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19390600000018

第18章 【人生有情,今生有幸】——分享,让人格时时更新

人人都有一份,才是真的拥有

【大师如是说】

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梁漱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这份快乐也会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有了美好和幸福,不是独自一个人享受,而是和大家共享,并且把美好和幸福分送给每一个人,直至大家人人都有一份了,自己却变得一无所有,这种一无所有才是真正的拥有!

一位年长的施行者曾经讲述了这样一次经历:一次在去美国西部的施行途中,他恰好坐在一位年迈的妇人旁边,这位老妇人时不时地从敞开的窗户中探出身去,从一个瓶子中把一些粗大的盐粒洒在路上——至少在他看来是如此。当她撒完了一个瓶子之后,又从手提包里把瓶子灌满,接着继续撒。听他讲述这一经历的一个朋友认识这位老妇人,并告诉他,这位老妇人极其喜欢鲜花,并且一贯遵循一个信念:“请在你旅途所经之处撒播鲜花的种子,因为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在同样的路上再次旅行。”通过在自己的旅途中撒播鲜花的种子,这位老妇人为原野增添了美丽。正是由于她热爱美、传播美,使得许多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令寂寞的旅人耳目一新。

对那些懂得并欣赏美的人来说,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巨大而精美的、充满着魅力的宫殿。横展在我们面前的大自然,是这样庄严、美丽、可爱。在这里有轻风在驰骋,有泉流在激溅,有鸟儿在鸣啼,风的微吟、雨的低唱、虫的轻叫、水的轻诉,显得是那么抑扬顿挫、长短疾徐,再加上夕阳的霞光,花儿的芬芳,高山的宏伟,彩虹的艳丽,空气的疏爽,构成了足以让天使陶醉的画面,而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又怎能不像喝了醇酒一般呢?

但是,这种美丽和恬静如果只是一个人独自欣赏,就会失去它本该有的意义。得尝其间的快乐,不是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而是与他人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只有心中充满了与人分享情感的人们,才能真正地发现它们、欣赏它们,并拥有它们。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大师如是说】

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责任与奉献,与朋友一起分享,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你便能从中体会生活的意义。

——东方学大师、北大终身教授季羡林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起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越来越富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很难学会与人分享。在4+2+1的家庭组合里,4位老人、2位父母都会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孩子。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往往会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没有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人们在反思这样的例子其实也经常出现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也在忧虑,孩子总要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学会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满足,那么又怎么会与他人一起患难与共,共同抵挡生活的风风雨雨呢?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这两人各凭本事,一展身手,不久,都大有收获。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几分羡慕,于是都去附近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毫无成果。

那两位钓鱼高手,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协议。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地被人围着,备受尊崇。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享受到这种为人们服务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分享并不是要我们失去很多,而是能够分享到更多。学会分享生活中一切,不仅包括困难与痛苦,还有成功与喜悦,这样才更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温暖,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这个社会时刻被温情所环绕。

共植美丽,共享芬芳

【大师如是说】

人不能只为了自己,要把自己贡献出来,贡献给你的国家,你的朋友,把自己的所获分享给周遭的人。

——著名学者南怀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高贵也是这样,没有一种高贵可以遗世独立。要想保持自己的高贵,就必须拥有高贵的“邻居”;要想拥有一片高贵的花的海洋,就必须与人分享美丽,同大家共同培植美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华贵。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对这种名贵花卉,商人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第二年的春天,他的这种名贵的花已繁育出了五六千株,但他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略小不说,还有一点杂色。到了第三年,名贵的花已经繁育出了上万株,令他沮丧的是,那些花的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很多,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没能靠这些花赚上一大笔。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百思不得其解,他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问他:“你的邻居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 “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了这种名贵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邻的花圃却种植着其他花卉,你的这种名贵之花被风传播了花粉后,又沾上了毗邻花圃里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所以你的名贵之花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不雍容华贵了。”商人问植物学家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播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于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种分给了自己的邻居。次年春天花开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想要有名贵的花园,就必须让自己的邻居也种上同样名贵的花。精神世界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想要维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如果不懂得和别人分享,就只能是孤芳自赏,甚至背上自闭与不通事理的骂名。

有时候,分享并不是多么伟大的情操。“阴险”一点说,分享是为了在我们需要时的得到,给自己一个好人缘和和睦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分享中,我们得到的远比分享的多得多。所以,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时,我们的目光不要太短浅,心胸不要太狭窄,学会分享,这其实是一项大智若愚的“长远投资”,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形象,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我们在这个人情味十足的社会中立足并发展。

谁都不可能独占任何东西

【大师如是说】

越是珍贵之物,越需与人通向,这种伟大的行为可以增加人的品德。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

以色列有两个内海——加利利海和死海。这两个内海虽然相隔不远,但周围的景致却是大相径庭,加利利海周围一片生机盎然,而死海周围却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一片死气沉沉。究其原因,发现加利利海的水有流进,也有流出,而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处,它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对岸是约旦的领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水的比重很大,当人们掉进去时,身体会自然浮起而不会淹死。死海的水中无鱼,也没有其他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有很多生物,海中盛产一种“圣彼得鱼”,这种鱼虽然外观丑陋,可是肉味鲜美,已成为该地名产。加利利海边餐厅林立,都以售圣彼得鱼为主,来游览的旅客们常常在此大饱口福。

加利利海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没有这么活跃。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一只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到其岸边去喝过水,因此,人们才会称之为“死海”吧。

两者为什么形成如此差别呢?

先哲们的解释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归之死海。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经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

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只进不出,所以,生物都不愿意生活在其中,死海便呈现死气沉沉的景象。

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饮水,只取而不予,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因为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在人的一生中,也常常会遇到像死海这样只进不出的人。

人应该像加利利海那样活跃,经常给予,有进有出,这才是聪明人的处世之道,任何人都不可妄想独占所有的东西。

对我们来说,分享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既要接受他人的给予,同时也要注意把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不然就会像死海那样,心河一片死寂,并最终干涸。把分享作为人生的信条,它会带你走向快乐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