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敬业、执行
19375400000028

第28章 企业常见的执行不力(1)

困难太多,借口连篇

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干这项工作;

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办事方式;

这个任务太难办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我们从没想过要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人家超出我们一大截;

他们做决定时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所以这个不应当是我的责任;

……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借口。这些借口萦回在我们的耳畔,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我们缺很多东西,但唯一不缺的就是借口。

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方宁,由于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所以很快被一家大公司录用。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方宁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早退,办公室领导几次向她提出,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

一天,老总安排她到北京大学送材料,要跑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跑了一个就回来了。老总问她怎么回事,她解释说:“北大好大啊。我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总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北大著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这一个单位

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老总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单位,还叫老总去核实,这是什么话?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你可以找北大的总机问问三个单位的电话,然后分别联系,问好具体怎么走再去。

你不是找到其中的一个单位吗?你可以向他们询问其他两家怎么走。

你还可以进去之后,问老师和学生……

谁知她一点也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气鼓鼓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见此情景,老总决定辞退她:既然这已经是你尽力之后达到的水平,想必你也不会有更高的水平了。那么只好请你离开公司了!

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响应你、声援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块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就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啊!

麦克曾是一位深得上司器重的老员工。他业务精通、能言善辩又极懂周旋,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次,因为他的疏忽大意,公司的一笔至关重要的业务被对手捷足先登,抢走了,给公司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事后,麦克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因为那天他的腿伤突然发作,以至于比竞争对手迟到了半个钟头。虽然失去的业务令公司的损失巨大,但念在麦克以往的工作业绩,上司原谅了他。另外一个原因是麦克的腿上是因为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车祸引起的。那次车祸令麦克的一只脚轻微有点跛。但是公司的人都知道,这根本没有影响麦克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细看,是根本看不出来的。

获得了上司的原谅和理解,麦克窃喜不已。他庆幸自己的机智,否则,不仅丢了面子,还要被领导批评,降职减薪也大有可能。

从那以后,有工作就易避难、趋近避远成了麦克的工作作风,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更合理的借口成了他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之,他现在已习惯因脚的问题在公司里经常迟到、早退,甚至在工作餐时,他还经常喝酒,他的理由是:喝酒可以让他的脚舒服些。以往那个敬业的麦克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任务”的念头容易得多。寻找借口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

找借口是工作中的一味慢性毒药。一方面,工作会拖沓,以致没有效率;另一方面,事情一旦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作为挡箭牌,以掩盖自己的过失,或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当借口成了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了。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也不是企业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不紧不慢,拖拖拉拉

在工作中,当我们接到上司的分派工作任务时,觉得可能做不完,或是觉得今天太疲劳了,不如明天早上来了再做,那时可能精神更好。于是,因为工作拖延而造成的执行不力时有发生,公司因此而遭受的损失更是不必所说。

金飞接到老板的任务:在一周之内起草一份与甲公司的销售合同,这对于法律出身的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第一天,手头上其他工作本来可以结束,但他想反正有时间,明天做完再动手也不迟。

第二天,因为有些突发事件耽误了一上午,到下午下班前才勉强将原有工作完成。

第三天,刚准备动手做,同事工作上遇到困难,为他解决问题耽误了一上午,下午也没心情做,因为明天就是周末,他想:周末两天怎么也能做个差不多,不急。

结果第四天时一帮朋友搞了个聚会,整整玩了一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次日中午,起来后头还晕得厉害,吃了几片药,又躺下休息。

第六天上班后,在例会上,老板问他完成任务没有,他不敢说没做,撒谎说差不多了,只是有些数据需要核实,明天就能交上去。

开完例会他立刻动手做,这时才发现这个合同书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涉及许多他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还需要许多实证数据作支持,别说一天,就是三天也未必能完成,想到这儿,他的大脑一片混乱。

由于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老板对他失去了信任,渐渐的,他自己也觉得没有立足之地,没有发展前途,被迫辞职。

像金飞这样,不立即去执行计划,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结果无法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任务,失去了老板的信任。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明日待明日的工作习惯。执行力是企业中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因为,没有今日事今日毕的执行,再正确的战略也永远发挥不了作用。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就没有企业的发展。

某公司老板要赴国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于是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对方睁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4小时,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驾到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别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复命+情绪困扰——拖延”。

令人懊恼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复命;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至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视这种恶习为平常之事,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瞎忙乱忙,无效执行

有一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油画,请邻居来帮忙。油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这个人觉得邻居的意见有道理,就请他帮着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才锯了两下,邻居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该磨一磨。”这个人家里正好有一把锉刀,就把锉刀拿来了,却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装把柄,这个人去附近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他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磨斧头,可以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寻找一位木匠。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下午邻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帮助木匠从五金用品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个人只不过要挂一幅字画,但结果找锯子、找锉刀、找斧头等,兜兜转转什么也没有做成。故事中的这个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闲,但最后却发现这些忙碌和结果刚好是背道而驰,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却毫无成效。在职场上,就属于忙于执行但却毫无成效的员工类型,我们称之为瞎忙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