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学时期最重要的9个决定
19375000000026

第26章 第三个决定:校园交际圈,有所选必应有所弃(6)

嫉妒他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嫉妒心理,作为一个希望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你不仅要忍耐和克制自己的嫉妒心,而且也要忍受住他人对自己的嫉妒。也就是说,在自己因取得一定的成绩遭到别人嫉妒的时候,应该不为这种嫉妒改变自己正常、自然的生活与行为方式,而应以某种科学的方式认识这种嫉妒,如此才能够忍受住他人的嫉妒。

与嫉贤妒能的同学相处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千万不要故意刺激对方的嫉妒心,要理解对方,巧妙地减少对方对你的嫉妒,让对方与你真诚、友好地相处,而不是与你敌对。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嫉妒及其消极作用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但可以减弱。经过人为的努力,可以使其不至于严重阻碍你学业的发展。

早在先秦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就主张“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说在为人处事时不要过分地争名逐利,凡事抢先。如果过分地争夺名利就必然会失去别人的支持,失去自己的地位,“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大学生在交往中也应该仔细玩味一下“不敢为天下先”的真谛,以减弱嫉妒,使自己在为学业拼搏时没有后顾之忧。

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是自己“不欲施”嫉妒行为,然后才能够在交往过程中帮助别人“不欲施”嫉妒行为。嫉妒之火实在是精力和能力的无谓消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是以“宽大为怀”来消除别人的嫉妒之心为好。

把握好生命中的几种人

良师:人生的灯塔

大学教育的大部分价值,都是从师生同学间感情的交流、人格的陶冶中得来的。他们的心相摩擦,刺激起各人的志向,提高各人的理想,启示新的希望、新的光明,并将各人的各种机能琢磨成器。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价的,然而从心灵的沟通中所得来的知识是无价的。

良师,是学生的灯塔,指引学生向远方的目标前进,更给予了在黑暗中奋斗的学生一股股温暖的力量。很多曾在大学中走过来的人说,影响学生最多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否让他们感觉温暖和关心他们。这种温暖和关心不是出自教师的观点,而是学生的感受。

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史坦贝克写了一篇有关师生关系的文章,开头的一段这样写着:

最近我那十一岁的儿子走到我身边,以一种再也无法容忍的口气问我:“爸,到底我还要在学校耽误多少年?”“大约十五年。”我说。“啊!老天!”他沮丧地说,“一定要吗?”

史坦贝克为儿子的这种问题而感到伤心,因为他确信伟大的教师就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可以使你更加热爱自己的所学,珍惜自己的学业。但是,这样的教师并不多见。他说自己很幸运,一生中居然碰到三位这样的教师。真正启蒙他的是一位中学教数学和科学的女教师,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提升学生的成就欲望。每次上课,同学手上握着“事实”和“真理”,在空中不停地摇晃,嘴里大嚷大叫,每个人都要证明他搜集的资料和他研究的心得是最有意义的。当然,这一班是全校最吵的一班。

史坦贝克向来连最简单的算术都不会做,居然觉得:“抽象数学很像音乐。”——可不是吗?史坦贝克经过他教师的影响,对数学的“恐惧感消失了”,最重要的是他发现“求真原来是如此动人和弥足珍贵”!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了,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财富。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与人类历史相比都只有那么短暂的一瞬,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人类的全部知识相比就如同沙漠里的一粒沙,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无所不知。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长处。一些因自己的知识丰富而洋洋得意的人往往只谈论那些早已经形成定论的事情,他们所做的判断一点也不吸引人。而良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以自己无限的知识、独特的教育方式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成为对知识追求永不满足的人。

密歇根大学教授麦恺祈和一位台湾去的心理学者林贻光,在1971年研究师生之间的行为时,用四个题目来测量教师是否给学生以温暖的感觉:

·教师本人对学生是不是真的感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友好?

·教师是否友善?

根据他们研究的结果:如果教师是女的,不管学生的性别或他们是否需要满足人际交往的关系,只要教师让学生感觉温暖,对学生成绩就有好的影响。而让学生感觉温暖的男老师,对女生的成绩会有好影响,对男生的影响,归属感强的受益比较大。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人,他可能没有直接对你传道授业,然而,他能够一眼洞察你的潜力。在你失落时,让你看到希望;在你得意时,为你敲响警钟,使你不会偏离轨道;他让你深信你一定会成功。在平时他是你学习的典范,在特别的时刻,他会助你一臂之力,他就是你生命中永不可忘怀的恩师。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商——一个亿万富翁。巴菲特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本书,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本书太重要了。当巴菲特得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时,便打定主意要投身到他的门下学习。毕业后,巴菲特果然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应聘工作,但遭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拒绝,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一个机会,他甚至不要工资。格雷厄姆最后点了头,但要3年之后才聘用他。巴菲特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跟着这位著名的作家学习。

25岁时,巴菲特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7位投资人的支持下,创建了巴菲特投资公司。巴菲特的原始投入为100美元,5年之内,他就成了百万富翁,并从此逐步成长,最终登上了历史上最著名股票投资人的宝座。

本杰明·格雷厄姆就像是巴菲特人生中的导航灯,最终指引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巴菲特走上了人生奋斗的最高峰。因此,正在求学中的大学生们,要想成就自己未来的梦想,那不妨现在就开始寻找那位可以给你指引方向的良师吧!

益友:终生的慰藉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互相依存,互相交往。有人说友谊是一个茶杯,每天在茶水的调养下,它日益润泽,但许多时候,人常不自觉地把它放在一旁,以致它黯然失色。然而只要友情真挚,一旦再把它擦亮,它就仍会像新的一样。人渴望友谊,追求友谊,这一过程中也是自己内心成熟的过程,当人格的魅力足以感动他人的时候,就是友谊之花盛开之时。

而你的朋友就仿佛是友谊之花结出的硕果,以它的养分滋润你的人生、你的心灵,给你一生的甜美和安慰。

每一个人进入大学的目的都不仅是读书、学习、考试、拿到毕业文凭,还渴望在大学中广交朋友,寻找真正的、纯洁的、高尚的友谊。广交朋友很容易,可是结交真正的益友却需要付出一番心血。

从象形字义来看,“朋”字像两弯相映的明月组合,所以,朋友就是要肝胆相照、同心相契。明代大儒苏竣就把朋友分为昵友、畏友、贼友、挚友四种,而将“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缓急可供,生死可托”奉为朋友的最高境界。

据某报纸的一项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青年认为,知心朋友是自己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选择财富、权力、信仰等其他事项的比例。

59%的大学生表示最快乐的时刻是“与朋友在一起”。这说明交友已经成为大学生朋友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十几岁的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与陪伴,有的只是父母的说教和无尽的爱,因而现在的大学生渴望友谊、渴望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

朋友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奇妙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当遵循以下五项规则。

1.做你自己的朋友。如果你无法成为自己的朋友,那你不可能成为别人的朋友。如果你看不起自己,也就无法尊重别人,而且将对别人充满妒嫉。其他人也将察觉到你的友谊并不纯洁,因此将不会回报你的友谊。他们可能会同情你,但怜悯并不是友谊坚强的基础。

2.主动接近别人。当你与某个相识的人在一起时,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意谈话,不妨尽量表达你的意思,只要不失态,大可放言高论。如果你说了一个笑话,不要认为自己傻;如果你感到紧张,并希望别人能够喜欢你,也不要觉得自己不够稳重。努力去找寻具有积极个性与美德的人,不要吹毛求疵,因为它们是友谊的敌人。

3.把你想像成别人。这种想像将会帮助你,如果你能从对方的立场来想像对方的心情,并且尽量客观,那么你将可以感受到他的需求,并且尽可能在你的能力范围以及你们的关系程度之内,满足这些需求,你也能够更深入了解他的反应。如果他在某些方面很敏感,你可以避免令他感到难堪或不安。如果他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他将会对你的仁慈十分感激,而且他将回报你。

4.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人人都有特点,坦诚相处时更能表现出这种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别人是别人,不是你;接受他的本来面目,他也会尊重你的本来面目。想要强迫别人接受你先入为主的观念,你将会得到一个敌人,而不是一位朋友。

规则五:尽力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人们往往只想到自己的需求——而很少想到别人。尽力摆脱这种情况,并且多多替别人设想,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朋友。许多人喜欢向别人“训话”,他们发表“演说”,对别人耳提面命。千万不可如此对待朋友,你要和他平等地交谈。

好朋友是你一生的慰藉,如果你能有效地遵循这几项交友忠告,你将获得诚挚的友谊。

父母:第一个影响你的人

父母是你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熏陶,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和潜能,为你今后的求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父母还能给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支持,是你成才路上的坚实后盾。因此,请珍惜与父母的相处,他们是第一个影响你的人。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吴晗能够取得后来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父母对他的支持与教诲。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吴晗日积月累,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家。

童年时代的吴晗,受到父亲严厉的管束。他在7岁那年,开始在乡村的学堂读书。他学习很勤奋,无论严冬酷暑,从不迟到或缺课。由于吴晗是长子,父亲吴宾珏对他要求特别严格,11岁时就让他读《御批通鉴》,有不少段落还指定他背诵。父亲看到他贪玩不读书,就用鸡毛掸子打他。小时候的吴晗经常被罚跪在石板地上摇头晃脑地背书,直背到父亲满意为止。《御批通鉴》成为吴晗后来学习历史的启蒙教材。

这位作家始终没有忘记孩子在第一次上学前的兴奋。

同学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兴奋之情可想而知。而且最高兴的是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成长的父母,他们期待着我们在大学里,能够完成学业,能够健康平安,能够顺利成长,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他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有不少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之所以能够走出父亲的荫庇,成就自己的事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父亲对他的鼓舞和教导。

父亲注重引导他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的个性和意愿,仔细地考虑并安排他的前途,同时又注意他的想法。

例如,父亲对他说过,做学问不但要专精,还要广博。当梁思成在国外求学时,父亲在给他的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人文科学中之某部分,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得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又说:“凡做学问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去用。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