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式饭局口才术
19385300000033

第33章 主动出击,成功求人办事(2)

“委曲”就是不直接出面或不直取目的,而是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通过另外一个临时拟出的虚假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当对方进入自己设定的圈套之后,自己的真实目的也就达到了。所谓“隐晦”,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好像自己没有什么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戒备和顾虑,要办的事情处在这种无戒备和无顾虑的状态中显然要好办得多。

委曲隐晦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而不露或露而不显,在具体运用时有些小窍门需要认真领悟。

在运用这种技巧时,说话者首先要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这是说者必须掌握的说话技巧的基础。说者也只有在了解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选择某个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题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坎,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人的情感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东西,一般是捉摸不定,较难把握的。但是,在有些场合,人的情感又常通过各种方式而外露。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听者的一举一动,并能据此加以分析和推测,那么我们是基本上可以掌握听者的心理和情感的。

由此可见,如果在吃饭的过程中,某个话题引不起对方的兴趣,此时就要有针对、有选择地挑选新的话题,以激起对方的谈兴。当在饭桌上求人办事进入某种僵局时,你最好采取适当转移话题的办法,从另一个角度同对方谈话,以此调动对方的谈兴。在不知不觉中,你再把话题拉回来,顺利办成你想办之事。

说出相似性博交情

人是群居动物,社交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满足相互交流的心理需求。人们对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人,总会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一旦对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大都会热情相助。

中国有句俗语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是人们对和自己相似的人容易看得顺眼,相似的两个人容易成为朋友。心理学研究也发现,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喜欢那些在各方面与自己存在某种程度相似的人。

在朋友的生日聚会上,当你与一位陌生人交谈之后,发现你们在电视、文学、球赛甚至烟酒等方面的态度存在惊人的相似时,你们是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般来说,如果你了解到对方的观点与你的观点很接近,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这个人。

相似性原则认为,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是指客观上的相似性,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实际的相似性与感知到的相似性是有联系的,而且前者往往决定后者,但二者不是完全对应的。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外貌吸引力的相似性,年龄的相似性,社会地位的相似性以及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等。许多研究表明,相似性与喜欢之间有直接联系。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要求一些年轻人回忆他们结交的一位最亲密的朋友,并列举这位朋友与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大多数人列举的尽是自己的朋友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如“我们性格内向、诚实,都喜欢欣赏古典音乐”,“我们都很开朗、好交际,还常常在一起搞体育活动”,等等。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他人越是与自己相似,便越是喜欢这个人。T.M.纽科姆的现场研究证明,在研究开始时那些在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上相似的人,在研究结束时成了好朋友。

除了上面提到的相似性,还有很多方面的相似性同样影响人际吸引。既有内部倾向性的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的相似,也有外部的身份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经历、阶层、民族、宗教、行业、国籍等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个人嗜好一致的人比较容易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在许多类似的条件中,态度特征、对象身份、社会背景和文化程度的相似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人生观、宗教信仰、对社会时事看法比较一致的人,更容易谈得来,感情融洽。由此可见,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相同经历的人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一致的人更容易相互扶持……

但是,人们在早期交往中,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往往显示不出来,此时年龄﹑社会地位﹑外貌吸引力往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交往的加深,信念﹑价值观﹑个性品质等因素的作用便更加突出,甚至超过其他因素。

对相似性原则的一种解释是:相似的人对我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着正强化作用,而不相似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起着负强化的作用。这种正负强化作用通过条件反射过程与具有这些特点的人联系起来,结果造成人们喜欢相似的人,不喜欢不相似的人。另一种解释认为,相似性影响吸引是由于它提供了关于他人的信息。人们通常重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个性品质,所以拥有同样特点的人引起好感。

此外,有相似性情的人容易组成一个群体。人们试图通过建立相似性的群体,以增强对外界反应的能力,保证反应的正确性。人在一个与自己相似的团体中活动,阻力会比较小,活动就更容易进行。

当人们与和自己持有相似观点的人交往时,能够得到对方的肯定,增加“自我正确”的安心感。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机会较少,容易获得对方的支持,很少受到伤害,比较容易获得安全感。

在饭局上,我们要善于用相似性博取对方的认可与交情:“老王,您爱吃这个菜呀,这也是我的最爱啊,每次吃饭我都会点,咱们真是心有灵犀呀!”“王总,听说您有很多精良的爬山装备啊,我也特别喜欢户外运动,正好我知道一个攀岩的好地方,十一我正想约人去呢,不知道您方便么?来,为了咱们的共同爱好干一杯。”人们往往倾向觉得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如果“刚好你也和他一样”有品位,那么,他不但会喜欢你这个人,还会喜欢帮你办事。

自曝“弱点”赢同盟

商务应酬时,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人们往往不大喜欢那些看起来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人,相反,讨人喜欢的往往是那些既有优点又有一些明显缺点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被试者看4个候选人的演讲录像,这四个人是:几乎是一个完人、一个犯过错误的完人、一个平庸的人、一个犯过错误的平庸人。看完录像后,他让被试者评价哪一种人最具有吸引力。结果表明,犯过错误的完人被认为最有吸引力,几乎是完人的人居于第二位,其次是平庸的人和犯过错误的平庸人。

一个善于商务应酬的人,绝不会在饭桌上过分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而是懂得利用不完美法则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瑕疵,让对方知道他“连这么简单的都搞错了,这么了不起的人也是平凡人啊”。这样一来,尽管他出人头地、木秀于林,也不会被别人敬而远之,反而容易对他产生亲近感。

老李靠种辣椒致富,在十里八村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大家觉得他有思想,有能力,能挣钱。为了竞选村支书,他特地把一些平时与自己来往不大多的村民请到一起吃饭。饭桌上,村委会的会计隆重地对大家说:“今天是咱们村最有思想的李大宝同志请大伙吃饭,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他可是被县委领导亲自接见过的人物啊,还出国考察过。”当然,下面的人反应并不强烈。

老李很明白,这些不了解自己的村民对自己的看法是很复杂的。会计这样的抬举并不足以拉拢那些村民支持自己,于是,老李悄悄地将提前写好的发言稿塞回兜里,在讲了几句开场白之后,他对在座的村民说:“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见识也不多,就拿我第一次去大城市来说吧,到了人家那里,我连公交车都坐不明白,在挤得喘不上气的公交车上站了两个小时,才知道我坐反了,下车的时候还让公交司机好顿骂,到现在我去大城市都还害怕那公交车呢。”村委会的会计看着老李在那讲自己的“糗事”很着急,按照两人事先的安排,老李应该是给大家做一场演讲,讲现在种辣椒的技术,讲他是怎么致富的,讲他能带大家致富。但是让会计没想到的是,下面原本没一点反应的村民开始露出了笑脸,他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老李又接着讲了很多他在大城市里遇到的事,有新鲜好玩的,也有糗事,一些在山沟里窝了一辈子的老村民听得如痴如醉,几个年轻些的村民也不时发出笑声。在气氛热得差不多的时候,老李端起酒杯郑重其事地说道:“各位,外面的世界发展得很快,家里有大学生的也知道,他们逢年过节都不愿意回到咱们这大山沟里,我呢,也没什么能力,但是我希望能够借着我这几年攒下的致富经验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再进大城市的时候能不像我当时一样,像个傻子一样,我们一块儿干,没准过几年啊,在外上大学的孩子都盼着回家,别村的大姑娘都排着队往咱们村子里嫁。”

结果一顿饭饭吃完了,老李也征服了在场的大多数村民。让大家听进去他讲话并不是因为他是个有钱又了不起的人物,而是因为他和村民们一样,也见识有限,也在大城市里做了不少的“糗事”。

人们常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老李正是深谙这个道理,他虽然想要做一个领头人,但是他先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了那些对他不太熟悉的人,而这样做换来的就是别人心理的一个平衡:“原来这个有钱人也和我们一样是个乡巴佬,也会出丑,还挺可爱的。”这样,老李显得更有人情味,所办的事也就水到渠成。

为人处世时,锋芒是强者额上的角,一不小心就会伤人伤己。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对你怀有亲近之感,就要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一些无关痛痒的缺点,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