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19374500000062

第62章 靠对手(6)

一条荆棘曾打在自己身上,疼痛钻心,所以依人之常情,难免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怀、讲策略、有眼光的人,都会变敌为友,掉转荆棘的攻击方向。所谓“夺人钢鞭还打人”,容纳对手为己所用,等于手中又多了一件利器。

在宛城之战中,大将典韦为救曹操,力战群敌,身负重伤,悲壮地死去。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丧命,他自己也被暗箭射中,败局可谓惨不忍睹。因此他与对手张绣可以说是仇深似海。但当张绣经贾诩劝导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记在心上。”谈笑之间泯恩仇。曹操不但没杀张绣,反而拜他为扬武将军,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张绣在曹操的感召下竭心效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你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你的对手,对手也就自然看到了你的高尚品德,并愿意与你深交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得好:“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方面更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当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众多对手,显示了他宽阔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的政见非常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张伯伦和丘吉尔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的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这是因为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保守党内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很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来给昔日的对手丘吉尔找麻烦,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较好的配合作用。

由此可见,如果你能够以一颗平常心来公平对待你的对手,与对手冰释前嫌,就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和友谊,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了一座强大的靠山。

那么,如何才能容人呢?这无异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命题。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容人。

1.容人之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容不得他人的短处者势必难以与人共事。如“鲍管分金”的故事就很耐人寻味。

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利润时却总是管仲多要一些,而鲍叔牙少要一些。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觉得管仲为人自私,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困,多分一点钱并没有什么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而管仲也因此成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如果鲍叔牙容不得管仲的缺点,绝不会长期与之共事,更不会向齐桓公推荐他,管仲的才华可能会被历史埋没,“鲍管”之美谈也难以流传至今。

2.容人之长

人各有所长,唯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这些容人之长的典故早已成为千古美谈。相反,有些人却十分嫉妒别人的长处,生怕同事和部属超越自己,因此设法对其进行干扰、压制,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愚蠢的。

3.容人之功

他人有功劳,本应该感到高兴,但有些人心胸狭窄,生怕别人的功劳过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或不表其功,或嫉妒生恨,甚至将他人之功据为己有。

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有功于国,被拜为上,廉颇不服;岳飞抗金有功,秦桧、赵构却感到害怕,这些都说明容人之功不易。而只有那些以整体利益为重、胸怀开阔的人才能做到“容人之功”。

4.容人个性

由于人们的社会出身、经历、文化程度和意识修养不尽相同,所以人的性格各异。因此,容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性格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处世的艺术。

5.容己之仇

这是容人的极致,非德才兼备者难为。这也是一种从“大”利益着眼的高超艺术。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大夫,管理国政而成就霸业;魏征曾劝李建成早日杀掉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不计前嫌,重用魏征。魏征也为李世民出了不少治国良策,使“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一个鼎盛时期。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容人之“五容”,并非是不讲究条件背景、不讲究原则的“容”,如果是这样,那么往往就会成为误己之容,既会损伤自己,又会损伤群体。任何事情都具有相对性,切不可刻板而为之,有句话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其意正在于此。

把对手的打击化作成功的动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对手的打击并不足为奇,关键是你要学会把对手的打击化作你成功的动力,那样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与对手的斗争中,难免会遭受到对手的打击,如果你由此消沉下去,那将永远与成功无缘;而如果你善于把对手的打击化作成功的动力,那必将会成就一番大业。

北京一个大型展览中心。在一个季度展览中为了使展览更加富有创意和吸引力,从而扩大知名度,于是面向所有的咨询公司进行招标。一时间来投标的公司有很多,其中有一家叫R的国际咨询公司。这家公司的知名度在当地非常大,很具影响力,负责这个项目的王经理志在必得,根本不把其他公司放在眼里。

当时有间“信达”的小咨询公司。经理是一个非常富有想像力和才气的年轻人,名叫孙亮。他对这个展览中心有着自己非常富有创意和新奇的构想。但是,考虑到“信达”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它的经营时间不久,没有什么知名度,如果与R公司联手,那么肯定能把这个单子拿到手。于是,他拨通了R公司王经理的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经理,但是,王经理没等孙亮把话说完,就非常干脆地说:“我们从不跟小咨询公司合作。”孙亮不死心仍抱着一线的希望说:“电话里说不太清楚,咱们约个时间见面聊聊,可以吗?”王经理推脱道:“我很忙,没有时间。”说完就挂了电话。

孙亮被R公司的那种骄横的态度,激起了要做一个竞争者的决心,于是经过了与同事的一番拼搏之后,一个近乎完美的展览构想终于诞生了。经过专家们对各种方案的分析和打分,终于“信达”脱颖而出,以绝对的优势中标。听到这个结果,王经理惊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打败自己的竟然是当初那个自己不愿合作的小公司!

这件事中王经理自己的傲慢与自负将本可以成为朋友的孙亮推上了敌手的位置。如果当初王经理不是那么的傲慢,抽一点时间与孙亮谈谈,也许他就会为孙亮的构想动心而愿意与之合作,那么,他们将会在这次竞争中获得双赢。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化对手的打击为成功的动力的人不胜枚举,其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结怨甚深,相互讨伐,征战不已。后来,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勾践被迫在吴国为奴三年,养马放牧无事不做。面对夫差的百般羞辱,勾践始终低声下气自甘卑贱,处处讨吴王的欢心。同时,越国国内又不断向吴王的宠臣伯嚭行贿,让他为勾践说情,这样,勾践终于取得了夫差的信任,按期被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以图报仇。他下田与农夫同耕,让妻妾尽着粗麻衣,亲自动手养蚕织帛。

与此同时,勾践命范蠡为其整顿军队,制造兵器,训练士卒,大治水师。经过范蠡的调制,越国军队逐渐变成了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

在外交上,越国暂时奉行求和政策,时常进贡吴国以玉帛珍玩,以讨好夫差;选派良匠,采集良材为吴国修筑姑苏台,选美女西施、郑旦,助长吴王骄奢淫逸之心;假称饥荒,向吴国借贷口粮,使其仓廪空虚,又选颗粒饱满的粮食暗中煮熟后交给吴国,诱其作种子,使其国内当年无收;还设计离间伯嚭与伍子胥,加深其矛盾,最终使吴王听信谗言杀掉伍子胥,为越国除掉了心腹之患。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越国暗中强大起来。而敌人吴国表面看起来如日中天,但内讧却不断。吴王夫差被越人谦卑的外表所迷惑,一面沉湎于越人奉献的亭榭楼台与娇娃美色之中,一面穷兵黩武,倾吴国之力北上与中原齐、晋等国争霸。越国暗中欣喜,遂遣少量兵马,以助吴师。吴王发民夫开掘邗沟,以运水军,越也派人助工。

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与晋约定在黄池会盟,欲以兵威夺晋盟主之位。为此,吴王夫差竟将吴国精兵悉数带上,只留下些老弱残兵,交给太子友留守。

待吴国之师到达黄池,以兵慑服了晋国坐上了盟主之位时。越王勾践大会三军,宣布伐吴,以报二十年含垢忍辱之仇。公元前482年6月,越军五万精兵分水陆两路齐头并进杀入吴国。勾践另派一路人马由范蠡率领,自海路入淮,以防夫差回国。他亲率主力,以畴夫余、讴阳为先锋,直奔姑苏而来。

此次战役,虽说歼敌不多,但是破坏了吴国的经济,焚毁了吴人经营多年的城市设施,使本来空虚的吴国从此一蹶不振。越国就此摆脱了吴之属国的地位。

勾践牢记吴国带给他的屈辱,化悲痛为力量,发愤图强,振兴国力,并最终为自己找回了尊严。正是由于对手的打击,勾践才有了坚强的意志力,忍辱负重,蓄积待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也是一位在对手的打击下,发愤努力终于成功的人。

范雎在当时是个著名的智士,他擅长辩论,多谋善断,而且胸怀大志,有意开拓一番事业。但是他出身寒微,无人替他向最高权力阶层引荐,不得已只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

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国国君齐襄王早已知道范雎有雄辩之才,因此,范雎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便差人携金十斤及美酒赠与范雎,以表示他对智士的敬意。范雎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想不到还是招来了须贾的怀疑。须贾执意认为,齐襄王送礼给范雎,是因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

须贾回国之后,将范雎受金的事上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作调查,便动大刑惩罚范雎。范雎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范雎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之中;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范雎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情志之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作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为了脱身,范雎许诺厕所的守者,如能放他逃出去,日后必当重谢。守者利用魏齐醉后神志不清,故趁乱请示了一下,诡称将范雎的“尸体”抛向野外,借此将他放了出去。范雎在一个叫郑安平的朋友的帮助下逃亡隐匿起来,并改名为张禄。

就在范雎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郑安平得知秦使王稽来到魏国,便扮成吏卒去侍奉王稽,目的是想寻找机会向他推荐范雎。一天,王稽在下榻的馆舍向郑安平打听,魏国有没有愿意与他一块西去秦国的贤才智士,郑安平便不失时机地向王稽陈说范雎的才干。王稽当下决定于日暮时分,在馆舍与范雎见面。

日暮时分,郑安平带范雎来到王稽馆舍。范雎面对王稽,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议论天下大事。一席话还未谈完,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雎入秦。

王稽使事结束,辞别魏王,私下带着范雎归秦。他们一路紧赶,来到秦国境内的京兆湖县时,只见对面尘土扬起之处,一队车骑驰驱而来,范雎忙问王稽道:“对面来的是什么人?”王稽注目望了望,转身告诉范雎,来的是秦国相穰侯魏冉。范雎一听便说:“据我所知,穰侯长期把持秦国的大权,厌恶招纳别的诸侯国的客卿入秦。我看,我与他见面,只会招致他的侮辱,请您还是把我藏在车中,不见为好。”正说着,魏冉的车骑已到。魏冉向王稽说了一番抚慰他出使辛苦的客套话之后,果然不出范雎所料,接着询问王稽:“使君出使归秦,有没有带别国客人来啊?这样做,于我们秦国没有好处,只会添加麻烦。”王稽见这种情形,心中暗自佩服范雎的先见之明,赶忙答道:“不敢。”魏冉看了看王稽,即示意驭手启车继续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