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细节决定健康大全集
19373900000102

第102章 自查自测,把疾病扼杀在“萌芽”(17)

由于新萌出的乳牙切嵴锐利,或同时有舌系带过短,以致两者反复摩擦形成溃疡,久之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影响舌的运动。

有的婴儿经常吮吸拇指、异物(如玩具等),反复多次后可在黏膜较薄的上颌翼钩处形成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小儿烂嘴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也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应到医院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孩子眼睑内翻是怎么回事

许多婴儿因为睫毛刺到眼球,所以经常会用手去揉眼睛,或是眨眼流眼泪;若刺伤眼角膜,则眼睛会发红,而且怕光。

这是眼睑内翻的症状,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眼睑内翻”通常好发于下眼皮,与天生的脸型有关,在孩子的骨头发育成熟时,应会逐渐改善。“后天性眼睑内翻”则多半因沙眼所引起,但是由于目前的医学十分进步,只有极少数的患者是因沙眼而引发眼睑内翻。

由于眼角膜很敏感,一旦眼睑内翻睫毛刺到眼球时,会引起眼睛刺痛、痒或眨眼。若角膜长期受到睫毛的刺伤和磨损,再加上细菌感染,则可能造成眼角膜溃烂。

在病症尚不严重时,点些抗生素眼药膏即可。但若是整排眼睫毛倒插,且有眼睑内翻的情形,恐怕会造成角膜严重受伤,影响日后视力的发展,可考虑手术。

孩子为什么会哭闹

在没有表达能力的情况下,婴儿只能借助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饿了,或者身体不舒服等。下面来分析一下婴儿哭闹的原因,帮妈妈们快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如果孩子饿了,就会用大哭的办法来催促妈妈快点喂他。因此,作为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好孩子的用餐时间,别等他用哭的办法提醒你才想起来喂他。

2.孩子吃奶时,如果吸进了空气,感到胀气、不舒服,也会大声哭诉。这是孩子想打嗝的表现。所以喂奶时,要给孩子休息的时间,并轻拍后背,让他舒舒服服地吃饱。

3.孩子不舒服:如果孩子的尿布不及时更换,让小屁股待在潮湿的脏环境里,也会让他号啕大哭。因此要及时检查孩子的尿布,给他一个干燥舒适的环境。

4.孩子累了:比如长时间不睡,就会烦躁得哭出来。新生儿每天要睡16个小时,甚至更多,所以每天让孩子睡足觉,他才有足够的精力认识这个世界。

5.孩子缺乏安全感:让孩子四肢自由玩耍是必要的,但有时他会因此缺乏安全感,甚至哭起来。用毛毯等较轻的被子把孩子包起来,他会比较开心。

6.孩子想活动:如果总让孩子躺着,他也会哭闹。这是应把他抱在怀里走走路,外出透透气,或者在摇篮里荡两下,他就会“阴转晴”了。

7.孩子感到孤单:如果孩子醒来看到空无一人,就会因为孤单哭起来。此时,如果你能深情地看着他,温柔地说说话,或者轻轻抚摸、拍打,就会立刻让他笑逐颜开。

8.过冷或过热会让孩子不舒服,啼哭就是他不适应温度的信号。细心的妈妈要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或调解室内温度。

9.想吮吸:提供孩子可以吮吸的东西也是让他停止啼哭的好办法。因为吮吸对孩子来说,是很惬意和舒服的动作,即使不饿,也可以给他们一个奶嘴叼一会儿,他们会很配合。

10.环境太吵:噪音和不停移动的物体,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此时,抱抱他,给他安静的空间,会让他安静下来。

11.胃部不舒服:如果哺乳期的母亲吃了辛辣、易胀气或含咖啡因的食物,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并因为胃部不适而哭泣。建议母亲注意饮食。

12.定期无意义的哭泣:很多孩子会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啼哭,这可能没有具体的原因,妈妈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爱抚,让他在你的关心和爱护中寻找到慰藉。

小儿厌食需提防十种疾病

正常的食欲是小儿健康的标志,而厌食是指较长期的食欲降低或消失,引起小儿厌食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孩子出现厌食,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没有给孩子适宜的锻炼,使孩子的咀嚼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童。后来又急于添加辅食,孩子一时无法适应。

孩子挑食、偏食,或餐前零食过多。或是在孩子添加断奶食品期间,发现孩子爱吃的食物就一任多吃,使之产生厌烦;也可能是在孩子不想吃的时候强给硬塞,使孩子产生逆反。这些都是孩子饮食习惯不良的表现,也会引起孩子厌食。

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可引起孩子味觉功能和胃黏膜消化功能的减退,使孩子没有食欲和消化能力减弱。

某些疾病会引起孩子厌食,如营养性贫血、佝偻症、慢性消化道疾病、肝炎等。

当孩子过度紧张、焦虑、惊吓、缺乏爱抚时都可引起厌食,如刚刚入托、入园,心理一时无法适应。这些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孩子厌食的原因。

另外,夏季酷暑,孩子苦夏,过于兴奋,活动过度等也可能造成孩子厌食。

小儿粪便异常说明大问题

在孩子出生24小时后,体内会排出一些黑绿色、黏稠的焦油状物质,我们叫做“胎粪”一般仅在孩子出生的2~3天内出现。孩子进食后,大便开始转成棕绿色,半流体状,几天以后,大便颜色转成淡黄色或棕黄色,大便的性状也开始逐渐变得比较干,次数也由毫无规律(几乎每块尿布上都沾满),逐渐变得有规律、有次数可循。因此,孩子的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如果大便出现异常,那可能是孩子患有某种疾病了。

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视为正常。

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量多、较臭,每日1~2次。

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孩子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如果孩子出现泡沫样大便,说明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如果孩子大便奇臭难闻,说明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就使得孩子大便奇臭难闻了。

大便发亮说明进食脂肪过多,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黏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如果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豆腐渣样大便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管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柏油样大便的出现时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黏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多种疾病可致孩子拉肚子

孩子出现腹泻,除了饮食不当,还和肠道感染有关,腹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许多可能引起腹泻的疾病非常严重,因此家长必须提高警惕,引起孩子腹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细菌性痢疾:起病急,会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症状,有下坠感和里急后重感,左下腹疼痛。粪便呈脓性或脓血样、黏液状。也有发高烧,不腹泻的中毒型痢疾。病人舌质绛红、舌苔黄腻、舌体胖大,而且多有不洁或不节饮食史。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真菌毒素性、动物性、植物性及化学性中毒,但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即人们摄食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食物引发的中毒。我国居民食用畜禽肉及禽蛋类较多,所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居多。起病急,恶心、呕吐、脱水、乏力、腹痛,多为稀水样便。可酌量饮用低度淡盐水。含糖饮料会加剧泄泻,不宜饮用。

肠道蛔虫性腹泻:肚脐周围绞痛或隐痛。可伴有轻度腹泻,泻后疼痛稍缓,消瘦乏力。验粪可发现蛔虫卵。服肠虫清两片,可将虫体溶解。

急性胃肠炎:进食过多过快或冷热食同进共饮;脾胃功能不良或食用腐败变质食物都可引发吐泻表现。

中暑性腹泻:久在高温或通风不良环境下,体温不易散发所致。由于出汗多,盐分丧失也较多,常会诱发稀便或神志不清。应迅速移到凉爽通风处,饮绿豆汤、盐开水。

腹泻病人应留意粪便外观,若为急速腹泻应速到就近医院的肠道门诊、急诊室检查诊治。

小儿便秘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一般来讲,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平均每天排便4次,而哺喂母乳的婴儿可以多至6、7次;1岁左右的幼儿约每天2次,到了4岁左右,就和大人差不多,每天2至3次,都算是正常。所以,大便质地的软硬、排便用力程度、疼痛与否等等,就远比排便次数重要。

便秘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种症状,新生儿及婴儿早期发生便秘,除了少数是源于器质性病变外,大部分小朋友的便秘是经常“憋便”造成的。

至于什么情况下会憋便,像是婴儿后期母奶换成配方奶或牛奶时,因为蛋白质、糖类比值过高,使大便变得硬而少,导致排便困难产生肛裂,婴儿因怕痛而忍便;此外,幼儿时期,过早强迫或不当的大小便训练,会使其过度紧张而大便不出来;小学生则可能不方便或害怕上学、上厕所等等。

如果是属于急性便秘,只要多摄取水分与纤维质就可以矫正,当父母发现小朋友开始有不敢大便、大便疼痛、出血等状况时,就可能是已经便秘了一段时间,此时应该前往医院治疗。

引起儿童便秘的疾病原因主要有:

肛门直肠疾病。例如便秘儿童的大便干硬,易损伤肛管而发生肛裂。肛裂引起大便时肛门疼痛,儿童可因惧怕肛门疼痛而憋便,憋便时间越长,大便越硬,排便时肛门越痛,形成恶性循环。

神经源性便秘。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症、神经源性肠发育不良、脑脊膜膨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