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企业,珍惜工作
19376300000002

第2章 你珍惜今天的工作了吗——不知感恩的六类员工(1)

怨女型员工:牢骚满腹,不断抱怨

小林在电话中对好朋友小兰说:“我都快烦死了,儿子不省心,上学跟人家打架;老公不开心,整天对着我心事重重;婆婆不遂心,处处跟我过意不去;工作不顺心,同事处处都在刁难我·······”

小林絮絮叨叨,一肚子心酸、满腹怨气,常常抱怨完了社会抱怨家庭,抱怨完了亲人抱怨同事,仿佛无处、无时都有着无尽的怨气。

在工作中很多员工也像小林这样,很容易就找个抱怨主题,找个发泄的对象,控诉命运的“不公正”,整天牢骚太胜。

在离校前,小李跟一家企业签了两年的合同,谋得了一份工作,两个月过去了,小李回家跟父母抱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水、分报纸、打文件,还要帮领导跑腿出去买东西,新来的就是打杂的命……”

一个多月后,老板安排小李去做运营部经理助理,过了一个星期小李又去找大学同学抱怨道:“听着好听,实际上什么都要干,下班时间还要陪经理应酬,晚上常常凌晨才能回家,还经常没有休息天。”

半年后,他跟同事抱怨:“这里收入低,你看你看,我同学李某月薪两万,赵某做生意一年就是上千万”。

一年以后,老板安排小李出差,负责北方的一个项目,小李来到公司驻北方办事处,三天之后跟经理说:“我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就出生在南方,我不能在这里呆下去·····”。

小李在公司两年,这一期间总是在不停的抱怨,不是抱怨工作的琐碎,就是抱怨工作的困难;不是抱怨工作的待遇,就是抱怨工作的条件。对工作怨声载道,不去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不利用老板提供的每一个工作岗位锻炼其自身的能力。相反,把那些机会看作是刁难、是障碍。我们通常把像小李这类抱怨型员工称作怨女型员工。

他们通常抱怨公司的待遇不好,抱怨职位永远没有升迁;抱怨领导的严厉管理,抱怨同事的冷血;抱怨工作任务太重,抱怨工作困难太大。他们把工作当作一件苦差事,把工作仅仅当作是索取,缺少了自己的应担之责······,总体来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生抱怨:

1、抱怨待遇,工资在前付出在后

抱怨待遇不好,老板给的太少,抱怨的人大多是工资与自己的期望值不对称。老板给出的工资大多是真实体现你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和价值,工资与你的付出是对称的。但员工在所得到的工资与期望值有差距时就经常心生抱怨。

2、抱怨职位,升职在前业绩在后

抱怨职位没有别人上升的快,抱怨自己永远只是做一些琐碎简单的工作,不够挑战,不够体面,抱怨现在的职位不能施展自己的人生抱负。却没有把现在的职位上做出动人的业绩、为公司创造利润作为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3、抱怨领导,感情在前管理在后

抱怨领导不够体贴人,管理苛刻,上班迟到要扣钱、任务执行不好要扣钱、与客户发生冲突要扣钱,处处是冷冰冰的硬性管理。员工希望领导用亲情代替管理,对其知冷知热、处处体谅,但公司人数众多,领导不能额外开恩,只能用一把尺子,一视同仁。

4、抱怨同事,支持在前帮助在后

抱怨同事对自己业务上不够支持,感情上不够照顾,意见不够苟同。但却极少帮助同事,哪怕一句针对性意见,一点有用性信息,或者举手之劳。

5、抱怨工作,困难在前完成在后

抱怨困难太多,处处不遂人意,好像有意跟自己做对,总是没有轻松的时候,抱怨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工作太苦太累,耗费青春、耗费心血。却从来没有把克服当前的困难,积极地“完成工作”当作头等要事来做。

6、抱怨环境,享受在前吃苦在后

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办公条件太差,看着对面气派的写字楼,自己蜗居在小办公室;看着别人在繁华的都市工作,自己公司在荒凉的郊区上班。不愿意吃苦,只想享受好的工作条件,一个豪华的办公室,一套好的办公设备还有一把舒服的转椅。工作条件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而不应作为享乐的需要。

·······

总之,这些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环境充满了抵触情绪,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很容易把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身边人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不断找各种理由去抱怨,这样的抱怨越多。

只要你注意一下,心生怨恨的人绝不在少数,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常常心生抱怨了?

1、抱怨的员工态度消极,只知道消极怠世,不懂得积极改变。抱怨的员工大多任凭命运的宰割,而不是与命运抗争。

2、抱怨的员工意志薄弱,害怕吃苦,害怕困难,总是希望享受别人所带来的一切,而不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

3、抱怨的员工心智不健,只抱怨别人,而不学习别人的长处,抱怨的员工大多有一颗嫉妒的心,总是与同事攀比荣誉,却看不到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升迁不是老板一时冲动,那些职位获得升迁的人是靠业绩而不是运气。

对老板、对同事、对工作充满抱怨的员工缘于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没有认识到是老板给他们工作的环境和机会,没有明白是同事给予工作的支持和协作,没有体会到是工作提供了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生存的土壤。

总是心存抱怨,总是在琐碎的“怨女型员工”只知道仰仗他人的帮助,而不知道自己创造条件;只拿别人开拓罪责,却从不正视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员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在“怨”字上做文章,刻意为己自树立抱怨的对象、处处树立工作的“敌人”。

用埋怨代替努力,用埋怨代替改变,这样为自己的立刻行动、投入工作设置了一道道路障。用自己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袋鼠型员工:把工作当蹦床,频繁跳槽

在父母把工作视为铁饭碗的时代,一个人一旦进入一家单位,一生衣食,自有单位替你安排。仅仅经历了几十年的变化,一向安静的职场到处都流行“跳”起来,员工跳槽的次数也愈加频繁。

把工作当作蹦床的袋鼠型员工,老是在行业之间、或者行业内不同的公司上跳下窜,频繁跳来跳去。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做袋鼠型员工一族了?从一项社会调查报告得知,大凡跳槽的员工无外乎以下五类原因:

1、把跳槽作为对人生的体验

从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多年的陈娟,原本在一家日资银行就职,薪水不菲,工作也令外方老板颇为赏识,但没多久,就跳槽到了一家泰资公司。短短几年里,“不安分”的她,竟然换了3次工作。每每有人调侃她的“跳动症”,她就说:“刚刚过去的奥运会,我们国家的运动员都得了蹦床冠军,为何不让人自己先‘跳’一把?”

这是一个强调个性体验的时代,想“跳”一把的北京白领丽人绝非陈娟一个。很多人跳槽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寻求流动跳跃的感觉,寻找时代弄潮儿的体验。

这种寻找体验的做法,是一对公司的极端不负责任。工作不是儿戏,职场也不是游乐园。如果仅仅是把工作看作一段欢乐时光,那又如何以一种使命的态度去从事自己的职业了。

2、把跳槽作为寻找最合适工作的机会

一位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说:“我现在很迷茫,她先在一家公司里干文员,因为看不惯那家公司的一些做法,她辞了职。后来又做过营销工作,“但都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很困惑,不知道选择什么,有种焦虑感”。

爱尔兰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人和没有找到自己最爱的人。而现在跳槽的员工不幸就是:似乎找到了最适合我的工作,但是总不确定这个工作是不是最适合的那个?

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放弃与选择当中,梦想与现实到底是拉近了距离还是背道而驰?没有最合适的行业,没有最理想的工作,任何工作都能锻炼人的意志,都能体现人的智慧和价值。

3、把跳槽作为解脱挫折的办法

一旦遭遇挫折,就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很容易产生另谋高就的想法。于是,他们视跳槽为最好的解脱办法,抱着“下一份工作会更好”的心态。但是,新公司、新工作还是有许多让他们感觉不满的地方,最让他们感觉失望的是,老板和上司并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人才来对待。当在新公司遇到挫折后,跳槽的念头便又重新浮现出来。

与其用跳槽回应挫折,倒不如积极沟通,关键是员工必须主动。员工必须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告诉给上司和老板,以免因沟通不畅而造成误解;与其对一个地方心生怨恨和隔阂,倒不如深深的爱上这个地方。

4、把跳槽作为寻找更好的工作环境

袋鼠型员工把跳槽作为寻找更好的工作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事业发展空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企业。被员工们认为是最差劲的公司也有很多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东西,而大家公认最好的公司或最成功的企业也有其不足之处。

每跳一次都希望比下一次升一次职位、涨一次工资。短暂的看来,眼前微小的愿望获得了满足,但高位、高薪绝不是频繁跳槽的结果。曾经有过一项统计:在高级人才中,频繁跳槽的人与其他人相比,薪金方面的比例是1:2。同时频繁跳槽者个人资源的积累和自身能力的培养都必然大打折扣。

袋鼠型员工频繁跳槽、盲目的跳槽对公司有着深层的危害。盲目跳槽、频繁跳槽对于企业来说,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企业一次次人才流失,一次次大换血,无法形成成熟的工作经验,产品质量品质不稳定;同时在薪资不平衡、理念有差距等影响下,袋鼠型员工难以认同企业的管理风格,更容易与公司发生冲突。

从表面看来,“袋鼠”员工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公司和老板,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对员工伤害更深。许多员工刚刚进入该行业两三年,却已经换了很多个单位,这些“袋鼠”很难被用人单位聘用。因为任何工作能力的培养,都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的积累,熟练后才能精通,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经常跳槽转行,往往容易成为“万金油”,即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这样哪家公司也无法用你,袋鼠型会逐渐从职场的“宠儿”跳成“弃儿”。

袋鼠型员工在一次次的跳槽和创业中,让自己在以往的职业生涯中艰辛积蓄起来、沉淀下来的职场能量(经验、技术等)一次次地“归零”,一次次重新开始。每当你将职场能量归一次零,就如同在自己的“职场领地”上投下了一颗毁灭性的原子弹,你的职业生涯就将因此遭受一次重大的创伤。多次的职场归零,就是你的职业生涯将由于多次“地震”丧失能量,很快你就会同别人拉开职场中的差距。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在职场跳了一通圈之后,最后发现在哪个公司都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每一个曾经工作的企业都因为自己跳槽的背叛而不再接纳自己。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的群聚性,人需要一个集体。跳来跳去的员工淡漠集体,不知道感恩,从而疏远了与集体的心理距离,得不到同事和企业的认同,无论是身还是心都处于漂泊和动荡之中,这是一种挣扎,也是一种煎熬。

盲目跳槽、上蹦下跳的员工,其跳的能量越来越小、跳的高度越来越低,供其跳的“工作蹦床”和“企业舞台”“越来越小,在职场受欢迎的程度也只会越来越低,导致最后无处可跳。

老鼠型员工:不做贡献,反挖墙角

老鼠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多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那是因为老鼠的行为太坏,老鼠尤其喜欢挖墙角,在无数的墙角挖了无数个洞,把这个小洞当做一个便利自己的通道,偷偷摸摸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或者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所以人们对老鼠恨得咬牙切齿。

不仅不做贡献,反而寻找和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邪门歪道去窃取公司的财产,这样的员工就是典型的老鼠型员工,主要有以下四类员工。

第一类员工:老鼠型员工通过骗取老板的信任,从而觉得有机可趁,骗取甚至是变相盗取公司财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有一家生产保健茶的企业,为拓展南方市场,在武汉设立了销售公司,并派了能力比较强的季清到销售公司担任经理,老总原打算每季度考察一次武汉销售公司。

季清在老总面前誓言旦旦、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如何拓展市场,老总也对其非常信任。但是季清后来发现,老总根本不能监控他的一切行为,他可以自己制定规章制度,自己招聘员工,公司还为其提供住房和铺货用的产品。

季清不仅没有干好活,相反却变着名目向公司总部要钱,比如要请经销商吃饭啊,要请广告公司做策划啊,从中获取回扣。

公司老总第一个季度还来公司考察,可后面来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加上老总对该经理深信不疑。

半年过去了,季清所领导的销售公司不仅一件产品没有卖出去,账面反而有十几万的开支。最后老总发现时,季清早就已经逃之夭夭。自以为就能逃过公司,好好享用盗来的财富,两个警察在季清老家的出现打破了他甜美的想法。

季清不仅不感恩公司为他提供的工作条件,提供的锻炼机会,提供的发展平台,好好工作拓展公司业务,做好业绩。反而变相以各种借口套取公司钱财,挖公司的墙角,这样的聪明是“鼠”精明。

即使季清能够侥幸逃脱惩罚,或者以前的老板不予追求,可是一个给自己背负“挖墙角”臭名的员工如何能在职场走远了?如果在职场传开了那个老板敢开门接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