。从地面望去,钢虹似乎静止不动,’但实际上,即使是风和日丽的天气,由于高空气流的影响,拱门顶部也在轻轻摇动。但是,它绝不会发生倒塌,因为钢虹的基础有一半深入岩石层并且浇灌了混凝土,钢虹的下半部夹层中也灌满了混凝土,因而相当牢固。圣路易斯钢虹中空的三棱柱内原来两边各有一列转轮式列车,一次可容纳40人,现在安装了电梯,可将游人送达能同时容纳200人的钢虹顶部。透过顶部的32扇窗户,圣路易斯城的景象尽收眼底,密西西比河闪着波光从脚下缓缓流过。钢虹两脚间的地面部分,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草坪上矗立着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杰斐逊领土扩张纪念馆。”

为什么要修筑这座钢虹呢?美国建国初期,领土只限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西部边界为密西西比河,领土面积为89万平方公里。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利用拿破仑战败的困难时期,于1803年仅花了1500万美元,就购买了原来属于法国领土的整个路易斯安娜地区。它东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脉,南到墨西哥,北接加拿大,相当于当时美国领土的一倍。其后,美国一些总统又以各种手段从墨西歌、英、俄国手中弄到更多的领土,从而构成美国今日的版图。

美国开发西部时,远征和西迁的队伍就是由以法皇路易斯九世命名的圣路易斯城为出发地的。1935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了纪念开发西部的这段伟大历史,决定在圣路易斯市修建纪念物,并于1947年征集设计方案。结果,著名美藉芬兰建筑师沙里宁在200多个应征方案中独占鳖头,顺利入选,并于1962年正式动工兴建,历时四年全部完工。今天,圣路易斯长虹不但是纪念美国开发西部的里程碑;而且成为圣路易斯市的标志。人们在怀念杰斐逊总统的功绩的同时,也惊叹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