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87

第87章 柳宗元(2)

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词特微婉。

——沈德潜《唐诗别裁》

·溪①居

久为簪组②累, 幸此南夷③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溪:指愚溪。

②簪组:古代官员插冠的簪和系冠的带子,此指官职禄位。

③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夜榜(péng):指夜里行船。榜,进船之意。

【赏析】

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柳宗元游览零陵西南,将冉氏所居的冉溪改名愚溪以自嘲,并迁居于此。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迁居愚溪之后的生活。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久居庙堂,身心被官事所累,诗人被贬于蛮夷之地,得以自由舒展,竟然发出了“幸”叹。居官被贬本是憾事,而作者反作高兴之态。诗句故作达观,大类于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意。但与陶诗的直抒胸臆不同,柳诗乃是反语,以此表现自己的不满与无奈。

此后,诗人开始描写日常闲适的生活:“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闲暇之时,与农圃为邻,偶尔穿行山林间,犹如隐逸之人。清晓,诗人下田翻耕田地里的杂草,草尖还挂着清晨的露珠。有时乘船出游傍晚归来,船儿停泊靠岸时,将岸边的溪石撞得“砰砰”作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诗人往来于山泽间,遇不到一个人,只有自己一人在辽阔的碧天之下,长啸抒怀。“来往不逢人”,甚至连渔樵之人都不可见,蕴含愤愤不平之气,表达了诗人孤寂愤懑的心情。而此处的“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中的“舒啸”大不相同。柳诗中的长啸,是诗人为了抒泄心中寂寞抑郁之情而为,不像陶潜文中蕴含着阔达舒愉的心境。

表面看来豁达闲适,实则以反语发泄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这是此五言古诗的显著特点。诗人强颜欢笑的心中,隐藏的是仕途失意的无奈与孤独无望的苦味。

【大师导读】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将柳宗元诗之况味一语道出。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此首分为二段,前四句为一段,首二句是述所以到这里的原因,三四句是说自己的行径。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叙早夜的行动。其中以“耕草”应“农圃”,“傍石”应“山林”,“楚天”应“南夷”。全诗都是从一“幸”字出发,结句尤其警辟。

——喻守真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的背景是无边无际的雪景,重点是孤孑一身的渔翁,于茫茫天地间渔舟独钓。这幅寒江独钓图表达了作者孤傲不屈的思想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对远景的描写。这里飞鸟不至,全无人迹。千山”和“万径”也是诗人刻意精雕的意象。山以千计,径以万数,诗人以巨大的数目,勾勒出浩渺苍茫的背景,这个背景似乎能延伸到整个宇宙空间,惊人醒目。“绝”和“灭”下笔沉重,将环境的死寂冷清刻画得越加鲜明。这种夸张的手法,摒除了一切杂乱的表象,有利于突显下文老翁的形象。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越是荒绝严酷,反而越能凸显了独钓老者的孤傲不屈。在如此阔大的环境里,一叶孤舟,一套蓑笠,一柄鱼竿,苍迈孤独的老翁泰然稳坐于这冰天雪地之间。这两句描写实际上也是柳宗元的情感寄托。诗人以“蓑笠翁”自喻,他垂钓于清绝的江雪里,正如柳宗元“垂钓”于严酷的政治环境中。而老翁泰然静坐的形象,也正是诗人孤高不折,坚忍不拔的志趣体现。

【大师导读】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故奇。

——孙洙《唐诗三百首》

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

——刘辰翁《唐诗品汇》

此二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故作奇险语,读了之后,似乎觉得咏雪景已完全无遗,下文已无话可说。不料他竟能别开境界,再从江面上设法,用孤舟独钓,来点缀雪景,天然的景物,一经凑合,便成一幅极妙的雪景图。

——喻守真

一个“绝”,一个“灭”,见出环境极度的清冷寂寥;一个“寒”,一个 “雪”,更给这清冷寂寥之境增添了浓郁的严寒肃杀之气。这里有冷,也有峭,是峭中含冷,冷以见峭,二者的高度结合,形成了迥异流俗的一尘不染的冷峭格调和诗境,而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正通过这冷峭格调和诗境表现出来,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袁行霈

在茫茫大雪中突出地写一个寒江独钓的老翁,隐然见出诗人高怀绝世的人格风貌。柳宗元的山水诗,尽管情景各有不同,但处处都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性格,同时也往往流露出被贬远荒的幽愤。

——游国恩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①清湘燃楚竹。

烟销②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④,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

①汲:取水。

②销:消散。

③欸乃:象声词,有两种解释,或指桨声,或指舟中人长呼之声。唐朝湘中地区有棹歌题为《欸乃曲》。

④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赏析】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是宋朝苏轼对柳宗元《渔翁》一诗的评价。这首古诗作于永州,于山水景物描写中,刻画了一个独处脱俗的渔翁形象,略抒作者其孤芳自赏,超脱世俗的政治失意情怀。诗境澄澈俊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描写渔翁夜晚宿于西山岩边,清晨汲取江水燃起枯竹煮饭。

作者贬居永州时,曾游览永州南郊,因喜南郊风景秀丽而移居于此,并作有著名散文《永州八记》。诗句中的“西岩”,疑即《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渔翁夜宿之处为人迹罕至的“西岩”,表现了其不随俗世,清洁独处的品性。“汲清湘”、“燃楚竹”,语句典雅,意境奇特,更衬托出了渔翁雅峻脱俗的品格。二句将渔翁食、用、住的物品及日常行为自然描出,不露情色,却隐逸仙绝,诗人自况之情哗然而外,开篇即入。

烟雾消散,山青水绿,刚刚宿于西岩的渔翁却了无踪影,只闻得一声橹棹嘎轧之声。“欸乃”,橹桨噶扎之声,或为人声。“烟销日出”不仅山水清晰可见,而且众物也将一览无余,但目之所及,却不见渔翁影迹,只闻棹歌之声,渔翁逍遥山水不履人迹的隐逸之态更增一层,表露出诗人避世而不弃世的心态。

事实上,应是“烟销日出”则见“山水绿”,“不见人”而只闻“欸乃一声”,但诗人却写“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种写法横生“奇趣”(苏轼语),使得诗境越发超拔。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写渔翁顺流而下及至中流,回看天边岩际之上,无心白云缭绕尾随而来。“无心”化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无心”,则随心随性。云“无心”,见渔翁“无心”;渔翁“无心”,即诗人“无心”。于山青水绿中,回看来时之路,只有白云相随。渔翁于自遣自歌的逍遥情怀中,流露出几分孤寂之情。

柳宗元的古诗多描写山水自然之景,受谢灵运影响很深。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评柳宗元诗得谢灵运山水诗之精髓。“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确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蕴。但二人虽际遇相仿,却诗心不同。谢灵运纵情山水,肆意遨游,是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柳宗元却是寄情愁于山水,个中不同在这首运思精密的古诗中即可见出。

【大师导读】

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惠洪《冷斋夜话》引苏东坡语

此诗气泽不类晚唐正在后两句

——刘辰翁《诗薮·内编·卷六引》

这首诗题目虽是渔翁,但其主旨却在写景,而神韵独步千古。究竟奇趣在什么地方?我们可说全在一个“绿”字,寻常所谓“诗眼”,就是指这等字面。试问不用“绿”字,换一个什么宇,才能胜过它?韩昌黎所谓“六字寻常一字奇”。读者试闭目一想,自然会觉得胜景在目,奇趣荡胸了。

——喻守真

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

——袁行霈

这里通过渔夫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的自由生活的境界。江上日出景色的变化尤其写得奇妙动人。

——游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