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19390300000008

第8章 青山好水若相知

1.为官忠州

微风拂过水面泛起了点点涟漪,而昭示着春意渐近的却是丝丝细雨。面对细雨,我们也许会生出几分忧伤,几许委屈与无奈。四季周而复始的轮回承载了多少的情感起落,饱尝了多少的悲喜无常后,白居易的心中沉淀了更多人生感触。只是,不知道生命的下一程,是阴雨霏霏,还是阳光满地。

被贬后的白居易,似乎仍未改那时文人士大夫的特有的本性,即使一度心如死灰,对朝廷失望,对理想绝望。然而一旦这种失落的心情散去,那种忧国忧民的情绪很快便会涌上心头,矛盾与纠结总是缠绕在心头,即使口中说着已经释然,但心中还是期待着再次接到任职诏书的那一刻的喜悦。

元和十四年,初春,那是一个充满魔法的季节,总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暖意,一场如丝细雨过后,世界洋洒着无限生机。

白居易那冰封已久的心,此时正充斥着暖洋洋的喜悦,他带着家人一起赴忠州上任去了。这一段旅程,是生命中少有的欢欣。在美丽的心情之下,所有的风景也更加柔和了。许久的郁结,也在那一刻被疏通,他仿佛觉得身体都变轻。他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再次被朝廷重用,更没有料想到的是,他所期待的事能如此顺利地向着自己所预想的轨道发展,并且这次为官忠州的经历,也注定要为他人生的轨迹中划上绚烂的一笔。

自从收到朝廷的委任书以来,白居易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了。他在临行前不久,特意带着自己真诚的谢意前往洪州,拜见了洪州刺史裴堪,他念及自己被贬到此地的这些年来,裴堪对他都相当照顾,并没有半点为难,因此白居易特意来辞别。

裴堪看到这些年俸禄并不丰厚的白居易,于是送给他许多官场上的用品,并且设宴款待了他。宴席间,少不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怀想。诸多感慨抒发而出,酒酣宴罢后,便各自奔向人生路途,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

白居易多年的夙愿终于如愿以偿了,但到了分别的时候,心中总是一阵酸楚。他忘不了这江州的美景,山间的寺庙,豁达的僧人,友爱的相邻。舍不掉自己曾经亲手建造的草堂,栽下的白莲。他知道,在他走后,这曾经生命中的一切,都会如序轮转,只是,那一切他都再也看不见了,繁华与颓唐都与他无关。

临行前的那天,本打算带着家人头也不回地一走了之,但怎奈江州的名士僧侣盛情难却,硬要为白居易设宴践行。于是一行数人在江边共饮了几杯酒,抒发了内心离愁别绪,傍晚的时候,暗红的夕阳照照耀着天地,白居易带着几分微醺的醉意,踏上了离开江州的船。船桨轻轻一划,扯着离思,载着浓愁,就直奔他的渴望而去。

他知道,这一去,或许与今日这些友人,就是今生的永别了,毕竟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一切答案,还要交付时光去回答。

初春的江州,傍晚时分竟也有了几分微冷,伴着醉意,白居易恍惚间再次路过曾经几度游览过的庐山,幽幽暮色为庐山更添一份柔美,荡漾在他的脑海里,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酿成美好的回忆。

去忠州上任的路上要途径鄂州,而自己的老友李程就在鄂州任刺史,白居易觉得这正好可以通过此次机会与老友一叙往日的旧情。

白居易抵达鄂州后,李程在黄鹤楼上设宴款待了他,早已不胜酒力的白居易在几杯美酒的催化下,又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初被贬官江州时也曾路遇此地,而当初坐在黄鹤楼上却满是那下眉头上心头的苦愁。而今日在黄鹤楼上,高瞻远瞩的却是带给自己无限喜悦的光明前景。同样的景色,却是不同的模样。物是,人是,心境不同。

此次为官忠州,白居易的心情虽是喜悦的,但不免还是要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和仕途思虑一番。两次被贬的他在官场中看到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后,学会了任何时候都要懂得自保。如今的他早已走过了青春年少的热血时期,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铸就了低调行事的风格,他明白,知道得多了未必是好事,只有在任何情况下都懂得保全自己的人,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激荡的水花涤荡着白居易的心绪,逆水行舟多日的白居易终于抵达了忠州。在码头上,他遇到了即将离任的好友李景俭,同为被贬之人的李景俭,见到白居易后自然有同病相怜的感慨,如此一来,更加深了两人的感情。

从踏入此地的第一步起,白居易就对这片看上去较为荒凉的土地满怀信心,即使造物弄人,只要自己坚守着那份希望,无论处于何地,人生都会保留一番别样的风光。

2.一夕梦圆

迷离的苍穹变幻出百媚的娇态,但沉闷的暮色却一度让人意志消沉,每一个人都只是这浩瀚宇宙间的沧海一粟,时常被欺凌与讽刺腐蚀了心智,也虚度了许多不堪回首的流年。如今暮年的白居易虽然看惯了如沙尘般飘散的年华,却又决定重拾斗志,挥笔洒墨间泼洒自己满腔斗志,曾经平静如水的心境何时被文字缠绕在那夏日的灿烂,秋日的萧瑟,严冬的苦寒中。在这静默的文字下,迸发的激情。

忠州在当时只是一个面积不算很大,并与境外接壤的下州。依靠着与边境的少数民族发展着小商品的贸易而维持着当地并不富裕的生活。远远望去,忠州作为一座山城,自然也少不了其独有的特点,四面环山,在高低起伏间却又凸显得错落有致。

这个边境小城远没有江州繁华,但既来之则安之,白居易还是深感皇恩浩荡。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了。首先,白居易感谢皇上能够在多年以后还能想到他,给予他一个州官的职位。其次,他在这个荒野地方还能感激皇上的恩泽,还是希望皇上有朝一日能再次提拔他,让他重返长安,重回朝堂。

其实,江州司马只是一个附属官,白居易在任职期间,并没有太多作为,因为这个官职使自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自己只是一个附属官,况且自己的上司平日对自己非常关照,他自然不能过多地插手当地的事情,如今上任忠州却全然不同。白居易作为这忠州的一州之长,必须亲力亲为,为当地的百姓谋福利,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也是为了能够重返长安而要干出一番业绩。

不久后,在白居易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后,他提出了两点政策,一要大力发展农业,同时减轻百姓的赋税压力。二要使用适度宽松的刑法,使百姓拥有足够的自由与人权。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当地的面貌焕然一新,白居易这个新上任的州官,自然也受到了百姓的拥护与爱戴。

日夜忙于政务的白居易暂时无暇顾及自己曾热爱的佛学了。他已将佛经暂时收起,置于屋脊之上。再入了仕途,也就又走上了红尘路。佛门,也就越来越远了。

虽然他从离开江州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怀念当地的那些僧侣朋友,但这些年来在佛海醉舟,早就让佛学的感悟长留于心间。他只希望僧侣朋友们能好好照顾他倾注了心血的草堂和白莲,待自己回到江州的时候,还能在那片清净之地重拾当初的那份宁静。

入秋后,天气转凉,边境之地谈不上什么秋高气爽,冷清的环境让他想起了挚友元稹。白居易也听闻了好友元稹刚刚痛失了最疼爱的小女儿,此时恐怕最需要友人的安慰。而自己在忠州,只好靠着与元稹偶尔的书信往来排解孤独寂寞安慰老友。

在经历了秋天的寂寥之后,等待白居易的还有冬季的严寒。白居易还在担心元稹是否能在短时间内从丧女的悲痛中解脱出来,而当他得知元稹已经被召回长安并授予膳部员外郎的时候,他从心底深处为好友能重返长安而高兴。

祸福总是相依的,这年的十二月,身为朝廷宰相的崔群突遭奸人陷害,被贬出长安。白居易为老友的不幸遭遇而感慨,也知道自己回朝的希望再次渺茫了起来,因为朝廷中又少了一个可以援引自己的人。然而,命运的起承转合是他无法预料的。朝中的变化要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元和十五年,宪宗暴毙,而他也正是亡于他所热爱的神仙之说。奸相皇甫镈早就听闻宪宗喜好神学,贪图长生不老,于是他就向宪宗推荐道士所炼的丹药,宪宗正是因为服用了丹药,中毒而亡。宪宗死后,太子李恒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内部争斗,登上了皇位。新帝继位,带来的定是又一次政治洗牌。

白居易期盼着随着穆宗的即位,能有好消息传来,但日复一日的等待,只等来了元稹的好消息,元稹被提升为祠部郎中。白居易听说好友高升,自己当然为之高兴,但反观自己,还在这荒凉的小城中苦苦煎熬。上任之初的那份积极与热情,早就消散在这无尽的等待中了,他的意志在一天天消沉下去,身体也消瘦了许多,行为举止也变得随意。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感觉自己不再被重视,受了冷落,没有得到渴望的存在感。

心情低落的白居易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钱徽身上,但没想到钱徽却是自身难保,也被贬官出了长安。官路上最后的救命稻草断了,他的渴望再一次地落空,只得独自子游荡在官场的急流中,随着命运沉浮。

一生的凄凉侵蚀了他仅存的意志,万念俱灰的白居易忘记了枯木也有再逢春天的时候。

这年初夏,万念俱灰的白居易早已做好了准备,在这个荒凉的地带度过余生。但穆宗却下诏提拔白居易为尚书司门员外郎。

这个紫嫣红的季节本应分外妖娆,但在清冷的时光中,却偏偏加入了他匆匆而过的脚步,在暮色的剪影中透射出一种慵懒,愈发地没了生机。在娇艳的阳光里,晒成死灰,可当风儿轻轻地拂过,雨露甘霖到来,又会芬芳起来。

3.春风得意

人生就是得意与失意的结合,如果得意是高山,失落时就是山谷,凡是山川,皆会出现山峰和山谷交替的景象,由此构成了错落有致的落差美。也才有了花开花落的欢欣与怅然,成就多味人生。

花开时,落英缤纷,满树飘香,但总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那天。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落花是一种结果,一种生命的逻辑。人生亦然,平静地看待得意和失意,没有晴空万里就享受雨雪所带来的意境,没有荣华富贵就享受粗茶淡饭的平淡,如此看来,失落又奈何。在经历了人生沧桑后,白居易已经逐渐学会了命运给予的悲喜。坎坷时,他静心等待,寂静地咀嚼心绪,欢喜事,他笑容以待,顺从命运花开。

刚刚接到了诏书的白居易心情大有好转,不像从前那般沮丧,而是兴致勃勃地换上了新官朝服。心情为之振奋的他将忠州的景物也都赋予了美的感受。临行前,他还特意到当地游览一番,让这短暂的任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启程的号角已经吹响,白居易兴致勃勃地带着家人再次踏上了返京的道路。而他所日思夜想的长安,也正以积极开放的胸怀迎接着那些曾被贬官的有识之士。

白居易回来了,他的好友们钱徽、崔群等人也都顺利地被召回,由此可见当时的政治氛围是相当宽松的,也是对白居易等进士集团的人是相当有利的。穆宗任用的两个宰相,都是进士出身,倡导革新的。

曾经与白居易同朝为官的这些挚友也尽数在朝中任职,即使官职不大,但却为白居易提供了一个好的政治环境,让他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初为司门员外郎的白居易在短短四个月后,就连升两级,升为正六品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从此便可直接参与军政要务,起草一些军机诏令。由于当时出任知制诰的都是白居易的老朋友,例如元稹、李宗闵、王起。白居易日日与几位老友工作在一起,喜悦的心情自不必多说,自然也干劲十足。

转眼间,穆宗即位已经一年了,改年号为长庆。长庆元年,高官厚禄的白居易在长安终于圆了多年的心愿。然而,命运却不愿意给白居易一段平稳的旅途。

仕途上正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却在此时屡遭噩耗,挚友李建与世长辞,这对他的打击很大。白居易曾因此一度颓废,再次沉沦于佛海之中。

初春的长安虽不及江南的气候宜人,却也渐渐有了些暖意。但这些都不足以温暖此时白居易寂寥的心,他开始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思念远在江州的僧侣们,于是他将这份思念化作诗歌,寄往江州。《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诗中不难看出白居易既为人生在世,辛苦追逐一生的终究还是那些浮华不实的东西而深感无奈,也为曾经白莲结社时,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十八人中,如今独少了自己一人而深感惭愧。

每年的初春,朝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进士考试。进士考试也是每一个向往为官之人必然的选择。

白居易曾是这万千考生中的一人,而如今岁月洗礼下的白居易已然成为了今年考试的考官。本次考试由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考试的结果在朝中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由于元稹、李德裕与李宗闵等人已不睦多时,而这次考试的及第之人大多都为朝廷重臣的亲属,因此元稹等人上书穆宗,说考试不公,要求复试。

复试的结果正中了李宗闵等人的下怀,首次考试中高中的人员竟相继落榜,由此可以看出考试确实存在舞弊现象。穆宗大怒,立即贬谪了钱徽、李宗闵等人。

对于钱徽被贬,白居易感到相当的内疚,因为正是白居易亲自主持的复试。然而钱徽被贬的地方,正是白居易无限怀念的江州。

临行前,白居易告诉钱徽,自己曾在江州修建了一座草堂,若是感到心中苦闷无处宣泄,就到草堂去坐坐,那里的清静,足够净化内心。为了送别钱徽,他还特赋诗一首《钱侍郎使君以题庐山草堂诗见寄因酬之》“殷勤江郡守,怅望掖垣郎。惭见新琼什,思归旧草堂。事随心未得,名与道相妨。若不休官去,人间到老忙。”这诗是为了宽慰钱徽。但仍可以看出白居易心中的归隐之意,如果不辞去官职,恐怕人生到老则无宁日。而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安宁的。

虽然如今身在官场不能归于山林佛寺,但是他也为自己另辟了清静之地。他在在远离皇城的一处购置的新宅院,许多人都嫌那地方太过于偏远,有人就说乐天为何不买到离皇城近一点的地方。可白居易却十分喜欢那里的环境,前有青龙寺,后有丹凤楼,他可以栽树种草,筑篱聚沙,凿渠引水。经过一番整修,他的宅院的环境呈现出一片清新、恬雅、幽静的景象。俨然成了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在送走被贬的钱徽后不久,白居易又迎来了自己升官的机会。白居易与元宗简同被封为朝散大夫,自此穿着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久后,白居易再次得到提拔,封为上柱国,这一官职在唐朝是正二品。不仅如此,白居易的妻子杨氏也被穆宗封为弘农县君。这些对于一生都在追逐名誉声望的封建士大夫来说,无疑是君主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封妻荫子,足可以光宗耀祖,造就一段流传百世的佳话。

白居易在重回长安这一年般的时间内,多次晋升,似乎有了平步青云的感觉,在获封朝散大夫不久后,又正是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标志着白居易从此走上了高官的行列。

但或许是多次被贬的缘故,白居易早就变得宠辱不惊了,面对短时间内的多次升官,他并没有因此洋洋得意,迷失自己,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量力而行,知足常乐才是最好的。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白居易自然谨记凡事要适度,如果像元稹那样为了争官而背弃朋友,甚至暗中投靠宦官就要得不偿失了。

4. 再逢江南

江南,是白居易岁月中的一段生命。即使只是白驹过隙,他也甘愿成为江南永恒的过客。若说此生还有未了只愿,那只愿来生化作江南三月如花飘零,如水潺潺的小雨,与江南再续今生已落地生根的萌芽之缘。

一路高升,风光无限的白居易此时却陷入了朋友之间的党派竞争之中。长庆二年,朝廷中再次掀起了人事变动,元稹与裴度同时被诏为宰相。虽然两人也曾是好友,但利益当前,元稹为了宰相之位与裴度争得矛盾重重。裴度这些年常年在河北一带,带兵打仗,平定藩镇叛乱,可谓劳苦功高。自从元稹出任宰相后,屡次向穆宗上书,说这些年军费的开支过多,为节省开支,建议削去裴度的兵权。

穆宗觉得元稹言之有理,于是判裴度为东都尚书,驻守洛阳。但不久后,河北因为少了裴度的镇守,再次爆发内乱。白居易看到元稹这种公报私仇致使国家出现内乱的行为觉得非常气愤,于是不再顾及多年好友的情分,向穆宗上书,痛陈元稹这种不耻的行为。

正当朝野上下为白居易这种不念私情,以国事为重的行为大加赞赏的时候,李逢吉看到元、裴二人争的如此火热,于是趁机诬陷元稹,上演了一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戏码,最终争得了宰相之位。

朝中的这一幕朋友之间两败俱伤的争斗,白居易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虽然自己重回长安后,一路上没有再遇到什么阻碍,皇上对自己也相当器重,但官场的尔虞我诈让他觉得身心俱疲,他已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满腔热血的少年,早已无心也无力再争斗了。于是白居易来到了宰相萧梚的府中,倾诉自己这种迫切想回归山林的心愿。在萧俛的府中,也恰巧遇到了自远禅师,经过自远禅师的一番开导,更加坚定了白居易请辞外任的决心。有感而发随即又赋诗一首,以表心志。“宦途堪笑不胜悲,昨日荣华今日衰。转似秋蓬无定处,长于春梦几多时。

半头白发惭萧相,满面红尘问远师。应是世间缘未尽,欲抛官去尚迟疑。”《萧相公宅遇自远禅师有感而赠》

几日后,白居易就将自己这一想法付诸实践之中,他向穆宗请求外任,穆宗起初非常不理解,但考虑再三,也觉得白居易这样正直的人,不论身处何地,都会有用武之地。并且,他早已将白居易视为近臣,自然也不能亏待了外任的白居易。于是让他到那个人间天堂,鱼米之乡杭州去任杭州刺史了。

白居易自幼与江南就有不解的情缘,少年时期独自漂泊在此地,对这里的美景过目难忘,小小年纪的他就曾有一个梦想,如果长大后能在当地任一刺史,日日与美景相拥,那将是何等的美事。如今看来,梦想照进了现实,一切都成真了。

接到任命的诏书后,白居易就带着家眷赶往杭州赴任了,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携家眷离开杭州了,只记得这次的心情与以往不同,即使是再次踏上被贬江州时所走的老路,也是怀有无限喜悦的心情。

白居易此行停留的第一站,也是被贬江州时所宿的那个位于蓝田县的清源寺。两次居住在此地,感受却大为不同。他在《宿清源寺》中就这样说过“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我生寄期间,孰能逃倚伏?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白居易一家在清源寺暂作停留后,就继续赶路了,途中路过紫霞兰若,这是他第三次路遇紫霞兰若了,第一次是被贬江州的途中,第二次则是从忠州回到长安的途中。而这次再次途经此地,不由得写下了一首《过紫霞兰若》“我爱此山头,及此三登历。紫霞旧精舍,寥落空泉石。

朝市日喧隘,云林长悄寂。犹存住寺僧,肯有归山客?”

出任杭州刺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杭州在当时属于一个大州,杭州刺史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位。白居易此次出任杭州刺史并不是作为被贬之臣,因此所经之地的各长官都争相宴请,热情款待,随着天气的变换,江上的风浪也逐渐变大,于是不得不将船行的速度减慢,直至十月底,白居易与家人才抵达杭州。

5. 诗酒西湖

杭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而闻名的,在众多名山大川秀丽的风景间,它以其独有的气质在静默中凸显。

白居易自己深知,穆宗让自己出任杭州刺史,一方面是为了不让曾经的近臣受委屈,才让他来到这物产富足,景色宜人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杭州是个大州,也是国家的粮仓,只有选派得力和放心的人手来才能保证皇粮的充足供给。

白居易为了报答穆宗的知遇之恩,自然要竭尽全力当好这一州之长,不负圣恩。经过认真的思虑后,白居易针对当前的形势和日后的工作目标,制定了两点工作方针,对上要为皇上分忧解难,对下要抓紧农渔的生产,确保皇粮的供应。

初到此地上任的白居易免不了要被政务缠身,时日长久,白居易的身体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病痛又开始侵袭他的身体了,日夜不眠不休地让他逐渐消瘦,面容也日渐憔悴。

在那个冬季,白居易的病情仍然不见好转。长庆三年的初春,杭州早已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气温逐渐回升,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为当地沉寂了冬季带来了生机。白居易在这个风景宜人的季节,病情也逐渐有了好转,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州郡的政治也逐渐步入了正轨,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了。这也使得白居易的心情逐渐地好了起来。

精神状态大有好转的白居易又萌生了游历的想法,或许是他天生独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总能感受到别人所不曾发觉的景物间独特的美。一首《钱塘湖春行》写尽了无数人向往的西湖美景。也成了千古的佳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正是记叙了白居易的那段美好旅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他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他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流连忘返了。

这是对西湖的一首婉转的赞歌,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一首明丽的诗,也让后世的春天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