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外名篇
19398400000024

第24章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阅读提示:

这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但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该诗轻盈飘逸,却总是掩饰不住现实的悲伤,情感深处隐伏着一丝淡淡的失落。这首玲珑小诗,在徐志摩的诗追求美的历程中具有转折性意义。按照著名诗人卞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每节的第三句、第四句则都是两个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徐缓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思考练习:

1.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有人认为这首诗仅仅是一首爱情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与理由。

我的留言板

加深理解: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上“新月派”诗人之一。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识渊博的教授,却在风华正茂之年,遭遇不测,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徐志摩之死实属偶然,而契机却在南京,即中国航空公司赠予的一张免费乘机券。

1930年秋季以前,徐志摩除作诗、编刊物以外,还在上海光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任英文系教授。在南京中央大学开“西洋诗歌”“西洋名著选”等课。这年秋天,他应北京大学教务长胡适的邀约,辞去南京中央大学课程,到北平做北大教务。从此便频繁地来往于北平与上海之间,南京成了他的中转站。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又从北平南来,13日到达上海,14日到画家刘海粟处看他的海外归来新作,18日便乘早车来南京,转车北上。

当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以后,时局混乱,瞬息万变。这一天徐志摩在车上看报,得知南京戒严,便决定暂留南京,另定行止。他于九时半先到韩湘眉家聊天。原拟搭乘张学良先生专机北去,但因情况有变,张学良不便即返,于是复拟乘车。心绪不宁的徐志摩,忽然又想到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徐志摩当时名声很大,中国航空公司财务组主任保君健就曾送免费乘券给他。这次困居南京时,身边正好还有保君健赠的一张票,于是决定第二天乘飞机北上,当晚就住到离机场很近的何竟武家中。

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叫“济南号”。“济南号”是1929年从美国购入的。19日上午8时,济南号在南京装载邮件四十余磅,由飞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璧堂驾驶出发,10时10分抵徐州。徐志摩利用停机的空隙给在上海的夫人陆小曼发去一封信,称头痛不欲再行。但是他看天空晴明,想到北大校务,旋又登机,从l0时20分起继续北行。不料该机飞抵离济南50里的党家庄附近上空时,死神便向他招手了。这时忽遇漫天大雾,进退俱属不能,以致飞机碰触山顶,机油四溢,燃起熊熊大火。飞机师王贯一、梁璧堂与徐志摩均遇难,3人均为36岁。收殓时仅发现徐志摩头部左额有一焦洞。杨杏佛挽志摩联有云:“红妆齐下泪,青鬓早成名,最怜落拓奇才,遗爱新诗双不朽;小别竟千秋,高谈犹昨日,共吊飘零词客,天荒地老独飞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