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不生气
19400800000048

第48章 不生气的政治(6)

老子虽然主张统治者要处卑就下,显柔不大,但他并没有说要统治者软弱,软弱则可欺,在强大的群体面前,这样的为政治国注定要失败。也正基于此,老子告诫统治者,尽可能不要多事,不折腾,让民众安其居,乐其俗,少让民众有聚焦成群的机会,这样就不会形成群体,即使人数再多,他们也只是单个的个人。尽可能不要烦法琐令,动不动就开动国家利器。要保持国家利器在民众中的想象力。勒庞指出,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是掌握了领导他们的艺术。因此,领导群体时,尤其要在想象力上下功夫。刺激群体的想象力的形式要鲜明,不要多余的解释,神奇的事实最好,来源秘不示人。国家利器开动得多了,神秘性一旦消失,民众就清楚了其中的底细,也就无法畏惧。“民不畏死,为之奈何?”正如勒庞所说的,孤立的个人在生活中会意识到这种野蛮破坏的本能是很危险的,但当加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他很清楚不会受到惩罚时,便会放纵这种本能。老百姓死都不怕,当统治者的不可能把百姓都杀光了吧。这正是老子“鱼不脱渊”的潜在解读。

老子第九招: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无为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七章)

虚静之道是与谨守柔弱的原则紧密结合起来的。自然是虚静的:“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庄子也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谨守虚静、柔弱既是道家崇尚的做人韬略,也是为政治国的制胜法宝。拿破仑说过,群体随时会反抗软弱可欺者,而对强权低声下气。当然,这个强权不一定要是杀气腾腾的。一潭无波无浪的水,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深不可测,给人以强大的畏惧感。为政者必须明白这也是一种“强权”。勒庞指出,群体既有多变的一面,但如果不考虑群体深刻的保守本能,就难以理解历史,尤其是民众的革命。群体的多变,只影响到很表面的事情,骨子里有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他们对一切有可能改变自身生活基本状态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的无意识恐惧。这就构成了群体道德上的矛盾: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比如,群体既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能作出极崇高的舍己为人、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行为,这又是极高的道德境界。所以往往以名誉、光荣和爱国主义为号召,最容易影响到组成群体的个人,可以达到使他慷慨赴死的地步。历史上的“十字军”骑士就是典型的一例。

可见,面对多变冲动的群体,统治者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处虚静而致胜。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通常又被称为“黄老之术”。

老子第十招:修身修邦

以身观身,以邦观邦。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第五十四章)

这给现代政治家用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理论依据。考察一个领导,只要看其家、其乡、其邦、其国即可。

这与勒庞所指出的群体的“夸张”性格很相吻合。他说,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好坏,突出特点都是极为简单和夸张。一旦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非常迅速地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结果就像女人一样,一下子陷入极端。怀疑一说出口,立刻就成为不容辩驳的证据。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影响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会被所有人接受。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美德,总被群体夸大。这个时候,博学之士和白痴一起失去观察能力。其思维就被他们夸张出来的幻象所左右。

所以,老子说,审视一个人,要审视他周围的环境,包括家、乡、邦、国。究其实,这个家、乡、邦、国正是一个人的夸张映像。要评价这个人,光是看其本身,不容易说服群体,因而,只有通过夸张的映像,才能让群体产生感情。所以勒庞还说,群体夸张倾向只作用于感情,对智力不起任何作用。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智力立刻大大下降。这是因为,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影响民众想像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28]

正是基于这一点,老子提出为政治国者必须有一套由小而大,由内而外的修身路径。这是为个人,特别是英雄人物、领袖人物打造一种夸张而神奇映像的法宝,而这种夸张映像只能以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为广大民众所乐于接受。所以大凡历史上的明王贤主,都会发生一个神奇的出身和童年。

主要参考文献视点链接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59年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第一卷》文物出版社1980年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文物出版社1976年

《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释文》《文物》1974年第11期

湖北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湖北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文物》1997年第7期

林语堂《老子的智慧》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

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钱穆《庄老通辩》三联书店2005年

孙以楷《老子通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韩伯禄《简帛老子研究》学苑出版社2002年

彭浩《郭店楚简老子校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零《人往低处走》三联书店2008年

林安梧《老子道德经新译》读册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

刘绪义《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蒙《老子的帮助》华夏出版社2009年

范曾《老庄心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63年

[1]引文说明:【】里的字是根据今本增补的;()里的字是根据帛书乙本、今本而校改的。下同。

[2]李零:《人往低处走》,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49页。

[3]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孙中原:《正言若反——论老子的辩证逻辑》《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高亨说:谷神者,生养之神。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

[6]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的原话是:“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7]《朱子语类》。

[8]《十大经·姓争》。

[9]此等分别为高亨、卢育三、陈鼓应、孙以楷等人的观点。

[10]奚侗语,引自孙以楷《老子通论》,第344页。

[11]《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简》《中国哲学》第二十辑。

[12]解光宇《郭店竹简〈老子〉研究综述》《学术界》1999年5期。

[13]刘焕藻《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理论月刊》1999年5期。

[14]《韩诗外传》卷三第一章。

[15]《韩诗外传》卷五第二十七章。

[16]《韩诗外传》卷三第三十章。

[17]《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18]《四书集注·论语》

[19]《明儒学案·河东学案上》

[20]《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21]《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22]《汉书·艺文志》。

[23](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9页。

[2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页。

[2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9页。

[26](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99页。

[27](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3、105页。

[28](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