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生在世,善请客者决胜千里
人生在世,请客吃饭这一类应酬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你是否善于请客,是否能谈笑风生、风度翩翩、魅力四射,是否能顺利掌握饭局上的主动权,往往决定了你是否能轻松搞定生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吕不韦是怎样用一顿饭谈成一笔“大买卖”的。
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常出现在赵国京都邯郸的街头。来来往往,买买卖卖,积累下万贯家财。
这一天,吕不韦正在街上走着,忽然对面走来一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那人衣冠平常,但丝毫不失贵人之气。吕不韦不禁暗暗称奇。待那人走后,他问近侍方知是秦国留在赵国的人质,名叫异人,是秦昭襄王之子安国君的儿子。因母亲夏姬不得宠,又早死,所以,异人便被送到邯郸当人质。异人来到邯郸之后,因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赵王便迁怒于他,把他拘留在丛台之上,并由大夫公孙乾昼夜监守。听完近侍介绍,吕不韦沉思片刻后大笑道:“哈哈,他真是奇货。这奇货,可先囤积起来,然后做一笔大生意。哈哈!”吕不韦先以重金结交监守异人的公孙乾,后又结识异人。有一次,他与公孙乾、异人一起喝酒。酒到半酣,乘公孙乾如厕的机会,吕不韦问异人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所宠爱的是华阳夫人,可她没有儿子。你兄弟20余人,至今没有一个得宠。你何不乘这个时候回归秦国,找华阳夫人,求做她的儿子。这样,以后你才有立储的希望呀!”异人含泪回道:“我何尝不希望如此呢,怎奈身在他国,恨没有脱身之计呀!”吕不韦说:“这好办。我可以设法救你回国!”异人深施一礼说:“若能救我回国,日后得到的荣华富贵,你我共享!”
经吕不韦多方周旋,通过宴请华阳夫人、安国君乃至秦昭襄王身边红人笼络人心,为异人归国搭桥铺路,最终异人获得了安国君等人的宠爱。不久,昭襄王逝世,立安国君为王;后安国君又逝,立异人为王。异人一当上秦王,便让吕不韦做了丞相,并封号文信君,到河南洛阳,坐享十万户的奉养。再后来,异人逝世,立嬴政为王。嬴政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通过这一次次宴请,吕不韦稳做“奇货”生意,最终得到了执掌秦国朝政多年的大利。
作为商人的成功并不能改变吕不韦没有政治影响力的尴尬境地,作为一个在骨子里怀有巨大抱负的商人,吕不韦始于商人,但决不会止于商人,他渴望获得更多利益和更高的地位,而异人的出现让他找到了寻求更高发展的窗口。他想尽办法结识并宴请监守异人的公孙乾,以便通过公孙乾结交异人,并最终在邯郸的一次宴会上识得作为“质子”的异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推杯换盏,满桌狼藉之后,一种暧昧却又实在的关系便建立起来了,这时他对异人“推心置腹”,终于获得了异人的信任。饭局上发生的一切可以说都是由吕不韦一手掌控的。饭局过后,吕不韦以宴请送礼的方式打通各个关节,帮异人登上王位,自己也登上了政治舞台,获得了至高的利益。
对吕不韦而言,饭局就是一个框,帮他框住了上流社会的一干人等,也帮他框来了光明的人生前景。所以,我们在生意场上也应该向吕不韦学习,要活用饭局的力量,以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帮助或消除他人的嫉恨,从而化解潜在的一场场危机并最终获益。
第二节 未雨绸缪,万无一失设佳局
宴请是一个永远的难题,在宴会结束之前,你永远不知道席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在宴请前你必须要未雨绸缪,精心设局。所谓设局,就是设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局,这需要谋局者事先统筹规划,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才能最后稳操胜券。当然,一个好的局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需要做局者在做局前精心准备,这个精心准备的过程就是设局。一个好的饭局,设局者必须有全局观念,要将所有宴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保证万无一失,只有这样,设宴者才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抢占制胜的先机。
如果你不能做到未雨绸缪,那么不仅宴会成功与否是个未知数,而且你的宴请举动还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让你吃力不讨好、社交失败不说,还可能因经得罪重要的客人或“大人物”,你今后的前途也就可想而知了。
周某新婚在即,打算邀请单位同事以及一些朋友来参加婚礼,印发请柬时,未婚妻问他:“你们办公室黎主任跟她先生是发一张还是发两张请柬啊?”“发一张吧,两口子发两张干吗?”周某头也没抬地说。
周某的喜宴设在佳苑饭店,当天是个好日子,在佳苑设喜宴的有三家,所以三家说好持请柬入宴,免得各家的客人搞混了。
黎主任夫妻两人原本是一起到的,但她先生由于找车位费了点时间,黎主任就事先入场了。等到她先生停好车打算进宴会厅时却被接待拦住了。接待说:“这位先生,今天我们这层被包下了,办喜宴,如果你想用餐请到其他楼层。”黎主任的先生说:“哦,我知道,我也是来赴宴的。”“啊呀!不好意思啊,请问您是到哪家啊,可否出示您的请帖,顺便在这边签个到。”接待抱歉地说。“请帖我太太拿着,她应该先进去了,我们是来参加她同事周先生的婚礼的。”黎主任的先生说。“对不起,我们今天这边三家举办喜宴,有两家姓周,所以,我也不知道您该入哪个厅……”最后,实在没有办法,黎主任的先生只能打电话将黎主任叫出来才得以入厅,不过当时他的脸色很不好。是啊,前来赴宴被拒之门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再看黎主任,也是一脸的不悦,嘴里还直嘀咕:“既然是持请柬入宴,为什么不发两张啊!”
如果周某事先知道有两家与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办喜宴,那他应该会考虑到专门安排人在门口接待并将客人引入宴会厅,而不是全部交给饭店安排;如果周某事先知道黎主任和她先生先后入宴,那他就会送发两张请柬(国际上的通常做法,如邀请夫妇二人,可合发一张请柬,我国国内有些场所须凭请柬入门,所以要夫妇二人各发一张);如果黎主任知道须持请柬入宴,也应会等丈夫一起入宴。当然,上述的假设都不存在,事实是周某完全没有考虑到上述情况,所以事先也没有设计好应对的方法,也只能承受得罪人的后果了。而故事中的黎主任这顿饭绝不会吃得那般舒心,得罪人的周某更是悔不当初。
所以说,无论是设宴请客还是应邀赴宴,都应该未雨绸缪,预先考虑宴会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将自己淬炼成“会吃会喝”的宴会高手!
第三节 寻找机遇,化危机为转机
古语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生活中人们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在风云瞬息变幻的饭局宴会上,更是要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当危机来临时,不仅要懂得沉着冷静应对,更要看清危机的反面——机遇,争取化危机为转机,从而获得成功。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日益强大,而刘备刚被公孙瓒举荐到朝廷,汉献帝认他做了皇叔,又封他做左将军,但是他只空有名号,手下除了关羽和张飞,无兵无将。
曹操在许田围猎时故意表露出自己的篡位意图,以试探臣下。当时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有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倒是刘备“摇手送目”,拦住关羽,还用语言恭维曹操说:“丞相神射,世所罕及!”后来当董承、王子服等人凭汉献帝血写密诏结盟讨伐曹操时,把刘备也拉入了这个政治集团之内。但刘备签名入盟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到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不想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刘备这样志向远大的英雄突然种起菜来了,一定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影响了他,于是派许褚、张辽带领数十人到园中将刘备请往丞相府,“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当时,曹操几乎明知故问,通过旁敲侧击想让刘备承认自己本怀英雄之志。刘备则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让人看不起的袁术,曹操斥之为冢中枯骨。刘备又举出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唯独不提参加了董承为首的讨曹联盟的马腾和他自己。曹操自然不满意,干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所担心的是讨曹联盟之事暴露,听到曹操称自己为“英雄”,以为事情已经暴露,手中匙箸也掉在地上。为避免曹操进一步怀疑自己,只好推说是害怕雷声所致。不想曹操认为这样一个连雷声都害怕的人,根本不是什么“英雄”,反而将疑心放下。这为后来刘备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发,“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奠定了基础。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遗,然而刘备的声望又令他担忧。于是便有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试探之饭局。正所谓宴无好宴,好在刘备早有防备,面对曹操的试探,他才能随机应变,进退自如,巧借惊雷掉箸之态,消除了曹操的怀疑,使其放松了警惕,才能最终乘机顺利逃走,为以后的“三国鼎立”奠下了基础。
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整部历史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比如,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渑池会上蔺相如屈秦王,得赵国数十年之太平。这一系列的政治饭局,都讲述了英雄们在酒桌之上寻找危机背后的机遇,运用智谋进行对决,为的都不过是在政界获得一席之地。无论是谋臣,还是武将,剥开他们成功的面纱,我们都会惊讶地发觉,支撑他们成功的中坚力量居然是一种圆滑变通的“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友之道”和让人雾里看花的“权变之术”,他们处世、为人的方法因为经典而成了传世的谋略。
第四节 巧抓时机,当机立断达目的
求人办事,把握住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摸清了对方心理之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要当机立断,避免犹豫不决,从而贻误良机,这样才可以迅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慈禧太后60岁大寿这一天,宫里大摆筵席,慈禧按预先安排好的计划,在颐和园的佛香阁下放鸟。一笼笼的鸟摆在那里,慈禧亲自抽开鸟笼,鸟儿自由飞出,腾空而去。等李莲英让小太监搬出最后一批鸟笼,慈禧抽开笼门后,鸟儿就纷纷飞出,但这些鸟儿在空中只盘旋了一阵,又唧唧喳喳地飞进笼子来了。慈禧又惊奇又纳闷,还有几分高兴,便向李莲英说:“小李子,这些鸟怎么不飞走啊?”李莲英跪下叩头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泽及禽兽,鸟儿才不愿飞走。这是祥瑞之兆,老佛爷一定万寿无疆!”
慈禧太后听后,怒斥李莲英道:“好大胆的奴才,竟敢拿驯熟了的鸟儿来骗我!”
李莲英并不着急,他不慌不忙地躬腰禀道:“奴才怎敢欺骗老佛爷,这实在是老佛爷德威天地所致。如果奴才欺骗了老佛爷,就请老佛爷按欺君之罪办我。不过在老佛爷降罪之前,请先答应奴才一个请求。”
在场的人一听,李莲英竟敢讨价还价,吓得脸都白了,哪个还敢吱声。大家知道,慈禧虽号为老佛爷,却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许多人因服侍不周或出言犯忌而被她处死,哪个敢像李莲英这样大胆。慈禧听了这番话,立刻铁青了脸,说:“你这奴才还有什么请求?”李莲英说:“天下只有驯熟的鸟儿,没听说有驯熟的鱼儿。如果老佛爷不信自己德威天地,泽及鱼鸟禽兽,就请把湖畔的百桶鲤鱼放入湖中,以测天心佛意,我想,鱼儿也必定不肯游走。如果我错了,请老佛爷一并治罪。”
慈禧也有些疑惑了,她随即走到湖边,下令把鲤鱼倒入昆明湖。稀奇的事情真就出现了,那些鲤鱼游了一圈之后,竟又纷纷游回岸边,排成一溜儿,远远望去,仿佛朝拜一般。这下子,不仅众人惊呆了,连慈禧也有些迷糊。她知道这肯定是李莲英糊弄自己,但至于用了什么法子,她一时也猜不透。
李莲英见火候已到,哪能错过时机,便跪在慈禧面前说:“老佛爷真是德威天地,如此看来,天心佛意都是一样的,由不得老佛爷谦辞了。这鸟儿不飞去,鱼儿不游走,那是有目共睹的,哪是奴才敢蒙骗老佛爷,今天这赏,奴才是讨定了。”
李莲英说完,立刻口呼“万岁”拜起来,随行的太监、宫女、大臣,哪能不来凑趣,一齐跪倒,个个都向他们的“大总管”投来了奉承的眼光。事情到了这份上,慈禧哪里还能发怒,她满心欢喜,还把脖子上挂的念珠赏给了李莲英。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抓住时机讨巧的功夫实在高明至极。他借助慈禧摆寿宴放生的机会,对慈禧加以奉承,最终得到了慈禧的欢心和赏赐。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抓住时机尽快办成自己要办的事。
比如你要升官晋职。由于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者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工作突出被提拔了,或者到了法定年龄而离休、退休了,或者因工作犯了错误而被解职了,总之,原来的领导职位出现了空缺,这个空缺就为你创造了一个升迁的机会。如果这个机会来临之时,你不知道想尽办法抓住,甚至在工作中犯了错误,那么机会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提升仅仅是因为自己具备出色的才能。其实,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谁都知道,一个人被提升时,首先要有职位。没有空出的位置,任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会被提拔到一个“悬空”的位置上。当然,我们不否认才能在提拔中的作用。可是,如果时机不出现,任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办不好,办不成功;一旦时机出现了,可能你没想过争取,却反而歪打正,然而,这属于一种非普遍的情况。
所以,要想办事成功,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来把握住时机。把握住时机,最重要的是要认清时机。所谓时机,就是指双方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对方愿意接受的时候,饭局宴会便是不错的选择。一个人在车祸丧子的悲痛中还没解脱出来,你却上门托他给你的儿子保媒说媳妇,无疑是在自讨苦吃;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所以说,创造说话的机会——宴请,选择好说话的时机,我们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节 掌握分寸,共赢之下可成事
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不断有节度使起来反叛,虽然都被赵匡胤镇压平定了,但也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国家局势的不稳定,让赵匡胤终日闷闷不乐。
一次,赵匡胤对宰相赵普说出了这个心事。赵普说:“国家混乱,政权不稳定,原因在于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接着赵普指出禁军将领石守信等所握兵权太大,又没有统帅才能。赵匡胤听了,心中便有了主意。过了几天,赵匡胤趁晚朝的时候,请石守信等几个兵权在握的老将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赵匡胤开口道:“要不是你们大力相助,我绝不会有今天。但我做了天子,总觉得远不如做节度使时快乐,从来就没睡过一天的安稳觉!”石守信等人不解地问道:“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出此言耶?”赵匡胤说:“人谁不想富贵?一旦有人让黄袍加诸你们之身,你们能不做皇帝吗?”石守信等人谢罪说:“我们太愚笨了,连这个都不曾想到,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们,给我们指条路。”赵匡胤说:“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你们不如多积聚些金银,多购置些田产房屋留给子孙。快快活活度过晚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虽心中极为不满,但表面也只得感激地说:“陛下替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一一恩准,并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
赵匡胤的这一招何等高明,既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又让别人无法效仿他,无法威胁他,从此也就高枕无忧了。
如今,正是利益交错,你争我夺的时代。从政治利益到经济利益,从一小撮人,到利益集团,都在重复着历史。这些既得利益者总是会制定各种条条框框,大到法律法规,小到规章制度,从国际条约,到行业标准,他们将自己“黄袍加身”时所使用的一切手段都设置了别人不可逾越的障碍,以为借助一场或几场饭局就可以一劳永逸。他们的如意算盘能打成吗?不要忘了,酒能成事,也能败事。无心的人只知道喝酒,往往败事;而对有心人来说,酒能成事。宋太祖赵匡胤用心良苦,借宴请大臣的机会,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巩固了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先河。赵匡胤对宋代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杯酒释兵权”也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所以,如果想在酒桌上成事,就要懂得如何掌握火候,比如事先为酒桌上即将进行的利益角逐做好全面的准备;其次,要讲究合作,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适当的时候饭局上结成同盟,获利的概率会更高;再次,对利益的追求要掌握好分寸,最好要追求共赢,千万不能过于贪心,不能一味追求己方胜出,而毫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可以适当放弃眼前利益。
第六节 投其所好,环环相扣布妙局
所谓布局,《辞海》里的解释是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一个好的饭局,就是让他人在不知不觉、舒舒服服当中进入你的布局,并且愿意顺着你的意思开开心心地“吃”下去。布置饭局要求天衣无缝、圆润自然却又水到渠成,即一切都在设局者的把握中。如果你的宴请一开始就引起了对方的怀疑或警觉,那就打草惊蛇了,不能成功不说,更有可能被对方将计就计,让你入了他的局,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请客吃饭就得投其所好,抓住对方的特点,特别是对方的弱点或者是感兴趣的东西,加以巧妙利用,环环相扣,犹如天罗地网,令对方防不胜防,如此巧夺天工的布局再加上你的主动出击,往往能一举获胜,实现你的宴请目标。
于浩夫妻俩结婚三年了,还住在廉租房里,这次赶上单位分房,怎么也得争取到一套房子,否则错过这次机会,等下次分房还不知道得到什么时候呢。
这回单位分房的事归钱经理管,于浩夫妻俩打算请钱经理吃饭,等酒过三巡,经理心情好且放松戒备时再提。问题是,大家都想分房,自然会想到请钱经理帮忙,钱经理肯定“早有防范”,怎么才能请到钱经理呢?
两口子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妙招,钱经理最喜欢红酒,并且对红酒颇有研究,夫妻俩一狠心花两千多元钱买了一瓶法国红葡萄酒,就由于浩去邀请钱经理了。
“经理,不知道您明天有没有时间,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什么事啊,如果是分房的事,你就别提了,这我得公事公办。”钱经理果然早有防备。
“哪能啊,经理,知道您是铁面无私,我哪敢啊!这不是我老婆的同学从国外回来,送给我们一瓶酒,你说我们俩哪懂那个啊,就想请经理帮忙看看,要是一般的,我老婆就做红酒鸡翅了。”
“这行,我去给你看看吧。”
“那就先谢谢经理了。明天,我让我老婆做桌下酒菜,等候经理光临啊。”
在酒桌上,经理仔细看着那瓶酒,说是好东西。于浩把酒拿到一边,便开始闲话家常,席间于浩注意到经理的眼睛不时地瞄向那瓶酒,心中有底了,却也不道破,只在言语间将两人的难处,说是父母还在乡下,没法接到城里尽孝道。经理对此深表同情,说是知道他的难处,还说会将他的特殊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临走前,于浩硬是将红酒赠与经理,说自己也喝不出什么味道了,还得让懂它的人来品尝,经理在半推半就下收下了,承诺会向上级反映他的情况,让他们放宽心。
果然,一个月后,于浩夫妻俩如愿搬进了宽敞的新房子——单位分给他们的一套两居室,这其中钱经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于浩夫妻俩请钱经理吃饭,丝毫不提让钱经理帮忙的事,只是预先了解了对方的嗜好,勾起了对方的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摆事实,诉说家中的难处,对方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最后再顺水推舟,送上对方心念的红酒,并得到了对方的承诺,这饭局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对方收了礼,也回了礼,于浩分房的事最终尘埃落定。
求人办事,请人吃饭,一定要巧妙布局。布局时要注意投其所好,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你必须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来赴宴,甚至主动提出帮你成事,否则你即便再怎么投入,对方也不一定会领情,这样你的设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你的最终结局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请客吃饭要细心思量,找到对方最好的切入点,并且做得滴水不漏,让对方找不到丝毫破绽,这样他才会在不知不觉间“上”你的“钩”。
第七节 无事生非,适当为之亦无妨
无事生非,暗使计谋求人办事,虽然有失君子之风,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赖行径,正派人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看如何去运用了。记得我们小时候,为了达到父母给点零花钱或者给买个玩具的目的,我们就会找个借口,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只要好好利用这种无事生非的计谋,那也是求人办事很好的方法之一。
下面这个例子的确是小人的行径,不过我们可以一起认识一下这种无事生非的技巧。
战国时期,有一个阴险毒辣的女人,名字叫做郑袖,是楚怀王的妃子。郑袖长得美貌过人,又聪慧机敏,所以怀王很宠爱她。可是后来魏王又赠送楚王一位美女,年轻漂亮又活泼热情,一下子把楚王给迷住了。
郑袖眼见自己一天天失宠,心里非常忌妒,但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不但没有一点怨言,还百般讨好这位新妃。新妃喜欢穿什么衣服,希望用什么东西,郑袖都叫人给她送去;她住处的陈设要怎么布置,郑袖也叫人给她安排得顺心如意,可以说处处做到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郑袖在楚王面前还经常对新妃极力赞美。
这位新妃没想到遇上这样好的一个老大姐,于是从心眼里对郑袖表示感激,二人来往十分密切,彼此无话不谈。
楚怀王见郑袖和这位新妃相处得这么和美,心里非常高兴,对郑袖说:“你们女人多半凭着自己的美貌和聪明赢得男人的喜欢,而且差不多都有强烈的忌妒心。我看你就不是这样,你能理解我,你知道我喜欢这位新人,对她就比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王还尽心尽力。”
郑袖听了楚王这番话,相信他绝不会怀疑自己对新妃有什么坏心眼了,不由得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
一次,郑袖和新妃一起吃饭的时候,说:“大王经常在我面前夸奖你,说你能歌善舞、活泼热情,又温柔体贴,只有一点,大王嫌你的鼻子稍尖了点儿。”
新妃听了,有些不安,摸了摸鼻子,问郑袖说:“您看这有什么办法吗?”
郑袖就等着她问这句话,可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以后见到大王时,用手帕把鼻尖轻轻遮一下不就好了吗?”
新妃于是就听了从郑袖的建议,可是,这种做法引起了楚王的注意。楚王觉察到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隐情,就追问郑袖说:“你说吧。你与我是多年的夫妻,已经有深厚的感情,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即使有什么事,我也不怪罪你。”
郑袖故意装出胆怯的样子,低声说:“她说过不愿闻到你身上的一种恶心味儿!”
楚王一听火冒三丈,怒气冲冲地说:“什么?我是大王,敢说我身上有恶心味!岂有此理,传我的话,立即把那个小贱人的鼻子给我割下来!”
就这样,郑袖把新妃的面容给毁掉了。情敌没有了,郑袖重新取得了楚王的独宠。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所谓无事生非,暗使计谋,也就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借刀杀人。宴会中,这种事情很多,比如,有些人会假装不在意地透露对手不正当交易的信息,无论信息是真是假,对手的商业信誉都被破坏了。
谣言是小人的撒手锏,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只要善用这把“刀”,就能办事顺利。不过,必须记得,谣言又是双刃剑,它可以杀伤对手,同样也会伤害你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千万不要拿出这种求人术来骗取别人的帮助,否则,如果东窗事发,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 谎话活说,饭没吃完事已成
在饭局上求人办事时,有时候我们应该说点假话,这样不仅能避免尴尬,还容易求得别人办事。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我们应该以诚待人,应该说真话,但有时也有必要说点“谎话”。这一点人们已有一些认识。不过,通常人们都是认为只有在某些很特别的情况下才需要不说真话,不道实情。例如,某人患了不治之症,知道这一情况的亲友多不以实情相告。其实,在一般的交际活动中也常有通过说假话来产生好的效果的时候,而且“说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必只拘泥于直接而简单地说上一句欺骗人的话。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可以说一些必要的小谎言,这样往往会取得更好的办事效果。
1.能产生良好交际效果的谎言有时是以装糊涂的形式出现的。这种装糊涂的言辞有时能避免或解除尴尬。在同一场合,说大实话反倒会带来尴尬。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面,到朋友家做客时,主人热情地给客人夹菜,所夹之菜恰恰是客人不喜欢吃的菜。这时,客人不外乎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接受主人盛情,一边道谢一边违心地说:“好吃!好吃!”结果,一句谎话却让自己受苦。如果这种态度不改,那就难免要做一辈子受苦的客人。要是主人知道了原委,是要后悔一辈子的。这种窝囊的谎言,既苦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值得吗?另一种态度,便是巧妙地拒绝。先说一句:“别客气,我自己来!”再补充一句:“这个菜我挺喜欢吃,就是胃受不了!”这种巧妙的谎言,既不伤主人的面子,又避免了活受罪,岂不两全其美!
2.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成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有位先生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到了午饭时间,他们被教授邀请在他家中吃午饭,而吃饭的过程中,大家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
席间,那位先生看到教授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看了眼花缭乱。那位先生知道这鱼叫“地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朋友介绍过。教授见那位先生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就听那位先生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当时他的朋友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你自己不是养了几条吗?
可教授一听,立刻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那位先生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饭后更是拉着他到书房看教授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一直吃到半夜才走,朋友才突然领悟到那位先生说谎话的用意。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
在宴会中,当你不得不用一些小谎言去办事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说的谎言要不容置疑,这样才能以假胜真,巧中取胜,黑中取白。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第九节 局托给力,方可化险为夷
在人际交往中,饭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饭局,而是联系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利益链,鸿门宴是将饭局之妙做足的经典大局。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各派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混战,楚怀王阵营的两员将领——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尽管刘邦的兵力不及项羽,但他先破了咸阳,按照约定便可称王。项羽为此愤怒不已,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进驻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却只在灞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第二天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一鼓作气打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一触即发。这时,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心中诧异不已,于是他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并与项伯定为儿女亲家。刘邦利用感情攻势,很快收买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他在项羽面前说好话,并让刘邦第二天前去向项羽谢罪。
鸿门宴上,虽然美酒佳肴无数,却暗藏杀机,双方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项羽的亚父范增,一向认为留着刘邦是养虎为患,所以极力主张杀刘邦,在酒宴上,他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迟迟没有下令。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乘机杀掉刘邦,可项伯为了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就在这危急的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于是问来者是谁,当得知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时,立即命手下赐酒,樊哙一口气就喝完了,项羽又命人赐猪腿,然后接着问樊哙:“你还能喝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还怕喝酒吗?”樊哙还乘机说了很多刘邦的好话,并且提到当年刘邦和项羽的兄弟情义,项羽听后无言以对,刘邦便假借如厕逃跑了。刘邦逃走后,派部下张良为自己推脱,说:“沛公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杯一双,请您收下。”项羽收下了白璧,而范增则拔剑将玉杯砍碎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鸿门宴绝非一场单纯意义上的饭局,其中充斥在主与客之间的不是愉悦欢快的气氛,而是急迫紧张、一触即发的战意。作为鸿门宴的两位主角——项羽与刘邦,他们为争夺关中地区的统治权,在鸿门宴这一场饭局之上进行了短兵相接的交锋。在此饭局中,有觥筹交错,亦有刀光剑影,背景波谲云诡,杀机四伏,每一个与宴者都紧绷着神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为了这场饭局,不但双方的谋臣智士殚精竭虑、苦心经营,而且两位当事者更是赤膊上阵,搭上了各自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整个过程三起三落,惊心动魄,极具传奇色彩。然而鸿门宴的最终结局是设局人做了局,入局者入局后又得以脱身,让设局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单就鸿门宴这场饭局而言,作为设局人的项羽和范增之所以会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局托项伯吃里爬外。也可以说,在这场饭局开始前,项伯就已经让设局人项羽没有充足的理由杀刘邦了。
成王败寇,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妙的歌舞,再美味的佳肴也不过是假象而已。项羽设下的鸿门宴原本就是个幌子,不过是试探刘邦是否想称王的借口罢了。刘邦明知项羽意在为何,依旧如约而至,就是不想过早与其撕破脸,毕竟双方实力悬殊。刘邦原想在宴中示弱以打消项羽的怀疑,不料项羽杀意已起,幸好他早有防备,找了合适的局托,这样才有了后来找借口逃走的机会。
假设鸿门宴上项羽意志坚定,必杀刘邦,那么无论项羽能否夺得天下大权,都不会有后来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而中国历史势必会改变。然而,假设毕竟是假设,项羽的优柔寡断令他错失了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并最终导致了他的“乌江自刎”。实力雄厚的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刘邦坐拥天下,一切的变数皆由鸿门宴那个小小的局托而始。一顿看似平常的请客吃饭竟暗藏着无限玄机,历史竟能因一个小小的局托而生出惊天动地的变故来,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
所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暗藏玄机的饭局时,事先也该考虑周全,适当在“敌方营中”安插局托,这样即便生出变故,也可以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第十节 留好退路,以不变应万变
在这个世界上,人并不是完全独立生活的。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会涉及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办事时先为自己留好退路。尤其是有些事情,一旦办了,可能就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东汉时期,光武帝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想给女儿再选驸马爷,于是就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后来,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才干,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听说后就有意要促成这门亲事。过了不多久,光武帝召宗弘进宫入宴,并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席间,光武帝带有暗示性地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和自己共过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听完后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很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因为臣子宗弘有妻室,湖阳公主显然是“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当然,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事先为自己留有退路,他召宗弘入宴,选择饭局这样相对轻松的君臣相聊的时机,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宗弘也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既保住了皇上的面子,也顺利地推脱了事情。
所以,当有人请你吃饭,在你放松警惕时,托你办违背你的人格信念的事,你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比如,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可以借助饭局中的轻松气氛,恰当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相信对方也不好强逼于你。
另外,在饭局中千万不可以贸然答应为别人办事情,而必须考虑到成功的一面,以及失败的可能,只有你两者兼顾了,才能周全不得罪人。所以,在饭局之中,欲进未进之时,你应该认真地想一想,万一不成怎么办,以便及早地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千万不可任由饭局轻松的氛围麻痹你。
《战国策》中有一句名言叫“狡兔三窟”,意指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即使其中一个被破坏了,尚存两个;如果两个被破坏了,还剩一个。这就是一种居安思危的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有先见之明的预防策略。在饭局中别人求我们办事时,我们不妨学学这一招,用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好的结果,同时做好失败的准备。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