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下册)
19399300000023

第23章 后记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育,

汗水里埋着笑容。

……

几多叮咛,几多惆怅,

啊!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彭丽媛所唱的这首《父老乡亲》,我便感到无比亲切和激动,便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韶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的故事……

约二十年前,即1992年5月,《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一书的出版,曾同样令许多热爱毛泽东的读者感到亲切而激动。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是本人的第一部长篇纪实作品。当年,该书作为全国第一部明确向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献礼书籍,一经问世,即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畅销海内外,在文学界、史学界和出版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湖南湘潭——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便加入了寻找毛泽东的行列。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并写出了上百篇有关毛泽东与父老乡亲交往的文章,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到了1988年,我开始撰写、整理《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一书。该书当时计划写作50万字,在后来的采访中又发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和线索,于是增加了一些章节,到定稿时达到80万字。这其中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通过本人广泛搜集、深入采访得来的。其间,我先后赴韶山、湘潭、湘乡、长沙、武汉、北京等地采访毛泽东亲属、故旧及身边工作人员,地方党政领导达两百余人次。当年这些当事人即已年届耄耋,而今大都已经作古。如果当时不及时“抢救”,这些珍贵的资料早已是湮没无闻了。庆幸之余,本人感觉在宣传毛泽东,弘扬红色文化方面做了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但仔细一想,这件事情又是本人的分内之事,因为作为毛泽东故乡的作家和文史工作者,宣传毛泽东,再现历史,让世人更加了解毛泽东,热爱毛泽东,本人确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因此,这些年来,我总觉得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在驱使着我,使我在研究毛泽东、宣传毛泽东方面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努力奋进。

继《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之后,本人又相继出版了《故园行》(与人合著)、《毛泽东一家人》、《毛泽东十二次南巡》(又名《走出丰泽园》)及《韶山魂》等纪实作品,形成了“红色纪实系列”。这些作品反映了生活中的毛泽东的方方面面,展示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因此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赞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有关领袖人物的读物深受读者的喜爱,更加印证了“毛泽东热”方兴未艾,红色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初版时45万字,而其初稿篇幅远非如此,这就意味着当时有很多珍贵的资料被删汰,后来通过采访搜集的一些重要资料也有待补充到书中。所以,这次修订时,本人对原著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增删:一是调整充实了一些内容,增写了部分章节;二是删去了原有的《来自韶山的报告》一章;三是对书中史实进行了校订,更正了一些讹错;四是对文字作了修改、润饰。无论内容、文字、结构、版式均有较大的改观。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出版已近二十年了。这些年来,该书在书刊市场早已脱销,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再版。本人曾先后收到全国各地众多读者来信,在对本书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一些文学界、出版界的朋友也曾多次建议修订再版。由于本人冗务繁忙,此事一推再推,以至延宕至今。2009年下半年,承蒙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领导、《芙蓉》杂志主编龚湘海先生再次提议,本人遂着手对该书进行修订。特别是2010年4月本人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走进红色岁月”采风活动后,深受鼓舞,因而加快了修订进度。在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告竣。

该书初版时,曾得到许多当事人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毛泽东的亲友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我永远忘不了当年为本书提供许多资料和帮助的以下同志:毛泽连、张玉莲、毛继生、毛华初、韩瑾行、周文楠、王英樵、毛远耀、胡觉民、毛臻、毛泽普、阎柏华、毛远翔、毛远悌、毛远涛、文凤良、毛爱桂、毛据南、毛华松、汤瑞普、刘秀华、杨静及章启荃等。而这些同志除少数健在外,如今大都已经仙逝。本人不胜感慨,深表怀念。在近20年里,本人又先后采访了大量的当事人,除了初版后记中提到的一些同志外,还采访了毛泽东的许多亲属和乡亲,如毛岸青、邵华、毛新宇、李敏、李讷、刘松林、向三立、李强、张玉凤、高绍英、刘纪林、肖根儒、李明锦、郭国群、曾彩谋、毛泽连、毛华初、毛远耀、毛臻、毛雪华、陈涌岷、毛远定、毛远翥、贺凤生、毛绘华、文凤良、文九明、孙燕、沈宁、徐寄萍、毛远俊、毛岸平、毛小青、毛雨时等,并承他们指点及提供资料。并写出了许多相关文章,在有关报刊发表。本次修订增补的内容,大都是上述补充采访的成果。

此次修订,还得到了许多同志的支持、帮助,如龚湘海、唐贾、冰静、江立仁等先生,或热情襄赞本书再版,或参与本书编校。

另外,在写作和修订当中,还参阅了许多书刊文献资料,并配发了一些图片。著名摄影家侯波老人对本书出版予以大力支持,在病中委托儿子徐建林先生、儿媳朱清宇女士提供了一组珍贵的照片。

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冗务缠身,匆匆命笔,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志超

2010年12月15日初稿

2011年6月15日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