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扎克伯格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19390900000023

第23章 药食同源,本草养生乐趣也在吃喝之间(4)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直接给吃姜得了,还用糖干什么?生姜有辛辣之味,一般人不爱吃,但多数人对甜的东西“情有独钟”,而红糖性温味甘,有暖胃、祛寒的作用,且红糖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所以与生姜一起熬成红糖水,不仅好喝,还能祛寒防病,一举两得。

第三回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康乐之间也

佳酿适度饮,以酒养生其乐无穷

我国古人用酒作为养生之物的习惯,早已有之。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记述了大观园里的酒经。《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吃了螃蟹后觉得心口痛,就想要喝口热热的烧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酒。宝玉忙令将那“合欢花浸的烧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有安神、解郁等功效,能够祛除寒气,而且对黛玉的多愁善感、夜间失眠也有独特的功效。另外大观园里的养生酒还有屠苏酒,它是采用赤木桂、防风、蜀椒、桔梗、大黄、赤小豆等浸泡而成,具有祛风寒、清湿热及防病作用。

而酒除了能够直接饮用来养生,也能作为药引,能达到增强药效的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这说明,早在古代,中医就已经认识到了酒对于药效的增强作用。

酒如何来增强药效呢?它可以使血脉畅通,能够引药上行,使人体能够更好地吸收药物成分,从而可使药效充分地发挥出来。中药都比较苦,人们往往难以下咽,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如果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

李时珍认为,酒性善走窜,可宣和百脉、舒筋活络,宜酌情酿药服用之。《本草纲目》记述了很多药酒,明确标明的药酒有80种之多,这些药酒中,有补虚作用的人参酒等24种;有治疗风湿痹病的薏苡仁酒等16种;有祛风作用的百灵藤酒等16种;有温中散寒,治疗心腹胃痛的蓼汁酒等24种。各种花果露酒在《本草纲目》中有30余种,如人参酒、虎骨酒、五加皮酒、枸杞酒、鹿茸酒、葡萄酒等。

不过喝酒也有适宜的时段,一般而言,秋后和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也最适合服用补酒。补酒性温,有温阳散寒、补养气血、调补肝肾等作用,对阳气虚衰、气血双亏、肝肾不足的人最为适宜。而补酒到春天阳气上升、气候转暖时,一般不宜再服。另外,阴虚阳旺、有低热表现的人,高血压患者以及孕妇和儿童不宜服用。

酒再好,也必须酌情饮用,过量也会伤身。

薏苡仁酒——祛风湿,壮筋骨

《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薏苡仁,它也被称为米仁、六谷或者菩提子。薏苡仁可以健脾除湿,能医治由于脾虚、湿气缠身而导致的各种病症,比如食欲不佳、便溏、水肿、小便不利。薏苡仁经常与清热解毒药一起同用。而用薏苡仁泡酒可以主治腰痛、膝痛等,且祛风湿、强筋健骨。

薏苡仁酒的做法:

材料:薏苡仁4克,白砂糖20克,蜂蜜30克,白酒500克。

制法:先将薏苡仁放入石磨内,用小石臼将薏苡仁捣碎或碾成粉状,然后装入布口袋中,扎紧袋口,待用。取干净容器,将糖、蜂蜜放入,加少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装有薏苡仁的布袋放入,再将白酒放入,浸泡30分钟,搅拌均匀。将容器盖盖紧,放在阴凉处储存30天,即可启封饮用。

备注:《太平圣惠方》上记载薏苡仁酒的古方:薏苡仁3两,防风2两(去芦头),牛膝3两(去苗),独活2两,生干地黄2两,黑豆5两,合炒令熟,当归1两(微炒),酸枣仁3分(微炒),芎1两,丹参1两(去芦头),桂心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2斗,渍5~7宿。

五加皮酒——温补肝肾祛寒湿

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说起五加皮酒,熟悉酒文化的朋友都知道最有名的就是致中和五加皮酒。传说,东海龙王的女儿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不过他们的生活很清贫,于是公主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酒的配方,于是公主偷偷告诉了他神仙的酿造方法:“一味当归补心血,去淤化湿用妾黄。”《本草纲目》中记载,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其中包含了十二种中药,这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

不过现在五加皮药酒的配方有多种,功能各有不同。以下五加皮酒方是最常见的配法,定时适量饮用可以聪耳明目、祛虚补脾肺,虚劳衰弱者饮之最宜。

五加皮酒的做法:

材料:党参0.6克,陈皮0.7克,木香0.8克,五加皮2克,茯苓1克,川芎0.7克,豆蔻仁0.5克,红花1克,当归1克,玉竹2克,白术1克,栀子22克,红曲22克,青皮0.7克,焦糖4克,白砂糖500克,肉桂35克,熟地0.5克,脱臭酒精5000克。

制法:将党参、陈皮、木香、五加皮、茯苓、川芎、豆蔻仁、红花、当归、玉竹、白术、栀子、红曲、青皮、肉桂、熟地放入石磨内,用小石臼将其捣碎或碾成粉状。取干净容器,将白砂糖、焦糖放入,加适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将党参等物放入,搅拌均匀,浸泡4小时后,再将脱臭酒精放入,搅拌至混合均匀,继续浸泡4小时。将容器盖盖紧,放在阴凉处储存1个月,然后启封进行过滤,去渣取酒液,即可饮用。

枸杞酒——护肝又明目

枸杞酒是中国传统家庭里常备的养生酒。《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具有滋补虚弱、益精气、祛冷风、壮阳道、止泪、健腰脚等功效。用枸杞泡酒,常饮可以筋骨强健、延年益寿。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枸杞的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这种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另外还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耐缺氧、耐疲劳等作用。

枸杞酒的做法:

材料:枸杞子,白酒。

制法:选取成熟枸杞,挑除发霉变质的劣质果和其他杂物。用清水洗去灰尘等杂质,然后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备用。将晒好的枸杞碾碎,露出种子。将破碎的枸杞放入容器内,再注入白酒,一般比例为每1000克白酒加300克枸杞,搅匀封口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开始时每2~3天搅动1次,7天后,每2天搅动1次,浸泡2周后即可过滤。将泡制好的酒缓缓地通过绢布或纱布(需用4层)滤入另一个容器内,最后将枸杞用力挤压至无酒液滤出时将其扔掉。把过滤好的酒液放置7天后进行2次过滤,绢布需用2层,纱布需用6~8层;如上所述缓缓过滤,这时得到的液体应为橙色透明的液体,置于阴凉处密闭放置30天。

仙灵脾酒——益肾壮阳通经络

大家可能对“仙灵脾”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它还有个名字叫“淫羊藿”。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在采药途中,忽听一位老羊倌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与母羊交配次数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

陶弘景找到这种植物,经过反复验证,证明它具有很强的补肾壮阳之功。陶弘景曾说:“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本草纲目》中记载:“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

淫羊藿也可以入酒。《本草纲目》载仙灵脾酒:“益丈夫兴阳,理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三日,逐时饮之。”可以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

仙灵脾酒的做法:

材料:仙灵脾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将仙灵脾洗净,装入纱布袋中,然后放入酒中浸泡,3日后取出。每次饮10~30毫升,每日1次,睡前服用。

备注:凡阴虚火旺者,不宜饮用此酒。孕妇忌用。

天门冬酒——通利血脉,延缓衰老

《本草纲目》中记载:“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气。”所以天门冬可以补肾益津、通血脉。用天门冬入酒制成天门冬酒,有很好的补益功效。《本草纲目》说天门冬酒“补五脏,调六腑,令人无病”。而且,制成酒以后,能够抑制天门冬本身的寒气。

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可以适当服用天门冬酒,有通利血脉的功效。而健康人服用天门冬酒,则可以延缓衰老,还有美容之功。

天门冬酒的做法:

材料:天门冬100克,适量白酒。

制法:将天门冬洗净,去心切碎,放酒瓶内,加酒至瓶满,盖好摇动酒瓶,浸泡半月即可饮用。

菊花酒——滋肝补肾祛头风

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古时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必饮、消灾祈福的“吉祥酒”。而且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菊花酒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

甘菊花辛、甘,能够疏散风寒、平肝明目。而将菊花制成酒,借酒的走窜之性,能够治头风、清头窍,而加入地黄、当归、枸杞子,还可以起到滋补肝肾的作用。

菊花酒方1:

材料:菊花、生地黄、枸杞根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曲适量。

制法: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减半,备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待温,同酒曲(先压细)、药汁同拌,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备用。

每次温服10毫升,日服3次。能够壮筋骨、补精髓、清虚热。

菊花酒方2:

材料:甘菊花500克,生地黄300克,枸杞子、当归各100克,糯米3000克,酒曲适量。

制法:将前4味水煎2次,取浓汁2500毫升,备用;再将糯米,取药汁500毫升,浸湿,沥干,蒸饭,待凉后,与酒曲(压细)、药汁拌匀,装入瓦坛中发酵,如常法酿酒,味甜后去渣即成。

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2次。本品养肝明目、滋阴清热,用于肝肾不足之头痛、头昏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手足震颤等症。

第四回 家有本草,幸福安康——家庭必备的中草药

生精补髓当属关东三宝之一——鹿茸

鹿茸可是“关东三宝”之一,非常珍贵,因为它是大补之药。现代有些人要么天生就虚弱,动不动就感冒;要么就容易疲劳,动不动就疲惫;要么就是久病不愈,总是踉踉跄跄,这个时候鹿茸就可以大显身手,帮你渡过难关。

据《本草纲目》记载:“鹿茸味甘,性温,主病下恶血,寒热惊悸,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它主要用于治疗虚劳羸瘦、神经疲倦、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溃带下,还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等。目前鹿茸主要被用于全身衰弱、年老或病后体弱,或病后恢复期。

那么鹿茸怎么吃呢?最常见的就是煲汤了,取鹿茸片5~10克,与鸡(鸭、鹅、鸽、猪、牛、羊)肉、大枣、枸杞、莲子、百合、当归、人参等随意搭配,放入电饭煲或沙锅内炖3~5小时,之后食用。另外,你还可以用鹿茸来泡茶、熬粥、泡酒,只要坚持食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再介绍给大家一款补肾壮阳的药膳——鹿茸鸡汤。

材料:鸡肉400克,肉苁蓉15克,熟地12克,菟丝子10克,山萸肉12克,远志10克,淮山12克,鹿茸3克。

做法:将鸡肉洗净、斩块,与鹿茸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2小时,备用。然后将肉苁蓉、熟地、菟丝子、山萸肉、远志、淮山分别用清水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煎汁,汤成去渣留汁,把药汤冲入鸡汤中,调味服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也有不适合服用鹿茸的人群:

1.外感风寒及外感风热等外感疾病者均不宜服用鹿茸。

2.肾有虚火者不宜服用。

3.内有实火者不宜服用。

4.高血压、肝病患者慎服。

在这里要提醒你的是服用鹿茸时最好不要喝茶、吃萝卜,也不要服用含有谷芽、麦芽和山楂等的中药,这些食物都会不同程度地削弱鹿茸的药力。

钩藤平肝息风降血压

钩藤又名莺爪风,在叶腋处有弯钩,故名钩藤,以带钩茎枝入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平肝解郁类中药。中医学认为,钩藤性味甘、微寒,入肝、心二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但古代医家认为其气轻清,故多视为小儿的专用药,正如陶弘景指出:“疗小儿,不入余方。”后世中医学家不断拓宽它的应用范围,现已成为内、儿、妇科的常用药。近代医家也多用钩藤治疗肝炎患者的心烦意乱、性情暴躁、左胁疼痛,同样取得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