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19387300000004

第4章 杜审言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阳人。唐高宗咸亨进士,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诗以五律为佳,格律谨严,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杜甫的祖父。有《杜审言集》传世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赏析】

唐中宗时,杜审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杜审言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鸟语花香之时。看着江水滔滔向京,杜审言想到自己被贬他乡,不禁生起悲思,故作此诗。

眼前的春光使诗人回忆了往昔的春游,即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这句意为:那一年春日,于锦绣园林中,游目骋怀。明明是美好的回忆,诗人却用“悲”来形容,是因为诗人当下处境凄凉,他是在今日的“悲”中去追忆往日的欢乐。同时,他也通过昔日的游乐反衬当前可悲的处境。

“今春花鸟作边愁”从回忆写到今日的愁绪。鸟儿啼叫、春花绽放本应该是赏心悦目的景象,可却使诗人增添了流放边疆的愁绪。诗人缘情写景,采用反衬的手法,以“花鸟”衬托出诗人的“边愁”。

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句承前文回忆昔日春游乐事愈感今况悲戚,见花鸟作边愁的伤感,同时启发下文望湘水北流发出的感叹。无论是上文回忆还是下文的感叹,皆因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的途中。因此,本句亦是全诗中心所在。

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点破诗题,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突出诗的中心思想。

在整首诗中,诗人通篇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强化主旨。前两句通过今与昔、哀与乐的对比,强调愁绪;后两句是人与物、南与北的对比,京都与贬谪的边地对照,江水北流与诗人南窜相衬,突显诗人见春日花鸟而生“边愁”的深刻原因。

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可见这首诗对于七言绝句的定型、成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或说它标志着七言绝句开始走向成熟。

【大师导读】

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

——胡应麟《诗薮·内编》

杜诗第一联用今昔对照的写法。过去整天在园林里宴乐,现在怀念起来不胜悲哀。而今年春天的花鸟,却为我提供引起边愁的资料。第二联也用对照手法。湘水北流,而旅客南下。自怜京朝的人,今天被窜逐到南荒,不像湘水那样还能向北去。这首诗两联都是对句,也是绝句的一种格式。

——施蛰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赏析】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杜审言任职于江阴,其友人、时任晋陵县丞的陆丞作《早春游望》一诗,诗人以此诗和之。这首诗即抒发了诗人宦游江南时的感慨和归思。

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抒发了诗人宦游在外的思乡之情。诗人远离家乡在外从仕,也只有这样在外宦游的人,才会对异乡物候更新感到新奇。“独有”、“偏惊”二词并用极有韵味,生动再现了诗人春游时虽为新奇风物所惊却并不觉欢乐的矛盾心情。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承接上句“惊新”二字,描写了江南云水相依、花红柳绿的无限春光。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象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诗人描写了江南新春的物候变化,用来与家乡的景物作对比,突出“惊新”一词。全诗看似处处新,却饱含着诗人对故乡春天的深切思念。

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中“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上一句诗化用了西晋诗人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二句,将江南春鸟愉悦欢鸣的姿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下句中的“晴光”,即春光。“绿蘋”指浮萍。这句用自梁代诗人江淹《咏美人春游》中的“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暗示江南二月的物候比中原三月的暮春早了一个月左右。

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中“古调”指陆丞的原唱。诗人忽然听闻陆丞的唱曲,心中思乡之痛被勾起,不觉泪湿衣襟。此联同首联相呼应,点明诗思乡之旨。

此诗以优美景色来反衬诗人寡淡、哀伤的情感,尤其中间两联独特的景物描写,更使全诗丰满精妙。

【大师导读】

首句“独有宦游人”,第七句“忽闻歌古调”,妙在“独有”“忽闻”四虚字。——杨慎《升庵诗话》

初唐五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五言则“行止皆无地”,“独有宦游人”……

——胡应麟《诗薮·内编》

以“独有”、“偏惊”字样发端,便觉奇警。接着承“物候新”之意,极状“早春游望”所见美景,是全诗吃重处,最见功力。——陈贻焮《论诗杂著》

此诗为游览之体,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谓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

——俞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