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看这本书巧治失眠
19384200000005

第5章 顺时而眠,藏在时间里的安眠之道

中午小憩片刻,别有一番风味

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很多人成天埋头工作,无暇顾及午休。其实,经过了一个上午的工作和学习,人体能量消耗较多,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能够有效补偿人体脑力、体力方面的消耗,对于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1.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午睡过程中,人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与原来相反,从而使机体新陈代谢减慢,体温下降,呼吸趋慢,脉搏减速,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脏消耗和动脉压力减小,还可使与心脏有关的激素分泌更趋于平衡。这些对于控制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可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病率。

2.午睡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睡眠不足会引起机体的疲劳,如果长期如此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导致产生疾病的因素增多。

午睡固然可以帮助人们补充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首先,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刚吃完饭就午睡,可能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道,轻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严重的则可能产生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午饭后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再睡。其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实际的睡眠时间达到半个小时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睡多了以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

再次,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采取右侧卧位。不少人习惯坐着或趴在桌上午睡,这样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轻则不能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严重的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医院在临床诊疗中,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睡眠习惯不佳而导致这方面的疾病。专家建议,应该养成在需要休息时上床睡觉的习惯。对于实在没有条件又需要午睡的白领,至少也应该在沙发上采取卧姿休息。

午睡是一种需求和享受,可以充分休息和放松心情。但午睡并非必需,对于没有这种需求的人,强迫自己午睡,反而可能扰乱生物钟,导致疲劳和困倦。

子时:恍惚冥杳,上床就寝

在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范畴中,子时这一个概念非常重要。

要说子时,先说十二时辰。古人将一天平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子时和午时正好是一天之中两个阴阳相交的时刻!子时的中点之前为阴之终,中点之后为阳之始;午时的中点之前为阳之极,中点之后为阴之起。依照子午,划分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其中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此这四个时辰最为关键,其中尤以子时为要。

道教的内丹学说认为,生命力量来自阳,而子时是一阳来复。因而在修行上特别重视子时,如保证在子时之前入睡。也有在子时打坐的,希望借助外界一阳来复的助力,来帮助体内的阳气积聚,逐渐培养成“纯阳”之躯,也就成仙了。这当然包含一些臆想的成分,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另外,内丹学上有一个“活子时”的概念。有一些人认为,虽然天人相交,但人体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因而天地有子午阴阳相交,人体也有阴阳相交。由此,人体一阳来复的时候,也就称为“活子时”。

男子在清晨之时,即使没有性欲也会勃起,这就是一种活子时现象。另外,一个疾病中的人,偶尔有精神状态比平时好的情况,也是活子时现象。但如果是重病将死之人,精神突然转好,则可能是回光返照。

在子时与活子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做到“含光默默”并能“恍惚冥杳”,对生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效用。相反,如果在这个时刻消耗精气,其损害也比其他时候要严重。

所以,无论如何,夜里11点到1点一定要上床睡觉。

丑时:养肝吉时,熟睡为宜

有些企业老总,经常晚上应酬喝酒,因此他们多患有肝脏疾病。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酒会伤肝;二是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当值,也是肝脏排毒的最旺盛时期,此时只有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才能将身体的血气能量调入肝脏进行排毒,否则这些能量就会被其他器官占用,毒素排不出去,肝自然会受损伤。

在十二生肖中,“丑”为“牛”,就是说此时的生发之气虽然更大了些,但是不能只升不降,要想有更大的作为,必须约束收敛。中医“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将军不只是英勇善战,而是要考虑再三才能出击。这就像一个人在事业很兴盛的时候,恰恰应该低下头,把自己放在最低点一样。也就是说,要想养好肝,凌晨1点到3点就要睡好。

那么,如何能够使肝气畅通,让人体气机生发起来呢?我们开头已经说过,就是要配合肝经的工作,做起来很简单,睡觉就可以。另外,养肝气我们还可以按摩肝经,其中的方法我们在第二篇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虽然睡觉养肝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对于很多经常应酬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可能正在兴头上,一笔生意就要谈成了,精神正处于很兴奋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睡觉,这样就给脂肪肝、乙肝等疾病造就了“舒适的温床”。因此,要想把肝脏养好,丑时一定要睡觉。

寅时:以静制动,深度睡眠

凌晨3点到5点为十二时辰中的寅时,对应到人体是肺经当令。人体的气机都是讲顺其自然的,都是从肺经开始的,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是人从静变为动的一个开始,也就是转化的过程,所以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有些老人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是气血能量已经不够了。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代表老人比较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同时是大汗淋漓的话,就要高度注意了,因为可能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凌晨三四点钟心脏病人容易出现死亡的原因。

《黄帝内经》认为,春天的时候人要散步,但要慢慢散步,让生发之机慢慢起来,不要一下子就起来。就是说,第一要缓缓地生发,第二要精神放松。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一般老人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话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同时要慢慢地起床,而且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就顺其生发好了。

在中医里,肺为“相傅之官”,一日之中,寅时身体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这时肺这个“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担当起均衡天下(身体)的职责,一旦“宣发”、“肃降”失职,后果往往很严重。因此,在寅时一定要让自己有个深度的睡眠。

寅时醒来睡不着,大口咽津补气血

我们已经知道,早上3点到5点是肺经当令的时段,是需要深度睡眠的,但总有些人经常会在这段时间莫名其妙的醒来,然后很长一段时间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要过了5点才能疲惫地入眠。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这是身体在告诉你,气血已经不足了,需要补一补气血了。我们知道,在寅时的时候,肺经需要输入气血,而如果气血不足的话,就会影响到某些器官气血的正常流通。而我们知道,身体是有自愈功能的,为了使这个器官不至于因气血不足而受到损伤,只好让你醒过来。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我们不可能去医院找医生补一补气血,也不可能马上去健康或吃一些东西来补充气血。这时候,我们只要大口地咽几口唾液就能起到补气血的作用。可能有的人会疑问了,几口唾液就有这么大的功效吗?我们可千万别小瞧了自己的唾液。

中医认为,唾液由人体精气上升而形成的,它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溢、聚、散、降。这就像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样,水由下而上,溢成气,聚成雾,散为云,降为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样,升降循环,滋润着人的五脏六腑。其实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脾为涎,肾为唾。”脾液为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水、哈喇子,肾液为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来源于人的这两个根本。

《本草纲目》水部转录了其他医书对唾液的功能之说:“《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这也就是古人的养生方法中的“咽津”一法,诸养生学家称其有“令人躯体光泽,津润力壮,有颜色”的作用,并有诗赞曰:“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入丹田。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可见古时的养生学家对“咽津”多么推崇。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糖尿病在中医里叫“消渴症”。为什么叫“消渴症”呢?糖尿病是因为脾肾功能不好,不能产生足够的津液,脏腑得不到灌溉和滋润,虚火上升,患者就会经常感觉口干、口渴,所以又叫消渴症。而唾液是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天然补品,你吐掉一口不要紧,但却需要你买好几盒善存或蜂胶才能补回来。

所以,当我们早早的就醒来睡不着的时候,不妨就咽几口唾液,这方法非常有效。另外,我们在平时也不要随地乱吐口水,这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还是养生之大忌。正确的制法是经常咽咽口水,这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

卯时:积极起床,排出糟粕

早上5点至7点,也就是卯时,是大肠经值班,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亮了,天门开了,故该起床了。而且,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又叫肛门要开,所以我们也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中医讲究表里,所谓表里,就是一阴一阳组合的,大肠与肺相表里,肺气足了才可以排出大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打个比方,人在大便的时候,通常会有个习惯性的动作:憋气,这是因为肺是主气的,这个时候要憋一口气,然后大便才下来。所以,如果生病了去找中医,医生首先都会问二便(大、小便)。千万别大意,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如果心血旺的话,那么大便是成形的,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不一样,小孩的大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说明心肺功能差了,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大便功能就好。

另外,卯时起床后,最好先空腹喝一杯凉开水,刺激大肠,有利于晨便。这样才能排出体内垃圾,减少大便中毒素对身体的毒害。

大肠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津”的功能,所谓“津”,是往外渗透的力量。津的力量过强时,就会便秘;如果津的力量特别弱时,就会拉稀。而津的力量的强与弱又和别的脏器密切相关,所以用吃泻药的办法来治疗便秘是很不明智的,它会消耗人体很大的元气。治病是治“津”的功能,如果大便总是不正常的话,就是肺的功能弱了,应该从养肺的方面入手。

防免疫力下降,巳时别赖床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喜欢睡懒觉,尤其是在周末的时候,往往一睡就是一上午,一睁眼已经中午12点了。然而,事实上睡懒觉是一种极不健康的习惯,尤其是过了9点以后还没起床,可能就会使你的人体质免疫力下降了。

中医学认为,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还会影响新陈代谢。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混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经常赖床迟起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

现在社会上“小胖子”的数量越来越多,而肥胖就是睡懒觉的“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贪睡又摄入多量的肉食和甜食,加上不爱运动,三管齐下,能量的储备大于消耗,以脂肪的形式堆积于皮下,增加了心脏负担和患病的机会。

破坏生物钟效应是睡懒觉惹的祸。如果平时生活较有规律,逢节假日却睡懒觉,就会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使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节假日后夜间睡不着,白天心绪不宁,疲倦,打呵欠等。

有些人年纪轻轻的就肠胃不好,这就要反省一下你平时是否爱睡懒觉。般来说,晨7时左右胃肠按照机体的“饥饿”信息开始活动起来,准备接纳和消化新的食物,可是赖床者因为舒适睡意湮没了食欲,不愿起床进餐。长此以往,胃肠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容易发生胃炎等病症

经常赖床会造成肌张力低下。早晨时肌肉和骨关节通常变得较为松缓。如果醒后立即起床活动,一方面可使肌组织张力增高,以适应日间的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将夜间堆积在肌肉中的代谢物排出。这样有利于肌肉纤维增粗、变韧。只顾赖床的人,因肌组织错过了活动良机,动与静不平衡,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腿软、腰骶不适、肢体无力,动作反应迟缓。

睡懒觉还会对呼吸道造成“毒害”。卧室的空气在早晨最污浊,含有大量细菌、霉变和发酵颗粒、二氧化碳水汽和灰尘等物。那些闭窗贪睡的人因此经常会有感冒、咳嗽、咽喉痒及头昏脑涨等,记忆力和听力可能会有下降。

人们常把“心脏停止跳动”、“停止了呼吸”和生命的终结联系在一起,可见心肺健康对人体之重要。但增强心肺之道是锻炼,而不是睡。从小关在笼子里从未奔跑过的兔子,心脏功能低下,在回到广阔田野时突然地急剧奔跑跳跃,竟能导致心脏破裂而丧命。统计表明,善跑的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的心脏重三倍以上。经常进行晨跑锻炼的学生比一般爱睡懒觉不常锻炼的学生肺活量明显增大。这说明,晨跑远比睡懒觉对健康有益。

清晨起床,先醒“心”后醒“眼”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容易得的病之一,而且意外常常发生在早上。究其原因,经仔细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是由清晨醒来起得过猛惹的祸。因为起床过猛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年轻人也可能会突然摔到,甚至短暂晕厥。何况是老年人呢?

早上,你人是醒来了,但心还处于混沌状态,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这时你猛然间起床就会诱发脑出血、心脏病。很多老年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而得了中风、脑出血和心脏病。

如果我们平时注意一下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说:“平明睡觉,先醒心,后醒眼,两手搓热,熨眼数遍,以睛左旋、右转各九遍,闭住少顷,忽大睁开,却除风火。”早上醒来的时候,不要急着睁开眼睛,先养养神醒醒心,把双手对搓搓热后用手心捂住眼睛,如此多做几遍,然后转眼,左右各九遍,这时候再把眼睛睁开。

实对年轻人也是一样,平时加强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关键时刻才能起作用,形成条件反射。那种用三个半分钟的起床方法也很有效,但似乎没有从到根本点着手。人在快睡醒的时候是先醒心(中医讲心藏神),这时如果不着急起的话,应该不要动,这时的身体可能还动不了,是脑子刚一想还有什么事,那就一下子醒了,其实保持似睡似醒的状态最对人体的健康有利了,这个状态类似于修炼中的入定,但我们连一秒钟也维持不住,就出定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入睡如何醒来的,从清醒的状态进入睡眠的那一刹那,我们也不清楚是如何转变的,那一刹那的似睡非睡的临界状也是入定,只是我们都极快地转到了睡眠中了,这里就必须清楚心在哪里?

此外,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还要注意做到三个“半小时”:即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散散步,或者进行其他运动,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午睡半小时,符合人生物钟的需要,下午上班精力充沛,老年人更是需要补充睡眠,因为晚上老人睡得早,早上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晚上6点至7点慢步行走半小时,可使老年人晚上睡得香,降低心肌梗死、高血压发病率。

总之,早上起床要做到先醒心后醒眼!即早上醒来的时候不要急着睁眼起床,先闭眼躺上一两分钟,待心完全醒来后再起床。

春眠不觉晓,安睡要趁早

春天是人们最好的睡眠时季,因此人们常说"春眠不觉晓",又有"春困"之说。一般来说,春天的睡眠质量比较高,也正适合进行调养。但是,还是有些人会因种种睡眠障碍而不得眠。那么,春季要如何睡眠呢?

首先,应该“夜卧早起”。一日之计在于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精辟论断,“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毛缓行,以使志生”。就是讲,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要适当晚睡早起,到户外散步,悠然自得地舒展肢体,使精神活动寄望于大自然中。饭后、睡前闲庭漫步,不仅可消食化气,还可无思无虑,心身得以休养,神清气爽。春季睡眠宜“按时入睡,过时不候;午睡一刻钟,能夜补一小时;体脑并用,形与神俱,精神乃治”。

其次,也应注意,春木当令,性情亢奋的人宜旧病复发。俗话说:黄花黄,疯子忙。但这种情况可通过适当增加睡眠,静心修养,审因辨证治疗,可防治或缓解病情发展。在春暖花开季节,也是花粉过敏患者高发时期,适当远离花粉地带,能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春季睡眠与养生要和运动调养相结合。所谓“闻鸡起舞”,顺应生物节律习性,经过一夜睡眠,伸展疲倦的身躯,在空气清洁的室外,选择适合自己锻炼项目,吸收大自然活力,调养精神,炼气保精,增强抗病能力,使自己充满春天般的活力。

再次,食疗可助眠。春季睡眠不好,可参照以下食疗方案进行治疗:

葱枣汤

【材料】大红枣20克,葱白7根。

【做法】将红枣洗净,用水泡1天,将葱白洗净备用。将红枣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约20分钟,再加葱白,再用“文火”煎10分钟。

【用法】服用时吃枣喝汤。

枣麦桂圆汤

【材料】小麦60克,大枣14枚,去壳核桂圆肉7个。

【做法】洗净后加水共煮,待枣麦熟后即可食用,每日一到两次。

五味子糕

【材料】将五味子碾成粉过筛备用,一次10克,再用糯米粉100克。

【做法】把药粉加入拌匀,置笼上蒸熟,睡前趁热食用,每日一次。此方对遗精多梦、心悸失眠较有疗效。

莲心茶

【材料】取莲子心、生甘草各3克。

【做法】开水冲泡当茶饮用,每日数次,具有清心、安神、降压功效。此方对患有高血压病、经常失眠患者疗效较好。

百合汤

【材料】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

【做法】“文火”煎煮烂后,分两次食用。此方适用于有肺结核病史的失眠患者。

摆脱“春困”的5款独家“汤术”

春天气候转暖,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会无精打采,困倦疲乏、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于睡眠不够,而是体内循环发生季节性差异所致。

春季气候转暖后,体表毛细血管舒展,末梢血供增多,器官组织负荷加重,因此大脑血供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就会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等现象。容易“春困”的人,还常会出现脸色潮红、失眠多梦、好激动、掉发、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

因此,养肝滋阴是对付“春困”的有效办法。平时不要过度劳累,应保证睡眠,早卧早起。犯困时,可适当做头部按摩缓解症状。同时,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运动,多晒晒太阳,多和大自然接触。

春季应调节情绪,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不使肝阳上亢。可适当服用西洋参、枫斗或麦冬等养阴保健品调理。并适量进食滋阴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温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类、火锅等热性食物。

以下几种药膳靓汤,是解除“春困”良方,既美味,又可消除疲乏,不妨一试:

山芡实煲笋壳鱼

【材料】淮山、芡实各50克,笋壳鱼1斤,生姜3片。

【做法】笋壳鱼文火煎至微黄,加水及淮山、芡实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1小时。

【功效】有健脾益气去湿之功效。

芡实煲老鸭

【材料】芡实100-120克,老鸭一只。

【做法】老鸭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大火煲滚后,慢火继续煲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功效】可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眉豆芡实煲鸡脚

【材料】眉豆80克、芡实60克、鸡脚4对、冬菇8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洗净,冬菇去蒂;鸡脚洗净,对切开;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大火煲滚后,改慢火煲约2小时。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强筋健骨的效用。

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新会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做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配料洗净,然后全部放入瓦煲内,煲滚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可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粉葛煲水鱼

【材料】粉葛2斤左右、水鱼1斤左右、姜100克、云苓50克、白术50克。

【做法】水鱼买时让卖家收拾干净,回家再滚水略烫,甲的部分要刷净。粉葛去皮斩件,加水和加入云苓、白术、老姜。大火煲滚后,去除泡沫,收慢火,约煲4小时。

【功效】可健脾祛湿,止腰酸背痛,适宜春湿时的风湿患者。

除了用食物来调节春困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方法。你不妨一试。

1.视觉刺激减春困。尽量使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明亮清爽,还可增添些艳丽和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刺激视觉神经。休闲时去郊游踏青,生气勃勃的大自然会通过你的视觉加快机体调节,以适应春季气温上升的气候。

2.运动刺激除春困。春日环境优美,一派生机。此时应多去室外活动,进行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快机体对需氧量较高要求的调适,春困便会自动解除。

3.听觉刺激缓春困。人们在独自一人时最易困倦,因此春天要多交际,可与朋友一起谈天说地,会有很好的解困效果。经常听些曲调优美明快,有刺激振奋人心作用的音乐或歌曲,或多听一些相声、笑话,都会使人听觉兴奋而缓解困意。

4.嗅觉刺激压春困。春困时可以通过使用风油精、清凉油、香水、花露水闻其气味而刺激神经减轻困意。最好能种养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时令花草,并使工作间隙增加点劳作也可压制春困倦意。合适时还可在室内使用空气清新剂或负离子发生器,它们都有助于提神醒脑。

5.味觉刺激去春困。春天适时多吃一些酸、甜、苦、辣的食物或调味品,日常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豆制品,能刺激人体神经,增加食欲,并及时补充人体新陈代谢趋旺所需的能量。另外,春茶味正香,多喝些清淡的香茶也能减轻春困,还可帮助消化,增加微量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

6.温度刺激排春困。春暖乍寒,可适时洗冷水浴,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物质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别是它可通过刺激全身皮肤血管的急剧收缩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体温调节机能,并减少患感冒和其他并发症的几率。

7.补阳刺激解春困。春季人体阳气升发,气血趋向体表,形成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生理特征。此时可摄食适当的养阳之品如羊肉、狗肉、雀肉、黑枣等,使阳虚体质得以纠正,恢复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协调,人体精力充沛便不会再春困。

炎炎夏日的睡眠大忌

看过《仲夏夜之梦》的人,肯定对剧中轻松、愉快的情节印象深刻。那么,你有没有想在炎热的夏季做一个美满的“仲夏夜之梦”呢?炎热的夏天是人们最难入眠的季节。夏季天长夜短,人们白天活动的时间延长,夜间睡眠的时间不足,再加上暑热湿盛,更使人心浮气躁。蚊虫叮咬、他人干扰等等,都使人难以入静。其实,只要你能够走出下列睡眠误区,就一定会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拥有一个恬静的“仲夏夜之梦”。

1.忌袒胸裸腹。尽管夏日天气炎热,在晚上睡觉时仍应穿着背心或薄衬衫,腹部、胸口盖条被单,以避免着凉而引起腹痛、腹泻。对于这一点,老年人、幼儿更应该注意。

2.忌室外露宿。即使在夏季气温很高的夜晚,也不能因贪图凉快,在廊檐、室外露宿,以防蚊叮虫咬或因露水沾身而发生皮肤感染或头昏脑涨、四肢乏力。

3.忌睡地板。夏季,有些人只因图一时凉爽,在水泥地或潮湿的地面上铺席而卧。这样很容易因湿气、邪寒袭身,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腿痛或眼睑水肿等病症,损害身体健康。

4.忌穿堂风。夏季,通道口、廊前虽然风凉,但是“坐卧当风”。在这样的地方睡觉,虽然凉爽,但很容易受凉、腹痛、感冒。

5.忌睡塑料凉席。夏季的夜晚,有的人图凉快,睡在塑料凉席上。这是很不科学的。由于塑料制品的透气性差,不能吸汗,水分滞留,不易蒸发。这样一来,不但影响睡眠,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6.忌少睡午觉。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觉疲劳。而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之一。

7.忌开着空调睡觉。很多人为贪图凉快,整夜开着空调睡觉。这样危害很大,因为入睡后,人体的血液循环减慢,抵抗力减弱,极易受凉而引起感冒。所以即使你一定要开空调睡觉,也记得给自己盖一床薄被。

秋爽宜睡,要有讲究

“天凉好个秋”,秋天气候宜人,实在是睡眠的好季节。但有些人,只知道秋爽宜睡,却不注意秋季睡眠的方式方法,不仅辜负了凉爽宜睡的条件,而且不利秋季的养生保健。因此,讲讲秋季的睡眠之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秋季睡眠总的原则是———早睡早起,以应秋候。《素问·四季调神大论篇》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就是说,在秋季的这三个月中,秋爽气清,万物收藏,人的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经过一个相对少眠的夏季,秋季能注重搞好睡眠,正好借此予以补偿。

除了早睡早起,秋季的睡眠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忌睡前进食。睡前进食,会增加肠胃负担,不但会影响入睡,而且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如长期睡前进食,肯定有害身体。当然,也不能饿着上床。睡前如感到饥饿,可适当吃点温软的食物,且应在食后休息一会儿再睡觉。

2.忌睡前饮茶饮咖啡。茶和咖啡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难以入眠。加之饮用过多的茶或咖啡造成夜间尿频,不利睡眠。

3.忌睡前情绪激动。睡前激动、气愤、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不但直接导致失眠,而且还会伤害身体。因此,睡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平静,力戒气恼、忧愁、焦虑,特别不能大动肝火。

4.忌睡前过度娱乐。有人喜欢晚上娱乐,尤其是年轻人,晚上玩起来就不顾时间了。而过度的娱乐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显然要影响睡眠。为此,晚上如要娱乐,不要玩得太晚。娱乐后,应通过散步或静坐等方式,使自己平静下来,再上床睡觉。

5.忌睡时多言。上床后,卧躺着多说话,也会使人兴奋,不易入睡。同时,卧躺多说,易伤肺气。因此,上床后如同室有人,你自己首先不要多与别人交谈,如别人要拉你交谈,那也不要谈得太久,可婉言向对方说明躺在床上,不宜长谈。

6.忌睡时掩面。睡时,如用毯子或被子掩住自己的脸,会影响呼吸并造成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7.忌睡时张嘴。睡觉闭口有利保养元气。如果张开嘴巴,用嘴呼吸,吸入冷空气和灰尘极易伤及咽喉、肺部,胃也会因之而着凉。故张嘴睡觉的坏习惯一定要改。

8.忌睡时被风吹。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下降,易受风邪侵袭。因此秋季睡觉时,千万不要睡在风口头,卧室的窗户不宜开得太大,特别在风大的时候,更要警惕。

关于秋季睡眠,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早”(早睡早起)与“八忌”(注意八个方面),每人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的注意。一定要认识到,凉爽的秋季虽然有利于睡眠,但睡眠则不会因秋季的到来而无条件地来“照顾”你。要在秋季真正实现睡眠好,那还是很有讲究的。

处暑时节注意缓“秋乏”

每年的8月23日左右是处暑节气,“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意思就是暑天将近结束,民间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此时天气还没有明显的转凉,晴天午后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但早晚比较凉爽。

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们经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首先是要保证睡眠充足。晚上尽量在10点以前就上床睡觉,并要早睡早起,中午最好要有一定的午休时间,以减轻困顿感。特别是老人一定要午休,因为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就是只要感觉到困意就应该睡一会儿。传统的中医养生还很讲究睡“子午觉”,就是在子时和午时一定要睡觉,子时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时候对于人体来说,正是阴阳交合之时,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能很好地养阴养阳,功效加倍。其实,睡“子午觉”对老年人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的上班族来说就有点困难,但是不管怎样,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是应该早点睡觉。

在饮食方面,处暑时依然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及烧烤类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为缓解秋乏,处暑时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加强锻炼,如登山、散步、做操等,以强健身心,减轻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感。经常伸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时人体的胸腔器官会对心、肺形成挤压,可以促进心脏的充分运动,使其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所以,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服。

冬季好养生,保证优质睡眠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天气寒冷,觉也睡得比夏天舒服。事实上,睡得多不等于睡得好,一些人没有关注睡眠卫生,长期存在不良的睡眠习惯,导致失眠等睡眠问题。因此,要想提高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冬天要想睡个好觉,为健康加分的话,你需要注意以下8个细节。

1.光线。睡觉与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有关,冬天下午五六时就天黑,光线减少,人体的褪黑素分泌增加,因此有想睡觉的感觉。相比夏天天亮得早,因为有光的抑制,醒来之后想继续入睡也比较困难。农村天黑以后的环境非常适合睡觉,城市还有很多光源,一个好的睡眠环境就要尽量减少光的影响。另外,冬天的气温等其他环境因素也比较适合睡觉。

2.门窗。天一冷就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肯定不好,空气不流通容易产生病菌。但把门窗全部打开也不好,风对着吹容易感冒。有些人睡觉容易落枕,这可能是被冷风吹到的原因,有的人甚至睡醒的时候出现脸瘫。门窗具体打开到什么程度,要根据个人是否怕冷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怕冷,可以把卧室的窗关了,把卧室的门和客厅的窗打开,通过这种方式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流通。

3.睡衣。冬天由于比较冷,有些人喜欢穿比较多的衣服睡觉,这并不利于人体的放松。睡觉时,要尽量让身体得到放松。另外,化纤和尼龙质地的睡衣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容易使皮肤发痒,影响睡眠质量。棉质的内衣和睡衣,穿得舒服才能睡得香。

4.被子。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着凉,睡觉的时候会给他盖比较厚的被子,这比较容易堵住他的嘴和鼻。大人的嘴、鼻被堵住后会自己把它拨开,但很小的婴儿和儿童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因此影响通气。另外,小孩睡觉过程中可能会踢被,父母照看孩子被子有没有盖好的次数要更勤一些。担心小孩着凉而给他穿很厚的衣服是不可取的,因为衣服越厚束缚越多,睡觉越不舒服。

5.饮食。晚饭不要喝太多汤。冬天天冷,皮肤出汗不多,水分的循环比较少,因此与夏天比相对多尿,小便的次数要多一些。睡觉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起来解手,就打断了睡眠,有些人可能需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再次入睡。并且被窝内外的温差比较大,上洗手间的时候也容易着凉。晚上七八时以后水也少喝一些,尤其是肾功能相对比较差的老人。

6.泡脚。“热水泡泡脚,胜过吃补药”,冬天睡觉之前,用热水泡泡脚,能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加快进入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