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生物故事
19389400000016

第16章 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生物科学的传奇

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利”

1997年2月23日,英国伦敦新闻界报道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宣称,他们运用克隆技术——通过把单个绵羊细胞与一个未受精卵相结合——培养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没有父母的绵羊。这是人类克隆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穆特博士给这只出身奇特的小羊取名为多利。博士喜爱英国乡村歌手多利·帕顿,她一头金发,漂亮而性感。

世界各国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记者们蜂拥前往。他们是这样描述多利的:多利浑身洁白,长着细长弯曲的羊毛,粉扑扑的鼻子,左耳上系着一个红色小身份牌。多利生于1996年7月,出生体重为6.6公斤。如今,它年龄7个月,体重45公斤,发育正常,顽皮可爱。多利全然不知道自己的特殊身份,像其他小羊一样吃草、睡觉和欢蹦乱跳,它还从饲养员手中抢东西吃……

一夜之间,小羊多利成了世界上头号新闻“人物”!人们称多利为“The Lamb of the God”(上帝的小羊羔),是耶稣的第二次复活。

多利确实不是一只普通的绵羊,它的身世不像普通羊是通过雌雄两只羊交配后生产出来的,而是科学家用一个成年羊的乳腺细胞,经过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中间不涉及公羊母羊交配、精子卵子结合等性的问题,这样培育出来的羊称无性繁殖羊。多利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繁殖观,它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无性繁殖即体细胞繁殖在高等动物中的可能性。这无疑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甚至有人拿它与原子能的发现相比。

克隆技术之所以全世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与人们对“克隆人”的担忧密切相关。克隆技术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既然羊、牛的体细胞的全能性在特殊条件下能被激活,从而克隆出整个动物,那么,人也是一种哺乳动物,克隆人的成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人们担心,一旦克隆技术用于人体自身,就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生物原子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已经发出了禁止进行人类无性繁殖试验的命令。

其实,克隆技术是生物科学上的一个进步。科技的成果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如果人类能够理智和谨慎地利用克隆技术,那么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社会带入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麻醉药是怎样发明的

麻醉药是外科手术的“好朋友”。在麻醉药发现和发明前,许多外科手术是不能做的,就算能做外科手术,也会给病人带来无限的痛苦。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麻醉药,可算是中国后汉和三国时代的华佗了,他动手术前总给病人服用“麻沸散”,据说用了“麻沸散”可以做胃肠等大手术。

麻醉药最早是由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可惜“麻沸散”的单方没有能流传下来。很长时期以来,开刀动手术对病人来说,始终是痛苦万分的。直到现在,在英国伦敦医院里,还陈列着一座巨大的吊钟。100多年前,这吊钟就悬挂在医院大厅里,每当遇到病人手术时因为剧痛难熬而拼命挣扎时,就擂响这口钟,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就会闻声赶去,将那挣扎着的病人,死死按住,好让医生动手术。

那时,手术对医生还是病人,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如何消除病人在开刀时的疼痛,成为外科医学发展道路上必须攻克的大难题。

直到1799年,英国大化学家德维发现笑气能麻醉神经。1845年美国一些牙科医师利用笑气作麻醉药来拔牙,这可算是西方在外科上首先试用的麻醉剂。但由于对麻药的剂量不易掌握而常使药力不足,使麻醉的效果不很理想。

美国医师摩顿听化学家杰克逊无意中提起自己曾被乙醚汽熏入睡的事情,很受启发,摩顿猜想乙醚可能有麻醉作用。于是,他开始在动物身上做试验。摩顿让一条狗吸入乙醚蒸汽。几分钟以后,这条狗睡着了,失去了知觉和对疼痛的反应。几次试验后,摩顿高兴万分,他充分证实了乙醚的麻醉作用。

1846年10月16日,这是麻醉医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摩顿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术。手术开始了。病人经乙醚麻醉后,很快就昏睡了,手术十分顺利。美国诗人兼医生霍尔姆斯建议把这种镇痛药称为“麻醉药”。从此,动手术就不那么可怕了。由于乙醚麻醉有安全、稳定等优点,这个百年老药迄今仍在发挥作用,许多医院仍然用乙醚作全身麻醉剂。但乙醚作全麻药仍有它的缺点,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术就不能用它作麻醉剂。1847年,英国医生辛普逊和他的同伴邓肯及祁恩找到了另一个更优于乙醚的麻醉药:氯仿。 进入20世纪以来,麻醉药像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科学家们发现和发明了形形色色的麻醉药,真可谓琳琅满目,不胜枚举,它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1970年,中国医学家成功地采用中药洋金花等使一千多年前的麻沸散重放光芒,博得中外医学家的好评。

试管婴儿是怎么诞生的

很多人以为“试管婴儿”就是胎儿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在试管中进行的。其实不然,“试管婴儿”的实质是把妈妈的卵子从母体中取出来,放在“试管”中,然后与爸爸的精子结合,通过受精点燃生命的火花之后,这个生命的“火种”还要从“试管”中移回妈妈的子宫内,他与其他正常母体内受精的卵一样,在子宫内一天天长大,然后高高兴兴地走出子宫这个“摇篮”,开始漫长的人生之旅。卵子在玻璃器皿中受精的过程,很像化学家用试管作实验,所以人们就把这样得到的宝宝形象地称为“试管婴儿”。

第一个试管婴儿是何时诞生的呢?

英国一位火车司机约翰·布朗和妻子莱斯莉结婚以后,长期不能生育。妇科医生斯特普顿经过细心地检查,确诊是由于布朗夫人的输卵管堵塞了。输卵管被堵,卵巢里排出的卵子便不能通过输卵管被输送到子宫中去,因而布朗夫人当然就不能怀孕了。

斯特普顿又通过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发现,布朗夫人的卵巢是健康的,排出的卵细胞也是成熟的,惟一的障碍就发生在没有进入子宫的通道。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斯特普顿的脑海:如果将布朗夫人的体内成熟的卵细胞取出来,让它在母体外人工受精,成为受精卵,再送回到子宫里去发育,不就可以成功地孕育新生命了吗?

当然,这项技术和手术都是十分复杂的。于是,斯特普顿与剑桥大学的罗伯特·爱德华教授合作,征得布朗夫妇的同意,从布朗夫人的卵巢中取出成熟的卵细胞,放在特制的培养液中,并用布朗先生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卵细胞体外受精成功后,他们又不断交换培养液。直到受精后的第6天,受精卵已开始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胚胎。斯特普顿医生就在此时将这个胚胎放回到布朗夫人的子宫内膜上。胚胎在嵌入子宫内膜并得到母体营养后继续生长、发育,经过正常妊娠,布朗夫人终于在1978年7月26日顺利产下一个女婴。她金发碧眼、身体健康,被起名为露易斯·布朗。因为小露易斯形成胚胎的最初过程是在试管里进行和完成的,所以她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自第一个试管婴儿问世以后,全世界掀起了试管婴儿热,很多国家竞相研究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也越来越熟练。

垃圾也能做能源

炎炎的夏日,在沼泽地、污水池和粪池里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气泡从里面冒出来。如果用玻璃瓶把这些气体收集起来,点燃后,瓶口会出现淡蓝色的火焰。这种能够燃烧的气体就是沼气。

沼气是微生物在缺少氧气时,通过发酵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活性污泥,也可以在密闭的消化池中经发酵生产出沼气。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下,微生物产生沼气的速度很快。产生出的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甲烷占大部分,平均含量约为60%,二氧化碳平均含量为35%。沼气可作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及家庭和工业燃料。1立方米的沼气完全燃烧,可释放出5203-6622千卡的热量。

微生物是沼气发酵过程的关键因素。产甲烷的细菌种类很多,根据它们的细胞形态、大小、有无鞭毛、有无孢子等特性,可分为杆菌类、球菌类、八叠球菌类和螺旋菌四类。甲烷细菌分布广泛。在土壤、湖泊、沼泽中,在池塘污泥中,在牛、羊的肠胃道中,在牛、马粪和垃圾堆中,都有大量的甲烷细菌存在。

此外通过沼气发酵还可获得优质肥料。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综合利用沼气的广阔前景,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沼气利用。

天花恶魔是怎样制服的

法国著名的医生琴纳从小就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始行医,有一年他的家乡天花肆虐,夺去了无数的生命,琴纳很伤心,于是他一边行医,一边研究治疗天花病的方法。

琴纳通过学习知道,中国人已发明了往人的鼻孔里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并不安全,轻的留下大块疤痕,重的还会死亡。

有一次,乡村里有检察官让琴纳统计一下几年来村里因天花而死亡或变成麻脸的人数。他挨家挨户了解,几乎家家都有天花的受害者。但奇怪的是,养牛场挤奶女工中间,却没有人死于天花或脸上留麻子。细心的琴纳没有放过这个奇怪的现象,他挨个问挤奶女工生过天花没有以及奶牛生过天花没有。挤奶女工告诉他,牛也会生天花,只是在牛的皮肤上出现一些小脓疱,叫牛痘。挤奶女工给患牛痘的牛挤奶,也会传染而起小脓疱,但很轻微,一旦恢复正常,挤奶女工就不再得天花病了。

“怪,真奇怪。”琴纳在轻声地自言自语,“为什么得过天花的人,就不会再得天花了呢?难道这里有什么秘密吗?是不是得过天花的人就会有免疫力?”

琴纳由这一线索入手,开始研究用牛痘来预防天花。

1796年5月的一天,琴纳从一位挤奶姑娘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自己儿子的胳膊上。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一个月后,他又在儿子胳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尽管这样做非常危险,但是为了验证种痘的效果,为了制服天花这个恶魔,琴纳还是咬着牙将针扎进了儿子的肩膀。最后,奇迹出现了,儿子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

1798年,琴纳宣布自己的试验成果,可是英国皇家学会一些科学家根本不相信一个乡村医生能制服天花,有的还说接种牛痘会像牛一样长出牛尾巴,甚至像公牛一样眼睛斜起来看人……

面对无情的诽谤和攻击,琴纳不但没有动摇,反而更加坚信不疑。真理终究会被人们所接受,1801年,接种牛痘的技术逐渐被欧洲人所认同。这时英国政府终于承认琴纳的发现有重要价值,在伦敦建立新的研究机构——皇家琴纳学会,由琴纳担任主席。在这里,琴纳将全部精力投入研究工作,直到1823年逝世。世界因为琴纳而永远地脱离了天花的魔掌。

1977年10月26日,联合国卫生组织在索马里发现最后一例天花后,这些年在世界各地从没有发现一例天花病人。

1980年,联合国曾在内罗毕庄严宣告:“天花已经在世界上绝迹。”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特设立1 000美元的悬赏,只要发现一例天花病患者,就可得到这笔奖金。当然,至今也没有人领取这笔奖金。

这个肆虐几千年的恶魔终于从人类的视野里消失了。

巴氏灭菌法是怎么回事

1864年,作为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酒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很多葡萄酒、啤酒常常因变酸而被倒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酒商们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在这种危急时刻,拿破仑三世皇帝再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种巨大的损失继续发生下去了。他决定让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想办法挽救这一损失,于是就要求巴斯德对这种威胁酿酒业的“疾病”开展调查和研究。为此,巴斯德到阿波斯的一个葡萄种植园去研究这个问题。

根据在里尔研究时积累的经验,巴斯德很快找出了使葡萄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杆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想办法消灭这些杆菌同时必须保证不破坏葡萄酒的风味。于是,他开始了实验。巴斯德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入水中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既杀死杆菌,又保持酒的口味。就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巴斯德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60℃度左右的环境里,保持半个小时,就可杀死酒中的杆菌。

后来,巴斯德还把这种方法应用到防止其他酒类和牛奶变酸等领域,也取得了成功。这就是著名的“巴氏灭菌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

疟疾的克星——奎宁

奎宁,又叶金鸡纳硷,是大名鼎鼎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如果你打过“摆子”——疟疾,也许和它打过交道。奎宁是一种白色的粉末,味道很苦,因此,人们常常把它制成药丸,外头穿上一件“糖衣”,或者穿上一件透明的“衣服”——糯米纸。

在16世纪,欧洲人刚刚发现新大陆——美洲不久,大批大批的欧洲殖民者就涌向美洲,这些人都想到那里发横财。然而,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一到了那里,一种可怕的疾病——疟疾,却常常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不久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件奇事,那就是,长期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却很少因得疟疾而死亡。

这个谜到了1638年才被解开,当时西班牙驻秘鲁总督钦洪的妻子,得到了可怕的疟疾。在生命危险的时刻,一位秘鲁的印第安人医生,把她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他用一种欧洲人所不知道的、奇妙的树皮,治好了总督夫人的病。此后,又有许多人也被这种神奇的树皮救活了。

为了纪念这件事,欧洲人把这种奇妙的树皮叫做“奎宁”或“金鸡纳”,意思就是“战胜疟疾”。

后来奎宁树皮能治疗疟疾的事引起了德国化学家们的注意。他们经过近30年的研究,在1820年,终于从奎宁树皮中提取出一种白色的生物碱——“金鸡纳碱”(即奎宁),奎宁树皮之所以具有治疗疟疾的本领,便是含有它的缘故。这样,人们开始从奎宁树皮中,提取出纯净的金鸡纳碱,来作为治疗疟疾特的效药。金鸡纳碱的产量,迅速地增加到每年生产50万公斤!可毕竟奎宁树皮有限,所以人们又经过多年研究,终于能够人工合成“金鸡纳碱”,满足了人们对这种物质的需要。

会发电的人体能源

在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科学家已能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植物纤维素转化为酒精燃料,还能利用生物体发电制成“生物电池”。科学家还发现,人体上也具有生物能源,而这种人体能源也是可以利用来发电的。

法国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在修建公寓时,就在公寓入口的门廊处安装上履带式能量收集器,当人从上面走过时,就可将人走路时产生的能量收集起来,转换成电能供夜间路灯照明用。美国的一家超级商场则更先进,他们在商场入口处的转门下面安装了一套能量收集转换蓄电装置,顾客进进出出推动转门时发出的“力”(能量)全都被收集起来转化为电力,然后作为商场的电梯、电扇、照明用电的电源。

除了“力量”可以收集外,人体每天散发出的热量也可能被收集利用。科学家测算出,如果把一个人身上24小时内散发掉的热量收集起来,可以把相当于这个人体重的水从0℃加热到50℃。于是,一些科学家就开发起人体热能来。美国一家电信电话公司建了一座办公大楼,3000多公司员工在大楼里上班,而大楼每月向电力公司购买的用电量却比同等规模的办公大楼少得多。原来,这座大楼有自己的特殊“电源”。大楼里的各个房间的墙壁内都装有热能吸收转换装置,它能把大楼里3 000多人身上散发的热量都吸收起来,并迅速地转换成电能储入蓄电池,为电脑打字、办公照明、调节室温提供电力。

记忆能够移植吗

随着现代电脑芯片技术的日新月异,一些科学家试图利用最新的芯片技术,进行人脑运动记忆的移植。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进行了这一项目的实验。

输出记忆的是美国一名业余体操运动员西尼尔。他曾经获得全美大学生体操赛的冠军。他不仅平衡能力极佳,而且有良好的动作记忆能力,能记住大量的体操动作。输入记忆的是名因车祸损害了大脑平衡器官的中学生凯利。爱好运动的他,受伤后一下子变得站立不稳,动作不协调,甚至连走路时身体都歪歪扭扭。

这次实验使用的芯片,质量已大大提高,体积缩小不少,电能的控制也好得多。因此,实验室主任格罗夫纳感到成功的把握更大了。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神智与体力恢复正常后,凯利就想起床了,他的动作果然协调多了,同以前步履不稳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您是不是会许多体操动作?”格罗夫纳不失时机地问。

于是专家们将他带到一块大草坪上。

凯利以优美的动作,伸展了几下腰腿。接着,他跑了几步,纵身一跳——呵,一个漂亮的空中翻滚。

成功啦!格罗夫纳紧紧拥抱着凯利,激动得热泪盈眶……

可是,仅仅过了几天,凯利的运动记忆就迅速减退。一星期后,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会任何体操动作了。不过,他平时动作的协调性仍然比以前好得多。这是因为芯片的电能正在慢慢耗尽。

最后,为了凯利着想,格罗夫纳在芯片电能还没耗完时取出了芯片。因为电能一旦耗尽,芯片就无法取出了。芯片取出后,凯利同以前一模一样了。这场记忆移植的实验就这样结束了。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及时用摄像机拍下移植芯片后的凯利。

【科学实验室】

【实验一】听诊器

医生在给病人做检查的时候常会用听诊器,你想自制一个简易听诊器吗?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2个漏斗,一段橡胶管

实验步骤

1.将2个漏斗用橡胶管连接起来,保持密封。

2.将一头贴到小朋友的胸口,在另外一头你可以清晰地听到“咚咚”的心跳声。

实验大揭秘

人体内部器官发出的声波扩散开来,就变得非常小,就算你和朋友站在一起,也没法听到他的心跳声,而漏斗的作用就是将心跳的声波汇集起来,然后沿着橡胶管朝前运动,这样你就能听到心跳声了。

科学小常识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名叫雷内克的医生通过小孩的游戏触发了灵感,从而发明了最早的听诊器。雷内克医生又做了许多实验,最后确定,用喇叭形的象牙管接上橡皮管做成单管听诊器,效果更好。单管听诊器诞生的年代是1814年。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内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

【实验二】削过皮的苹果

削过皮的苹果会变成褐色,这是为什么呢?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苹果,水果刀,一片维生素C

实验步骤

1.将苹果切成两半,切面朝上放置,一面放上维生素C的粉末,另一面保持不动。

2.观察两片苹果的切面颜色有何不同。发现没撒维生素C的苹果的切面变成了褐色,而撒了维生素C的那一片切面颜色不变。

实验大揭秘

当水果的果肉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水果破损的细胞中的化学物质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会永远改变水果的颜色和味道,但是如果撒上维生素C,果肉将会与氧气隔开,这样果肉就不会改变颜色。

科学小常识

近代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实验三】蚊虫的叮咬

夏日的时候,蚊虫总是特别的多,有什么小窍门来止痒呢?

你需要准备的材料

肥皂水,清水,毛巾

实验步骤

1.被蚊虫叮咬后,先用毛巾蘸取清水擦拭。

2.给红肿处涂上肥皂水,你会发现不痒了。

实验大揭秘

蚊虫叮咬人之后,皮肤会红肿,然后感觉很痒,这是由于蚊虫给皮肤注射了蚁酸进去,所以特别的不舒服,肥皂水是碱性的,擦在皮肤上以后可以中和蚁酸的酸性。

科学小常识

甲酸,又称作蚁酸。蚂蚁分泌物和蚊虫的分泌液中含有蚁酸,当初人们蒸馏蚂蚁时制得蚁酸,故有此名。甲酸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起泡红肿。熔点8.4℃,沸点 100.8℃。由于甲酸的结构特殊,它的一个氢原子和羧基直接相连。也可看做是一个羟基甲醛。因此甲酸同时具有酸和醛和性质。在化学工业中,甲酸被用于橡胶、医药、染料、皮革种类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