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19385400000011

第11章 Facebook上市:财富盛宴

2012年,Facebook上市可以说是一场造富盛宴,包括马克·扎克伯格在内的公司元老、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风险投资人都赚得满钵金。但是,上市并不意味着成功,上市后的Facebook面临着更严峻的竞争形势和更高难度的挑战。

融资创科技公司之最

2012年新年伊始的一个早晨,天色未亮,整个硅谷还沉睡在一片静谧之中。天空中飘洒着雪花,这是新年的第一场雪。两边的咖啡馆里透出橘黄色的灯光,仿佛穿过窗玻璃,落在雪上,像童话世界一样。一直忙碌而有条不紊的硅谷难得地呈现出一派安宁之色。

Facebook总部紧闭着的大门突然打开,扎克伯格和他的二把手桑德伯格一前一后地走了出来。昨晚,Facebook董事会连夜召开了讨论Facebook是否上市及如何上市的会议,高层们讨论得很激烈,终于在会议结尾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会议结束后,扎克伯格又在办公室和桑德伯格召开了单独会议,直到清晨6点才结束。

一阵冷风迎面扑来,冻得扎克伯格使劲儿往大衣里缩了缩脖子。桑德伯格快步走到自己车前,扶着车门,再次确定道:“马克,那么Facebook上市的事儿就算定下来了吧?”

扎克伯格两手插在牛仔裤兜里,抬头看着不断飘落的大团雪花,重重点头说:“Facebook到了需要兑现承诺的时候了。你要知道,现在最迫切希望Facebook上市的就是那些风险投资家和天使投资人(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个人或者机构,属于自发的民间投资人)们,如果不上市,他们就无法获得收益。”

这之后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Facebook高层就上市事宜召开了近20次的会议,会议室的灯光经常一亮就到了凌晨。最终,大家拿出了一套堪称完美的上市方案,也写出了逻辑缜密的招股书。

2012年2月2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计划融资50亿美元。Facebook这次上市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公司公开募股交易,据估计,Facebook的市场价值在上市后将达到750亿~1000亿美元,打破了2004年谷歌上市融资19亿美元、市场估价230亿美元的纪录。并且Facebook如今的市场估价差不多是素有“硅谷传奇”之称的谷歌公司市值的一半,与麦当劳等老牌企业旗鼓相当。

在Facebook的招股书中显示,Facebook在过去的三年(2009~2011年)里,营业收入分别为7.8亿、19.7亿和37.1亿美元。专业人士预计,2012年Facebook的营业收入将超过60亿美元。截至2011年年底,Facebook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8.45亿人,日活跃用户则为4.83亿人,这8亿人之间建立起了近1000亿对好友关系。

尽管Facebook即将上市的消息一传出,就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也有不少风险投资界的业内人士站出来说,Facebook的真实市价并没有达到1000亿美元。但是那些清晰的数据在反映Facebook真实实力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极大的信心,几乎所有人都相信Facebook未来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扎克伯格持有Facebook超过28%的股份,是公司最大单一股东,按照Facebook上市后1000亿美元的市价来算,扎克伯格拥有280亿美元的身价。这一结果,使本来就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扎克伯格,一下子跃进到2011年排行榜的第九位,超过华人首富李嘉诚。

不过,年仅28岁的扎克伯格在面对Facebook上市带来的一片欢腾声和突如其来的财富时,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冷静和睿智。

在其后的数次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起:“上市对于公司绝不只意味着收益。要知道,有不少具备稳定发展潜力的公司就是在资本的驱使下,提前透支了自己的生命周期。”他心里清楚,公司上市融资除了能带给创始人和风险投资家更大的价值回报之外,是否真的能给高科技企业带来急需的发展资金仍是个未知数。

扎克伯格是个有远见的年轻人,他早已看清了Facebook上市对于自身的利弊。正因为这样,Facebook递交公开募股申请那天,扎克伯格那张标志性的笑脸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头版时,那笑容里确实带有勉强之色。

坦白说,扎克伯格将他一手打造的Facebook推向上市并非出自本意,他也是被迫的。因为美国证监会明文规定,任何一家公司股东人数超过500人,该公司就必须上市,在场外交易市场中进行股权登记,以便股东进行股权的交易和流通。显然,这对于一个需要稳定环境来成长的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扎克伯格此时就像一个自家闺女被强盗抢走当老婆又无可奈何的父亲,他苦心经营Facebook近8年,如今公司一上市,他就只是这家公司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一次公司集体会议结束后,扎克伯格苦着脸对桑德伯格抱怨道:“我们都知道,上市对公司投资者和员工来说是好事,但对公司本身而言通常并不好。公司一上市,作为CEO,我将担负起更大的赢利压力,无论股东还是员工都会更关注股价短期波动,而非公司的长期成长。同时,融资也会将公司从我控制中夺走,分给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不知名的股东。”

因此,扎克伯格仍旧坚持确保对Facebook的绝对控制,公司上市后,他仍将持有56.9%的股权。也就是说,在Facebook上市后的日子里,扎克伯格仍对公司有着绝对的掌控能力,也能够自由任命自己的继承者。

Facebook虽然上市了,但扎克伯格仍像过去一样掌控着公司。至于上市对于Facebook未来的发展究竟是一次划时代的迈进还是一个更为艰辛的挑战,这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漆墙工变成亿万富翁

Facebook的奠基人扎克伯格以及众多外部投资人随着公司上市成为亿万富翁虽然引起了轰动,但在整个商业社会发展史中,这只是一件因循常规、平常无奇的事情。不过,在Facebook融资上市的大背景下,的确上演着“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大卫·乔伊是个很有个人风格的自由画家,个子高高的,一头棕褐色的头发打着小卷儿,脸上永远是一副没睡醒的表情。从小学起,乔伊就开始学习油画和素描,年轻时候为了谋生也在纽约街头当过流浪艺术家,为往来的行人和游客画肖像画,但他最喜欢的是涂鸦。他喜欢在一大面干净的白色墙壁上用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出夸张有趣的画面。不过,和时下流行的阴暗颓废的涂鸦不同,乔伊这个很有个性的艺术家喜欢明媚鲜亮的颜色,他的画更像是在讲述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家里的墙壁每隔几个月就得刷上一次,否则,你会觉得自己正身处一个乱七八糟的世界。”乔伊的妻子后来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还是这么抱怨。

2005年,美国经济很不景气,乔伊很郁闷,因为哪怕是在纽约最繁华的步行街街头呆坐上半天,也没有人愿意来找他来画肖像画了。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了人心的消沉,没有人想给自己脸上的愁闷留下纪念,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乔伊生活得很窘迫。早些时候他还惹上了官司,他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酒吧里喝醉了酒,和其他的醉汉发生了争执,还动了手。到了冬天,天气一连几天都阴沉沉的,乔伊连去街头“守株待兔”的心情都没有了,只想闷闷地待在家里。

这时候,Facebook当时的COO帕克找到了乔伊。乔伊之前在步行街作画时为帕克画过一张肖像画,帕克很满意,便留下了他的电话。这一次,帕克是来邀请乔伊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为Facebook公司的第一个总部进行墙面装饰。

当时21岁的扎克伯格还有些童心未泯,他不止一次向帕克提出,希望能把属于他自己的办公室装潢得具有奇幻色彩。“当然,他也不会放过公司的其他办公室。”帕克后来这么说。

帕克左思右想,想到了曾在纽约街头遇见的那个艺术家大卫·乔伊,帕克觉得他能胜任这个工作。虽然当时的Facebook并不能给乔伊提供太高的报酬,但天天闲在家里无事可做的乔伊还是一口答应了帕克,跟随他来到Facebook总部,开始了整个公司的室内装潢工作。

Facebook总部的员工以年轻人为主,很有活力,整体氛围也很轻松愉快。这一切带给乔伊不少创作灵感,他的工作在另外两个助手的帮助下,持续将近3个月就顺利完成了。因为扎克伯格自小就有红绿色盲,所以乔伊采纳帕克的意见,将公司的整体色调设计为蓝白色。他还根据扎克伯格的喜好,将其办公室设计成类似经典游戏超级玛丽的风格:洁白的墙壁上有云朵、有鲜花,还有一个个闪闪发亮的金币。

扎克伯格看见大卫完成的作品后很满意,连连称赞。不过显然,以当时刚刚成立的财政状况,Facebook并不能支付给乔伊非常让人满意的报酬。

出于对乔伊的欣赏,扎克伯格在他新装潢好的办公室里向乔伊提议:“比起这几千美元的现金,你不如收下同等价值的公司股票。以后你会获得更多回报的。”扎克伯格露出了一贯的孩子气的自信笑容。

尽管乔伊也像当时大多数人那样,认为Facebook只是一帮大学生闹着玩的小把戏,但鬼使神差的,他仍旧接受了扎克伯格的提议,收下了同等价值的股票。“当时认为Facebook荒谬而没有意义,事实证明,我彻底错了。”乔伊后来说。

显然,这个选择足以改变大卫·乔伊的人生。随着Facebook的上市,这个当时为Facebook墙壁创作涂鸦画的艺术家也暴露在了媒体的视线里。一些认识乔伊的人透露,乔伊当时获得的劳动报酬,现在价值高达2亿美元。乔伊靠着当年为Facebook创作的涂鸦,可能比苏富比2008年创纪录拍卖的达明安·赫斯特(近年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的作品赚得还多。

Facebook提交公开募股申请没几天,美国年轻人最为追捧的情人节就来临了,年轻情侣间也流行起一个笑话——女孩儿常对男孩儿说:“如果你爱我,不要送我玫瑰和巧克力,给我买Facebook的股票吧!”可见,Facebook所演绎的现实版“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已经在坊间广为流传了。

当然,随着Facebook公司的融资上市,命运被改变的绝对不止大卫·乔伊这一位“丑小鸭”。2010年,Facebook价值200亿美元时,扎克伯格曾为了缓解纽华克市的财政困难,也为了改善有“全美国最差教育系统”之称的纽华克公立学校的教学环境,向该市的公立学校捐出了1亿美元股票。水涨船高,而今,那笔原本1亿美元的捐款也立即膨胀到5亿美元。这个美国最差的公立学校系统也在一夜之间脱贫致富,并为财政吃紧的纽华克市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说Facebook的上市是一场造富运动再恰当不过了,Facebook早期投资人和许多高层管理人员都因此获得从几千万到上亿美元不等的收入,许多老资格员工也由此晋身为百万级别的富翁。

其中,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虽然加入Facebook的时间并不长,但鉴于其为Facebook屡立战功,包括扎克伯格在内的公司董事会对她很是器重。Facebook上市时,她持有3810万股,价值约2亿美元,成为整个硅谷最富有的女士之一。

馈赠型经济盛宴

随着2012年年初Facebook上市,马克·扎克伯格一直倡导的概念再次浮出水面,那就是如何发展“馈赠型经济”。

有一次,扎克伯格与为他写个人传记的知名记者大卫·科克帕特里克在Facebook总部附近一家小餐厅里共进晚餐。在大卫跟随扎克伯格采集撰写个人传记所需资料的那段时间里,两人逐渐培养起深厚的友谊,所以即使科克帕特长达数月的采访已经完成,扎克伯格还是乐意时不时地约上大卫聊聊他最近的想法。

当大卫向扎克伯格问起Facebook目前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对政治、商业、媒体的影响力时,扎克伯格抿嘴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大卫的问题,反而问道:“你知道印第安人每年一次的冬宴吗?”

“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这两者有关系吗?”大卫问。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有一种非常有趣的非主流经济形式十分流行,那就是馈赠型经济。到了每年秋天丰收的时候,人们都会拿出自己的收获跟大伙儿分享,而获得馈赠的人出于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自己的慷慨,同样会拿出自己的一些东西来和大家伙儿分享。印第安人的冬宴就是与此类似的一年一次的盛宴,每个部落的神父都会把本部落所有人的食物和其他物品聚集起来,任何人都可以从这些东西里拿走自己所需要的。而拿出最多东西来与大家分享的人则会获得最高的荣誉和无上的尊敬。”

“的确,在相对小的部落里,整个社会文化都是建立在这种馈赠型经济的框架之上的。”大卫啜了一口咖啡,接着说,“但如果这个小社区扩大了呢?人们之间的行为无法保持透明,人们也无法清楚地掌握正在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当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开始崩塌,这种社会模式肯定会崩溃。”

“所以,对于Facebook而言,它的透明共享性和馈赠型经济要同时发展。”扎克伯格眉毛一挑,露出了他独具个人特色的笑容,“事实上,Facebook上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件事的表达,都可以视为一种‘馈赠’。这种‘馈赠’可以影响政治和社会,同时对此产生的影响也将给人们的生活以回馈。”

事实上,Facebook一直倡导的这种馈赠型经济正在悄然无声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Facebook不仅要让用户在网络世界里享受其产品和服务,还将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推动。

佛罗里达州一名叫威尔·安德森的大学生就深切体会到了Facebook所提倡的馈赠型经济的力量。2008年,州议会正在商讨是否通过一条法案,这条法案提议重新分配州立奖学金,将原本侧重于文科生的奖学金转而用来更多地支持理科生。作为一个历史系的文科生,安德森感到很担心。他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宅在寝室里,随意地浏览网页,打开他上周新加入的Facebook游戏组群,发现上周才不到30人的组群在短短一个星期后已经扩大到了400人的规模。安德森突然灵光一现,他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叫做“保护你的光明前途”的Facebook组群,组群的主题就是针对这次州议会重新分配奖学金的法案提出的,然后他又邀请了自己在Facebook上的近200名好友加入组群。不到半个月,这个组群就拥有了2万名成员,除了佛罗里达州的大学生以外,还有很多来自美国其他州的用户加入群中。

正在安德森惊叹于Facebook的力量时,他接到了州议员杰瑞米·林的电话。

“嗨,你好,我是佛罗里达州议员杰瑞米·林,那条关于重新分配奖学金的议案是我提出的,我已经撤回了提案。你发动的Facebook组群取得成功了。”后来,杰瑞米还在接受《太阳守望报》的采访时说:“你不可能忽略2万人的意见,政府也不会。”

如今,Facebook已经成为人们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政府政策等不满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抗议的平台。Facebook上庞大的用户人群使这些事件能够吸引大规模人群的关注,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有关方面及时迅速地作出反应、拿出解决方案。

不过,Facebook对用户的“馈赠”远远不仅止步于此。如果你仔细浏览一下Facebook上正在运作的组群,就会发现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小组真是随处可见。比如,Facebook上有一个叫“未来穆斯林领袖”的组群,这个组群由来自75个国家的300多名年轻的穆斯林成员组成,他们当中包括来自伊拉克的护士、来自沙特的服装设计师、来自德国的律师和来自美国的杂志撰稿人。2009年的时候,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穆斯林相约参加了一个在卡塔尔的多哈举行的全球交流会,会议旨在促进全球的和平与正义。在这之后,他们也并没有从Facebook的组群里淡出,而是继续像一个团队一样,为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团结合作。

不仅如此,很多政府机构也愿意融入Facebook所创建的馈赠型经济模式中,把Facebook当做一个和员工及市民保持紧密联系的交流工具。2008年9月初,飓风古斯塔夫袭击了美国东南海岸的路易斯安那州。这时,政府方面与Facebook开展了紧密有效的合作。Facebook很快在首页顶端发布了一个特别通告,恳请受灾用户在更新自己的Facebook状态时注上一个表明他们人身安全的记号,以便加强受灾信息向相关部门的反馈,Facebook也将协助联邦及州立机构,提供灾区民众需求的实时数据。这一次Facebook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为政府提供了灾区的很多有效信息,密切了政府和受灾民众的联系。当未来再有灾难来临时,Facebook仍打算使用这一方案。

投资人狂欢并不等于真正的成功

Facebook的创始人及现任CEO马克·扎克伯格一直强调“让网站有趣比赚钱更重要”,他一直专注于网站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尽力避免公司走上上市之路。然而,随着Facebook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不可避免地走到了今天。

Facebook这次上市,除了给扎克伯格、桑德伯格等持有不少股票的公司高层带来价值不菲的收益以外,Facebook的众多投资人也趁机大赚了一笔。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风投公司阿克塞尔合伙公司。2005年,刚刚从哈佛男生寝室搬到硅谷来的Facebook毫不起眼,这时阿克塞尔合伙公司就独具慧眼地挑中了Facebook,并挤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华盛顿邮报》,向Facebook投资1270万美元,一下子将Facebook的估值拉高至1亿美元。当时这一举动在硅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觉得这将是一场不可能有结果的投资,实在太过疯狂。如今看来,当时的1270万美元花得实在太值了,根据目前的估价,这家风投公司将获得约1000倍的回报,可谓一本万利。

除此之外,随后跟进的很多风险投资人也无一例外地从Facebook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7年10月,微软以2.4亿美元的投资获得Facebook1.6%的股权,李嘉诚先后两次共以1.2亿美元买入Facebook0.8%的股份。按照Facebook上市后10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他们的投资回报均在6倍以上。

不过,投资人的狂欢并不等于Facebook获得了真正的成功。随着融资上市,Facebook风头更劲,它身上所笼罩的光环早已超过了有着“硅谷传奇”之称的谷歌。不过同时,Facebook也面临着与谷歌当年类似的考验。谷歌上市后,公司内持有股票的员工身价大涨,随后谷歌出现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现象。很多老员工纷纷离开谷歌,投身一些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公司,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自然也包括Facebook。如今,谷歌当年大规模的人才迁徙风波也许将在Facebook又一次上演。

这一次Facebook上市,扎克伯格为了兑现惠及公司员工和投资人的承诺,融资50亿美元,将Facebook市值推向了1000亿美元的天价。这就意味着,Facebook的这次融资上市将造就上千名身价百万以上的富翁,约占公司总人数的1/3。除此之外,Facebook还将在它的投资人里造就不少的千万富翁和若干亿万富豪。

对于Facebook的天价估值,易凯资本的CEO王冉对此作出了一番颇具哲学色彩的解释:“要问我Facebook凭什么获得今天的天价估值,我想,它靠的既不是技术也不是方法,更不是某些不着边际的假设,而是信仰。你要是相信,它会像微软、谷歌或苹果一样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平台,它就值。但问题是,当初也有不少人认为Myspace、黑莓和雅虎是划时代的。”

Facebook的招股书上明确表示,公司一旦上市,Facebook的很多老员工都能获得400万到2000万不等的账面资产。只要等公司上市后6个月的禁售期一过,这笔账面资产就可以套现。因此,Facebook上市以来,公司的相关部门一直对人事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不过,有记者从另外的渠道打听到,Facebook确实有不少员工正计划着在账面资产兑现后离开公司,要么跳槽,要么自行创业,要么给自己放一个长长的年假,好好做一番休整再另行考虑。如果融资以后大规模的人才流失现象发生,必定给Facebook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

“但是这些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也是最难管理的。”Facebook的一位HR无可奈何地表示。

虽然目前Facebook在硅谷风头正劲,但硅谷向来是个能人辈出的舞台。硅谷有着全球最丰富的资金、最顶尖的人才和最优良的创业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公司具备足够的魅力将人才牢牢地留在公司里长久发展。也有人说,硅谷就像是一个广阔茂密的原始森林,其中的一家家公司就像伺机捕猎的野兽,那是一个庞大的生物链,有的只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而硅谷里还住着世界上智商最高、最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群,他们不安于现状,需要在一次次的改变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也就难怪硅谷的迁徙波总是一浪高过一浪,几乎一刻也没有消停。

而且,美国的创业者也逐渐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从之前的37岁变成了27岁。一个员工从老牌公司跳槽,投身一个仍处在发展初期公司,他往往获得更好的职位和发展前景。

“从这一角度来看,Facebook在创下科技公司融资之最的同时,也创下了全球互联网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套现。”一位在Facebook融资中收益颇丰的投资人这样向记者戏称。

Facebook上市以后,除了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还同时需要应对多方面的挑战。扎克伯格在前不久接受采访时也坦言:“Facebook虽然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开放性用户数据,但从目前的利润来看,广告收入仍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对上市后的Facebook来说,如何赢得大企业的信赖,提高他们在Facebook的广告预算仍然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同时,Facebook也在考虑基于强有力地保护用户隐私这一底线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将这些极具价值的个人数据转换成现实利润,使Facebook在不依赖广告的情况下能够长久发展。”看到这一发言,也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扎克伯格在接受采访时仍多次强调,他目前仍然坚持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上。

Facebook概念下的中国“面孔”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公司正式提交了公开募股申请,Facebook创始人和现任CEO马克·扎克伯格也接受了大小媒体的采访。提到Facebook公司的上市,如何进军庞大的中国市场就成了无法避免的话题。

扎克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如果未来能够进入中国市场,Facebook将会面临来自腾讯、新浪和人人等公司的竞争。

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版的Facebook呢?

2月2日Facebook上市当天,中国的网络世界也掀起了很大的风波,当天新浪微博上就展开了一次题为“谁是中国版的Facebook”的投票,腾讯、新浪微博和人人分别获得了41%、40%和19%的支持率。

在中国的各大社交网络中普遍被认为与Facebook存在相似性的主要是腾讯、新浪微博、人人网和开心网。不过,这些网站与Facebook也是形似而神不似,目前,要想在中国找到一家真正像Facebook的互联网公司还真是有点难。被普遍认为最像Facebook的腾讯早在2004年就于香港上市了,但它的开放度、透明度远远不及Facebook,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就更不用提了;打着中国版Facebook之旗号上市的人人网则更像是一个集社交、团购、社交游戏于一身的混合体,而且人人网的用户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和中学生,黏性差,用户进入职场以后原本的社交联系就很难维系;而开心网虽然吸引了大批进入职场的用户,却变得越来越像一家社交游戏公司;而一夜之间异军突起、很快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的新浪微博虽然给以上各家社交网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打造像Facebook那样完整的社交人脉关系网和完整的社交生态链。

易观国际分析师黄萌在一次采访中说:“中国现在也有好几家大型的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上市公司,却不能像Facebook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虽然同为社交网站,Facebook确实有许多独到之处。一直以来,Facebook的业务定位就非常准确,专注于SNS本身,赢利模式也自成体系,从而培养了企业本身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中国SNS企业,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业务范围扩展和短期利益,缺少对企业文化的打磨,因此也不能形成独立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样一来,在市场竞争中也就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比起黄萌的专业分析,著名IT评论人洪波的解释可能更加通俗易懂。他认为,无论是人人还是新浪微博,他们都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构筑一个庞大的、无可复制的社交图谱上。作为一个经营社交网站的公司,却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构建社会关系里,这样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然是不够的。

值得注意的是, Facebook的上市的确对中国的社交网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自然不乏积极影响。早在1月底,Facebook即将上市的消息就已经传出,新浪和人人网的股价立即分别上涨了12.13%和27%。

易观公司资深资本分析师刘冠吾分析,Facebook的上市势必会给包括人人网、腾讯、新浪在内的一系列中国社交网络领域的大牌公司带来积极影响。它们的股价也会随之产生一定幅度的上涨,不过对于国内那些并没有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来说,它们很难在这次的上市风波中获得任何意义上的收益。他们既不会因为Facebook的上市而得到更多风险投资的青睐,也不会因此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或广告收入。

这种现象在过去也是有迹可循的。就在不久前的2011年11月4日,团购网站的开山鼻祖Groupon(起源于美国,国内译为高明网)正式上市。而国内的许多团购网站,比如拉手、窝窝团却一直比较低迷。当时有很多人期待,Groupon的上市能够有效推动中国团购网站的上市进程。然而事与愿违,Groupon的上市对中国团购网站并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相反的,一些团购网站还因为服务不到位、老板卷款跑路、欺诈顾客等一系列负面新闻而陷入更加低迷的境况之中。

回顾过去的5年,中国社交网络虽然没有取得像Facebook一样辉煌的成就,但也正大步朝前迈进。这几年里,中国的社交网络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同学之间的交友和互动,这以之前的校内网即现在的人人网为代表,用户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第二阶段是比起人人网更加成熟化和社会化的开心网,它更专注于同事之间的社交游戏交流和信息分享;第三阶段则是有中国社交网络黑马之称的新浪微博,几乎一夜之间新浪微博就吸引了中国演艺界和文化圈的众多“名人”前来关注,同时也产生了“名流”与“草根”阶层的互动。

不过,无论是人人网、开心网还是新浪微博,它们都缺少一个像Facebook一样精心构筑的庞大而不可复制的社交图谱。作为社交网站,复杂但清晰的社会关系脉络才是其前进的不竭动力和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价值。

开心网的CEO程炳皓也说:“今天我接到好几个电话,问未来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走向将如何。我认为,在未来5年,中国的社交网络的发展机遇有三:一是取代传统的邮件、短信甚至通话,成为普通用户通信的首选渠道;二是取代大众媒体等传统发布渠道,成为企业级客户面向市场的首选渠道;三是与电子商务、搜索等刚性需求真正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