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大全集
19373500000113

第113章 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学问(8)

M2=M1+由商业银行发行隔夜回购协议(RP)+隔夜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MMMF)+在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④+在所有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⑤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⑥+定期回购协议和定期欧洲美元+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机构)

M4=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日本现行货币层次

Ml=现金+活期存款(现金指银行券发行额和辅币之和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后的余额;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款和纳税准备金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CD是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M3+CD”加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3)我国现行的货币层次

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权威性,其划分方法是: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他是这样区分的

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M1和M2的背离反映了什么

由于活期存款主要指企业存款,而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幅较往年并无明显增加,基本可以否定企业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替代使得M1与M2产生背离的可能性。M1和M2的背离说明,居民的货币资产存量增速大于企业的货币资产存量的增速。

消费增速下降与居民储蓄增速加快并存。居民的收入,一方面用于消费,一方面用于储蓄,而储蓄的方式,可以选择货币资产(主要体现形式为定期储蓄),也可以选择金融资产,如股票或者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从居民收入及分配去向看,居民储蓄(特别是定期储蓄)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收入增加、消费减少、其他金融资产的减少。由于缺乏收入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数据,我们很难确定,居民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那个方面。

但是,有这样一个事实值得注意。20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后,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上升。而且,定期储蓄涨幅更大,与此相对应,社会消费增长幅度05年有所下降(我们这里的分析都是以货币来度量,不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从时间上看,居民定期储蓄增幅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的提高(当然还有物价的走低),与此相对应的是05年消费增速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在当前 CPI涨幅较低的情况下,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已使得居民选择更多的储蓄,这对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问题是不利的,消费的增长不甚乐观。

格林斯潘打“喷嚏”引起全球“伤风”——货币政策

来看一则新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两个“喷嚏”竟引起中国期货市场震荡,成批富豪破产。

4月20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声称美元已走出通货紧缩。他“金口”一开,全球股市、期市立马“跌”声一片。由于市场预期美元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会加息,因此直接导致国内铜铝胶等期货品种21日至22日两天连续跌停。4月23日铜、铝等品种继续大跌。金属期货多头一年多来的收益三天内损失殆尽,许多百万富翁一夜破产。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在三天内跌去223点。

22日,格林斯潘又声称,“美联储不急于加息”。美股、港股随即大反弹。短短三四天内,全球股市“玩”了一次大蹦极。

格林斯潘是谁?他是美联储的前任“掌门人”。1987年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一直到2005年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白宫工作18年,历经里根、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四位总统任期,成为美国史上任期时间最长的联储局主席。

对中央银行的掌门人,美国金融界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 ,“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从成立起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

格林斯潘之所以“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在于他是美国中央银行的掌门人,手握重要法宝——货币政策。

早在l993年7月,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曾突然宣布,今后以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是由于美国社会投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流动资金很难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使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必然联系被打破,因此以“中性”的货币政策促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在增长率在低通胀预期下增长。

实际上,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法宝,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时,我国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的,利息较低,全社会贷款总额持续上涨。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第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第三,中央银行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和进行金融调控的传统政策工具。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贷款增加,是“银根”将有所放松的信号之一;反之,是“银根”将可能紧缩的信号之一。

第四,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政策犹如一只“大手”,不断地矫正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对国家的货币政策有个清晰而深入的了解,对于我们判断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有着重要意义。

印钞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货币发行

最早到美洲大陆谋生的人大多是非常穷困的贫民,没有什么财产和金钱。当时的北美还没有发现大型的金矿和银矿,所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极为短缺。加之与母国英国的严重贸易逆差使得大量金银货币流向英国,更加剧了流通货币的稀缺。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人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替代货币进行商品交易。诸如动物的皮毛、贝壳、烟草、大米、小麦、玉米等接受程度较高的物品被各地用来当钱使。

长期的金属货币奇缺和替代实物货币应用的不便,促使当地政府跳出传统思维,开始了一种崭新的尝试,那就是由政府印刷和发行纸币来作为统一和标准的法币。这种纸币和欧洲流行的银行券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任何金银实物做抵押,是一种完全的政府信用货币。社会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向政府交税,而只要政府接受这种纸币作为缴税的凭证,它便具备了在市场上流通的基本要素。

新的货币果然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贸易日趋繁荣。但是,一种没有抵押的货币是银行家的天敌,因为没有政府债务做抵押,政府就不需要向银行借当时最为稀缺的金属货币,银行家手上最大的砝码一下子就失去了威力。这种新的纸货币必然会导致美洲殖民地脱离英格兰银行的控制。

愤怒的英国银行家们立刻行动起来,在他们控制之下的英国议会于1764年通过《货币法案》(Currency Act),严厉禁止美洲殖民地各州印发自己的纸币,并强迫当地政府必须使用黄金和白银来支付全部向英国政府缴纳的税收。

富兰克林痛苦地描述这个法案给殖民地各州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只一年的时间,(殖民地的)情况就完全逆转了,繁荣时代结束了,经济严重衰退到大街小巷都站满了失业的人群。

美国第三届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有一句警世名言:“如果美国人民最终让私有银行控制了国家的货币发行,那么这些银行将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直到有一天早晨当他们的孩子们一觉醒过来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父辈曾经开拓过的土地。”

两百多年后再来聆听1791年杰斐逊的这一段话时,我们不禁惊叹他的预见惊人的准确。今天,美国私有银行果然发行了国家货币流通量的97%,美国人民也果然欠着银行44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他们也许真的有一天一觉醒来就会失去家园和财产,就像1929年发生过的一样。

人类自古以来都选择某些确切的实物作为货币,例如黄金、白银、铜。这种方式使得货币比较稳定,财富的真正价值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的体现。虽然金银铜也会因产量增加而贬值,但它也会有所消耗。因此贵金属货币贬值的速度不会太快,通货膨胀的速度也不会太快。即使后来出现了纸币,长期以来,纸币作为一种方便的工具,背后都有金银等实物支撑,例如曾经长期存在的金本位制。相对稳定的货币,使得社会能够积累真实的财富。

在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时候,每一张美元纸币,背后都有相应的黄金。美元不能乱印乱发,通货膨胀的速度较慢。自从美国取消了金本位制后,美元背后便失去了真实的支撑。那么,没有真实财富支撑的美元变成什么了?美元变成只是一个许诺,以及相信这种许诺的心理程度。

没有了可参照的黄金,当人们卖出自己的真实财富,收到的美元,其实就是印着数字的一张纸。从此,美国人有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方便的获得财富的方法:印钞票。只要人们相信美国能够还钱,相信美国有能力还钱,人们就还愿意把真实财富交给美国,收入绿纸。说得简单一点,绿纸就是美国政府打的欠条、白条。