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背后赞美同事,他会感激不尽
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会被人认为是发自内心、不带私人动机的。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感到这种赞扬的真实和诚意,从而在荣誉感得到满足的同时,增强了上进心和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
如《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
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薛宝钗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肺腑,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但是难得的,而且是无意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小性子的林黛玉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呢。
你的很多同事都有自己的出色表现和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只是这些表现有时不能够为领导或其他同事发现,此时如果你充当一个发现者的角色,在背后赞美他,同事会非常感激的。
表面的赞美有时会令人很尴尬,但背后的赞美会收到奇效。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为他做了些什么,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宁伟比较热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附近的孤寡老人,帮助他们做事。在一年前,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天,他的同事蔺英发现了这个秘密,回来后对其他同事装作不经意之中谈起这件事情。宁伟照顾孤寡老人的事情不胫而走,不久,公司党委鉴于其表现,同意接受宁伟为预备党员,并且任命其为公司团委书记。后来,宁伟得知是由于蔺英的“告密”自己才走上这条坦途的,对蔺英心存感激,不久,蔺英被任命为部门负责人。
有很多领导喜欢暗中调查下属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多加赞美被调查的同事。对于那些原来在领导心目中很普通的同事更应该如此。那么,这样会不会使能力强的同事失宠呢?答案是否定的,领导自有自己的打算,你的话他只会作为参考。
当领导当众批评了某位同事后,在有机会的条件下,与领导单独相处时,不妨在领导面前替他美言几句。领导毕竟了解有限,也许只了解到同事的一面,这时,你的赞美就成为领导的另一个窗口,会让领导对同事产生好感。
当面说和背后说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在背后说同事的好话,能极大地表现你的“胸怀”和“诚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在第三人面前赞美同事,被赞美的同事必然认为那是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地接受,对你感激不尽。
第二节 与同事多“同流”少“合污”
在社会生活中,必然会有一些固定的小圈子,这是在人类互相交往中非常正常的现象。要顺利处理人际交往,就要学会融入一定的圈子。
艾华进入某公司市场部不久,就发现在这个十来个人的部门里,有一个三四人组成的小圈子。这几个人干活相互之间特别默契,但对这个圈子以外的人则多少有点不配合,有时甚至暗中使绊。部门经理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那个圈子的核心人物的无形影响似乎比经理还大。这些天,那个圈子里的马大姐中午有事没事跟他套近乎,昨天问他父母是干什么的,今天问他有没有女朋友。当她知道艾华现在还没有女朋友时,马上表示愿意为他当“红娘”。艾华知道马大姐是想拉自己“下水”,成为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他有些犹豫:如果自己不进他们那个小圈子,今后自己在工作中难免会遭到刁难;如果进入他们那个小圈子,自己又从心里厌恶这种拉帮结伙的行为。他有点不知所措。
也许你过去一直习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你进入职场,突然被推到一群陌生的同事当中,你的确会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的个性,还是尽快融入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你可能会觉得与其跟一大帮无趣的人混在一起,还不如坚守自己的空间。于是,你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和同事交朋友,不和同事说知心话,不和同事分享秘密。每天例行公事后,就埋头看书,与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但是,你渐渐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虽然自己谁也没得罪,可一些负面评价老是陪伴着你。你的职场人际关系已经开始陷入泥沼。不论你是否发自真心,作为职场中人,你必须与周围的小圈子“同流”,融入进去,因为它毕竟是存在的,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会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所以,你要学会与同事多“同流”,但可以少“合污”。
面对同事间拉帮结派、暗地中伤的不当之举,你不应参与,这样做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不利的,不利于你在职场的长期发展。我们不能做职场的“独行侠”,但也不能随意盲目地加入小帮派、小圈子间的钩心斗角。否则,很有可能被小圈子不安分的同事拉下水。
第三节 让别人得意,让自己满意
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不管别人怎样看,在他自己看来,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从对方得意的地方说起,这是赢得好人缘的一种方式,在同事之间也应该如此。你如果了解同事并把握住他得意的地方,交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到,在办事的时候会在无形之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武器。
一偏僻小学破烂不堪,校长多次按规矩层层请示拨款事项,却始终没有结果,不得已之下,校长决定向本市木材厂的厂长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厂长,是因为这位厂长重视教育,曾捐款一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
遗憾的是,该厂经营有了一定的困难,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也只好“背水一战”了。
于是,校长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校长开门就夸:“厂长,我近日在省城开会听到教育界同人对您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途经贵公司,特来拜访。”
厂长说:“不敢当!过奖了。”
校长又说:“厂长您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您的思想影响很大。‘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香飘万里……”
校长紧紧围绕厂长颇感得意之处,从各个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谈得厂长满心欢喜。
此时,校长诉说了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厂长这样,支援教育,只要拨一万元钱就能卸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十几次,仍不见分文。”
这时,厂长的脸上立刻起了微妙的变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一万元钱我捐献给你们。”校长听完后,紧紧握住厂长的手,满意地笑了。
这位校长可谓十分精明,他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用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的成功。首先,他对厂长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让对方给予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所以,我们求他人办事,要在他人身上细思量、狠下工夫,最好不要把你所要办的事情直接说出来,而是要从对方感兴趣的侧面入手,先让对方满意。具体可从赞扬他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总之,要想得到你想要的就一定要称赞和满足对方。
第四节 人善被人欺,不能太老实
德国诗人海涅有句名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我们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做老实人是传统美德。老实为人,忠厚待人,坦诚对人,是一种立身之本、处世之道、待人之德。老实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什么含糊;老实的人心怀坦荡,敞露心扉,从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老实的人在人前人后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不会弄虚作假。老实的人心里坦荡,生活得安宁平静,干净干事,忠心耿耿,得到的是长远利益;圆滑的人看似聪明,其实到头来多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之中,你可以善良,却不能太过老实。否则,你在同事们眼里就近乎于傻子。相反,在善良老实中藏点机智与灵活,对你有益而无害。
丁力是某公司的销售员,由于自己是从外地应聘来的,在工作中他处处小心、事事谨慎,对每位同事都毕恭毕敬,偶尔与同事发生点小摩擦,他也从不据理力争,总是默默地走开。逐渐大家都认为他太老实、太窝囊。于是,都不把他当回事,在许多事情上总是叫他吃亏。
其实,每当想起同事们对他的态度,尤其在奖金分配上自己老是吃亏这些事,丁力心里很是委屈。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进行反思,他决心改变自己,以便让别人改变对自己的态度。
一次,销售总监要一份销售计划书,可一天后还没见人送到办公室来,便到销售部大发脾气。销售经理便说计划书早就让丁力做了,是他故意拖拉才未完成任务的,并且说丁力做事一向不负责任。
丁力马上站了起来,说道:“总监,今天的事你可以调查一下,计划书昨天下班前我就交给了销售经理,怎么能说我不负责任。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地想让我出洋相。在这里,我顺便告诉大家,我不是面团捏成的,想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家在一起共事也是有缘,我实在是不想和同事们争来争去罢了。以后,谁要再像以前那样待我,对不起,我就不客气了。”
从此以后,丁力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也开始抬头挺胸,不再扮演被人欺负的老实人的角色了。
..................
同事间工作在一起,总是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既不能每天像对待仇敌似的,也不能没有反应而表现懦弱。
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侮?你是否觉得别人总是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们在制订计划时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见,而觉得你千依百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在扮演违心的角色,而仅仅因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那么,你的生活和工作就需要进行改进了,就需要拒绝和说“不”字。当你真正鼓足勇气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来时,你会发现你原来所顾虑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而你的生活却发生了变化,同事们开始尊重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存在。
要改变同事认为你懦弱而欺侮你的困境,必须在学会宽容的同时学会拒绝。宽容是说不要记恨别人,甚至是报复。而拒绝就是说要自强不息,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鼓足勇气表达自己不甘愿被欺负的决心。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别人觉得你不是那种好欺负的人,也就不会再恶意欺负你了。
第五节 利用赞美婉拒同事的请求
也许你会遇到同事请你帮忙做事,帮忙本是完全应该的,但若明明自己能够完成,却要求你帮忙时,或许他在心里是瞧不起你的,只是将你作为一个工具来对待。这个忙帮了反而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心里还会觉得窝囊。
有些人常常能明白无误地判断出别人是在利用自己,可就是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他们。其实拒绝这类同事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说“感到遗憾”就够了。如果你心肠软,不忍心拒绝的话,说些恭维话或提些有益的建议,中间再加以拒绝就容易多了。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李大姐,我今天不能帮助你。”
“哎呀,李大姐,我确实看出你忙得不可开交,但我确实不能帮你,因为我自己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也许小王不太忙,为什么不请他帮忙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无法开口,那你可以先在家里练习如何坚定地拒绝。你可以先把要说的话录下来,或者练习一下拒绝的话,这样你在拒绝他们的时候,就会表现得坚定而有礼貌。
比如说:“李大姐,我得提醒你,我知道你只有在工作时间才能打私人电话,而这在我们公司是绝对禁止的。如果被抓住,那就很麻烦。不过,我倒有个建议,不妨向上司讲清你的难处,安排你离开几个小时去处理急需解决的私事,并保证以后把这段时间的工作补上。”
在拒绝这类同事的时候,你必须讲究技巧,在向他们表达拒绝时一定要巧妙,要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认真考虑如何以较为负责的方式满足这种人的要求。把责任放回他身上是应该的,但不要流露出敌视或讽刺的迹象。
直接的拒绝有可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如果使用赞美的语言,温柔而坚决地推却,再通过对比晓以利害,拒绝的效果还是会不错的。
甲要参加学校的论文比赛,可他自己懒得动脑筋,偏要乙替他写。乙说:“呦!咱俩同学这么多年,你的文采谁不知道,你是咱们系大名鼎鼎的笔杆子,谁能比得上你呀?对不起,我可不能辱没你的名声,还是你自己写吧。我做你的第一位读者倒是挺胜任的。”
如果甲胡搅蛮缠,不妨对其晓以利害:“你可代表的是学校的名誉,如果我来代笔真出了什么问题,你能担当得起吗?既然看中了你就是你的福气,你再不抓住时机,或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总之,利用赞美能够增强对方的自信心,或许更能够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即使对方真的能力有问题也不好意思再找你了,从而达到推却的目的。
第六节 危急时,别忘帮同事一把
潘敏在某家塑料制品企业经营部上班。一天,经理心急火燎地过来问:“杨丽呢,她的那份合同做好了没有?”今天恰巧杨丽出去办私事,临走时对潘敏说了一下。潘敏当时说:“杨丽刚刚出去,可能上厕所了吧,您需要哪一份合同书?”“就是与宏达塑钢窗厂签订的那一份合同,越到节骨眼儿上越找不着人!”经理答道。“杨丽一会儿就回来,我先找一下。”经理走后,潘敏马上给杨丽打电话,找到了那份合同,及时给经理送了过去。关键时刻潘敏解决了难题,杨丽非常感动。此后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红粉知己,杨丽对潘敏更是有求必应。
在工作中,一个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同事遇到困难时帮他一把,不仅播下人情,得到同事的感激,还为彼此的关系抹上蜂蜜,融洽而甜美。况且,帮助别人搬开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也是为自己铺路——帮助同事即是帮助自己。在帮助别人时,任何一种努力都不会白费。帮助同事,既赢得了同事的尊重,更容易得到老板的器重,因为你在帮助同事的同时也向老板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在同事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切不可以此作为人情记在心头,不要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时常将对别人的帮助挂在嘴边,这样的人人们不愿意接受他的帮助。也不要期望对方给你的回报,否则不但加深不了感情,反而落得个“势利”的帽子。
晓庄在设计单位计算机房工作,对计算机比较精通,开始其他科室的人家里的计算机出了毛病后喜欢找他帮忙。晓庄经常对那些曾经帮助过的人说,“某某某,你还不请我吃一顿,你少花了好几十块钱呢。”有时没有饭局就直接找到他人家里,弄得他人特别反感。从此之后,很少有人请他去帮忙了。
同事间的相互帮助并不一定表现在工作上,有时生活中的小事会给人极深刻的印象,从而改变在工作中对人的看法。
玛丽是一个单身女子,住在纽约的一个闹市中。有一次,玛丽搬一个大箱子回家。电梯坏了,玛丽只好自己扛着箱子上八层楼。约翰与玛丽是同事,但玛丽平时看不起约翰,有时还冷嘲热讽。因为约翰平时没事总是不在办公室,工作很差,有时还会弄巧成拙。此时,恰巧碰上约翰,约翰主动上前,将箱子搬上楼去。事后,玛丽对约翰表示感谢,并开始重新认识他。经过交往,终于发现约翰的兴趣所在,通过关系,使约翰进入了另外的生活。
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就会用不同的方式得到回报。你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同在一家单位,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想着他人,大家互助互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这个大家庭也会更加和睦。
第七节 借同事之力为自己搭个台阶
在每个组织、单位里,都有一些业绩出色、能力特别优秀的人,也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人,领导一般会通过他们来了解下属的情况。如果与单位里的那几位“关键”的同事处好关系,使他在关键时刻替你说上几句好话,或许比你努力表现自己更加有效果。
小齐与郑浩同在市教育局教研股工作。郑浩到教育局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上上下下都人缘不错,也深受教研股长的器重,凡事都同他商量。小齐刚刚从学校毕业一年有余,与郑浩是校友,在课题研究上,具有互补性,两个人关系也不错。
后来根据国务院有关精神,市教育局也开始精简机构,其中教研股也在精简之列。一天,小齐约郑浩出去喝酒。席间,小齐探问精简的虚实,并请郑浩帮助一下,郑浩心领神会。
教研股长同郑浩探讨人员调配,当谈到小齐时说道:“小齐人倒不错,只是太年轻了点,我考虑将他另调别处……”随后对郑浩说:“你在咱们教研股虽然岁数不大,但是经验丰富,我的安排对你研究的课题有无影响,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此时,郑浩正在研究“小学生游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这一课题,教育局想把它作为一项科研成果向上级申请。郑浩说道:“课题研究进展工作比较顺利,咱们股的这些人都参与了,但是相对于心理学这一部分,真正明白的并不是很多。小齐恰恰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从我自己的角度考虑,最好不要这样安排,如果确有困难,能否延缓几个月?”“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吧。”股长无奈地说道。
最后,小齐留了下来。
通过“关键”的同事与领导间接沟通,既免除了表功之嫌,又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平时要注意与同事之间的交往,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的同事并不愿意或根本想不到做这种顺水人情。适当地提醒是必要的,不一定非要明确说明,借着酒席宴上,半真半假地应付:“你老兄可是某某的红人儿,还希望在领导面前美言几句。”
同事的好话一般在小事上能够起到作用,但在大事上,不可全部寄托于同事上面。同事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具体运作还要靠自己去努力。
第八节 化解同事的敌意,是为自己减少麻烦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些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要化解同事的敌意,你不妨采用以下几个技巧:
1.主动向他示好
既然他对你的敌意十分明显,那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佯装不知了,而应当主动向对方示好。你可以在没有其他同事在场的情况下问他:“我究竟有什么不对呢?”一般情况下,他会冷冰冰地回答你:“没什么不妥。”此刻,你也许觉得自己是自找没趣,不知该如何是好,其实你完全可以巧妙应对。
既然他说没有不妥,你就乘机说:“真高兴你亲口告诉我没事,因为万一我有不对的地方,我乐意修补。我很珍惜咱俩的合作关系。一起去吃午饭,如何?”
这样,就可逼他面对现实和表态。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的没事,共进午餐交流感情则是很自然的事。或者,邀他与你一起喝下午茶。在你离开办公室时碰上他,开心地跟他天南地北地聊一番。总之,尽量增加与他联络的机会。友善地对待,对方怎样也拒绝不得!
2.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同事对你的敌意是由你的不当而引起的,你就应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对方对你的进一步攻击,避免你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同时,还可以挽回你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迅速扭转不利局面。
承认错误,最佳和最有效的策略是,向他简单地道歉:“对不起,我实在有点过分,我保证不会有下一次。”
记住,在道歉时千万不要重提旧事,要是你重提旧事,企图狡辩些什么,只会惹来另一次冲突。同时,显得你也缺乏诚意,人家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记着,你的目标是将事情软化下来,与同事化敌为友。所以,最好静待对方心情好转或平和些时,再正式提出道歉。
3.对你的同事微笑
对你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微笑,尤其是那些对你不满,怀有敌意的同事。微笑是可以感染的,如果你平常总以亲切的微笑对待同事,即使是那些与你为敌的同事也如此,那你的同事关系一定会处理得很好,至少在工作中与你为敌的同事会感到你的友善,也许以后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对待你了。
4.表示你的尊重
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表现出你的礼貌和尊重,向对方表示你需要其帮助,就是让这位同事知道你需要他(她)。当然,你是否真的需要,那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就是要利用这样的一种接纳,抬高对方的自尊,如果对方一高兴,就可以避免把谈话激化,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将来的敌对情绪。
5.关注对方的成绩
你一定要时刻关注对方的成绩,即使是与工作无关的,也能够成为你们之间建立感情桥梁的机会。要记住,对别人的行动和成就表示真正的关心,是一种表达尊重与欣赏的方式,如果你的同事处处反对你是出于要证实他自己的能力,那么你承认对方在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就很有可能会平息冲突。
你作出以上努力以后,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如果遇上一些顽固不化的人,在你作出努力后,他仍然不愿意和你和解,你也不要难过,遇上这样的人,谁也没办法。问题并不在你,你只管放心地去工作,别理会这类人就是了。
第九节 城府太深的人惹不起躲得起
所谓城府太深的同事,指的是工作中那种不愿让别人轻易了解其心思,总是企图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自己,深藏不露的同事。这种同事往往说话不着边际,对任何问题都不作明确的表态,经常是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
与城府太深的同事打交道,你得多长点心眼,对他们要有所防范。你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多加注意,警惕不要为人所利用,并成为他的工具,更不要让他完全得知你的底细。
有些同事之所以城府太深,不愿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流,是因为他(她)可能是一位曾经有过挫折,并受到过打击和伤害的人。过去的经历使这种人对社会、对别人总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敌视态度,从而对自己采取更多的保护。
这样的同事往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过去的失败经历使他们不愿意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他们城府太深也不是自己的心机过于复杂,想算计什么人或什么事,而是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不再受丝毫的伤害。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关紧心灵的大门,别人也就无法再伤害自己。这样的同事内心实际上是很孤独的,他(她)也许非常渴望与人交流,但是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于是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不与任何人接近。
对于这类同事,我们不应该冷漠待之,而应该坦诚相见,以诚感人。这种人的城府并不是为了害人,而是为了防人。所以,你对这样的同事不应有什么防范,为了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甚至也可以不保留地向他(她)敞开你的心扉。
而在工作中有些同事显得城府颇深,令人无法了解其内心,而实际上则可能是他(她)对某些事情缺乏了解,拿不出有价值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从而以一种未置可否的方式、含糊其辞的语气与人交往,并装出一种城府很深的样子。
这类同事外表上给其他人以城府很深的印象,其实他们的内心往往较为空虚,在工作中处理问题或与同事交往时明显地缺乏主见,对事物也缺乏一定的认知度。这类同事,常以“城府很深”自居,其目的就是掩饰自己内心的无知。
我们已经知道有些同事装出城府高深的样子完全是为了掩饰其内心的无知,他们不愿意让周围的人觉察出他们的无知。
针对这类同事的特点,我们应当注意:在与他们相处时,不要对其穷追不舍,让对方感到很没面子,更不要故意当众揭穿其内心的无知。如果你不注意这些,那你就会在同事中多一个敌人,少一个朋友。
总之,对某些城府太深的人,如果可以,就尽量避免与之打交道;如果你不得不与之打交道,则应该慎重对他们加以区分,看其属于哪一类人,然后再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第十节 不想被踩下去,就别把别人比下去
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要知道,一个人锋芒太盛了难免灼伤他人。例如,曹植锋芒毕露,终招祸殃,文名满天下,却给他带来了灾祸,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他只是不知道收敛罢了。
在名利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教诫。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会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
唐人孔颖达,字仲达,8岁上学,每天背诵一千多字,长大后,很会写文章,也通晓天文历法。隋朝大业初年,举明高第,授博士。隋炀帝曾召天下儒官,集合在洛阳,令朝中士与他们讨论儒学。颖达年纪最小,道理说得最出色。那些年纪大、资深望高的儒者认为颖达超过他们是耻辱,便想暗中刺杀他。颖达躲在杨志感家里才逃过这场灾难。到唐太宗,颖达多次上诉忠言,因此得到了国子司业的职位,又拜酒之职。太宗来到太学视察,命颖达讲经。太宗认为讲得好,下诏表彰他。但后来他却辞官回家了。
南朝刘宋王僧虔,是东晋名士王导的孙子,宋文帝时官为太子庶子,武帝时为尚书令。年纪很轻的时候,僧虔就以擅长书法闻名。宋文帝看到他写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赞叹道:“不仅字超过了王献之,风度气质也超过了他。”当时,宋孝武帝想以书名闻天下,僧虔便不敢显露自己的真迹。大明年间,他曾把字写得很差,因此平安无事。
当你把别人比下去,就给了别人嫉妒你的理由,为自己培养了敌人。所以,在与人逞强之前请先三思。当然了,如果你确实有真才实学,又有很大的抱负和理想,不甘于停留在一般和平庸的阶层。那么,你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但有一点,你必须注意时刻提防周遭的嫉妒。要想使自己免遭嫉妒者的伤害,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对于你周围的“嫉妒”者,可回避而不宜刺激。同事的嫉妒之心就像马蜂窝一样,一旦捅它一下,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低层次情绪,就没必要去计较你长我短、你是我非,更不必针锋相对,非要弄个“水落石出”、“青红皂白”不可。须知,这不是学术讨论,更不是法庭对峙,你的对手不会用“逻辑”、“情理”或“法律依据”与你争锋的。嫉妒之人本来就没有与你处在同一档次上,因而任何“据理力争”都只会使你吃亏,不仅降低档次,还浪费时间,虚掷精力。最佳应对方式是胸怀坦荡、从容大度。对出于嫉妒的种种“雕虫小技”,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所受的认可是完全公正的。
但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又努力做出被大家公认的成绩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地示弱。关于这种方法,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艺术精粹》中说过:“大多数组织在结构上像一座金字塔,当一个人向金字塔顶端爬上去的时候,重要的岗位越来越少。因此,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首先,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别重要的是:一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和不盛气凌人。他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将会引来许多麻烦。尤其在职场中,你很可能因此为自己培养了敌人。所以,在与人逞强之前请先三思,什么时候也不要把别人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