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趣味中医一本通
19384700000007

第7章 本草传说:草木救人总关情(3)

【杏林小讲堂】

在临床应用上,如果是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遗精滑精者,可与当归、枸杞子、菟丝子等配伍;

若是血虚精亏、肠失滋润、大便干结者,可与当归、火麻仁、黑芝麻等配伍,以增强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

若痔血便难者,可单味煎服,或与枳壳等同用;若是血虚所致风瘙疥癣者,可与荆芥、蔓荆子等配伍内服;

凡久疟不止、气血两虚者,多与人参、当归等配伍。

白花蛇舌草:好心多善报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关于白花蛇舌草有这样一段传说:

从前,有一位名医,被邀去为一位重病人诊治。病人胸背憋痛,低热羁缠,咯吐秽脓,众医不效。名医诊病阅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疲乏间名医伏案小盹,忽见一位白衣女子飘然而至,说:“此君乃是大好人,乐善怀仁,惠及生物,见有捕蛇者,他即买下放生,先生务必精心施治,救他一命。”名医向白衣女讨教良方,白衣女说:“请随我来。”他随白衣女来到户外,白衣女却飘然而去,在白衣女所站的地方却有一条白花蛇,蛇舌伸吐处化作丛丛小草。

正惊异间,名医被脚步声惊醒,原是病人家属来请他用饭。名医说:“且慢,请随我来。”名医和病人家属来到户外,果见埂坎边长着许多梦中所见的那种开着小白花的纤纤小草。于是名医便采了些,嘱即煎服。病人服后果然觉得胸宽了许多。次日连服逾斤,病便痊愈。

名医查遍当时的历代本草,也未查出这种小草属于何药。他感而吟诗:“白花蛇舌草纤纤,伏地盘桓农舍边。自古好心多善报,灵虫感德药流传。” 白花蛇舌草的名称由此而来。

【杏林小讲堂】

治疗毒蛇咬伤时,可取白花蛇舌草15克,白酒250克,煮沸3~5分钟,去渣,口服2/3(每日分2~3次服完),用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用上述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以白酒煮为佳。

益母草的传说:孝心感天

有一种奇怪的草,嫩芽可以当菜吃,叫做“龙须菜”;长大成熟了,茎子、叶子可以熬药,是治妇女病的一种有效药,叫做“益母草”;熬出来的药叫“益母膏”;种子也是妇科药,叫做“荒蔚子”。

据说以前北京天坛还没有修建前,那里是一片黄土地,有一家姓张的庄户,老头子死了,家里剩下一位老大娘。老大娘没儿子,只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儿。母女俩过着穷苦的日子。老大娘因为常常想念死去的丈夫,又发愁没人给她们种地,日子一久,就生了病,一天比一天重。老大娘着急了,女儿更着急,请了好多医生,服侍母亲吃了好多的药,可怎么也不见效。秋天庄稼收净的时候,张姑娘打好了主意:到北山去找灵药。还是在她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讲故事,说北山的深山老谷里,灵药十分多,只要不怕爬山,就能找到。这种灵药什么重病都能治得好。她托隔壁的大娘替她照管妈妈,自己带上干粮,就出门去了。出了家门,张姑娘一直朝北走。

这一天,来到一座山口,张姑娘想:是不是进这座山呢?正在这时,打山口里走出一个白胡子老头来。老头儿瞧见张姑娘,笑了笑说:“姑娘,你一个人,到深山老谷干什么去呀?”张姑娘就把娘怎么有病、自己怎么来到北山找灵药的事说了一遍,说完又问白胡子老头儿:“老爷爷,这山里有灵药吗?”老爷爷回答说:“有,有!”“老爷爷,上山怎么走呀?”白胡子老头儿又笑了笑,回头向山里一指,说:“小姑娘,你打这儿上山,左拐七道弯,右拐八道弯,饿了吃松子,渴了喝清泉,瞧见地上天,灵药到手边。”姑娘听老爷爷像唱曲儿似的话,心里明白了,就是不懂什么叫“地上天”,刚要问老爷爷,白胡子老头儿早就出了山口,走得很远了。

张姑娘真的往左边拐了七道弯,往右拐了八道弯,饿了捡些地上的大松子吃,渴了就趴在山泉边喝点清水,记不住走了几天了。这一天,她来到一个小山顶上,只见山顶上有一个小水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极了,张姑娘正在这里发愣,忽然听见身后有姑娘们说话的声音。张姑娘一回头,瞧见两个美丽的姑娘朝她走过来。一个穿的是一身雪白的衣裳,一个穿的是一身淡黄的衣裳,上面绣着白梅花,走近了,那个穿白衣裳的姑娘笑笑说:“姐姐,发什么愣?不认识我们这‘地上天’吗?”张姑娘一听说“地上天”,高兴极了,说:“姐姐们这里有灵药吗?快救救我妈妈吧!”穿花衣裳的姑娘说:“姐姐不用说了,白胡子公公都告诉我们了。我这里有一口袋灵药,回家熬成膏,给大娘吃了就好。这口袋里还有灵药的种子,大娘病好了以后,姐姐可要把这些种子撒在地边上,让它自己生长,再有人得了大娘这样的病,就不怕了。”

张姑娘千恩万谢,向两位姐妹道了别,回身向山下走去。走了不远,张姑娘真舍不得这两个好心的姐妹,她想再瞧瞧她俩,可回头一看,哪里还有穿白衣裳、花衣裳的姑娘,只见一只白鹦鹉、一只梅花鹿。张姑娘一到家,马上将灵药熬成膏给妈妈吃了,没过几天,妈妈病好了。张姑娘和邻居们都十分高兴。张姑娘把口袋里的灵药种子撒在了地边上,春天长出了深绿色的嫩芽,夏天又长成了灵药,秋天灵药又结了种子,一年比一年多。妇女们有病的,便照着张姑娘传的法子,熬灵药治好了病。灵药叫什么名字呢?大伙说:“这是好心的张姑娘千辛万苦为妈妈找来了灵药,给妈妈治好了病,咱们就管它叫益母草吧。”益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后来,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清代的一位皇帝要拜求老天爷保佑他,便在这块长着益母草的土地上,盖了一座天坛。天坛盖成了,空地上还长出了茂盛的益母草,皇帝生气了,说:“我这拜天的地方,哪许这么长野草,统统给我拔了去!”

这时候,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跟皇帝说:“皇上,这不是野草,它叫龙须菜。皇上不是龙吗?要是把它都拔净,皇上您就不长胡子了。”皇上怕不长胡子,就让天坛里留下了益母草。打这儿起,益母草的嫩芽,就叫龙须菜了。

【杏林小讲堂】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可去淤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可以长期食用。益母草还有美容的功效。据载武则天尽管年事已高,但容颜不衰,因她终年使用由益母草烧成灰精制而成的美容佳品。

益母草也要慎用。益母草主要含有益母草碱、水苏碱、油酸等,能显著增强子宫肌肉持久的收缩和紧张性。但是这种持久的收缩和紧张会减少胎盘的血供,加速胚胎的娩出,在妊娠早期会增加流产的危险,在晚期就会出现早产。

做“红娘”的升麻

升麻,是中医治疗子宫脱垂、脱肛的奇药。它性味甘辛、微寒,有发表透疹解毒、升阳举陷之功效。说起升麻药名的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呢。

从前,有一个穷苦青年,父母双亡,以采药为生,虽然小伙勤恳踏实,但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一直娶不到媳妇。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神仙对自己说:“‘竹马送来日,洞房花烛时’,快上山挖仙药,能成就好姻缘。”

第二天,他就听说了邻村一位姓赵的人家,女儿兰芝是方圆几里贤惠漂亮的姑娘,赵母得了子宫脱垂病,没几天竟卧床不起,不能进食,面色苍白。赵父和兰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附近名医都请遍了,几剂药下去没见好转,看来快要不行了。女儿爱母心切,便贴出告示,如谁能治好她娘的病,便嫁给他。

于是,青年立刻背上药篓去找神仙说的能治疗子宫脱垂病的“竹马”。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片野草下发现了跟神仙所说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马”,急忙挖出来,给赵家送去。赵母喝了几天用“竹马”熬的药后,病渐渐地好了起来。兰芝和那位青年成了亲,一家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生活。人们由此知道了“竹马”,它的神奇功效一传十,十传百,天长日久,“竹马”被传成了“升麻”,于是就作为一味中药名传了下来。

【杏林小讲堂】

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效,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由于升麻升散力较大,使用不可过量,过量会引起乏力、眩晕、震颤、头痛、虚脱。

三月茵陈治黄痨

茵陈是清理湿热的良药,关于它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一日华佗正在坐诊,只见一个面色蜡黄、眼睛凹陷的黄痨病人有气无力地走进来求医。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就对病人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病人伤心地走了。华佗很难过,但确实又无能为力。

谁想一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润了。华佗大吃一惊,问他的病是吃什么药治好的。那个人说他既没请大夫看,也没吃过什么药,就是因为春荒没粮,吃了一个多月的野草。华佗听后赶紧跟他去找这种野草。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个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心想:这不是青蒿吗,它怎么能治黄痨病?采点回去试试看吧。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询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华佗恍然大悟:春三月间阳气上升,而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才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患黄痨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了!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痨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杏林小讲堂】

茵陈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在春天,多食用茵陈亦能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与其他野菜一样,春季服食茵陈的方法很多,可蒸食,可凉拌。将茵陈洗净切碎,加入葱姜蒜,拌上面粉,蒸熟食之,其味清素鲜美;将茵陈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春季佐餐的佳品;也可在煮粥时把茵陈直接放入锅中同煮,茵陈粥味道也比较鲜美。

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茵陈,都要抓住采收的最佳时机,莫到茵陈“当柴烧”时再用。特别是在做茵陈粥时,应以稀薄为宜,脾胃虚寒者不宜选用。

丁香:天然的口香糖

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任文学侍从。宋认为自己人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拔萃,诗文也做得好,应该受到武后的宠爱。可是武则天却一直未曾垂青,宋被冷落,又不甘心,于是写了一首艳诗献给太后,以期获得武则天的重视。然武后读后,竟一笑置之,并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自己不知道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鸡舌香,以解其臭。

丁香,又叫“百结花”。丁香还有一个美妙的名字“鸡舌香”,这是因其气味芬芳,“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包合而成”,故得名。丁香艳色可爱,芳香袭人,既是一种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常用中药,主要有温胃、降逆、除秽和止痛等作用。

其实,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记载。据说,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嘴里就必须含嚼丁香。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十分普遍。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等引发的口臭气,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宫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口臭),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嚼口香糖”。

医学研究,丁香花蕾含挥发油(丁香油),油中主要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水扬酸甲酸、苯甲醛等,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黄酮等。药理实验证明,丁香浸出液、丁香油、丁香酚等确有杀菌、消炎等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流感病毒PR8株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还发现,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消除牙部炎症并能止牙痛。另据报道,美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丁香油作为医用,尤其在口齿疾病上用得十分普遍。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用丁香消除口臭(包括多种牙病)的方法是有科学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