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19374400000024

第24章 第二编 爆米花竞争:生产中的经济学诡计(6)

张先生刚参加工作,刚好被派去美国参加一个供货商会议,但这一段经历却给他留下了一些痛苦的回忆。他好几次和出国回来的朋友说起一件事情,事情不大却很恼人。他第一次去美国,本以为准备很充分,MP3、手机样样没落,到了美国却傻了,美国人的插座和中国的不一样,充电器、刮胡刀,没有一样能插进去的,他们用的是一个圆的、两个扁的插座,这下可好,到hotel去问也没有,咋办?

他打听了半天,说有个地方有买,打的去一看,有是有,可要25美金,宰人哪!没办法买了一个回来,回来一用,插是插上去了,还是不行,听说电压又不一样,美国人用的是110V的电压,不放心啊,他的笔记本可是2万多啊!再去买呗,这种事情你说闹心不。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出过国的朋友都碰到过,听得多了我想还是要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出国前还是要在国内带上一个出国旅游转换器有些国家还要带上电压转换器才行。

目前世界各国所用的插头都不一样,除了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三插一样,其他国家都要用转换插座,二三十元一个,很实用。

张先生的尴尬正是很多人的尴尬,确实,在不同的国家,家用电器是不能通行使用的。但笔记本除外,很多时候,笔记本在全球能够通用。而一些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内里变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两种标准下正常运行。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商务人士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所以,NBA的球星到中国来的时候也不忘记去中关村买一台带回美国。

美国电力系统提供的家用电是110伏,还有不少国家为220伏。反之,电视和电冰箱则只能在一种标准下运转。要想在法国用美国冰箱,你必须要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法国220伏的电源转换成110伏。同样,在美国用韩国电视,也只能单独买一个变压器,把美国110伏的电源转换成220伏的。为什么这些家用电器不能像笔记本电脑一样到处通用呢?传送220伏的电比110伏要稍微便宜一些,同时也稍微危险一点。到底采用哪套输电系统,大多数国家都曾进行过相当广泛的论证,而一旦做出决策,国家就会向选中的系统投入大量资金。因此,指望各国改用统一的供电标准,在近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带着电器跨国旅行的人,需要找些办法来保证这些电器能在不同的供电标准下使用。

给所有电器内里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内置变压器的顺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为什么便利店没有客人也不关门,而会员店有客人也不卖

某晚,几个好友聚在小张的单身宿舍打扑克,激战至午夜,一个人说肚子饿了,这一说不要紧,大家都有了同感。找点吃的吧,可单身宿舍没有什么填肚子的,去外面买,都半夜十二点多了,哪家店还会开门。

小张说话了:“别急,楼下新开了一个便利店,24小时营业,我这就去给你们买东西去。”。不一会儿,小张就提着一大袋方便面、饼干、饮料什么的进来了。大伙一边吃一边说:“还是有这么一个商店方便,什么时候都能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如今,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多都已经有了24小时营业的商店。哪怕购物者凌晨1点肚子饿了,也能买到方便面或面包等食物。我们知道,整夜营业的商店会比那些正常营业的商店多出一笔额外开支,如空调和照明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很大程度上这些成本要比创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顾客去哪家商店买东西,取决于几方面因素:价格、商品种类、商店位置和营业时长。大多数顾客一旦选中最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后买东西也会直接到该店。对顾客而言,熟悉了一家店的摆设后,就不愿再花费精力到另一家店去找东西了。所以,让自己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是众多商店的强烈动机。

通常,每一家店的上架商品的价格和种类都相差不大,如果哪家店的上述因素有些差异,就可能促使一部分购物者选中该店作为长期光顾的对象。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专门到一家不顺路的商店买东西,但随着交通的发达、小汽车的普及,商店的位置不再是人们购物要考虑的一大因素。如此一来,商家只好把差异性放在了营业时间上了。假设所有商店都在晚上10点关门、次日早晨8点开门,如果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2点关门、次日早晨6点开门,它就能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很少在晚上12点或早上6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买东西的地方。他会想,自己没准哪天就需要在半夜买东西,这样的话,此商店就给自己带来了最大的便利。对给予自己方便的商店,人们会经常去那里购物,作为回报。所以,虽说超市在晚上12点或早上6点吸引到的顾客并不多,但由于它营业时间长,就能吸引到更多顾客长期到此购物。

当然,其他的商店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流失,它们也会采取相同的方式——延长营业时间。而这时,有些店又会把关门时间延长到凌晨1点或2点,开门时间提前至4点或5点。如果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不太大的话,那么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成了现在的许多商店24小时营业。

当商店都选择24小时营业后,新顾客选中哪家店,就和它们的营业时间没什么关系了,这时商店会在其他方面继续彼此的竞争。例如,一家店以低廉的价格作为广告,在它那里经常能买到碰瘪了的听装啤酒或接近销售期限的食品,即所谓的处理品,价格可以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经济不太宽裕的家庭会长期光顾此商店。另一家店以广告见长。它将印好的广告纸分发到附近地区的居民家中,广告上详细介绍该店在何时对什么商品大减价,居民可以在此期间去购买。有时候顾客还可以将广告单上的广告剪下来去店里直接兑换小礼物,如一瓶可乐、一听啤酒。这家店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一些小优惠将顾客吸引到自己的店里来。要知道,只要顾客光临,平均每位顾客消费几十元,商店所获的利润就远远超过那些小优惠和小礼品了。

尽管竞争由营业时间的长短转向了其他方面,那些实施了24小时营业的商店也不会因此将营业时间变回到原来的10小时或12小时,毕竟这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条件。

为什么苹果笔记本的颜色也值钱

2006年7月1日,苹果公司的网站上公布了该公司13寸苹果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传统的白色机型卖1299美元。但同一型号的黑色机型则卖1499美元。仔细一看,用户可发现,黑色机型配备的是80G硬盘,比白色机型的标配硬盘大20G。情况似乎并无神秘之处:配置较好的机器价格自然更高。但再仔细看看,白色机型也可以选配80G硬盘。加价多少呢?仅仅50美元。这样一来,谜题出现了。为什么生产成本一样,但黑色机型却比白色机型要贵150美元呢?

其实这并不是苹果公司的专用花招。很多公司都会对性能一样的产品推出不一样的包装——而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就苹果公司而言,其在2005年秋iPod黑色版上市后就开始采取这一手段了。

一开始,黑色iPod的价格和传统的白色iPod价格一样,技术指标也一样,但对黑色机型的需求,立刻耗尽了公司的库存,尽管白色款现货还很足。由于黑色款新出,有特色,更多的买家愿意预订它。两款机型定价一样,但白色款和黑色款的销量却相差甚远。到2006年引入新款苹果笔记本电脑时,公司有了新的主意:它对黑色机型索价更高,不过,它的确有理由这么干。

黑色机型索价更高是否不公平呢?和提供航空旅行服务的平均成本一样,电脑公司生产电脑的平均成本,也是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大幅下降的。因为公司的研发成本,并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公司可以以低于平均成本,但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销售部分产品,增加利润。但为了给研发成本上个保险,公司必须以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他产品。

在一个公平的世界里,那些最喜欢该公司研发部门设计的新颖功能的用户,会承担相当大一部分成本。对价格最不敏感的买家,大部分都愿意以高价购买新机型的时髦特性。研发项目给所有买家都带来了好处,但给那些愿意为了新特性多出钱的用户带来的好处最大。给黑色机型定高价,一方面能够是公司对于黑白不同款产品销量进行的价格调节,即对于供不应求的黑色款定高价,从而抑制一部分对于颜色没有太大偏好的人转而选择白色,促进白色款的销量;另一方面,以价格作为门槛使得黑色款更为稀缺,使得钟情于黑色款的买家获得了更高的心理满足。

如果你就是追求限量版、明星版的时尚达人或狂热FANS,那么,再高的定价对你而言依然物有所值——如果觉得不值,那么,花更少的钱买非限量版去吧!在同质化商品竞争激烈的现在,苹果的这一招数已没有什么新奇了。从汽车到手机到可乐,花样繁多的限量版、明星签名版等,无不是这一手段的深入应用。

小齐去买衣服碰到了件很难接受的事。衣服买回来发现有点问题,就拿去换一下。营业员态度也很好,说因为是毛衣,只是脱线了,就给她补了一下。

本来就是一点点问题,她们态度也很好帮她弄好了,她就说了声谢谢准备走了。往外走时小齐突然看到一件跟我买的款式一模一样,但颜色不一样的一件衣服,就拿起来看了看。这件是蓝色的价格竟然比我那件便宜50块。她十分不解,问了营业员,营业员却说她们就是这样标价的,款式一样颜色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的有很多。

这就是商家的经营策略,不同颜色在价格上拉开档次,满足某些人的虚荣心,更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大象跳舞:市场是优胜劣汰还是劣胜优汰

为什么麦当劳公司是房地产

麦当劳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1000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售卖汉堡包、薯条、炸鸡、汽水、冰品、沙拉、水果。麦当劳餐厅遍布在全世界六大洲百余个国家。但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就是这家卖食物的公司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房地产公司:

1974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被邀请去奥斯汀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班作讲演,在一场激动人心的讲演之后,学生们问雷是否愿意去他们常去的地方一起喝杯啤酒,雷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当这群人都拿到啤酒之后,雷问:“谁能告诉我我是做什么的?”当时每个人都笑了,大多数MBA学生都认为雷是在开玩笑。见没人回答他的问题,于是雷又问:“你们认为我能做什么呢?”学生们又一次笑了,最后一个大胆的学生叫道:“雷,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做汉堡包的”。

雷哈哈地笑了:“我料到你们会这么说。”他停止笑声并很快地说:“女士们、先生们,其实我不做汉堡包业务,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产。”

想出这个主意的是天才的财务长——桑那本。克罗克成了全美成功的企业家,名扬海内外;而作为一等功臣的桑那本却在幕后默默无闻。直到今天,麦当劳里面有许多员工,并不知道桑那本其人。但是,如果没有房地产赚钱这一高招,没有桑那本,麦当劳一定开不到3万家。

桑那本在麦当劳之外成立了一个房地产公司,称为连锁房地产公司,负责寻找适合的开店地点,向地主租赁土地及房屋。连锁公司以20年的合约向人家租得土地及店面以后,再把店面租给连锁店东,在其中赚取差额。

一般地,桑那本都以500或600元一月的价钱,从地主那里租得店面。在转租出去的时候,他就加上了2至4成。在订立条款的时候,他从不允许地主在租约内加上“逐年定期涨价”这样一条。当然,在将同一片产业租出去的时候,也就已经把对方的保险费、纳税等一切,都加了进去。

这样,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存在下去,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到40%的利润。更有利可图的是,物价逐年上涨,麦当劳收取的租金也水涨船高,理直气壮地收取涨价的资金,而它付给原来那个地主的钱,却根据合约不加改变。

在合约中,还有一条对麦当劳非常有利。这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加盟者除了缴付麦当劳所付租金的4%为最低租金之外,当餐厅生意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各店必须缴纳一定的营业百分比给麦当劳,唤作“增值租金”。

这个百分比从原始的5%逐年增加。由于麦当劳各加盟店大多只赚不赔,所以这笔钱相当可观。麦当劳还以租金的收益向银行设定抵押,从银行贷款。这样子麦当劳就可以空手买进土地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