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
19403500000024

第24章 种子类(2)

【鉴别要点】地下茎粗短。初生叶沉水,箭形而小,后生叶漂浮水面,圆盾形或盾状心形,直径可达130cm,上面多皱折,下面带紫色,叶柄及叶脉均多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伸出水面。萼片4,有刺。花瓣多数,紫红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8室,柱头圆盘形。浆果鸡头状,海绵质,暗紫红色,密披尖刺。花期6~9月,果期7~10月。种仁球形,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

【性味功用】性平,味甘、涩。

【用药宜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功效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用量一般为9~15克。

【保健药膳】

芡实炖老鸭

[原料]芡实200克,老鸭一只,葱10克,姜5克,食盐3克,鸡精3克,料酒10克。

[制法]芡实洗净,老鸦宰后去内脏,芡实置于鸭腹内入瓦锅加水2800毫升,武火烧沸,再放姜、葱、料酒,文火炖两小时,加盐、鸡精即成。

[用法]喝汤吃鸭肉。

[功效]益脾养胃,故肾涩精,调节血糖。

[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消渴症和脾虚浮肿、肾虚遗精等症。

【验方精选】

燥干鸡头实1升,桑条1升,槐枝1升,盐1升,猪牙皂荚1升,生干地黄500克,地骨皮500克。上药盛于新瓦罐中,以碗盖口,纸筋、盐泥固济令密,晒干,炭火烧通赤,候冷取出,捣罗为末,旋入麝香少许。早晨中午临卧揩齿,温水漱。可治风疳宣露,出血不止,脱落口臭。

青葙子

【简介】别名“野鸡冠花”、“狼尾花”、“大尾鸡冠花”。一年生草本,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来源】生于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几乎遍布全国。

【鉴别要点】高达1m。茎直立,绿色或带红紫色,有纵条纹。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9cm,宽1~3cm。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小苞片和花披片干膜质,淡红色,后变白色,苞片3;花披片5;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子房上位,柱头2裂。胞果卵形,盖裂。花期5~7月,果期8~9月。种子扁圆形,少数圆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物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

【性味功用】性微寒,味苦无臭。

【用药宜忌】瞳子散大者忌服。

【功效主治】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用量一般为4.5~9克。

【保健药膳】

青葙子黑枣饮

[原料]青葙子100克,黑枣500克,蜂蜜500克。

[制法]青葙子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3次煎液合并,放入黑枣煮烂,余汁将干时,加入蜂蜜调匀,冷后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5克,每日1次。

[功效]清肝明目。

[主治]夜盲症。

【验方精选】

青葙子50克,川大黄50克微炒,黄连50克去须,黄芩50克,川升麻50克,栀子仁50克,兔肝0.5克微炙,川朴消100克,苦参0.5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候,每服30丸,以温浆水送下。可治伤寒热毒攻眼,赤痛,兼白翳晕。

苦杏仁

【简介】别名“杏仁”。落叶乔木,为蔷薇科植物,杏的种子。另外,同属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的种子也作苦杏仁入药。

【来源】多栽培于低山地或丘陵山地。主产在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

【鉴别要点】高达6m。叶互生,花单生。雄蕊多数。心皮1,有短柔毛。核坚硬,扁心形,沿腹缝有沟。花期3~4月,果期7~8月。种子扁心形,皮薄,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味苦,有小毒。

【用药宜忌】阴虚咳嗽、肺有虚热、元气虚陷及大便溏泄者忌服。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蘘草。

【功效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闷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用量一般为5~9克。

【保健药膳】

杏仁鸭梨茶

[原料]苦杏仁10克,大鸭梨一个,冰糖少许。

[制法]将苦杏仁去尖皮打碎,鸭梨去核切块,加适量水同煎,熟后以冰糖令溶。

[用法]不拘时代茶饮。

[功效]通便润肠,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

【验方精选】

杏仁150克、熬令黄色,大枣40枚剥去皮核饭蒸,葶苈子250克、取苦者熬令紫色。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捣杏仁300杵止,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为丸如枣核大。早晨空腹服8丸,日晚食消时服5丸,以饭汁下。3日后,早晨服5丸,日晚服3丸。若服他药,就先吃50克口饭,然后再吃药,且要淡食。此方治大腹水病大便涩者。本药方忌咸、粘、脂腻及大冷热物等;若先患大便不利,不可服此药。

郁李仁

【简介】别名“山梅子”、“小李仁”。落叶灌木,为蔷薇科植物郁李的种子。另外,同属植物郁李或毛樱桃的种子也作郁李仁入药。

【来源】生于荒山坡或砂丘边。主产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

【鉴别要点】高1~1.5m。树皮灰褐色,小枝披柔毛。叶互生,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尖,边缘有浅细锯齿,下面沿主脉散生短柔毛。托叶线形,早落。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或2朵并生,花梗有稀疏短柔毛。萼片5,花后反折。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心皮1。花期4~5月,果期5~6月。种子卵形,长5~8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尖端一侧有线形种脐,圆端中央有深色合点,自合点处向上具多条纵向维管束脉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

【性味功用】性平,味辛、苦、甘。

【用药宜忌】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忌牛、马肉。

【功效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用量一般为3~9克。

【保健药膳】

郁李仁粥

[原料]郁李仁25克去皮研碎,粳米0.3升,蜜0.1升,生姜汁半汤匙。

[制法]先煮粥到要熟时,入3味搅令匀,更煮令熟。

[用法]空腹食。

[功效]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主治]脚气肿满喘促,大小便涩。痹气,大便风涩。

【验方精选】

当归郁李仁汤 郁李仁5克,皂角仁5克,枳实1.5克,秦艽1克,麻仁1克,当归梢1克,生地黄1克,苍术1克,大黄(煨)0.5克,泽泻0.5克。上锉,如麻豆大。除皂角仁别为末,水3杯煎至1杯,去渣,入皂角仁末调,空腹、食前服之。可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血,苦痛不能忍,结热肠燥不便。

葫芦巴

【简介】别名“苦豆”、“香草”。一年生草本,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种子。

【来源】多栽培。主产在安徽、四川、河南。

【鉴别要点】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色。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0.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花期4~6月,果期7~8月。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

【采收加工】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用。

【性味功用】性温,气香,味微苦。

【用药宜忌】阴虚火旺者禁服。

【功效主治】温肾,祛痛,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用量一般为4.5~9克。

【保健药膳】

暖宫定痛汤

[原料]葫芦巴、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延胡索、五灵指、制香附、乌药各9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下焦寒湿,气血凝结。

[主治]暖宫散寒,行气活血。

【验方精选】

葫芦巴(炒)、吴茱萸(汤洗10次,炒)各500克,川楝子(炒)700克,大巴戟(去心,炒)300克,川乌(炮,去皮脐)300克,茴香(淘去土,炒)600克。研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空腹用温酒吞下;小儿5丸,茴香汤下。主治大人、小儿小肠气,蟠肠气,奔豚气,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恶闷乱。

草豆蔻

【简介】别名“草扣仁”、“偶子”。多年生草本,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种子。

【来源】生于林缘、灌丛或山坡草丛中。主产在广东、台湾、海南、广西。

【鉴别要点】高达3m。叶2列,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0~55cm,宽6~10cm,先端渐尖并有1短尖头,边缘披毛。叶柄短,叶鞘膜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长达30cm,披长硬毛。小苞片宽椭圆形;萼筒状,花冠白色,筒长约8mm,内披长柔毛,裂片矩圆形,长约1cm,具缘毛。花期4~6月,果期5~8月。种子团类圆球形,表面褐色,中间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22~100粒,粘连紧密,略光滑,不散落,呈卵圆状多面体。外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脊为1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脊纵剖两瓣,表面呈斜心形;胚乳灰白色。

【采收加工】8~9月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至八九成干,除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

【性味功用】性温,气香,味辛,微苦。

【用药宜忌】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无寒湿者慎服。

【功效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用量一般为3~6克。

【保健药膳】

草豆蔻汤

[原料]草豆蔻(去皮)25克,藿香(用叶)25克,丁香0.2克,白术25克,桂(去粗皮)0.2克,枳壳(去瓤,麸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山芋各25克。

[制法]研为粗末,共做成汤。

[用法]食前温服。

[功效]和胃下气。

[主治]干呕。

【验方精选】

草豆蔻丸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50克,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50克,大麦芽(面炒黄色)、半夏(汤洗7次,晒干)、黄芩(括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25克,干生姜、橘皮、青皮各10克,炒盐1克。共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丸,温水送下。可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

牵牛子

【简介】别名“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一年生缠绕草本,为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的种子。另外,同属植物裂叶牵牛的种子也作牵牛子入药。

【来源】生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鉴别要点】全株密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5~8cm。雄蕊5;子房3室。花期6~9月,果期7~10月。种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接线的近端处有1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浸水中作龟裂状胀破,内有淡黄色子叶两片,紧密重叠而皱曲。

【采收加工】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味功用】性寒,味苦,有麻感,有毒。

【用药宜忌】孕妇、胃弱气虚者及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忌服。

【功效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用量一般为2~3克。

【保健药膳】

牵牛子粥

[原料]牵牛子50克(一半生,一半炒,并为细末),粳米0.2升,生姜0.2克(细切)。

[制法]将米煮粥,候熟,将牵牛子末15克漫散于粥上,并加入生姜搅转,即时可成。

[用法]空腹食。

[功效]泻水,消肿,通便,下气,驱虫。

[主治]水气、面目及四肢虚肿,大便不通。可治小儿蛔虫病。

【验方精选】

甘遂牵牛子丸 牵牛子、甘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温水服下,可治上部郁热诸疾,龋齿者。

急性子

【简介】别名“指甲花”。一年生草本,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的种子。

【来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在江苏、浙江、河北、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